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来源 :参花·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llTang0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佛教的规矩是非常严格的,佛门之地对于修行之人的要求也极为严格,进入佛门就要遵守佛门的规矩。如果和尚犯戒,要受到严惩,甚至是要逐出佛门。而在汪曾祺的小说《受戒》中,却写了一个受了戒的和尚的爱情故事,作者将宗教与爱情结合在一起,让佛教减少了严肃性,反而更加的平易近人,让人们也感受到宗教的生活常态化。而《受戒》中的佛教文化意识,是对新的佛教形式的思考。
  关键词:汪曾祺 《受戒》 佛教文化
  《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他讲述的是一个小和尚和一个生活在水畔的农家姑娘的纯真恋情,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和尚与女性之间的距离都非常的远,他们之间没有交集,和尚喝酒吃肉都是破坏佛门规矩的行为,都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更不用说和尚恋爱了,然而,汪曾祺就给和尚安排了一段恋情。给和尚枯燥的修行生活增添了许多的乐趣。
  一、佛教元素错位中的文化
  在汪曾祺的小说《受戒》中有很多错位的地方,而在之前,无论是文学作品中的和尚还是现实生活的修行和尚,从来没有和尚自由修行的典范。大家知晓的是《水浒传》中的鲁智深,绰号“花和尚”,鲁智深这个形象,即使之前多么的不守佛门规矩,但从一开始却给他安排了一个最后皈依佛门的结局,因此,“花和尚”也没有跳出佛门规矩的圈子。而在《受戒》中,明海一个小和尚,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跳了出来。他虽是受戒和尚,却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与常规的佛教圣地不同。此外,还有和尚住的地方发生了很大的错位。尼姑的地方叫“庵”,而和尚住的地方叫“寺”,但在汪曾祺的笔下,和尚住的地方却叫“荸荠庵”,并且方丈也没有整天披着袈裟做法事,而是坦胸露肚地在庵里干着会计的工作,在《受戒》中,当和尚不是找罪受,反而是来赚钱的,突然有种佛教文化被商业化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人们接受了当和尚赚钱的现象。[1]人们在错位的现象下也依然生活着,说明一切的规定在闲适的生活下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二、无众苦的修行
  佛教是一个非常有信仰的宗教,严格的规矩是磨炼修行之人心性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对佛教的尊敬。由于有些磨炼是人们毫无选择的,所以,和尚的修行被认为是另一种受苦。但在《受戒》中,当和尚的不戒酒肉,并且每逢过节还亲自杀猪,甚至杀猪的地方选在寺庙的佛堂大殿上,他们的生活与一般常人的生活无异,甚至比平常人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比如:和尚带着自己的老婆在庵里避暑;和尚也有自己的情人,有的遇到心仪的女子还唱情歌,因而,当明海答应娶小英子时也就顺理成章,这也是作者笔下的“无有众苦”的修行。[2]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在遇到人生中的困难时,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也是一种修行的智慧。寺院、庙庵只是一个名正言顺的修行之所,可以让人们放下生活的琐碎事情而专一地修行。而汪曾祺笔下的庙庵生活,可谓是一种生活化的修行,并且在生活中修行,人们既能够完成自己修行的心愿,也能够享受人生的快乐。
  三、人性在佛性中的张扬
  通过《受戒》中作者的思想表现能够体会到作者向往无众苦的生活。在之前人们的意识中,佛门的清修者在选择了与佛教文化相伴后,他们也就选择了受苦的历程,他们认为受苦是为了修行。但在作者的认知里,没有众苦的文化才是人们应该追求的,要追求心灵的升华,追求张扬的个性。由于人们长期受同一种思想的影响,因而也会出现思维的固定化和模式化。因而追求个性的张扬能够让人们的自我价值更容易体现。
  佛教文化是一种文化形式,但不能用佛教文化来固定每一个人的行为,人们学习佛教的目的是什么,佛教是度化人的,那么在人们个性的张扬这一方面,受戒的明海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他虽然与佛有缘,但他没有因佛而失去自我,也没有因佛而压抑自己的情感,他们之间的情感是淳朴的、懵懂的。因此,在佛教文化中也要发扬独特个性。当然,前提是在坚守自己的信仰之后才能发扬自己的个性。
  四、结语
  汪曾祺在《受戒》中表现出了恬淡自由的生活方式,在人性面前,一切宗教的东西将毫无存在的意义,人们生活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人们没有受戒律的苦,也没有清贫生活的苦。因此,汪曾祺在《受戒》中为人们构建了一个“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世界。这既是汪曾祺对佛教文化的思考,也是对佛教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冯姣姣.论苏曼殊、汪曾祺创作的不同审美风格——《断鸿零雁记》《受戒》中“和尚恋爱”问题的深度探究[J].吕梁学院学报,2015(04).
  [2]李娅红.宗教生态语境下卡明斯视觉诗与中国古典佛禅诗中自然主体生态构式之比较[J].河池学院学报,2015(04).
