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动态资源生成利用策略的案例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09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安于“教案施教”,导致课堂教学中缺乏生命活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做课堂的“有心人”,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互动生成,使课堂总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跌宕起伏感,从而构建“有效利用动态资源”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数学课堂;促进生成;有效利用
  一、目前教学的现状描述
  现象一:机械复制
  教学中教师把教案当做亦步亦趋的向导,教师完全是教材、教案和教参的复制者.
  现象二:缺乏机智
  教师虽有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意识,但缺乏有效调控的智慧. 动态资源的生成策略.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课前精心设计是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 只有充分地预设,教师才能灵活应对教学中生成的新问题.
  1. 考虑学习起点——学会“预设”
  【案例】 1:在教授“认识小数”一课时,我先引领学生明白了1角可以用0.1元这样的小数来表示,接着出示1分,问:“你还能用这样的形式来写吗?”学生便这样写:00.1元. 面对这样的生成性资源,我追问:“他写对了吗?小数点有什么用?”生:“小数点能告诉我们个位在哪里. ”师(指着00.1的小数点):“小数点在这里,个位在哪里?”生:“在小数点前面第二位. ”师:“刚才0.1的个位在小数点前面第一位,现在又说在小数点前面第二位了,这样行吗?”生:“不行. ”师:“那怎么办呢?”这时我及时找准学生真正学习的起点,(生成性资源0.1和00.1),把这些资源纳入教学预设之中,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明白1分应该表示为0.01元.
  2. 利用知识生成——学会“评价”
  教师切记不要将学生有创意的见解当成“异端歪说”,要耐心地倾听,并适时地给与激励性的评价和引领. 提升学生的感悟,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
  【案例】 2:在求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的时候.
  生(突然站起来):(30,45) = 30 ÷ 2 = 15. 师(吃惊):你是怎样想的?生(自豪地):45 × 2 = 90,是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30 ÷ 2 = 15就是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
  面对奇怪的解法我没有立即肯定或否定,而是把它作为“生长性”资源. 在学生们或肯定、或否定、或迟疑中拉开了研究的序幕. 经过验证和推广,这种解法是正确的. 大家都向这名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这无形中既保护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3. 把握生成契机——学会“引领”
  教师要善于机智地捕捉课堂教学生成和变化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 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并作为活的教学资源,在教师的引领下擦出思维火花生成新的亮点.
  【案例】 3: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长颈鹿和小鸟”时,(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看图,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 生:“42 ÷ 6 = 7(间)”. 师:“如果飞来了48只小鸟,长颈鹿叔叔又该为小鸟们准备几间房间呢?”生:“48 ÷ 6 = 8(间). ”师:“如果现在飞来还是48只小鸟不变,每间房间多住2只小鸟,长颈鹿叔叔又要为小鸟准备几间房间呢?”生:“48 ÷ 8 = 6(间).”师:“上面的三个算式,第一个数表示什么?第二、第三个数呢?”这样在学生理解包含除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提升,抽象出数学模型:总只数 ÷ 每间只数 = 间数,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知总数变了,每份数变了,但求间数的方法没有变. 同时我有意把第四幅图的算式排在第一个,然后让学生说说各自有什么发现,对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提升,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大了,商反而变小了的规律.
  二、动态资源的利用策略
  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是课堂生命的“活水”,有效地利用能让课堂更加灿烂,更显生机.
  1. 错误的动态资源——借题发挥、大放异彩
  所谓“错误”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错误. 教师有效地挖掘利用好错误动态资源,可以引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激发学生探究的心里矛盾和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识和心理发展.
  【案例】 4:在教授“梯形面积计算”时,有一道题:梯形的上底是1.4米,下底是3.5米,高是2米. 求它的面积. 一名学生这样回答:1.4 3.5 = 4.9(平方米). 这种解法引发了学生的阵阵笑声. 此时我没有直接评判对错,而是让这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孩子的思路独特而奇妙:梯形的高是2米,求面积时要除以2,乘2与除以2抵消了,实际上就是上底加下底的和. 此时让学生讨论 ,形成共识:如果这样列式求的是上底加下底和,不符合题意,正确地列式是(1.4 3.5) × 2 ÷ 2;但计算时可以采用这名同学的方法,比较简便. 这样由错误生成、讨论并恰当评价,不仅改正了题中错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增长了智慧,学会了学习方法.
  2. 差异的动态资源——因势利导、共同提高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 教师应把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当做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让不同的智力在合作中发挥不同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这样的课堂才是不加修饰的“原汁原味”.
  【案例】 5:在教授“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要求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答. 意想不到的是:一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摩天轮的一个长条对应一个吊篮,一个吊篮里有4人,那么有几个吊篮就是把几个4加起来. ”这时,我接着问“怎么计算玩摩天轮的人数呢?请你把算式写出来. ”一名学生写出了乘法算式,现在的情况是:新知有的学生能懂,有的学生则是一头雾水. 于是我放弃原先的预设,引导学生:“这道题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4,5,20分别表示什么?”虽然有些问题学生一开始回答得并不好,但在学生的补充和老师的引导下,乘法的意义逐渐在每名学生的头脑中清晰起来,一节课也就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 所以在教学中应跳出各种课堂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巧用资源,课堂会因生成而充满智慧的灵光.
其他文献
以本体聚合法制备孔雀石绿(MG)分子印迹聚合物,并以此为填料,制作针对孔雀石绿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鱼肉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提取液过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用甲醇-乙酸(
<正> 核酸贮存着生物体生命活动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指导着细胞的生长、分化、代谢、遗传和变异。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干扰可引起细胞行为的显著变化。除了极少数微管蛋白结合
【摘要】 在数学教育中,价值取向一直是一个具有选择性的问题.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应用价值明显缺乏重视.数学应用价值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忽略数学应用价值能够使学生缺乏数学应用价值取向,从而导致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较低.本文阐述了我国高中数学教育的应用价值取向现状,并对应用价值取向的实现进行探究.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育;应用价值取向;探究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比较
本文报告714例各型乳腺X线实质类型随诊2~8年(中位数4.8年)的结果,在此期间共发生乳腺癌25例,相对集中于首次摄片检查为Ⅳ_c、Ⅲ_c及Ⅱ_B的各组,其发生癌的机率分别为:14.29%、
稀土是植物生长发育的有益元素[1-4]。我国中草药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稀土和微量元素对中草药药效的影响以及稀土元素在中草药方面的应用是药学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将稀土元
【摘要】本文通过几个实例介绍了MATLAB作图命令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借助MATLAB强大的作图命令,将高等数学中抽象的二维、三维函数以图形方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体现了MATLAB作图命令在函数作图中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MATLAB;高等数学;作图
头孢硫脒(CEFA)属广谱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杆菌等有很强的抗菌
中专教育直接服务于社会生产实践,其发展的程度往往与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成正比关系.但是对于生源质量不高的中专来说,数学变得更加难以理解,这样导致数学"学困生"的数量呈上
本研究纳入可评价的病例20例,进行肾包膜下移植法预测抗肿瘤药物敏感性的临床试验。结果:选用第一敏感药物单药化疗的前效率高达42.8%,接近单药阿霉素的有效率。切取原发灶作单药的敏感
【摘要】 本文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盲目试探和面对智力问题的困惑,探讨理性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出有效地找寻问题求解思路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小学数学;解题研究  引 言  “小学数学解题研究”是专科数学师范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将来从事小学数学解题和竞赛指导的能力,对提高学生从事小学数学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综合素质与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