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美育提升的路径与方法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ouguo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背景下,一直被忽略的“美育”也正被教育界重新重视起来。狭义的美育,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实际上,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它是运用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和人文之美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观,进而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1]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在美育教育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在新课标、统编教材背景下,“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而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正与美育的努力方向不谋而合,美育应渗透在每一个语文学习活动中。
   一、学习情境的设置,保障美育的时空
   项目化学习的任务驱动,使得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成为了任务始终关联的要素。这与“学习情境”的创设有很大的关系。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2]其中社会生活情境指向校内外具体的社会生活,强调学生在具体生活场域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比如学生在学习《琵琶行(并序)》一文时,教师设计如下学习情境:浔阳江边琵琶亭已经矗立了一千多年,几经毁弃又几经修葺,为了纪念白居易诞辰1250周年,九江市政府准备重新布置琵琶亭的一楼展厅,来追忆当年浔阳江边白居易与琵琶女的相遇往事,缅怀白居易的不凡人生经历以及杰出的文学成就。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以文本为依据,进行内部文化初步设计,并重点阐释设计的理由。课堂以项目为载体,以设计“琵琶亭一楼展厅需要文化设计”这一真实情境,建构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整合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展厅图片的选择、音乐背景的选择、序言需不需增添等驱动任务中对《琵琶行(并序)》进行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尤其是在图片、音乐以及展厅文化整体设计的审美方面有较多意义的审美提升。
   美学与语文学科相融合,其总的指归是将所传授的知识转换成种种艺术的形象和活动,把以往死板的課堂教学转变成即兴的和具有美学趣味的对话、歌舞、戏剧表演、诗歌朗诵、艺术设计和绘画等活动。[3]再比如,杜甫的诗歌《登高》,按照以往课堂的模式,教师一般用两个问题设计课堂:一、你从诗歌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你从诗歌的哪些内容读出这样的情感?这样的课堂设计一方面课堂成为了论证式的问题回答,学生很容易从只言片语解读,但缺少整体性的文本关注;另一方面,学生的回答无序杂乱,缺少整体层递的推进,课堂有支离破碎之感,无法做有效的凝练与提升,更不要说是审美能力的提升。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情境:“学校《贤韵》编辑部开设了古代优秀诗词栏目,杜甫《登高》入选,但目前编辑部缺少一张合适的插图,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为它配1张写意的插图,并重点写出创作的理由。”课堂的活动围绕为诗歌配插图进行设计,本身就具有了浓重的审美意识,尤其是学生在读与画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审美的鉴赏与创新之处。老师通过审美活动去刺激学生的头脑,使他们独立地思考和行动,并在种种创造性的活动中得到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
   这样的学习情境设置,不止于课堂上的深入探究,还会继续延伸到项目确定、计划准备、项目研讨、项目实施、成果交流、项目评价。审美活动从始至终贯穿,充分保障了美育的时间和空间,让美育渗透在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中,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甚至是审美的创新能力。
   二、驱动性任务的实施,探底美育的深度
   近来也有一些以项目化为载体的课堂在轰轰烈烈地开展,比如《百合花》,就有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演话剧,学生在服装、道具上下足了功夫;《故都的秋》就有师生一起研究视频拍摄,学生在镜头、灯光、剪辑等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好的舞台表演当然是一个系统工程,肯定是能提升审美;高质量的视频肯定是与视觉审美分不开的。但是这两节课已经与语文课的初衷偏得有些远了。
   语文学科的美育提升可以通过巧妙的情境,以相关的任务推进,但是切不可走入误区,以为课堂就是在进行像美术课、音乐课、电影欣赏课一样的审美鉴赏。语文学科的美育渗透,更重要的是偏重于“语言的审美”,它应该与艺术学科的“形式”有本质的差异。拿《琵琶行(并序)》来说,展厅图片的比较、音乐背景的选择、序言需不需增添这三个任务,看似不难,但必须要解释选择的原因,而原因则是根植于文本上字句的细致推敲。如展厅内音乐背景的选择,学生会到网络上收集一些琵琶的曲子,但不是随便哪一首都合适,因为曲子必须要符合诗歌中第二章节音乐的特点。从网络上筛选出两首曲子,李光祖的纯琵琶《浔阳夜月》(《春江花月夜》),很符合意境,《琵琶语》凄清婉转的情绪,让人流连忘返。但这两首曲子与诗人笔下的乐曲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由此引入文本上琵琶女音乐特点以及作者表现手法的分析,只有符合文本特点的音乐才是最合适的。
   再看杜甫的《登高》,驱动性任务是画一张登高之后的写意图和设计意图撰写。画画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但很显然本次任务不是以画画得最美为评价标准,任务深层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关注到登上高处之后,看到的景色与处于平地上的景物特色不一样,潜意识当中学生会有对比的思维,将日常生活经验与杜甫笔下的高处所见之景进行比较,学生就会明白登上高处,视野扩大、范围广阔,可以开阔胸襟,但更会给人以天地之间一沙鸥的渺小与无力感,尤其是面对“无边”的萧萧落木,“不尽”的滚滚长江,这比之在平地上的几棵树木落叶,眼前一小段流水东逝,更让人悲从中来,不能自已。如此,《登高》的境界也就完全出来了,情感的把握也就水到渠成了。由图画到文字,既有形式的审美,更有深层的语言审美。
   由此可见,驱动性任务是将语文学科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语言经验,发展思辨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驱动性任务的扎实推进,使得美育和语文教学不流于肤浅、平庸、表面化,而是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探底美育的深度。
   三、多元评价的开展,提升美育的品味
   在以项目为载体的学习下,情境、任务成为常态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会转变,与以往相比,自主、合作、探究将成为学习的“新”常态,审美也将是随时随地的习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要求评价要充分考虑语文实践活动的特点,与以往重视语文知识点传授的不同,新课标、新课程背景下,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打破了往常教师与学生一对一对话的怪圈,更打破了唯纸笔测试的单一评价,还可以多种评价方式,不同主体的多角度反馈,让学生在不断调整中提升审美能力和品味。