  (作者简介:周雨薇,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
其他文献
炊烟是一棵树  炊烟是一棵树,向高处爬  经过数不清的分蘖,越来越细  每一片叶子都不会走丢  它们掉进江里  摆动尾巴  多像我伸向天空的手指,挂满果子  沿着静脉洄游  蚂蚁  它们不知道山为何物  土丘就足够大了  草是大树  几只蚂蚁搬运一条虫子  像我们抬起一口年猪  触角相碰,偶尔停下来舞蹈  我需要蹲下  才能看清它们的小幸福  身后,闪电从几座山之外晃了一下  那是一个巨大的生物 
期刊
鹧鸪天·渣滓洞  歌乐深处有旧楼,英烈忠魂望中收。  碧血丹心昭日月,铡刀锋芒冷于秋。  山中雨,何时休,可是悼亡绵绵愁?  且教艳阳照万里,红旗飘飘夙愿酬。  如梦令·科技馆  幻影缤纷五彩,恍若上天下海。  误入螺旋梯,流年偷换感慨。  停摆,停摆,断鸿声里暮霭。  鹧鸪天·洋人街鬼城  暮云惨淡闻鬼哭,骷髅城门久踌躇。  欲将孤身入魔域,阴棺非是埋骨处。  终有伴,且行路,狰狞血爪视若无。 
期刊
水金河的记忆(组诗)  题记:水金河是寻乌第二大河,也是我的母亲河。  (一)篁河  篁竹尾上的竹子花  飘过水金河的上空  好似飞舞的鸢尾  把整条河啊  装扮得宁静而美丽  自从有了几座跨河大桥  拉近了人们和村庄的距离  再也看不到往昔  浅浅的河水中  歪歪斜斜的列石  也再看不到我们在水中  追逐嬉闹的身影  还有稚嫩狂吼的歌谣  也被粼粼波光抛上了云霄  不深不浅的河床  不屈不挠扎进
期刊
苦恼一定是自找的  路走来马车  有长鞭的歌舞  吃自己的饭  长大自己的心胸  看见牛吃草  悠然自得乐  顿生无限感恩心  烦恼为菩提  一路小雨唱不停  风止处  蔚蓝的天无限好
期刊
如梦令  万里雪消融翠,蘸舞水层波碎。  卷起梦痕轻,望断远烟叠会。  微醉,微醉,铁马九州娇媚。  浪淘沙·象棋  兵马碾荒丘,热血横流。楚河浩荡葬尸舟。  落日余晖着赤色,垂钓悠悠。  一任骨灰稠,意取荆州。操戈疆场觅封侯。  小憩忽闻折柳曲,剑气凝愁。  如梦令·梦殇  夜半梦回疆场,马骨尽埋尸上。  万里冷风吹,月隐不堪遥望。  悲壮,悲壮,血剑略凝霜降。  忆江南  西风盛,寒意透薄裳。
期刊
清风拂面,树影婆娑,霞光衬着乡思;看庭前花开花落,天边云卷云舒,太阳将至终点,炽烈的性子温柔下来,只剩半个嫣红身影弥留天际,恰似将一天精华浓缩于此,迤逗遐想。  “知天命”过后,突然发现,自己触景更易生情,早就遗落的往事若散落的碎片,断断续续地聚拢,构成一幅幅老家生活图,在眼前徐徐展开:童年老家,一个旮旯,一株老树,都有我的记忆。  阳台对面是新建的“新加坡城”,商家和业主尚未入住,门前广场已人声
期刊
摘要:疾病与文学有着种种的联系。在中外文学史上,有很多的作家都是医生出身,医学与文学有着种种的联系,都是关于人的学科。文学与医学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文学促进着医学的发展,医学丰富着文学的内涵。从文学创作的材料因、形式因、创造因、目的因来讲,医生职业的特殊性,他们集理智、冷静和敏感于一身,更容易成为作家,写出具有震撼力的作品。  关键词:医学 文学 文学创作  疾病和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文学作品中
期刊
摘要:一个安详的城市,一群复杂的心。在这里,太阳每天都会升起;在这里,每个人的生活都在一天天继续。无所谓开始,更无所谓结局。延续着没有新意的今天,就像永远都会重复的明天。以为会改变,期待会改变,经历被改变,却最终发现什么都没有变,一切都还在原点,一切都仿佛是昨天。  关键词:生命 旁观者 成长  回不去的从前  有时候,我们无比怀念从前,拼命嘶喊,到最后却发现:原来,从前只适合怀念。  不知道从何
期刊
摘要:一盏薄身膛,年少离乡,舟车奔忙,辗转至画栋雕梁。交姊妹,诉衷肠,吟诗作对,淋漓酣畅。却又偏逢如意郎,情积许,意难忘,满腹哀愁,无奈眼泪偿。  关键词:《红楼梦》 林黛玉 离愁别恨 意境  恨别离,无奈年少奔他乡  听最初的唱腔“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熟悉的旋律,依旧在耳畔回荡。辗转开来,再次欣赏,更觉是经久难忘。  我对林
期刊
摘要:《城南旧事》中由五个独立的短片回忆故事组成,包括《我们看海去》《惠安馆传奇》《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儿落了》,是林海音的代表作。书中的五个故事通过女孩英子的眼睛去看这个充满着悲欢离合的复杂的大人世界,并且女孩随着这些故事慢慢成长。全书都积淀着一丝淡淡的哀愁和乡思,作者通过女孩子的眼睛表达着她对人生别离无常的无奈。  关键词:《城南旧事》 思想意蕴 思乡  一、思乡的思想意蕴  怀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