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是湘西王

来源 :生活经典·晨报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长时间,我不想让别个晓得我爸爸是湘西王
  报纸上说我爸爸讨了很多老婆,有的老婆互相不认识:还说他去西藏,是去镇压西藏人民。旁边一起看报的人说“这个湘西王就狠了,找这么多堂客”,他没想到,湘西王最小的两个崽就在他身边和他一起看报纸。有时和同学发生口角,同学会说:“你这土匪儿子有什么资格当中队长!”当时我年幼不懂事,恨自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很长时间,我不想让别个晓得我爸爸是哪个。我能够大大方方讲我爸爸是陈渠珍,是1982年,爸爸的书出来了。
  我外公家以前在保靖开了个豆腐店。可能豆腐店开不下去了,他就把崽女一丢,跟贺龙当兵去了。他很可能死了,再也没有音信了。妈妈老家那边。还有个舅舅。1958年的时候,我们给舅舅写过一封信,但有回信。那时我舅舅是他们村里的大队书记,有办法,我爸爸湘西王的名气太大了,他不敢回信。一直到1984年,保靖一个亲戚来,又有信来往了。那时他快要死了,寄了张照片过来。舅舅死了后,保靖那边就再也没联系过了。
  我妈叫彭梅玉,她是1920年出生的。是个农民,没什么文化。她和我爸爸生了4个孩子。前面两个女儿,都是六七岁就夭折了。其中一个。叫元卉,她死了后,我爸爸很悲痛,特意给她写了篇祭文。祭文写得很感人——“汝兄弟姐妹十三人,予初以爱汝母之故,而推爱汝独厚”,我读到这一句后明白了妈妈一生为何对爸爸那么敬爱,为何愿为陈家子女付出自己的一生,为何守寡35年。
  我妈妈是我爸爸娶的第八个。她那个时候在保靖府当丫头。别人给我爸爸介绍我妈妈,说有个女人长得很好。我爸爸那个时候有钱有势,看上哪个、想要哪个就要哪个。我妈妈很老实,在爸爸的夫人中间,她跟所有人关系都很好,别的夫人也不妒忌她。所以,解放后,我爸爸就把我妈妈从湘西带到长沙来了,其余的都没带过来——其余的老的老了,走的走了。
  我妈妈很可怜。爸爸去世时她才32岁,家里还有几个共父异母的兄弟,不管是后来打成右派的,还是得了精神病的,也和我们住在一起。妈妈她就是任何人来,她都一视同仁。
  妈妈没什么生活来源.就靠洗衣服、锤石头、拣猪毛养活我们。那个时候我们住在下麻园岭,有个院子,妈妈还自己种菜。1958年,她参加修京广复线后才进了一家民办工厂,每月24元工资,一拿十几年。
  爸爸去世后,有块手表,是个好家伙。要是别个,这块手表,肯定留给自己的儿子,但那年五姐从文工团回来,看到手表,硬要那块表,妈妈就给了她。别的兄弟姊妹有意见。我妈就说“她有娘,造孽;我有女,她就是我的女,再说她这么大了,在外面,就当是陪嫁了”。五姐的妈妈,生下她就走了,她是我妈妈带大的。后来,五姐在西安生了小孩,她还去西安帮五姐带人。带了10个月,听到讲下麻园岭的房子要拆了,又回来了。五姐看妈妈回长沙了,她把小孩也送到了长沙。她的小孩,我妈妈一直带到两岁半,才送回西安。
  我还有个五哥。六哥跟我说过,五哥很聪明,字写得好,画也画得很好,他是保送到航空学院去读书的,毕业后当上了飞机修理师。可惜1958年他患上了精神病。听说是修飞机的剧烈震动声把脑壳震坏的。部队派人把他送来长沙,说是他自己的要求,他不愿意回凤凰老家(因为他的妈妈改嫁了)。他只认我的妈妈梅姨。他一犯病就到我家来。他是残疾军人,坐车不要钱。
  妈妈在工厂每天干的活就是推碾子碾石膏,劳动强度大,每餐只有几两米的饭吃。推碾子推一两个小时后,肚子就饿了,肚子一饿推不动,脚就有点打跪,这时候吃一个带来的蒿根粑粑就能坚持到下班。每个星期天,妈妈就带着我和哥哥到伍黑路(伍家岭到黑石渡的老路)的菜土边、陈家湖的铁路边扯蒿子草,还可以扯到一些禾藤草啦、野芹菜等野菜。
  有一次,我和媽妈去河边上铲杉木皮——堆放在河边上的那些杉木,用菜刀把树皮铲下来,运气好能铲上满满的两箢箕,烧杉木皮蒸出来的蒿根粑粑格外香些,又省煤,又省钱——看到一个叫花子一样的人躺在一堆杉木边,他爬了几下爬不起来。我妈妈估计他饿了,把自己的蒿子粑粑拿出来给他吃了。他吃完还向我妈妈要。妈妈就把我的那份也给了他。吃了这两个粑粑,他就坐起来了。过了两个星期后,我们又去扯蒿菜。我看到了那个人。他在拖板车。我跟妈妈说要不要再给他蒿根粑粑。“还给他吃干什么?他动得做得了。”妈妈拉着我的手催我快走。
  1962年《擒魔记》这本书出来后。对我们影响很大。《湖南日报》连载了这本书。当时我哥哥正好在湖南日报边上的十三中读书,看到写我爸爸那段后,就喊我一起去看。我们看到报纸上说我爸爸讨了很多老婆,有的老婆互相不认识;还说他去西藏,是去镇压西藏人民。旁边一起看报的人就说“这个湘西王就狠了,找这么多堂客”,那个人他没想到。湘西王最小的两个崽就在他身边和他一起看报纸。
