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追梦人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xs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8-ZZJH-462)
  摘 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讲述了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艾玛的故事,对爱情不切实际的幻想把她带入深渊。本文试图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对艾玛的性格行为进行分析,解读她一步步走向堕落最终耗尽生命的过程,以期对《包法利夫人》的悲剧之谜以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孤独;追梦
  作者简介:李中杰(1990-),女,河南信阳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跨文化交际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2
  一、引言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跨越了近两个世纪,这部创作于十九世纪中期的经典小说作品其影响力至今仍不容小觑,如果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有一千个女读者就有一千个《包法利夫人》,这么说不仅仅是因为每个人对《包法利夫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更在于几乎所有的女性读者都会在包法利夫人身上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的影子。通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包法利夫人的性格行为进行分析,也让更多的女性读者在认识自我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包法利夫人
  1943年,马斯洛(Maslow)发表了《人类动机理论》(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书中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hierarchy theory of human needs),他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划分为五个层级,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需求,感情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层义依次从低向高呈金字塔状排列。该理论还包括以下衍生意义: 1)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只有在满足到一定程度之后,其他的需要才能逐级成为新的激励因素,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了的需要也就不再能刺激人的行为;2)如果这些需要中的任何一项都得不到满足,那么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人的生命也会因此受到威胁;3)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其中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包法利夫人作为一个接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一生的终极梦想就是成为一位拥有浪漫爱情的贵妇人,她深深的沉溺在司各特式的爱情幻想中不能自拔并且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把它变成现实,最终难逃命运的安排嫁给了乡镇医生包法利先生,如果没有那些虚无飘渺的幻想她也许会生活得很不错,但是她读过的那些书,那月光下的小船,树丛中的夜莺还有那些高贵的男人已经在她心里生根发芽,当她发现自己的丈夫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期望之后,开始期待某件意外的事发生,并且在婚外情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最终走向毁灭。包法利夫人的性格行为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说其在情理之中是因为她的一生是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一个很好的诠释和补充,意料之外是因为她的行为背离了男权社会对妇女的主流评价标准。
  三、包法利夫人追梦的一生
  (一)追梦的少女
  少女时期的艾玛被卢奥老爹送到修道院接受贵族化的教育,她偷偷读了描写恋爱、婚姻、情男、情女等内容的作品后,心中泛起了爱情的波澜,成为一个极力寻求刺激,追求爱情的少女。由于她后来不尊重修道院的共同生活,父亲只得接她离开了修道院。艾玛带着她那个关于浪漫爱情的幻想回到乡下之后找不到任何乐趣,百无聊赖地期待有人能给她的生活激起一丝丝涟漪,这时的艾玛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能得到很好的满足,也就不能成为其行为的激励因素,她迫切的渴望爱情,归属与爱的需求主导着她的行为,夏尔出现了,她幻想着夏尔就是她的骑士,并且在对对方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嫁给了他。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进一步界定为:友情、爱情、性亲密,少女时期的艾玛无论是在修道院还是回到乡下之后,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能得到相当程度的满足,她渴望拥有那些浪漫主义小说中描写的爱情和性亲密,这也为她婚后的多次出轨满下伏笔。
  (二)孤独的少妇
  婚后不久,艾玛就发现夏尔离他梦想中的丈夫相去甚远,他谈话古板、见解庸俗、衣着平常,不能激起人的感情、笑意和深思,她开始怀疑是自己弄错了,快乐、迷恋、狂热这些感觉并没有降临到自己身上,夏尔解决了她生理和安全方面的需求,但是她依然迫切的渴望爱情,她触角开始向外延伸,像中世纪的贵妇人那样,寻找婚外的感情寄托。
