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灭的梦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g3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冷眼旁观的态度和细微剖析的方法真切地描绘出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真实面貌。本文从主人公盖茨比入手,通过对美国历史与文化的分析,探寻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冲突中形成的美国梦对美国社会的重大意义。本文认为美国梦作为美国精神的支柱,其内部孕育的冲突性不可避免地会在合适的地点喷发出来,而美国20世纪20年代恰恰成了各种冲突爆发的年代,“美国梦”在战后的疯狂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畸变。小说中的各色人物在爵士时代的大舞台上,上演了他们各自的人生悲剧,给爵士时代和畸变的美国梦做了最好的注脚。
  关键词:美国梦 破灭 盖茨比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美国梦的诠释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司各持·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菲茨杰拉德以冷眼旁观的态度和细微剖析的方法真切地描绘出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并对美国当时各个社会阶层加以精辟地分析,展现了各个阶层的矛盾与对立。小说被誉为是“反映美国20世纪爵士时代的风情画卷”,并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美国文学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关于美国梦的本质,卡尔·桑德伯格曾经说过:
  “在描绘我们的国家时,无论从深层本质还是日常精神,这个短语是我们最常用的。作为一种理念,它甚至早于我们这个国家给它命名的那几个字,它从伊始就反映和体现我们作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最好的东西,并且始终在那里提醒我们,当我们没有达到它所描绘的理想时,我们应该做得更好。这就是美国梦。”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私酒贩子和投机者的时代,柯立芝繁荣使美国社会陷入到一种狂热的状态,人们成了只知道拼命赚钱的机器,狂热地追求物质享受,沉溺于五颜六色的泡沫之中。道德被丢在了一边,长久以来所建立的良好传统几乎荡然无存。菲茨杰拉德笔下的盖茨比无疑成了这个时代总结性的注释,而小说中的其他六个主要人物则反映了美国社会不同阶层各式各样的美国梦。书中人物的共同点就是都来自美国西部。从某种意义来说,这部小说也可以被看做是西部人的悲歌。
  二 美国梦的追随
  詹姆斯·盖茨——他的真名。从小生活在贫困的底层社会,他从内心厌恶自己的出身,厌恶给了他生命却让他贫穷的父母。因此,他改名——杰伊·盖茨比(杰伊·盖茨比在英文中是“JESUS GOD’S BOY”,即上帝之子的发音变体),他认为他是上帝之子,必须为主效命。他天真地以为可以通过改名来获得再造。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丹科迪——改变他一生的人,丹科迪的发家历程让盖茨比看到了希望,他勤勤恳恳地在丹科迪手下做事,并梦想自己也能成为像丹科迪一样的人。但是,盖茨比没有看到丹科迪虽有数以万计的财产,却依然无法在当时深受欧洲等级观念影响的美国社会取得一席之地。丹科迪和盖茨比同样来自西部,同样是平民出身,同样是美国梦忠实的追随者,最终却悲凉地死去,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盖茨比最后的悲剧。如果说这时的盖茨比追求的只是显赫的地位和巨额的财富,那么对黛西的爱,则成了他美国梦的化身。然而,盖茨比当时地位卑微,怎么可能高攀上流社会的富家小姐?他因此迷失在自已构筑的柏拉图式精神的枷锁之中。当他发现黛西早已嫁作他人妇,悲愤与苦痛,失落与压抑填满了他的整个身躯,他发誓一定要夺回黛西。为此,他不惜触犯当时的美国法律,贩卖私酒,非法赌博,迅速累积了一笔可观的财富,他斥巨资购置了一套欧洲贵族风格的豪华别墅,并开办大型聚会,为的就是吸引黛西的注意,盖茨比的成就和财富成了为当时社会所误导的为梦想而顽强拼搏的意志。他要跻身上流社会,但传统的社会权贵却对他这种暴发户嗤之以鼻,关于盖茨比的流言蜚语满天飞,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美国社会对白手起家的富豪们采取的一种猜忌和不认可态度。但与此同时,上流社会又对盖茨比的财富垂涎三尺。这种矛盾的态度,无疑对美国人内心的清高与现实物质利益的冲撞造就了一个巨大的漩涡,道德的信徒一批批地被漩涡吸走。盖茨比在新美国与老美国的夹缝中艰难地寻找自己的位置,可是他却如丹科迪一样,没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空荡荡的豪宅,铤而走险的买卖将盖茨比放逐到精神的荒凉,他除了自己臆想的心灵归宿——黛西外,一无所有。他的梦幻超越了黛西本身,超越了一切,他以一种创造性的激情投入了这个梦幻,不断地为其增光添彩,用迎面飘来的每一根绚丽的羽毛加以缀饰。
