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学佛吗

来源 :行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genku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红尘”二字并不是佛学的名词,实出于中国文学的辞汇。它的意思是形容飞扬的尘埃,或是繁华的生活景象。
  西汉班固的《西都赋》,有“阗城溢郭,旁流百尘,红尘四合,烟云相连。”这是形容西都长安,人多、事多、钱多,豪华热闹。在卢照邻的诗《长安古意》中,有“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期红尘暗天起。”宋朝程颢的《秋月》诗中有“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在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一回中也说“有城回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可见红尘二字都是指世俗的、官场的、富贵人间的繁华景象。
  “看破红尘”这句话亦非佛家所用,而是中国古来的文学家,受到道为的影响,以及后来隐遁之士厌倦官场虚幻的富贵生涯,向往山林的田园生活,而经常使用的辞汇。所以,看破红尘就是从烟云似地繁华生活隐退到自由、简朴、自然的林野或山野生活环境中。
  佛教在中国常常受到误会,一般人常把逃避现实、隐遁于山林的风气和现象,归之于佛教的信仰以及学佛的结果。其实佛法中,不讲红尘,也没有讲看破红尘,只有讲到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相对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六尘是外境,六根是内境,必须加上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才能产生身心现象。心为外境所转,也就是被六尘所动,就会以六根造作善恶、好坏等的行为,佛法称此为造业。其可以造恶业,也可以造善业:造恶业下堕地狱、饿鬼、畜牲的三恶道;造善业则还生为人,或生天界,享受人天的福报。但是不论下堕或上升,都是在世间的轮回生死苦海之中。欲解脱,则必须认识六尘是虚幻的、不实的、多变的。《金刚经》把它形容为如梦、如幻、如泡、如影。能够彻悟六尘世界的虚幻不实,当下就是解脱自在。若身心处于六尘世间,而不为六尘世间所困扰、诱惑,就不会起烦恼,称为解脱之人。
  可见,佛法所谓的六尘,是指身心所处的环境。繁华的富贵生涯,固然是属于六尘,隐退的自然生涯,也没有离开六尘,因此,禅宗有言“大隐隐于市廛,小隐隐于山林”。这也就是说,心有所执,身有所系,不管生活在什么环境,都不自在。山野的狂风、暴雨、恶兽、猛禽、毒虫,或所谓穷山、恶水、泼妇、刁民,都会引起你的烦恼;如果心无挂碍,处于皇宫、华厦和居于洞窟、茅舍是一样的,何必要去分别。
  通常都说看破红尘就是落发为僧,那可能是指仕途失意、事业失败、婚姻离散、家庭破碎,已经没有东山再起的信心和勇气,在穷途末路,心灰意冷之余,就到佛门中找一条苟安偷生之路,所谓:伴着青磬红,了此残生。这景象是非常消极、悲观,甚至悲惨的!佛门中的确有这种人,但这绝对不是进入佛门学佛者的通途和正途。
  进入佛门,成为佛教徒,也并不等于出家。佛教徒分为在家与出家两大类,出家只是少数,在家才是佛教徒的多数。出家是全部生命的投入,所谓将此身心施予三宝和施予众生:施予三宝是为求法;施予众生是为度众。施予三宝乃为弘扬佛法、续佛慧命;施予众生则可摄化、救济苦海的众生。能够难舍能舍,难忍能忍,才是出家的正确目的。从难舍能舍而言,是放下名利、物欲;就难忍能忍而言,是承担如来的家业和众生的苦难,故所谓看破红尘实与出家的宗旨无关。
  至于出家学佛,可以包括社会的一切阶层,且绝不为逃避现实,乃在和睦人间、净化人间,也就是佛化人间。如果学佛之后要离开人间,离群索居,那就违背了佛化人间的旨趣。在家学佛,在五戒、十善的生活原则下,对于家庭、社会、国家都应尽责尽分。所以学佛之后的在家人,他会更积极于人间的生活以及分内的责任。这也就是大乘佛教将菩萨的形象分为出家、在家两类的原因;出家菩萨是无牵无挂的比丘相,在家菩萨是福德庄严的天人相。
  如果以看破红尘的本意而言,是属于消极的,而学佛却是积极的。我们可以把人间的生活形态和心态,分为三类:第一,绝对的多数是属于恋世型的,对于任何事物都放不下,争名夺利、饮食男女、醉生梦死,苦恼终生而不知生为何来,死向何去?活着的时候放不下,要死的时候舍不得,所以佛称他们为可怜愍者。第二类人是厌世者,他们或是愤世嫉俗,或怀才不遇;或是消极、悲观,对于生命抱着无可奈何的态度。因此,前者会变成玩世不恭,或退出人间社会的大舞台,而过隐遁的生活;后者若不自杀而死,也会逃避现实,抑郁以终。第三类,是属于放得下、提得起的人。他们见到人间的疾苦,世事的危脆,以悲天悯人的怀抱,拯救世间众生于水深火热之中,即使跋山涉水,乃至于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这就是被后世称为贤者和圣人的型范。
  以佛教的观点看,第一类人是凡夫根性;第二类人,类似小乘根性;第三类人,类似大乘根性。不过,若以佛法化导,第一类人虽是凡夫,也能够渐渐获得智慧,洞察世间现象,为人们减少烦恼,为社会减少灾难。第二类的小乘根性,则至少不会愤世嫉俗,或者寻短自杀,而会积极修行,早求出离生死苦海。进而也能为人间留下自我奋发、自我救济的模范和典型。第三类大乘根性者,则能由于佛法的化导,而赋予无限的生命、无穷的悲愿,生生世世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佛化人间,成就佛国净土;不仅度人,也要度尽一切众生。他们不会因阻挠而失望,也不会因便利而狂热;时时努力于因缘的促成,默默地耕耘,成功不必在我,却永远精进不懈,像这样的学佛态度,当然与看破红尘的观念了不相关。
