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学会阅读地质构造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解释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
2.能够举例说出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地质构造示意图的分析,学会简单的地质构造类型(褶皱、断层)的判断和构造地貌形成的分析。
2.以流水和风力为例,结合实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由于不同地质作用而形成的优美自然风光的图片,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通过了解地质构造对现实中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养成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思维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地质构造的类型、形态特征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
2.以流水和风力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教学方法:讲授法、对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板块运动会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本节课我们学习“地质构造和外力作用”分别会形成怎样的地表形态,图片中的景象又是很何种原因造成的呢?
讲授新课:(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PPT播放褶皱和断层的图片,说明地质构造的概念。
地质构造分为:1褶皱2断层
看书回答:什么是褶皱?
师生活动《挤呀挤呀挤加油》一起用教具演示褶皱的形成。
大多数的褶皱构造都形成背斜山、向斜谷,但也有例外(PPT展示背斜谷、向斜山的图片),这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教师画出板画演示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讲授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时用师生人体试验进行演示)
总结:地质构造初期: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地质构造末期: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阅读P39活动部分4个小题,并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小结:
地垒:如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等。
地堑: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
以上两种褶皱和断层都是地质构造的表现形式,我们怎样区别褶皱和断层呢?
我们学会区别这两种地质构造对我们的实际生产生活有什么帮助呢?教师讲授褶皱中的背斜通常储藏石油天然气。
小结:背斜储油气,适合建造隧道。
同学们能猜出向斜通常储藏什么资源么?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答案。
小结:向斜储水,适合打井。断层之处不适合工程建筑。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除了内力作用可以塑造地表形态,还有哪种作用可以塑造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PPT展示“残破的狮身人面像”“峡谷”“沙丘”等图片,引出“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风化作用:利用图示,讲解岩石风化
2.侵蚀作用:
(1)风力侵蚀:以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柱等图片说明风力侵蚀。
(2)流水侵蚀:以峡谷、瀑布等图片说明流水侵蚀。
①流水侵蚀:
侵蚀初期:在河谷发育初期,由于流水速度较快,侵蚀能力较强,形成“V
(2)流水侵蚀:以峡谷、瀑布等图片说明流水侵蚀。
①流水侵蚀:
侵蚀初期:在河谷发育初期,由于流水速度较快,侵蚀能力较强,形成“V形谷”。
侵蚀中期:河谷发育中期,流水速度减缓,凹岸被侵蚀,凸岸泥沙堆积,形成“U形河床”。
侵蚀末期:河谷发育末期,流水速度很慢,形成“槽形谷”。
②流水溶蚀:以岩溶地貌等图片说明流水溶蚀。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哪里的岩溶地貌最为发达?
3.搬运作用
(1)流水沉积:流水在搬运作用后,水流变缓,就会沉积下来。哪种颗粒先沉积,哪种颗粒后沉积?
这些颗粒沉积下来,在河流上游中游和下游分别会产生不同的地表形态。
同学们能猜想分别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地表形态么?
讲授:
河流上游出山口A处会形成冲击扇
河流中游B会形成冲击平原,如亚马孙冲击平原。
河流下游入海口C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大家能举出实例么?
风力也会产生沉积作用,请举例?
四、总结
师生利用教具板书板画进行重点记忆和總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