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北平原的浪漫传奇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kf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东庆云女作家姜金霞近期的两部长篇小说《蓖麻花》和《女枪王》,都是以战争为主题的小说。这两部作品所塑造的两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英雄形象,不同于中国以往战争小说对女英雄的男性化阐释,而是都有着明显的女性特征。此外,两部小说都表现了女英雄的情爱观,写出了她们成长的历程。
  关键词:姜金霞 《蓖麻花》 《女枪王》 女英雄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人物形象是一切叙事性文艺作品的核心,战争文学更是离不开人物形象的描写。在《空袭中的沉思》中,伍尔夫曾充分肯定地说过,女人们虽然不能直接上战场“为自由而战”,但她们“可以用心灵来战斗”。对这位女权主义者而言,战争似乎不应当与女性发生直接的关系。但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古今中外的战争文学似乎都与女性结下了不解之缘。战争使男人不幸,使女人更为不幸。
  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战争的残酷性让许多国人无法忘记,尤其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中,许多女性承受了无穷的痛苦,家庭的离散,生活的艰难,更有甚者被外来侵略者所侮辱。但在这其中,并非所有的女性都是战争中的弱者,亦有很多人直接上了战场“为自由而战”。中国现代作家也塑造了很多抗战女英雄形象,如 “十七年”文学中涌现的一位位坚强的抗争女性:李佩钟(《风云初纪》)、娟子(《苦菜花》)、银环(《野火春风斗古城》)……新时期出现的戴凤莲(《红高梁》)等形象,但总体而言,这些女性或过分男性化,或过分传奇化,正如评论家韩大强所指出的:
  “女英雄的形象塑造是在‘雄化’、‘道德化’和‘非家庭化’这些权力话语的男性修辞策略之下展开的。”
  如果说,许多男性作家塑造女性有“他者”心理因素的存在,那么作为女性的女作家似乎应该更加理解女性,塑造的女英雄形象似乎也应更具有女性特征。但通览现当代女性作家的作品,我们却惊奇地发现,由女作家塑造的女英雄形象同样呈现出明显的男性化特征,而少有女性本应有的阴柔气质。以20世纪30年代的女性作家为例,在这一重要时期出现的众多女性作家:谢冰莹、冯铿、丁玲、白薇……她们笔下的抗战女性形象仍多是以参加革命斗争、追求男性气质、消除性别差异为特征,以湮没女性特征为诉求的。正如女性作家们自己所表述的: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忘记了自己是女人,从不想到个人的事情,我只希望把生命献给革命”。(谢冰莹,《从军日记》)
   “什么情人,什么孩子?!看吧!我们是铁和火的集团,我们红军的脑袋,眼睛里面只有一件东西;溅着鲜红的热血和一切榨取阶级、统治阶级拼个你死我活!”。(冯铿,《红的日记》)
  盛英指出: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始终同民族解放、人民革命事业紧密联系,女人的女性意识通常包含甚至淹没于民族意识、社会意识和阶级意识之中。”
  女性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性别群体走向展示女性力量的历史空间,而是对男性气质有意识地模仿,以男性特征为标尺,这无论是对女性形象而言,还是对女性作家而言,都可以说是以另一种形式不自觉地失落了自己,因为性别、身体并不因为作者主观意识的摈弃就在现实中不复存在。
  而近期山东庆云女作家姜金霞的两部长篇小说《蓖麻花》与《女枪王》的出版,则让笔者眼前一亮。在这两部作品中,我们完全看不到许多现代女性作家的这种自我迷失。姜金霞以诗化的手笔,刻画了抗日女战士陈静水和麦草的内心世界和女性的特有行为,彰显出真实的硝烟中的女人。两位女性虽是主动参与战争,但却并不意味两人身上就具有男性的刚性色彩,在她们身上我们看见了女性的柔美,并为这种柔美被残酷的战争所撕裂而扼腕痛惜。相对其他战争文学中的女性刻画,姜金霞笔下的女主人公避免了单面化,而走向了“圆形人物”。
  一 被逼成的血性女英雄
  小说《蓖麻花》采用了现实主义笔触,以一个普通的农村女性陈静水(乳名毛妮)70余年的人生坎坷经历为线索,展示了其对生活、对命运的独特体验和执着的人生。小说用了较大的篇幅描写了抗日战争。抗战中,毛妮智救八路军伤员,直接参与了游击队的铁应洼战役,女扮男装侦察敌情,参加了偷袭小组并手刃日军指挥官左藤……战争使一个胆小怯儒的女孩子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战士。小说《女枪王》则塑造了一个在绝境中站起来的花木兰式的抗日女英雄麦草,她为日军所凌辱,又被无赖所欺侮,但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苦练枪法,与命运进行坚决的抗争。她几次独闯“鬼子”窝,多次协助抗日游击队华云支队完成任务,在以男性为主角的抗日战场上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女枪王”,是一位可歌可泣的巾帼英雄。