  湘西王儿子的绰号传到学校,有些调皮同学不喊我陈太稚,叫我老八、八爷——我爸爸为我取名陈太稚,字晏生,是嫌我出生太迟,太晏。有些同学还说我父亲是被枪毙的。有时和同学发生口角,同学会说:“你这土匪儿子有什么资格当中队长!”当时我年幼不懂事,恨自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现在人们讲我是湘西王的公子,可怜我从没有过一天湘西王儿子的生活。我爸爸去世前是全国政协委员,他用人民政府发给的工资抚养了我一岁零四个月,便离我而去。哥哥说,爸爸死的时候他在沅陵,接到电报赶回长沙时,七弟站在大门口看见他哭喊着:“大哥,大哥,我们的爸死了,以后没有肉吃了。”
  讲起肉,还有件事。1961年年三十下午。“苦日子”最苦一年的最后一天,家家都忙着办年饭,妈妈也在忙着切那一斤半过年的计划肉。大哥突然来我家,说刚接到电报,二哥明天到长沙,只能住这里了。二哥1959年在包头钢铁公司被打成“漏网右派”,关了一年多得了水肿病才放回来的。妈妈听到这一消息,眼泪滚滚而下,全流在那计划肉上面了。她念着:“老五走了不到一年,老二又来了,还得了水肿病,我们又要挨饿了,可怜我几娘崽熬得这一关过吗?”那时候吃计划粮食。我家里就我、我妈、七哥三个人的口粮,二哥、五哥他们来了,就要和我们一起吃我们的口粮。
  我1965年下乡到靖县才有怎么饿肚子,湘西王儿子的“丑名”也是到靖县摆脱的。我改名叫陈晏生。没有人晓得我是湘西王的儿子,我在靖县过了13年的“安宁”日子。
  我妈妈没安宁过。1966年“文化大革命”后,妈妈挨了些批斗。他们单位有个姓毛的,是外单位调过来搞宣传队的。他来组织开会,会上每个人都要发言。他误导我妈,说我妈的两个息部下农村去了,现在身上又有病,想让一个崽回来在身边照顾。我妈这么说后,就被揪出来了,被说成是对上山下乡的政策不满,让她挂了大土匪头子的老婆的牌子,跪在厂门口。那个姓毛的,因为揪出了我妈妈,就爬上去当副厂长了。
  很长时间,我不想让别个晓得我爸爸是哪个。我能够大大方方讲我爸爸是陈渠珍,是1982年,我回长沙4年后。我记得是热天,我穿着汗衫子,有人打电话说爸爸的书出来了,我就赶紧去蔡锷路上的古籍书店看,看到了重庆出版社出版的《艽野尘梦》,当时架上有5本,我全买下来了。后来我还买了十几本,送给我的同事看。
  这一年,中共凤凰县党史办出了本《陈渠珍》。我看完这本书后才真正了解父亲,而且我还晓得了事关我爸爸生死的一件事——1951年1月5日,毛主席给中南局并湖南省委的电报上加写了一段话:陈渠珍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对他的处理应取慎重态度,不要轻率处理,致使我们陷于被动。原来父亲起义后,还有人想将父亲镇压,上报到中央,被毛主席保了一命。
  我其实一直不相信我父亲是土匪的,我爸爸写过一本《军人良心论》,他说拿枪的人有两种,你保护人民的话,就是军人;你欺负人民,就是土匪。土匪是说不出这样的话的。
其他文献
帕特森是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小城市,人口十多万。这里有一个大瀑布,十八世纪后期工厂以瀑布的水为动力发展棉织工业。像大多数老牌的美国工业小城一样,在上个世纪它就开始慢慢地变得有些衰败,甚至被人忽略。  在这样的地方会有一种时间停滞的感觉,到处可以看到红砖的建筑,路不是很宽,车辆开的不快,每个人的生活节奏都不是那么紧张。在可预见的未来,这里似乎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吉姆·贾木许的新片叫做《帕特森》,影片
期刊
相马  唐元宗喜欢击马毽,但宫里饲养的马他都觉得不好。就问黄幡绰:“我一直想找匹良马,你知道谁会相马吗?”幡绰说:“当今的三位丞相都很会相马。”皇上说:“我跟他们聊天,问他们都会些什么旁门左道,从没听他们说懂马经啊。你是怎么知道的?”幡绰说:“臣每天都能在沙堤上看到丞相们骑的马,全都是良马哇,所以他们必定是相马高手。”皇上笑了笑,又扯别的话题去了。  煮熟狗  狄仁杰對卢献说:“你配上马就成了驴了
期刊
[摘 要]新编传奇粤剧《白蛇传》演出获得了空前成功,此剧一反过去传统模式,在许多方面有所创新尝试,本文从粤剧当随时代的必要性方面对此剧进行赏析。  [关键词]非遗 与时俱进 创造力 国学  一、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剧种的发展,必定会融合了某一阶段的历史文化沉积并不断发展进化而逐渐形成。如一棵树的成长,我们不能说这棵树长到某个时期就停止生长了,除非这棵
期刊
赵志明说话的时候有个习惯,喜欢把右手的中指用力挺着。但注意,他既不将它向上竖直,也没有任何指向,仅仅是伸着。小幅度地上下晃动,跟许多人表达想法时习惯打手势是一个意思——即,没什么意思。  他有时候喝多了会强调自己其实“挺虚无”的,属于“没什么意思”的一類人,但在我看来,他其实就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农村青年,并不文艺,也不世俗。他出没于京城文化圈,广交朋友,过度随和,酒后喧闹。都是一种深度自我保护的
