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中学英语教学实践应从以下几个基本方面保证中学英语教学目的的实现。
一、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巧的教学
语言基础知识指语音、语法、词汇,包括规则和材料。它们是语言的三要素。这方面的教学要注意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和熟练技巧。熟练技巧尤为重要,它要求基础知识的教学以练为主。目的在于掌握基础知识的练习就是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是语言练习。如英语名词数的变化、形容词级的变化、动词时态的变化,各种句型的替换和转换练习等。语言基本功训练要求脱口而出,不假思索。达到自动化程度。语言基础知识只有转化为熟练的语言基本技巧时,才算是牢固掌握。
二、言语基本技能的训练
言语基本技能指的是在一定的上下文和交际情景中,为达到一定的(真实的或模拟的)交际目的而使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言语基本技能既然是使用英语的能力,而使用的场合又千变万化,所以它的水平首先表现在以有限的语言手段来应付无限的交际需要上,即使用英语的灵活性上。在言语技能中包含有语言与情景的联系。语言行为与社会活动的联系、语言手段与非语言手段的联系等。中学英语教学虽然范围有限,但在言语基本技能训练中所涉及的这些基本方面,都要给予一定的注意,使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语言基本技巧的训练和言语基本技能的发展谐调和一体化。训练言语技能的练习就是言语练习。
三、学习能力的培养
严格地说,不论是本族语还是外语都是学习者自己学会的。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把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英语学习能力中,需要专门培养的有学习习惯(定时复习和预习、上课集中注意力、使个人思维活动与整个教学过程同步等)和科学学习方法的运用(循環记忆、情景想象、综合性听和读、联想性说和写、五官并用,心口一致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要注意把学生在语文、数学、体育等学科中已形成的学习技能迁移到英语学习中来。要尽一切努力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陌生感,化机械性的被动学习为创造性的主动学习,使认知学习、迁移学习和行为习惯学习拧成一根英语学习能力的三段绳。
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则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语言基础知识、语言基本技巧、言语基本技能和学习能力等发展的基础。成功的外语教学规律之一,就是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
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刚刚提上日程。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则还未能受到普遍重视。而在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手段上,又有相当多的人束手无策。为此,首先要适当改变英语教学的课堂要求和组织形式。在英语课上要让学生敢于活动,乐于活动,不怕出错误。备课可吸收学生参加,上课也可由学生主持。活动应在学生愿意的情况下进行,难度应在学生主动要求的条件下提高。在课堂上,可以进行讲和练,也可以进行竞赛和游戏。要千方百计地把各课内容与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直接兴趣。
五、文化素养的提高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可见,作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文化素养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又是语言形式特色的产生根源。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文化素养的提高,又是语言形式特色的产生根源。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文化素养的提高,可使学生从深层去理解和把握语言,减轻机械记忆的负担,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逻辑性,这尤有助于其他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在以上五方面中,针对起始阶段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而言,又以其中的非智力因素占主导。初中学生的情感非常丰富,并逐步受意识的制约,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他们对自己喜爱的事物表现出热衷;因此,在充沛的情感支持下,他们的学习和活动的劲头才十足。
由于其独有的年龄特征,他们的注意不易持久,容易分散。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交流、严密,以引起和稳定学生的兴趣,提高其注意力。与此同时,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尽可能利用刺激物的特点来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
关于教学原则方面,倡导以下几条原则: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并将此过程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
二、直观性原则
从实际条件出发,尽量做到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语言直观。通过各种直观手段的运用,凭借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直接经验引导学生在感知对象的过程中去获得相关的、生动的表象,为学生理解教材,进行抽象思维并发展智力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三、启发性原则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语言、板书、板画和其它直观手段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了解他们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总而言之,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应重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学习策略。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中学英语教学实践应从以下几个基本方面保证中学英语教学目的的实现。
一、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巧的教学
语言基础知识指语音、语法、词汇,包括规则和材料。它们是语言的三要素。这方面的教学要注意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和熟练技巧。熟练技巧尤为重要,它要求基础知识的教学以练为主。目的在于掌握基础知识的练习就是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是语言练习。如英语名词数的变化、形容词级的变化、动词时态的变化,各种句型的替换和转换练习等。语言基本功训练要求脱口而出,不假思索。达到自动化程度。语言基础知识只有转化为熟练的语言基本技巧时,才算是牢固掌握。
二、言语基本技能的训练
言语基本技能指的是在一定的上下文和交际情景中,为达到一定的(真实的或模拟的)交际目的而使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言语基本技能既然是使用英语的能力,而使用的场合又千变万化,所以它的水平首先表现在以有限的语言手段来应付无限的交际需要上,即使用英语的灵活性上。在言语技能中包含有语言与情景的联系。语言行为与社会活动的联系、语言手段与非语言手段的联系等。中学英语教学虽然范围有限,但在言语基本技能训练中所涉及的这些基本方面,都要给予一定的注意,使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语言基本技巧的训练和言语基本技能的发展谐调和一体化。训练言语技能的练习就是言语练习。
三、学习能力的培养
严格地说,不论是本族语还是外语都是学习者自己学会的。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把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英语学习能力中,需要专门培养的有学习习惯(定时复习和预习、上课集中注意力、使个人思维活动与整个教学过程同步等)和科学学习方法的运用(循環记忆、情景想象、综合性听和读、联想性说和写、五官并用,心口一致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要注意把学生在语文、数学、体育等学科中已形成的学习技能迁移到英语学习中来。要尽一切努力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陌生感,化机械性的被动学习为创造性的主动学习,使认知学习、迁移学习和行为习惯学习拧成一根英语学习能力的三段绳。
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则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语言基础知识、语言基本技巧、言语基本技能和学习能力等发展的基础。成功的外语教学规律之一,就是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
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刚刚提上日程。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则还未能受到普遍重视。而在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手段上,又有相当多的人束手无策。为此,首先要适当改变英语教学的课堂要求和组织形式。在英语课上要让学生敢于活动,乐于活动,不怕出错误。备课可吸收学生参加,上课也可由学生主持。活动应在学生愿意的情况下进行,难度应在学生主动要求的条件下提高。在课堂上,可以进行讲和练,也可以进行竞赛和游戏。要千方百计地把各课内容与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直接兴趣。
五、文化素养的提高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可见,作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文化素养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又是语言形式特色的产生根源。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文化素养的提高,又是语言形式特色的产生根源。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文化素养的提高,可使学生从深层去理解和把握语言,减轻机械记忆的负担,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逻辑性,这尤有助于其他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在以上五方面中,针对起始阶段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而言,又以其中的非智力因素占主导。初中学生的情感非常丰富,并逐步受意识的制约,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他们对自己喜爱的事物表现出热衷;因此,在充沛的情感支持下,他们的学习和活动的劲头才十足。
由于其独有的年龄特征,他们的注意不易持久,容易分散。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交流、严密,以引起和稳定学生的兴趣,提高其注意力。与此同时,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尽可能利用刺激物的特点来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
关于教学原则方面,倡导以下几条原则: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并将此过程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
二、直观性原则
从实际条件出发,尽量做到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语言直观。通过各种直观手段的运用,凭借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直接经验引导学生在感知对象的过程中去获得相关的、生动的表象,为学生理解教材,进行抽象思维并发展智力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三、启发性原则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语言、板书、板画和其它直观手段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了解他们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总而言之,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应重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