  这两部作品均采用民间视角描写战争,以民间普通的血性女性为切入点,书写了发生于鲁北平原上的浪漫传奇,道出了底层民众在残酷的战争到来时的情感与命运选择。与以往战争文学中女性大多出于民族情感主动参与战争不同,陈静水与麦草均是被“逼上梁山”的:毛妮先是因为日军侵略被迫嫁给了张货郎,后因正堂哥哥的被害她又积极参与了夜袭行动;而对纯洁的麦草来讲,虽然听说了鬼子的可怕,但一方面是守信于书成,另一方面则是心存疑问“鬼子兵真的像村里人说的那样可怕,那样没有人性?”结果导致惨剧发生,至此激起了她内心对日军的刻骨仇恨,并在绝境之下开始了毅然决然的反抗。两位抗日女英雄的形成有着很强的个人化因素,都是被逼成的,这更符合真实的民间抗战事实。
  二 女英雄因爱情而美丽
  陈静水最初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性,因在战乱中无数次参与了游击队的战斗,最终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士。而“女枪王”麦草因悲剧性的命运而选择了抗争,并由个人英雄主义的单干到最终融入到游击队抗日集体中。作品对两个抗战女英雄的刻画,不仅写出了她们的“英雄”行为,更写出了她们的“女”性特征:由于战乱,毛妮(陈静水)阴差阳错地嫁给了救过自己的张货郎,婚后两人相依为命,恩爱有加。从刻画女英雄的角度出发,陈静水似乎不应该再有其他想法,但作品中,她的思想偏偏“出轨”——她仍然思恋着自己青梅竹马的正堂哥哥。无数次,她在梦中呼唤着正堂哥哥的名字。正是出于对正堂哥哥的爱,陈静水主动参与了挖地道和抢麦行动;正是出于对正堂哥哥的爱,她才勇闯日军司令部……。怀着对凌辱自己的日本鬼子的刻骨的恨,麦草成了“女枪王”,但这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行为却和一个男性青年有关,郝书成——一个让麦草既爱又恨的人。由于特殊原因,郝书成没能赴与麦草的约会,结果直接导致了麦草被日军所凌辱的惨剧。后郝书成成了华云支队手枪队队长,而麦草则碰巧被吸收进华云支队,两人再次相遇别是一种心情,郝书成仍然爱着麦草,麦草对他也仍有情意,在层层波折之后麦草再次接受了郝书成。作为“女枪王”的麦草并不是一个没有情感的冷血战士,只是她的情感更加复杂。
  谢冰莹认为,革命与恋爱是冲突的,所以要“打破恋爱梦,革命时期不应该谈恋爱”;而冯铿的女兵们则“不要和异性扭搅,弄出许多纠纷!”仿佛只有这样,她们才能成为真正的战士。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人是情感的动物,时刻需要情感的慰藉。爱情是战争的补偿,同战争相系,我们所认可的许多经典作品都描写了战争中的爱情。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中的爱情都让我们体会到了战争中人性的升华。战争不会因爱情而贬值,反会因爱情提升其意义和价值。战争是残酷的,唯其如此,才显示出生命的可贵与爱情的美好。同样,姜金霞笔下的两位女性主人公也正是因爱情而更加丰满、美丽。
  三 英雄是长成的
  巴赫金说过:“人在历史中成长。”许多中国现当代战争小说为人所诟病,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是一成不变的。现实中的人是动态的,时间注入人的性格发展中,人才会有变化,才会越来越成熟。尤其是在重大的社会变动面前,人的性格变化是必然的。《蓖麻花》和《女枪王》中的两位女英雄的成功塑造正是写出了其成长的过程。
  陈静水最初就是一个单纯的农村姑娘,虽然心中挂念着正堂哥哥,还是听从母亲的遗言嫁给了张货郎。在张货郎的佑护之下,其思想还不时陷入情感的矛盾之中。在日军的铁壁合围之下,她总是生活在迷茫和恐惧之中。随着与游击队和周正堂区长的接触,陈静水开始变得勇敢起来。而随着周正堂的牺牲,她迅速成长,并机警地女扮男装和游击队进入日军司令部,手刃了日本军官左藤。在与地主汉奸王有德父子、日军头目左藤、伪县长李立军、以权谋私的工作组组长吴西梦等人的斗争中,陈静水性格日益沉静,虽历尽艰难仍顽强不屈地活了下来。而麦草被日军凌辱之后,同其他孱弱女子一样,最初选择了自杀。后来,她虽被李跑所救但却遭到二次凌辱,愤怒之下麦草用鸟枪进行了反抗,并因此偶然地找到了自己的反抗方式,后在一位战士的帮助下她学会了打枪和飞石,并从此走上了“枪王”的道路。麦草一开始的斗争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特点,如见鬼子就打,独闯鬼子窝……其一系列抗日行为固然值得称道,但由于其不计后果,也曾破坏了游击队的计划。经华云支队队长武一林多次做工作,麦草被吸收进队伍,但仍因个人思想的盲动而又选择了脱离队伍,结果又给队伍造成了损失。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思想成熟的麦草主动向革命队伍回归。同样,麦草与郝书成的情感处理也经过了一个成长的过程。从起初的恨,到了解当时实情而理解,再到心理上接受郝书成,麦草对个人情感的处理也日渐成熟。