其他文献
1996年3月,一则极为感人的有关动物的新闻在美国播放:纽约市区一栋荒废的建筑物突然失火。当救火队员赶到现场时,发现有3只小猫已被猫妈妈救出,安放在街对面的角落中。还有两只被困的小猫,因受惊而啼哭不已。为了抢救被大火围困的孩子,猫妈妈一次又一次地纵身跃入火海中,全身体肤、毛发已被烈火灼伤,双眼也无法睁开。虽然眼睛不能看了,但猫妈妈还是忍着剧痛,用自己的小鼻头、下巴,一一数着救出来的小猫们。当确定自
期刊
美国人乔治为妻子的怪病跑遍了全世界,却是久治不愈。十四年前,他听说中国的中医专治疑难杂症,于是便带着妻子来到中国看病。乔治为妻子看病,几乎花光了全部的家当,但来到中国,怎么也得请一个翻译。那时正值暑假,乔治通过关系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请了学生赵小宁。  赵小宁是来自宁夏地区的一个贫困生,母亲又多生重病,他巴不得找个差事能挣点钱。有外国人找他,真是幸运。谁想,乔治却因为没有钱,把雇用赵小宁的费用压得很低
期刊
在近几年的临床治疗中,我遇到不少病入膏肓、让许多医生束手无策的危急病人。有缘得到高僧的指点,我除了对症用药外,还叫其家属速去为病人大量放生和不要杀生,结果很多病人奇迹痊愈,令我欣慰和惊诧。原来,古贤早有开示,可惜医学界不予肯定,很多医师也不明就里而视为迷信,殊不知,这里面有很深的道理!  就在我们生活着的城市,每天,在无数的饭店和酒楼里,无数的人张开着鲜红的大嘴,呲着白森森的牙,咀嚼着各种各样的动
期刊
刘二子:  你好!  你妈妈带来你的消息,说你读书读得很好,在山里一边读书还能帮着做很多事情,我很高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明年春天我就在北京的龙泉寺剃度出家了。  上一次我和妈妈去看你,那算是在世间的最后一次。你送我下山,你拉着我的手说不愿意走近路,宁可走远路,是为了和爸爸在一起的时间多一点。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有一个月你就7岁了,虽然暂时可能还理解不了出家这种比较深刻的问题,但是,有些事情我觉得还
期刊
曾经的校花  从小到大,我是人见人爱的小美女。不知上辈子种了什么善根,今生长得都夸我很漂亮。追我的人也很多,100多个总有了吧。老师、同学对我评价也很高,天分高,人漂亮。男生女生、老人小孩都很喜欢我。人缘非常好。  家里的经济不是很好,但也不差,小康吧,父母对我很疼爱。  小时候看多了琼瑶的小说,对爱情有一种美好的幻想,一生只爱一个,只忠于一个。但是,对爱情的想法过于浪漫,不务实际。  初恋的挫折
期刊
那是春天的一个中午。和朋友一起吃过午饭,散步到小区附近林荫树下,忽然看到一只形状如熊的大狗在眼前耸立着。我吃了一惊,好大的狗啊,头很大像老虎,四肢很强健有力,一身黑亮的毛皮,眼睛微闭着,有一种不哮自威的气度。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大的狗,在心目里,这只狗有狗中之王的感觉。  “呵呵,好大好壮的狗啊!这是谁家的?”我对着狗情不自禁地说道。“我们捡的,在我今天早上扫垃圾的时候。”旁边一个扫垃圾的清洁工人
期刊
很多人吃常素是很困难的,因为他已经习惯吃肉,不吃肉就不能吃饭,再加上受世间一些观念的影响。现在很多观念说:你不吃肉,营养就不丰富,营养不良。他如果接受这个观念,就真的感到吃素没劲、乏力。这都是自己的念头决定的,如果这个念头克服不了,真的是吃不了常素。那就循序渐进,你上了轨道,渐渐减少,慢慢离开那些肉的香美味道,对素食感觉很好,令身心轻安,如果有什么肠胃问题都能吃素解决,尤其是吃素有利于健康。  因
期刊
肉食导致众多疾病猛增  1917年到1936年,美国疾病的成长发生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短短30年中,美国单一的疾病死亡率居然增加60%,癌症死亡率增加90%。这30年中,美国社会变化最大的是饮食。就连美国社会医疗的进步,也赶不上饮食改变所带来的冲击。  美国有个很知名的流行医学家,名叫欧力斯特?怀特博士,他曾统计到50%的男性癌症和60%的女性癌症都跟营养过剩有关。营养过剩,就是这些营养不但
期刊
很多人都希望能修福,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过得自在一些,富足一些。因此,会去做许多的善事,诸如布施、供养、放生、义工等等,但是似乎忽视了一点,我们一边在积极修福的同时,是否也在不停地折损自己的福分呢?  也许有的人不断地修福,经常去印经或做其它的善事,帮助众生听闻圣贤教诲,可是,境遇仍不是那么顺利,有病者病不见轻,贫穷者依然贫穷,所求者皆不遂愿,于是便会埋怨上苍不平,为何自己这么利益他人,还不
期刊
从“自然的恩典”夏令营回来已经三个多月了,我一直沉浸在成长的快乐中,法喜充满。无比感恩寂静法师,再一次为我迷茫的人生指明了方向,注入了能量。  我是从2009年5月份和孩子一起开始接触学习传统文化。刚接触传统文化时,我非常兴奋,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传统文化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坚信:传统文化就是个“聚宝盆”,里面有取之不尽的智慧,指引我们走在通往幸福的路上,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在这三年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