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阶段,我空军装备保障是以装备可用度最大化为目标,大多采用传统的部队成建制保障,为此需要大量的部队装备保障资源。文章分析了美军F/A-18飞机采用基于性能保障的案例,提出了对我军的一些启示性建议。
关键词 F/A-18 基于性能 航材保障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作战和保障需求,提高武器装备的战备完好率,降低使用费用,美军近几年来对武器的保障策略进行了重大的变革。变革以推行基于性能的保障为主要内容,基于性能保障的实质是采购性能,而非传统意义上购买每个具体的部附件或修理工作方法。基于性能保障对策在满足双方商定的装备输出性能条件下,将管理保障资源的一个或多个公共与私营的产品综合保障机构进行有机整合。本文以美军F/A-18飞机基于性能的保障案例为例进行分析,对我军装备保障改革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背景
F/A-18飞机于上世纪70年代设计,目前仍是美国海军舰载攻击群的骨干力量。F/A-18战斗机属于多功能飞机,可用于承担歼击机或强击机的任务,还可担任战斗护航飞行,机群空中防卫,压制敌空中防护,近距离纵深空中支援,侦察以及空中飞行任务提前管制等多项任务。除了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之外F/A-18还有外国七家客户。因其固有的多功能性和高可靠性,该型飞机现已证明是非常有用的舰载装备。F/A-18由工业团队联合制造,成员有波音公司,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Northrop Grumman),通用电气(GE)公司飞机发动机分公司,雷神公司(Raytheon)公司,他们在全国范围内雇用了1800多家供应商。
二、F/A-18基于性能保障实施策略
F/A-18综合保障实施主要做了三个方面。一是成立项目办公室任命项目主管,集中、管理、领导大量的行政机构责任人的工作。二是利用以装备原始制造厂商为主的基于性能保障多种合同,为F/A-18各型飞机提供最优的长期保障方案。第三是通过作战部门和项目主管协商制定F/A-18性能标准作为实施基于性能保障协议的基础[1]。
三、F/A-18飞机基于性能保障的效能
F/A-18基于性能的保障提高战备完好性和降低保障成本分析预测30年期间节省成本14亿美元,修理周转时间由60天缩短为45天,飞机可靠性增加10%。该项目于2005年将超黄蜂飞机可遂行任务的比例一路从57%提高到72%。
F/A-18基于性能的保障目前已经对海军一线战斗机的战备完好性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保障作战需求的战备完好性,已就此对基于性能保障的合同标准进行了明确的表述,并按项目办公室的协议正式成文。因此积极实施基于性能保障(PBL),战备完好性得到显著提高,同时降低了成本。
四、基于性能保障对我军的启示
1.双方互信与协商是开展“基于性能的保障的基础”
“基于性能保障”本身并不是简单的把装备保障服务承包出去。要想顺利开展“基于性能的保障”,需要双方高度互信,这是因为“基于性能的保障”采用了一些指标和激励措施努力使合同商的目标符合军队的期望但这些指标和措施本身并未确实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也未限制合同商采用何种能力来实现。因而,这种灵活和自由性经常会使项目主管在初期难以制定合理的“基于性能的保障”的框架。这就要求双方就涉及的各项保障业务内容开展全面的话,就各种问题统一认识。
2.明确装备保障需求
要想研究制定富有成效的装备保障对策,掌握装备性能方面的作战需求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项目主管团队要与协助作战使用部门进行磋商,主动征求他们意见,作战使用部门通常是武器装备的用户,他们对能力提出的需求是转化为装备性能和保障标准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编制基于性能协议文件主要依据和作为保障提供机构性能的主要衡量指标。
3.“基于性能的保障”的性能指标需要通过不断调整逐步合理化