  《蓖麻花》和《女枪王》不仅仅塑造出了两位“圆形”的女英雄形象,同样,在其他人物的塑造上也大多符合“圆形”人物的特点。如《女枪王》中的李跑这一人物形象,他凌辱了麦草,后加入了保安队,残害老百姓,破坏游击队。按说这应该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反面形象,但小说中也提到了他被特务队欺凌的场面,他其实也是一个被凌辱者的形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小说中还描写了李跑在特务队面前敢于为麦联仗义执言,结果再次被殴打的过程。李跑是一个无赖,但也是一个有情感与性格的人,作者的描写无疑为这个无赖形象的刻画增加了一些厚重感。当然,就这两部作品来看,其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作者在作品中采用的叙述视角过于全能;对人物刻画的方法略显单一,不但将主人公的心思全部点出,即使对那些小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全面“照顾”到,面面俱到不仅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反而对作品的真实性是一种损伤。
  从《蓖麻花》到《女枪王》,作者的写作格局从宏阔走向微观,《蓖麻花》以陈静水一家人的命运发展为主线,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革”,再到改革开放,历时半个多世纪。而《女枪王》仅仅写了1942年日军在云良铁壁合围几个月的时间。在这种转变之间,我们并没有感受到作者在写作上的退步,而是人物描写更为真实,语言更为老练。这种转变,体现了作者的成熟,也可以说,作者找到了自己的写作方向。
  《蓖麻花》与《女枪王》以鲁北平原上的浪漫传奇故事为题材,让我们再次回味了那段艰难岁月中的壮观人生。而翻到两部书的扉页,我们会发现:《蓖麻花》297千字,2008年12月出版;《女枪王》320千字,2009年9月出版。作为一名年轻的业余女作家,姜金霞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两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这不能不说是鲁北平原的又一部浪漫传奇。
  
   参考文献:
   [1] 伍尔夫:《空袭中的沉思》,《伍尔夫精选集》,山东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2] 韩大强:《权力话语的女性叙事策略——关于十七年小说中“女英雄”形象》,《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9卷第2期。
   [3] 阎纯德:《谢冰莹:永远的“女兵”》,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 冯铿:《红的日记》,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版。
   [5] 盛英:《中国女作家和女性文学》,《中国文化研究》,1995年版。
   [6] 谢冰莹:《从军时代》,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7] 姜金霞:《蓖麻花》,长征出版社,2008年版。
   [8] 姜金霞:《女枪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简介:黄传波,男,1976—,山东德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工作单位:德州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现代壁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与其他绘画艺术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能完全凭作者任意抒发个人情感,而必须以它所附属的建筑环境为依托,并通过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改变和完善建筑环境的营造。有了现代壁画的“画龙点睛”,使得建筑环境在美化上有如“锦上添花”,从而建构成现代壁画与建筑环境的和谐关系。当今,建筑环境作为现代壁画最主要的展示舞台,为现代壁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存机遇。当人们热衷于建筑环境的美化时,壁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装饰壁画艺术的“空间维度”上的分解和论证,以装饰壁画艺术在“空间维度”关系的二维、三维、四维和五维属性,一一对应展开论述。指出了装饰壁画的装饰功能、空间延伸功能以及精神功能等等。文章最后还强调:只有与环境相适应的装饰壁画,壁画的存在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这时的装饰壁画的存在也让环境空间有了实质性的精神内涵和精神高度的飞跃。  关键词:空间 装饰壁画 空间延伸性 精神功能  中