   比如《琵琶行(并序)》的设计方案,教师布置作业“各小组对各自的文化设计方案以及设计说明进行修改、完善,录制6分钟以内的解说视频上传钉钉平台进行展示,同学们小组互评。”此前教师设计了小组内互评的量表,小组之间评价量表,在成果展示的时候,老师还邀请了学校的美术设计老师一起参与评价,并从美学角度在对设计方案提出建议,让学生受益匪浅。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相当于咨询者或顾问,而不是像传统课堂上的知识灌输者。语文教学就不单纯是一种科学,它本身已经成为一种艺术,倒逼着老师也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品味。
   新课标、新课程给语文教学带了较大的挑战,但从学生长远能力培养看,势在必行。美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美育关系到学生细微的感受、认知能力,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学生在体验、创造美好形象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品性和能力,同时促进智育、德育、体育、劳动的质量提升,学生一生受益;对美的欣赏、传承也有功于社会的美丽、和谐发展。
   注释:
   [1]周刘波,张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中国德育,2018(08):35-3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8.
   [3]滕守尧.美育──教育现代化的关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2):63-69 128.
  王美霞,上海市奉贤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齊白石(一八六四——一九五七),湖南湘潭人.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寄人等.中國近現代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爲木工,後以賣畫爲
期刊
支架式教学就是将教师比喻为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通过支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教学方法与线索,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向上攀登,最终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让学生能对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有所思考,在主动探究下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与能力。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概述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理论与方法。支架式教学理论是在“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形成的,該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比喻为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中,相关阅读的目标有: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与之相适应的“统编版”教材已陆续投入使用。教材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现实问题是:学生方面,缺乏阅读动机和有阅读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新颖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应时而生。其中,单元整体教学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获得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并实施。实施的单元整体教学,主要指的是将原本独立的文本有机整合起来,找出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展开文本的学习和探究。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却并未对单元整体教学形成正确认知,影响了单元整体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基于此,深刻把握单元整体教学内涵,找出其与语文教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中的重要板块,也是学生语言素养得到以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在语文教学当中,单篇阅读依然占据重要位置,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围绕单一文本进行教学,这无疑使得课堂呈现单一化,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阅读思路,更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由此,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有效地去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并思考群文阅读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一、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分析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意义   “群文閱读
期刊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它包括三大基本理论:关联理论、会话含义理论、言语行为理论。“语用学”视域下,我们的教学得遵循“以阅读为基础,以活动为中心,以能力为旨归”的设计原则[1],采用大单元教学,力争让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
期刊
新文科理念的提出以及文旅产业发展,对当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培养跨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提取人才培养改革中的关键要素,重塑人才培
【教学内容分析】   《怎样选材》是七下第四单元写作主题,属于“必备写作能力”,是在七下的靠后的单元,教授本课时,既要学习新知“怎样选材”,更要对前面的知识能力开展综合实践。“选材难”是初中生写作中的一大难题,学生在日常的写作中经常出现不会选材,写作没有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想到哪写到哪儿;写的内容假大空,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不会选材。那么,初一的学生应该怎
期刊
根据当前诗歌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等原因,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无法面面俱到,导致诗歌朗读活动无法有序开展.教学模式通常都是学生在教学活动开
期刊
随着我们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行业也正在日新月异地更新,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与突破.大数据网络时代更是给商业创造了无限的商机,电商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