  三 美国梦的畸变
  盖茨比毫不怀疑自己和黛西可以旧梦重温,然而,黛西孩子的出现却使他突然意识到时过境迁,她的声音里充满了金钱。但盖茨比依然不放弃,他相信他的美国梦。他和黛西摊牌,希望黛西离开汤姆。而汤姆则卑鄙狡诈地揭了盖茨比的老底:一个私酒贩子,一个靠非法手段致富的乡巴佬,恐惧和混乱使盖茨比丧失了平常的温文尔雅,他坦然承认了一切。他第一次发泄了自已心中积聚多年对社会权贵阶层的不满和鄙视。但虚荣的黛西得知真相后,对盖茨比残存的爱却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并回到了汤姆身边。盖茨比的美国梦彻底消失了。他义无反顾地承担了黛西的罪恶,那种拯救世界的自我牺牲精神体现在盖茨比身上。他在小说的结尾已经成为一个救世主形象,他想救赎黛西,救赎整个美国。他的梦再一次升华了,升华到没有一个人可以完成他的梦想,死亡成了他最终的归宿,盖茨比死了,没有人承认他是美国梦的成功者。他的父亲得知他的死讯之后,依然念叨着假使他能活着的话,他会成为詹姆斯·希尔那样的人物,他们眼中的价值观依然是扭曲的,盖茨比的悲剧依然不能使他们醒悟,盖茨比的悲剧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在东部物质化的美国社会,要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被打压被排挤,最后悄然地从东部消失;要么成为一个金钱的奴隶。盖茨比的失败并不是他个人的失败,而是当时美国文化所昭示的人生目标及其价值观念的失败。盖茨比儿时立下的那份计划书实际上就是富兰克林、卡内基等人的教诲和梦想,但是在物欲横流的爵士时代,这些人生信条只能被击破得粉碎,菲茨杰拉德是想通过塑造盖茨比这个人物来叩问一个时代。从菲茨杰拉德的传记可以看出,他的母亲来自一个中上层阶层,代表了道德伦理一方的美国主流社会,而他的父亲则是典型的小暴发户,其一生并无建树,在菲茨杰拉德的一生中,父亲始终是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这就造成了菲茨杰拉德极其矛盾的个性。反映到文学创作来,最明显的就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人公,一方面追求金钱地位,另一方面又在内心深处有着传统的道德理念,从某种意义来说,盖茨比就是变形夸大的菲茨杰拉德。归根到底,菲茨杰拉德是通过小说更多地向读者讲述了美国的文化和传统。他笔下的那个终身天真幼稚,像堂吉诃德似地挥舞着金制的长矛向风车冲去,而且像念珠默祷似地把他那些真丝衬衫数来数去的盖茨比,正是美国爵士时代最值得纪念的精神骑士。盖茨比将自己创造成为一个英雄,甚至赋予自己全新的身份,他的努力换来的不是美梦成真,而是闪耀后的乍然殒落。
  四 美国梦的破灭
  探究一下盖茨比梦想的根源,无论是富兰克林式的梦,还是西部拓荒式的梦想,在盖茨比所处的爵士时代,结果注定都是失败。富兰克林强调道德完善,而西部拓荒精神里则有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但在盖茨比所处的时代,道德沦丧,富有阶层盛行的是及时行乐,悲观失望的情绪弥漫着整个社会,盖茨比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或许有人会说盖茨比追求梦想的方式让人觉得无法理解,他为什么不能通过合法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呢?这是因为盖茨比对黛西的爱己经不容许太久的等待,盖茨比的出身决定了他不可能通过合法的手段,短时间内接近黛西。于是,他只能铤而走险,通过在当时看来是非法的方式来达成自己的理想,爱情让人失去理智,社会又让人趋于癫狂,盖茨比在爵士时代价值观的绞杀下,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盖茨比的死,葬礼的冷清,象征性地展示了盖茨比的追求、渴望与自信的最后毁灭。盖茨比既神秘又有吸引力。然而这些都是为了一个可怜的单纯的充满浪漫色彩的目的,都是为了能重温旧梦。天真浪漫的性格与气质必将注定其悲剧性命运。尽管盖茨比与黛西都在追求金钱,然而两人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盖茨比追求金钱是为了能够买到风度高雅和魅力,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实现自己所追求的梦想,他身上还带着浪漫的气质,带着美国先民的那种通过奋斗可以实现一切的性格;而黛西追求金钱则是为了虚荣,是彻底的自私自利,两者目标的南辕北辙注定了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盖茨比的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毁灭是何等的沉重,使人对这个世界失去信心,恰如小说中的尼克所说:
  “不,盖茨比最后的结局全然没有错,是那个追杀围堵他的东西,是那些他在美梦之后的扬起的尘埃,使我对他人突然破产的悲伤和稍纵既失的欣喜失去了兴趣。”
  这或许就是作者的代言,就是作者对美国民族精神的反思。