期刊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私家花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欢。本文从感官体验的角度入手,重点论述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对私家花园的特色美的鉴赏与感知,进一步证明了私家花园对于提升当代中国都市人居品质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私家花园 视听嗅味触 五感之美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去留无意,看庭前花落花开。宠辱不惊,望天
期刊
摘要 本文表达的思想观念是,相信世事变化无常之中,蕴含着不变的人生哲理——“真味是淡”,并以此为主导思想,进行亚麻材料造型创作的体会,详细介绍了入选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的作品《我家的小吉普》、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雕塑展的作品《边疆日记》和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综合展获奖提名的作品《忆往昔》的创作思路、创作过程和创作心得。  关键词:亚麻材料 造型 软雕塑 创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J3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有些人认为,嵇康的思想特征是“徘徊于‘名教’与‘自然’之间,用讽刺表示软弱的抚议。”就其中涉及的全部问题看,它正可以说无时不在“徘徊”。本文只想就嵇康音乐的美学思想主要方面的主论——“声无哀乐”,做一些分析。  关键词:嵇康音乐 思想渊源 历史贡献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嵇康关于音乐方面的问题的名著,虽然称作《声无哀乐论》,但其中所包涵的,确乎并非只是单纯的“声无哀乐
期刊
摘要穿越小说是国内近几年创作量最多、最受读者欢迎的网络小说,它以英雄、成长、爱情为情节主线,塑造出一群俗世化的平民英雄,并围绕着他们的超凡的爱恋对象与忠心耿耿的幕僚、丫鬟、仆役,为汲汲营营的阅读者提供了一次华丽旖旎的心灵旅行,让饱受生活挤压、身心皆无法伸展的“蚁族”们暂时得以缓解紧张生活节奏下的压力与迷惘。  关键词:情节模式 人物模式 白日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穿越小
期刊
摘要目前针对余华的研究资料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以下几类:先锋小说的转型、女性形象的研究、小说的结构方式、暴力的研究等。本文所主要解决的就是弥补余华小说主题研究资料的虚无之处,让“死亡”与“自我救赎”这两个点成为余华小说中的“两大主题”,而不是以附带的形式出现在研究资料中,从而阐明:“死亡”不仅仅是“暴力”的果,更是对人性的自我批判;“救赎”不仅仅是教化的方式,更是人类心灵的自我拯救方式。  关键词:余
期刊
摘要张爱玲的小说展露了男权社会从思想文化方面对女性身体的严密控制:女性身体被男权社会驯服和利用,打上了社会、阶级、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各种烙印,揭露了现代性的发展为女性身体解放带来历史契机的假象。张爱玲洞悉现代性的发展虽然使女性有机会进入社会空间,但这并未使女性身体获得真正的自由,因为女性不能从心理上摆脱家庭空间的影响和制约;同样的,在民族国家的话语笼罩之下,女性身体遭受男权文化的篡改和利用,男权社会
期刊
摘要华裔作家严歌苓的小说《扶桑》以特殊的第二人称为叙述主线,通过精心设置的多组互为映照的存在镜像,让历史——文学、作者——叙述者、叙述者——主人公以及中/西文化在动态的对话语境中衍生出各自的意义。小说精妙的语言和经由叙事构建的文学镜像共同编织起文本丰饶的诗学意涵。  关键词:《扶桑》 镜像 叙事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代华语写作的版图上,严歌苓是无法回避的一个引人瞩目
期刊
摘要苏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一位较为特殊的女性作家,她与同时代其他女性作家一样在战争环境下写作,但却是从纯粹的女性视角出发,以独特的女性意识为指引,描写都市平凡女性的普通生活,同时渗入历史与女性自身的因素,突出展现在这个特殊环境中女性价值的种种异化。  关键词:女性意识 女性异化 男权意识 女性自我价值 “非女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回顾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从事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