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之夜

来源 :星星·诗歌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shenta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煮茶,读经
  冥想白蝴蝶轻盈的
  梦。蹁跹在苍茫的人世
  忘掉漫长的孤单
  尖叫的苦寒
  一把刀,已收敛了光芒
  隐藏在骨头缝里
  删掉多余的话
  一个词抱紧另一个词
  一双老手攥紧另一双老手
  握住长夜的温暖
  嘘,星空下的耳语
  正吹开迷人的月晕
  月光的蜜,悄悄
  流淌在你我
  —— 原载《延河诗歌特刊》2020年第2期
  推荐语
  诗人截取了一个漫长的大寒之夜,两个人(也可能是挚友或者爱人)久别重逢,煮茶、读经、间或述说各自的经历或思念,情更濃,心愈近。阅尽人世沧桑,省略多余的话语,就像“一把刀,已收敛了光芒”,仅存情深意长的“星空下的耳语”,温暖柔和宛如“月光的蜜”,在彼此的心上流淌。干净而充满张力的语言营造出的意象和意境,带给读者无尽的美好与遐思,从而获得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
  ——推荐人:九九归一
其他文献
大地的诗歌永不消亡:  当炎炎烈日把百鸟晒晕,  藏进凉爽的树间,有一种声音  却在新割草场旁的篱笆间飘荡。  那是蝈蝈的嗓音,它带头歌唱  在奢华的夏日,它的欢欣  永无止期;当它兴头已尽  就去怡人的草叶下安歇。  大地的诗歌永不终止:  在孤独的冬夜,当严霜  冻出一片寂静,从炉边  响起蟋蟀尖声的吟唱,而炉火渐暖,  那睡意朦胧的人恍惚又听见,  是蝈蝈歌唱在绿草茸茸的山间。  (马永波
期刊
苏东坡和他的朋友们  李亚伟  古人宽大的衣袖里  藏着纸、笔和他们的手  他们咳嗽  和七律一样整齐  他们鞠躬  有时著书立说,或者  在江上向后人推出排比句  他们随时都有打拱的可能  古人老是回忆更古的人  常常动手写历史  因为毛笔太软  而不能入木三分  他们就用衣袖捂着嘴笑自己  这些古人很少谈恋爱  娶个叫老婆的东西就行了  爱情从不发生三国鼎立的不幸事件  多数时候去看看山  看
期刊
诗集《水路》是一部境界高远、情怀足具的优秀之作,诗思深切明晰,在悲悯和忧患的跌宕中舒展思辨的理路,历史的烟云与现实的风物交汇,内在的情思与自然的境象融合,高扬人文精神,把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的追求在创造过程中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如明快且不乏浑厚、沉实的艺术风格。  “水路”其实也正是一条人生之路,当他以诗意的方式行走之时,我们看到的是来自心灵之乡的独特感受和生命体验的风景,一颗单纯之心或许包含着向
期刊
在孙文波的诗歌写作历程中,他始终坚持对生活更加具体和真实的“触及”,即如何将个体的日常生命经验进行诗性改造。而在这种“改造”的过程中,“叙事”不仅是他诗歌写作的手段,更成为他诗歌的一种标志性风格。在孙文波看来,“叙事”是他将“日常生活”融入诗歌的工具,是诗歌重要的构成部分。对于“叙事”本身,孙文波曾说“使一切具体起来,不再把问题弄得玄乎”,使“像‘日常经验’‘诗意的扩大化’这样的所指,能够容纳进去
期刊
随着写作时间的推移,很早以前我就意识到,并越来越明确地相信,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诗歌其实是对自身与所处现实,进行的某种具有认识论意义的解析。这一解析的主旨是通过理解现实生活,以及将之与由历史形成的文化传统进行语言重组,并将个人的主体性加入其中,从而获得一种具有呈现意味,能够与外部世界对话,带有实体意味的存在样本。而正是因为如此,怎样在具体的写作中落实这一可以被称之为原则性的认识,便成为我在写作中考虑
期刊
奢侈诗  没有比蓄意让我更厌倦的。突兀,  也不惊奇。穿过墓园的十来分钟时间,  我阅读了好几座碑铭:陈氏伉俪,  乔姓考妣,还有一位张姓慈母。他们代表了  来世。对于我不过是过眼烟云。  我的目的是到海边栈道闲走,那里的曲折有意思。  人性的亭阁指向风景。是冬天  晒太阳的好去处。水面万金闪烁,有绝对性。  自然对应匠心。可以成为下午分析的本体。  的确如此。我或者凭栏远眺,  或者低头凝视。胸
期刊
冥 想  穆 旦  1  为什么万物之灵的我们,  遭遇还比不上一棵小树?  今天你摇摇它,优越地微笑,  明天就化为根下的泥土。  为什么由手写出的这些字,  竟比这只手更长久,健壮?  它们会把腐烂的手抛开,  而默默生存在一张破纸上。  因此,我傲然生活了几十年,  仿佛曾做着万物的导演,  实则在它们长久的秩序下  我只当一会儿小小的演员。  2  把生命的突泉捧在我手里,  我只觉得它来
期刊
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认为,诗应该表现人类的状况,其表现方式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诗化,使之变成一种有希望的人际关系。如果说这样的诗学观点在“岁月静好”的现实中难
期刊
慕白的诗,山水类占了大量份额。集中读他的诗,感觉他更像一个山水行吟诗人。这也许是他把诗集命名为《行者》的原因。  中国古代的山水诗十分发达,是中国文学和中国精神、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家辈出,名篇迭出。到了当代,山水诗却处在了一种很尴尬的境地。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挤占了山水自然诗的发展空间,使当代诗歌里有叙事诗、口语诗等,却已经没有山水诗这个分类。再加上旅游业的过度发达,景区
期刊
当下的新诗创作正在经历着各种问题的纠缠,其中既有遗留的历史问题,也有新出现的现实问题。逐一分析新诗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我试图用“冷”与“热”来概括当下新诗创作的部分特征。这并不是一种忽视问题复杂性的傲慢,而是试图从新诗的内与外两个向度对当下新诗创作做一次力所能及的分析。我认为,当下的新诗创作呈现出内冷外热的基本面貌。  “冷”,指的是新诗一再被诗人与批评家们指认为当下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