  五 结论
  有些人认为美国梦过于强调物质和财富,而忽视了精神的内在,认为美国梦所代表的价值是错误的。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盖茨比那样通过努力而迈入富翁的行列。“Money doesn’t buy happiness.”这句古老的格言告诉我们,人不一定要把成功的目标永远锁定在财富的多少上。盖茨比恰恰是这条格言的最好注脚。在菲茨杰拉德之后依然有许多作家不遗余力地讽刺着美国梦,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都是深刻的美国梦启示录。他们想唤醒世人,可是他们高估了自己的力量,美国梦的神奇作用依然在发酵,虽然经过大萧条的荡涤,战争的洗礼,科技的变革,但美国梦仍旧像一块巨大的磁石,不仅吸引着众多美国人,并且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移民,他们中既有失败者,也有成功者,如现任美国加州州长的阿诺德·施瓦辛格,他的经历既可被视为美国梦的成功事例。在全美共和党大会上演讲中,施瓦辛格曾对美国梦做过精彩地诠释:
  “想想看,当年那个来自奥地利的平凡孩子成长为加利福尼亚的政府首脑,并站在麦迪逊花园广场上,代表美国总统讲话。这是一个移民梦,一个美国梦。
  我出生在欧洲,我走过世界很多地方。我有资格对你们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一个国家比美利坚合众国更有富于同情心,更慷慨大度,更敞开胸襟和更温暖如春,有生之年,我永远不会忘记21年前我举手宣誓加入美国籍那一天。”
  作为既得利益者,施瓦辛格对美国精神的赞扬无可厚非,但我们不应忘记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追求美国梦的失败者,只有认识到现实和梦想的差别,我们才能更好地体会到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作为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这一时期的美国是空前繁荣的时代,也是创造“美国梦”的时代。菲茨杰拉德纵情参与了“爵士时代”的酒食征逐,也完全融化在自己的作品之中。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栩栩如生地重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生活气息和感情节奏。但更重要的是,在沉湎其中的同时,他又能冷眼旁观,体味“灯火阑珊,酒醒人散”的怅惘,用严峻的道德标准衡量一切,用凄婉的笔调抒写了战后“迷惘的一代”对于“美国梦”幻灭的悲哀。而《了不起的盖茨比》正是这个时代的写照。
  
   参考文献:
   [1] 卡尔·桑德伯格:《美国梦——我们国家秉性的故事》,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
   [2] 司各持·菲茨杰拉德,姚乃强译:《了不起的盖茨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庄文泉:《一部成功解构美国梦的不朽之作——评〈了不起的盖茨比〉》,《龙岩师专学报》,1999年第4期。
   [4] 苏兴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化价值观阐释》,《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5] 阿诺德·施瓦辛格:《美国梦,自由梦》,大河论坛,2004年9月7日。
   http://bbs.dahe.cn/bbs/thread-540774-1-1.html
  
   作者简介:姚金红,女,1967—,湖北陨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山东庆云女作家姜金霞近期的两部长篇小说《蓖麻花》和《女枪王》,都是以战争为主题的小说。这两部作品所塑造的两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英雄形象,不同于中国以往战争小说对女英雄的男性化阐释,而是都有着明显的女性特征。此外,两部小说都表现了女英雄的情爱观,写出了她们成长的历程。  关键词:姜金霞 《蓖麻花》 《女枪王》 女英雄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人物形象是一切叙事性文艺作品的
期刊
摘要纵观中国近年的青春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寥寥无几,更多的是思想性、文学性都存在很多问题的作品。本文试通过对当下青春文学作品存在的诸多弊病,及这些弊病对青少年的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阐述分析,希冀引起人们对青春文学的重视,从而达到使之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青春文学 分析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中国文坛对于“青春文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一般说来,它特指上世纪7