“基于性的保障”的指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在“基于性能的保障”开张之初,由于双方经验的不足,签订的合同以及确定的装备性能衡量指标通常并非最合理的,通过合同以及确定的装备性能衡量指标通常并非是最合理的,通过合同的执行和阶段性评估,合作双方可以发现原始合同和指标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对合同和指标进行调整,逐步实现“基于性能的保障”促进提升战备完好性,降低保障费用。
4.成立基于性能的装备保障团队
所有基于性能保障初期关键的一步是建立并管理包括用户在内的基于性能保障的团队,这些团队构成人员包括军队采办项目主管、产品保障主管、研制单位负责人或有关专家、生产厂家负责人或工程师、备件保障供应机构负责人等。虽然项目主管是全寿命周期装备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但在研究制定最优持续保障对策过程中,基于性能保障对策的基础在于确保全体责任人参与并取得意见一致,尤其是用户。由项目主管或项目主管下属的产品保障主管领导的团队可由军队采办行政主管部门和工厂机构的业务专家组成,还应包括相应的责任人,其中有作战部门代表。但最重要的是团队成员要具有跨越各类组织的协调能力[3]。
5.法律和法规问题
2011年1月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把军民融合提升至“国家战略”。上述法规政策极大提高了装备采购的整体效益,同时从宏观政策上为装备实施基于性能的军民一体化敞开了大门。但实事求是来讲,我们的法规建设还很薄弱。美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基于性能的保障形式,从国会、政府国防部、问责局等多个部门到空军各级,有众多的法律法规管理基于性能的军民一体化保障,但即便如此,有的效果仍不太理想。我军基于性能的保障只是处于初级阶段更需要加强在法规体系方面的建设。
基于性能保障现已证实,只要实施得当,可以在改革传统保障方式中发挥显著的作用。结合我军的实际情况将成建制(部队)组织保障能力的强项和私营部门强项整合于一体,从而形成双赢的解决方案。负责保障的供应商可以在技术和供应链管理问题上发扬其资格优势,允许产品综合保障人员关注的重点不要放在具体的单项事务上,而放在性能的结果上。
参考文献:
[1]程不时.对适航问题的一些看法 管理[J].2001,(5)
[2]亨利.坎纳迪.有效实施PBL的四个步骤 航空维修与工程[J].2006,(5)
[3]陈政,吴国良.浅谈后勤社会化与战时军民一体化保障.后勤学术,2001(2)
关键词 F/A-18 基于性能 航材保障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作战和保障需求,提高武器装备的战备完好率,降低使用费用,美军近几年来对武器的保障策略进行了重大的变革。变革以推行基于性能的保障为主要内容,基于性能保障的实质是采购性能,而非传统意义上购买每个具体的部附件或修理工作方法。基于性能保障对策在满足双方商定的装备输出性能条件下,将管理保障资源的一个或多个公共与私营的产品综合保障机构进行有机整合。本文以美军F/A-18飞机基于性能的保障案例为例进行分析,对我军装备保障改革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背景
F/A-18飞机于上世纪70年代设计,目前仍是美国海军舰载攻击群的骨干力量。F/A-18战斗机属于多功能飞机,可用于承担歼击机或强击机的任务,还可担任战斗护航飞行,机群空中防卫,压制敌空中防护,近距离纵深空中支援,侦察以及空中飞行任务提前管制等多项任务。除了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之外F/A-18还有外国七家客户。因其固有的多功能性和高可靠性,该型飞机现已证明是非常有用的舰载装备。F/A-18由工业团队联合制造,成员有波音公司,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Northrop Grumman),通用电气(GE)公司飞机发动机分公司,雷神公司(Raytheon)公司,他们在全国范围内雇用了1800多家供应商。
二、F/A-18基于性能保障实施策略
F/A-18综合保障实施主要做了三个方面。一是成立项目办公室任命项目主管,集中、管理、领导大量的行政机构责任人的工作。二是利用以装备原始制造厂商为主的基于性能保障多种合同,为F/A-18各型飞机提供最优的长期保障方案。第三是通过作战部门和项目主管协商制定F/A-18性能标准作为实施基于性能保障协议的基础[1]。
三、F/A-18飞机基于性能保障的效能
F/A-18基于性能的保障提高战备完好性和降低保障成本分析预测30年期间节省成本14亿美元,修理周转时间由60天缩短为45天,飞机可靠性增加10%。该项目于2005年将超黄蜂飞机可遂行任务的比例一路从57%提高到72%。