期刊
[摘 要]在移动互联时代,“微时代”成为了当今社会中的一项潮流,“微小说”、“微电影”等层出不穷。“微摄影”是当前摄影界十分活跃的因素,它能够使用各种形象而又现实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浓郁的现场感,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本文将对微摄影的优势和发展趋势进行浅析,希望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微时代 微摄影 发展趋势  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正在潜移默化地转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获取信息变得更加快捷,快餐式文化冲
期刊
[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群众文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群众文化的有利因素,简述服务理念和方式的转变形态,提出了六个创新,为探索新形势下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群众文化 机遇 转型 创新  群众文化如何利用新的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和科技资源,创新工作方法和措施,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做出贡献,笔者将结合实际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群众文化发展的机遇
期刊
做这期杂志的时候,又到了一个秋色平分的节气,与那年到会同县高椅古村采访的时间差不多。包浆的百年木屋此刻应沐浴在秋色里,美得一塌糊涂。据说高椅乡的一栋清代民居原貌搬进了湖南省博物馆,10月,秋天还没结柬时,有望跟阔别公众五年的“马王堆汉墓陈列”一起展出。  城市里有博物馆真好,让你能最有效率地欣赏广袤土地上的美好。如同一年里有秋天,昼夜均寒暑平,不能更舒服了。我们采访了长沙7家文博单位,从海量展品里
期刊
[摘 要]“文化钟点工”是深圳市宝安区实施“文化春雨行动”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本文结合所在文化馆近年来的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实践和体会,依照群众文化市场的现实需求,提出建立“文化钟点工”与时俱进的、长效的、多元的和特色性的体系,建设“文化钟点工”资源数据库和绘制文化钟点工分布图,从而全面创建“文化钟点工”这一群众文化工作创新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关键词]文化钟点工 可持续发展 长效机制 资源数据库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触屏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了更多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桌面视窗、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其中最热门的微信、微博等已融入了生活之中,不知不觉影响并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本文浅析文化馆微信公众平台内容,并对运营方法作出初步探讨。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 运营方法  一、文化馆微信公众号概述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简介。  微信(WeChat),
期刊
木姐珠和斗安珠的愛情故事  相传,羌族人的祖先是一对夫妻,女的叫木姐珠,男的叫斗安珠。古时候,天底下有一座大山是和天连在一起的,地上的人可以爬到天上去看天宫,天上的人可以跑到地上看人间。羌族人崇拜的天神木比塔有三个女儿,个个美丽动人,尤其是三女儿木姐珠排行最小,不仅婀娜多姿,而且聪明过人、性情倔强。她厌烦天庭冷冷清清的生活,非常向往人间。  有一天,天神的小女儿木姐珠下凡来到人间玩耍,美丽的人间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