儿童缺铁性贫血500例治疗与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童缺铁性贫血500例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6月份~2014年5月份我社区缺铁性贫血儿童5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观察组采取饮食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各实验室指标结果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儿童缺铁性贫血程度普遍均轻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和观察组儿童实验室各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研究可知,运用饮食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对不同贫血程度的儿童疗效均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缺铁性贫血 饮食干预 临床疗效 Hb SF MCV MCH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08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60-02
  儿童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儿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铁缺乏是致使儿童发病的根本原因[1]。影响消化功能,引起儿童食欲下降。可引起儿童营养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临床上,多采用铁剂治疗,疗效较佳[2]。为了从病因上彻底解决儿童贫血疾病,辅以饮食治疗。为此,选取我社区500例缺铁性贫血儿童为研究对象,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具体报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06月份~2014年5月份我社区缺铁性儿童5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观察组采取饮食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其中,儿童均经临床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儿童轻度390例,中度87例,重度23例。儿童年龄范围为(2~9)岁,平均年龄为(5±2.1)岁,男性儿童301例,女性儿童19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饮食干预。可通过饮食干预调节儿童缺铁性贫血,动物肝脏是儿童缺铁性贫血饮食治疗的首选食品。各种瘦肉虽然其含铁量不够高,但其铁利用率相当于肝脏类、饮食中不可缺少。鸡蛋黄铁吸收率较低但他容易购得还富含其他营养素。动物血液猪血鸭血等,提倡饮食黄豆及其制品。饮食富含维生素C和铁元素的新鲜蔬菜:如蘑菇、木耳、海带等。
  1.2.2 药物补铁指。临床上多采用口服硫酸亚铁,根据贫血程度不同服用量也不同。血红蛋白Hb<90g/L,以5mg/kg·d,分2次口服;血红蛋白Hb在(90~110)g/L,以3mg/kg·d,分2次口服;血红蛋白Hb>110g/L,以3mg/d,隔日口服一次,直至红细胞分布宽度(RDW)<0.146。
  1.3 观察指标。
  1.3.1 缺铁性贫血程度。根据血红蛋白(Hb)含量的高低作为缺铁性贫血的分度标准:①轻度:Hb为110~120(g/L)。②中度:Hb为60~90(g/L)。③重度:Hb为30~60(g/L)。④极重度:Hb为30(g/L)以下。统计分比较缺铁性贫血轻、中、重和极重度儿童例数。
  1.3.2 实验室各指标观察。观察治疗儿童半年,测定儿童外周血中血红蛋白Hb(g/L)、血清铁蛋白SF(ug/L)、红细胞平均容积MCV(fL)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pg)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贫血程度分析比较情况。两组治疗后儿童缺铁性贫血程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儿童贫血程度普遍轻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儿童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根本原因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从而引起缺铁性贫血,因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体积较小且色淡,故又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3]。贫血是世界四大营养性疾病之一,儿童时期四大高发疾病之一。本研究中,社区500例缺铁性贫血儿童中,均因铁缺乏而致病,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貌,如面色、口唇、眼结膜苍白。但每例儿童发生缺铁性贫血疾病的病因不尽相同且贫血程度也不一样。其中,先天性的储铁不足40例,铁摄入量不足307例,铁吸收障碍153例。其中,以铁摄入量不足最为常见,儿童时期,由于生长发育快,日需铁量逐渐增加。
  临床上应根据发病原因和贫血程度分别治疗,铁剂疗法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治疗缺铁性贫血方法。口服铁剂治疗的同时注意避免同服浓茶等,以防阻碍铁剂吸收,可同食维生素C等促进铁剂吸收。综上所述,饮食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疗效显著,儿童贫血程度明显改善,促进儿童健康生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卿蕊.多糖铁复合物治疗76例儿童缺铁性贫血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3):111-112
  [2]王静敏,冯利华.生血宁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70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2A):52
  [3]唐利民,邓孝智.生血宁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1,32(5):745-74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45例。45例患者根据超声声像图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比较分析。  结果: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45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其中甲状腺肿瘤合计26例,良性甲状腺腺瘤19例,甲状腺恶性肿瘤(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滤泡状癌)7例;甲状腺肿合计12例,单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在胃肠道手术中的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行胃肠道手术患者5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研究组患者行改良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对照组患者行标准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吻合口瘘、Roux-en-Y滞留综合征及碱性反流性胃炎等并发症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晚期肝癌治疗中三氧化二砷联合华蟾素的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晚期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时间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三氧化二砷联合华蟾素,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  结果:研究组客观有效率、临床受益率、生活质量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  结论: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晚期
期刊
摘要:外科手术后,许多患者发生尿潴留,病人表现为下腹部不适,下腹坠胀感明显,尿道少许尿液流出,少数患者经一般处理,可自行排尿,绝大多数患者需经特殊处理,方能解决尿潴留问题。  关键词:外科手术 尿潴留 防治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08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60-0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间苯三酚治疗先兆流产、早产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间苯三酚治疗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孕12-35 周的131例晚期先兆流产、先兆早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应用间苯三酚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两组宫缩消失时间、保胎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间苯三酚组宫缩消失时间短、保胎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结论:经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龋齿与口腔卫生的临床关系。  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680例3-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儿童的口腔卫生情况,分析口腔卫生与龋齿患病的关系。  结果:680例受检儿童中,共有679例发生龋齿,患龋率为40.4%。在患龋儿童中,66.2%为6岁儿童,患龋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儿童,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龋齿患儿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选择缬沙坦+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6月—2014年06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70例。通过抽签法完成所有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随机分组。设为B1组(观察组 85例)与B2组(对照组 85例)。B2组:基础治疗;B1组:基础治疗+缬沙坦+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给予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完成治疗后肺功能改
期刊
摘要: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普及,我国卫生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献血规章和制度,并实施了《献血法》,这些规章和制度的的落实使得国内各地的献血工作得以规范,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灾情和安全伤亡事故屡屡发生,由此引发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事件,使得国内临床诊疗用血数量日益提升,而临床用血普遍来自于无偿献血。因此,做好无偿献血制度管理不仅能满足临床诊疗需求,而且有效的保证了血液质量和临床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椎板间与经椎间孔入路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  方法:7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5例,A组经椎板间入路内镜治疗,B组经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较B组显著缩短(P0.05)。  1.2 方法。A组:患者常规取俯卧位,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准确定位手术间隙,于L5,S1棘突旁患侧穿刺,以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制霉菌素与两性霉素B治疗下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门诊确诊为真菌感染引起的下尿路感染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A组给予制霉菌素治疗,B组给予两性霉素B治疗,并采取统计学分析,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A组治愈45例,好转11例,显效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3%;B组治愈41例,好转13例,显效3例,无效3例,有效率90%。二者差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