F/A-18基于性能的保障目前已经对海军一线战斗机的战备完好性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保障作战需求的战备完好性,已就此对基于性能保障的合同标准进行了明确的表述,并按项目办公室的协议正式成文。因此积极实施基于性能保障(PBL),战备完好性得到显著提高,同时降低了成本。
四、基于性能保障对我军的启示
1.双方互信与协商是开展“基于性能的保障的基础”
“基于性能保障”本身并不是简单的把装备保障服务承包出去。要想顺利开展“基于性能的保障”,需要双方高度互信,这是因为“基于性能的保障”采用了一些指标和激励措施努力使合同商的目标符合军队的期望但这些指标和措施本身并未确实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也未限制合同商采用何种能力来实现。因而,这种灵活和自由性经常会使项目主管在初期难以制定合理的“基于性能的保障”的框架。这就要求双方就涉及的各项保障业务内容开展全面的话,就各种问题统一认识。
2.明确装备保障需求
要想研究制定富有成效的装备保障对策,掌握装备性能方面的作战需求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项目主管团队要与协助作战使用部门进行磋商,主动征求他们意见,作战使用部门通常是武器装备的用户,他们对能力提出的需求是转化为装备性能和保障标准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编制基于性能协议文件主要依据和作为保障提供机构性能的主要衡量指标。
3.“基于性能的保障”的性能指标需要通过不断调整逐步合理化
“基于性的保障”的指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在“基于性能的保障”开张之初,由于双方经验的不足,签订的合同以及确定的装备性能衡量指标通常并非最合理的,通过合同以及确定的装备性能衡量指标通常并非是最合理的,通过合同的执行和阶段性评估,合作双方可以发现原始合同和指标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对合同和指标进行调整,逐步实现“基于性能的保障”促进提升战备完好性,降低保障费用。
4.成立基于性能的装备保障团队
所有基于性能保障初期关键的一步是建立并管理包括用户在内的基于性能保障的团队,这些团队构成人员包括军队采办项目主管、产品保障主管、研制单位负责人或有关专家、生产厂家负责人或工程师、备件保障供应机构负责人等。虽然项目主管是全寿命周期装备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但在研究制定最优持续保障对策过程中,基于性能保障对策的基础在于确保全体责任人参与并取得意见一致,尤其是用户。由项目主管或项目主管下属的产品保障主管领导的团队可由军队采办行政主管部门和工厂机构的业务专家组成,还应包括相应的责任人,其中有作战部门代表。但最重要的是团队成员要具有跨越各类组织的协调能力[3]。
5.法律和法规问题
2011年1月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把军民融合提升至“国家战略”。上述法规政策极大提高了装备采购的整体效益,同时从宏观政策上为装备实施基于性能的军民一体化敞开了大门。但实事求是来讲,我们的法规建设还很薄弱。美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基于性能的保障形式,从国会、政府国防部、问责局等多个部门到空军各级,有众多的法律法规管理基于性能的军民一体化保障,但即便如此,有的效果仍不太理想。我军基于性能的保障只是处于初级阶段更需要加强在法规体系方面的建设。
基于性能保障现已证实,只要实施得当,可以在改革传统保障方式中发挥显著的作用。结合我军的实际情况将成建制(部队)组织保障能力的强项和私营部门强项整合于一体,从而形成双赢的解决方案。负责保障的供应商可以在技术和供应链管理问题上发扬其资格优势,允许产品综合保障人员关注的重点不要放在具体的单项事务上,而放在性能的结果上。
参考文献:
[1]程不时.对适航问题的一些看法 管理[J].2001,(5)
[2]亨利.坎纳迪.有效实施PBL的四个步骤 航空维修与工程[J].2006,(5)
[3]陈政,吴国良.浅谈后勤社会化与战时军民一体化保障.后勤学术,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