期刊
摘要对中国现代文学起点的看法历来就有分歧,当前主要有两种观点:1917年“五四”新文学革命和从“五四”文学革命向前延伸。本文从现代文学观念的形成、现代文学语言的确立、现代文学文体的成熟三个方面阐释了以1917年“五四”文学革命为起点的原因,并从逻辑上对从“五四”文学革命向前延伸的观点进行了驳斥。  关键词:现代文学 起点 新文学革命 文学观念 文学语言 文体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十七年”时期的革命英雄传奇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新英雄传奇构成了中国当代英雄传奇文学创作的两大高峰,新英雄传奇在延续与借鉴革命英雄传奇创作方法的同时,颠覆了传统的“神性”革命英雄形象,极大地丰富与深化了人物内涵。  关键词:新英雄传奇 革命英雄传奇 借鉴 突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学形象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理想,“十七年”时期革命英雄传奇中那些性格特征简单的
期刊
摘要周作人附逆,蕴涵着复杂的民族文化悲剧,隐含着太多的人性、伦理道德、文化、政治方面的因素。本文从心理、个性、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新文化的负面影响几个角度的分析、阐释表明,周作人附逆的悲剧是知识分子在中国的尴尬和悲剧。  关键词:周作人 附逆 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1931年至1945年间,“在抗战的整整十四个年头里,中国文艺界最大的损失是周作人的附逆”,郑振铎在《惜
期刊
摘要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被认为是战后英国最优秀的小说之一。白人女主人玛丽和黑人奴仆摩西斯的悲剧命运更是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虽然肤色不同,身份不同,但他们却都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其结局不仅饱含着复杂的心理因素,而且在后殖民的语境中被深深地打上了殖民主义的烙印。因此,《野草在歌唱》所展现的并非一曲委婉动听的悦耳之歌,它所真正倾诉的是殖民者与被殖民者共同吟
期刊
摘要弗兰克·奥康纳以爱尔兰独立战争为背景,在《国家的客人》中细致、深刻地刻画了五位士兵从平静的生活到进入刑场的不同心理变化和遭遇,反映出他们复杂的心理矛盾,从而讽刺性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本文从人物的思想、宗教信仰、军人职责等方面分析并论述了小说中人物进退两难的处境,从而凸现出战争对社会和人的身心所造成的极大创伤和阴影。  关键词:《国家的客人》朋友 职责 矛盾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
期刊
摘要《波特诺的抱怨》是美国当代著名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第三部小说,同时也是他最受争议的一部作品。罗斯本人由于在该作品中丑化了犹太人形象而受到犹太社会的激烈批评,同时他也因小说中有过多的性描写而被认为是一个淫秽作家。本文作者撇开传统的种族和身份研究,从性别角色的角度出发,考察了《波特诺的抱怨》中传统性别角色给主人公造成的悲剧,阐明了罗斯对多元性别角色模式的思考。  关键词:《波特诺的抱怨》 菲利普
期刊
摘要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戈尔丁在他的成名小说《蝇王》中,大量地、多层次地、动态地运用了象征主义表现手法,深化作品的主题。本文将从小说中的人物方面剖析其象征意义以及其表现主题,从而解读作者所寓言的人性本质。  关键词:《蝇王》 人物象征 人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蝇王》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威廉·戈尔丁的成名作。在这部被誉为当代寓言的小说中,作者大量地、多层次地、动态地运用了
期刊
摘要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他成功塑造了“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成功反映了美国南方的地域风情和人文风貌。本文通过对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重复的考察,试图阐明重复是这一系列小说的创作、解读、延续和被记忆的重要媒介,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对过去的重复和超越是世系小说创作及阅读小说的原动力;人物角色及主题的重复是其生命线,贯穿于15本单本小说;其他南方作家对该系列小说的认同和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