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五不宜”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ong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改的深入,德育渗透愈来愈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适时适当进行德育渗透,不仅能培养同学们独立自主、战胜困难的精神和意志,而且还能帮助同学们从小就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实施这一目标时,一定要把握适当,否则就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白白浪费时间。为此,在具体操作时应做到“五不宜”。
  一、不宜时机不当
  既然叫渗透,一是体现了它在教学中的地位要次于教学内容;二是体现了它的难度。渗透要把握一定的时机,如果课堂上随时随地、漫无目的、毫不选择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则如把水洒在玻璃板上,渗不进去,因而一定要讲究选择最佳时机。那么,什么时候是最佳时机呢?当学生出现“可渗面”时,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可渗面如同求知的欲望,当学生有了这种接受德育教育的强烈欲望时,抓住这个时机,学生易于接受,而且效果显著。这种机会常常出现在课堂教学的高潮时,如在讲授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当同学们被他们的事迹深深感动时,课堂一片寂静,这是教学高潮,也是渗透德育的最佳时机,这时培养同学们不怕牺牲、严守纪律的思想品质具有针对性和直观性。这种机会有时还会出现在课堂发生“突发事件”时,比如课堂上某同学因不端正坐姿突然摔倒,凳子也损坏了,学生哗然,这时候不宜直接批评,更不能草草收场或不予理睬,如果改用对学生的爱护公物教育,既教育了这位同学,又面向了全体。总之,老师在课堂上应会捕捉战机,把握时机。
  二、不宜过长、过多
  过长是指一次渗透时间过长,过多是指一堂课渗透次数过频。过长则削弱课堂教学内容,喧宾夺主;过多则分散学生注意力。渗透就应该像渗水一样慢慢地、一点一滴地,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要删繁就简,最好是三言两语,点到即止。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课前的精心准备,并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要像写散文那样,放得开,收得拢,切忌宕开一笔便一发不可收拾,忘乎所以,从而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不宜形式单调、呆板
  如果每次德育渗透都采用同一种方法,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像吃饭一样,渗透也要制作成各种花样,这时候的教师应该是一个高明的厨师,烹调蒸煮,样样俱全。比如可以利用电教手段,放映图片;可以设置疑问,让大家发表见解;可以创设情境,用美的朗读、美的音乐、美的图画去熏陶学生;也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发学生思考……
  方法可谓很多,教师要善于思考和创造才行。
  四、不宜牵强附会,生搬硬套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一顶德育“帽子”,或栽一条德育“尾巴”,殊不知,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不宜扭曲事实
  学科教学在渗透德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对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种倾向转为另一种倾向。不能一说重视德育,对学生错误就以点带面,抓其一点不及其余,上纲上线,深挖思想根源,严而无格;一强调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保持一致,教学中就“报喜不报忧”,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只讲国家在学科领域的成就,不谈其差距。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的重视德育。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客观公正评价社会,才能增加学生对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既要讲古代灿烂文明,又要讲当前四化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既要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又要让学生看到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既要讲改革开放的意义,又要强调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必要性;既要赞美祖国的名山大川,又要指出森林、古迹破坏的严重性等。让学生既为之鼓舞,又为之忧心,进而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总之,渗透德育不能只讲我“渗”了,更要注重效果如何。如果能够抓住时机,删繁就简,采用多样化的方式,那么,德育渗透就一定能做得扎扎实实,从而达到培养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并重的目的,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美术课教学在偏远农村初中由于地理、经济条件原因,常不被重视,为此,我们应立足农村特有的资源,从实际出发,挖掘地方教学潜力,如民族服饰、方古建筑、农村的山山水水、瓜果蔬菜等。从这些入手培育学生对美的认识与兴趣。各种美术硬件的不断完善和多媒体教学的到来,与之整合,把美术教学变劣势为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教育的新路子。  【关键词】农村资源 挖掘潜力 艺术 感受美 策略 教学   
美术为少年儿童打开了现实世界中美的境界,孩子们在接触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过程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在美的陶冶下形成着高尚的品德情操,树立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念。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的智力可以得到更加健全的发展,美术对儿童的视觉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平衡发展,使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儿童绘画应是由儿童通过自身的观察思维所想到,通过自己的表现语言反映到画面中的产物。
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探索和实施创新教育,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性,也是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陶行知先生认为:人人都有才,但不等于人人都是人才。“创新教育”就是教人发明创造,教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征服自然、改造社会、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作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教师肩负着这项神圣而义不容辞的重任,我们当竭尽全力使
焦裕禄同志是干部的好楷模、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精神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加强党性修养,改变干部作
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化,陈旧的教学方式已被改革的浪潮所淹没。课堂教学中采取“导学互动”让这种教学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师生互动永远是民主、平等、和谐,使儿童愉快轻松地学习,灵活迅速地接受新知。一堂课的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怎样用优化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学手段处理教学过程,这种方式是怎样的呢?  一、布景激兴,设问入境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教师必须创造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人际氛围,让
2011年春节前,我整理书柜时,偶然看到一张荣誉证书,上面写着:邓同学,你的作品《来不及学坏》荣获“月坨岛杯”全国少年儿童“我眼中的故事”征文大赛一等奖。看着看着,往事重现。  8年前,我在初二年段任教,与孩子们一起经历着我们常说的“鬼门关”,那时的我虽然个头不高,但也在学校摸爬滚打了8年,练就了一双锐利的眼睛,经常能及时准确地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我就瞪着大眼睛提
本文以平顶山为例,对该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尤其是预案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较充分的调查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借助实践经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及影响因素,以
学位
【摘要】在新课改过程中,如何把新课程思想真真切切地体现在教育教学当中去。经过长期探索,笔者深切地体会到,除了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学经验及方法等因素外,还需要用“心”去滋润,才能建树教学业绩。这些“心”,综合起来包括爱心、关心、耐心、恒心、良心、责任心等,教师只要有了以上素养,并且把它付诸于课堂,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 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素养 教学体会    新
国企作为国家建设发展的排头兵和先锋队,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企业文化繁荣与否一定程度反映了企业能否持续高质量发展.国企党建工作建设是全面落实党对国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在诗与文的教法上,单独地讲与融在一起讲,效果截然不同。古诗名句沉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浓缩着丰富的情感,充满着动人的诗情画意。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很难把握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语文魅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地分析,学生就会兴趣寡然。而一般的现代文,又激不起学生的兴趣。而让二者巧妙结合,相互渗透,既巩固了知识,又使学生对知识学会了举一反三,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