  普通的家庭生活满足不了艾玛,她渴望的是中世纪贵妇般的浪漫爱情,否则就无法在内部需要与外部环境之间实现平衡,即达到马斯洛需求层次中尊重的境界,她期待着生活中一些意外的发生,她也不确定自己到底在期待些什么,这种需要引导着艾玛一步步走向堕落。(三)放荡的情妇
  1、初遇莱昂
  与莱昂接触之后不久艾玛发现这个年轻的办事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她对浪漫爱情的幻想,他留长长的指甲,热爱旅行、歌剧、文学,最重要的是,他同样对无聊的乡镇生活感到不满,同样寻求着某种外部刺激,但是在艾玛意识到自己对莱昂的这种感情之后,她開始故意做出端庄贤惠的姿态,拒莱昂于千里之晚,是的,此时的艾玛迫切地需要爱情,但是她同样需要一个好名声,确保自己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不会受到威胁,并且由于莱昂的生涩和懦弱,他最终也没有鼓起勇气向这位贤良淑德的家庭主妇表白,只得悻悻离去。艾玛并不是一个道德完全沦丧的女人,在爱情和尊重的需要之间,她挣扎过,但是违背自己内心的结果就是她对平庸的家庭生活更加不满,也更加确定了自己勇敢追爱的愿景。   2、邂逅罗多尔夫
  罗多尔夫的出现填补了由于莱昂离去带来的缺失,做为一个风月老手,罗多尔夫很快捕捉到了艾玛渴望婚外恋的心迹,并且通过种种手段让单纯的艾玛爱上了自己。罗多尔夫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情人,他关于爱情的种种见解也只是用来勾引妇人的手段,艾玛爱上了恋爱中的自己,罗多尔夫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出现在了艾玛的生活中,至于他究竟是谁,是一个怎样的人艾玛并不在意。至此,艾玛自以为实现了浪漫贵妇的梦想,这种自我实现让艾玛感受到巨大的满足,但现实中她的经济状况以及罗多尔夫的本性决定了这种状态不可能持续太久,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是基本上是逐级实现的,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受到威胁情况下的自我实现太虚无缥缈,只能是昙花一现,罗多尔夫不可能带着单纯的艾玛逃往国外过上有情饮水饱的日子,他最终不堪其扰决定用一封永别信摆脱艾玛结束这一段不伦之恋。
  3、再遇莱昂
  三年之后的莱昂跟之前相比少了几分羞涩,多了几分成熟,他下定决心这次一定要占有艾玛,罗多尔夫离开了,但是艾玛渴望爱情的热情并没有消退,本质上来说,莱昂依然是那個软弱平庸、吝啬胆小的年轻人,他对艾玛有一种对母亲般的依恋,他喜欢艾玛的精致美丽,并且在毫无经济压力的情况下和她共同度过了一段浪漫的时光,为了纵情享乐,艾玛彻底脱去了道德的外衣,她和莱昂像一对恋人那样大摇大摆地走在卢昂的大街上,一点不在意熟人異样的眼光,在她强烈的爱情需求面前,尊重的需要显得并没有那么重要。一般情况下,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是逐级实现的,但是也不排除像艾玛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会暂时放弃尊重的需求,一味追求浪漫爱情的自我实现。然而激情退却之后,“他对她一天比一天牢固的束缚住他产生了反感。他怨恨艾玛得到了某种持久性的胜利。他竭力想不再爱她。”艾玛呢,虽然她也觉察到了这种爱情的乏味,但是在爱情彻底消失之前,她不愿抽身而退,直到勒乐拿着一张八千法郎的账单摆在她面前,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受到威胁,她仍寄希望于莱昂能帮她渡过这一难关,担保失败之后,她暗示莱昂从他的事务所挪用一部分钱,此时的莱昂早已走出了爱情的迷雾,胆小懦弱的他不可能为了情妇断送自己的前途,就随便扯了个谎把艾玛打发了。艾玛的经济危机并没有因此消除,但她对自己的爱情仍然抱有一丝希望,低层次需要的实现不足和高层次需要的欲求不满终将引导艾玛走向毁灭。
  4、梦想破灭
  从莱昂处回来之后,艾玛先后求助了对她爱慕已久的公证人吉约曼,以及她自认为还保有爱情余热的罗多尔夫,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艾玛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去求助吉约曼,但是并没有打算委身于他,意识到吉约曼的不良企图之后,她断然拒绝了:你真无耻,先生,想利用我的不幸来欺侮我!我要别人的同情,可是不出卖自己!
  短短几句话为我们勾勒出艾玛爱情至上的理想主义者形象,她的终极梦想是成为一个拥有浪漫爱情的贵妇人,并且在这一浪漫幻想中迷失太久以至于早已脱离了现实。见到罗多尔夫之后,她先是说尽思念,一起回忆了美好的旧日时光,说到要借钱的时候,罗多尔夫一口回绝了,此时艾玛最伤心的不是没借到钱,而是借钱这件事让她看清了她的爱情,她为了爱情耗尽了金钱、名声,背叛了自己的丈夫,但是她的情夫们却只是拿她做消遣,不费一针一线地享用她,当这种无关痛痒的婚外情需要他们付出更多的时候立刻全身而退。艾玛为爱飞蛾扑火的行为没有遇到好的追随者,她不切实际的性格注定了她将在孤独中死去。把艾玛彻底逼上绝路的不是高筑的债台,而是爱情梦想破灭,爱情对艾玛来说,地位等同于基本的生存需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每次爱人离去之后她都要大病一场,巨额的债务让她看清了自己爱情的本来面目,所有关于爱情的幻想瞬间瓦解,她的生命也就走向了尽头。
  四、结语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为我们解读包法利夫人的性格行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作为一个为爱献身最后因爱致死的悲剧女性,艾玛的每一选择无不被她的五个需求层次所驱使。分析包法利夫人的性格行为也让我们有机会对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加以补充完善,一般情况下,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是逐级实现的,但是对于像艾玛这样的理想主义者而言,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更加迫切,她会暂时选择放弃像尊重、归属这样一些不那么迫切的需要。另外,特殊情况下,个别层级的需要地位会相互等同,在艾玛的世界里,爱情的地位就等同于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当爱情的希望彻底破灭之后,她的生命也随之香消玉殒。最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需要满足的标准和程度是模糊的,但是低级层次的实现不足和高级层次的欲求过剩依然会导致一个生命个体难以为继,这也是导致包法利夫人悲剧命运的另一个深层原因。
  参考文献:
  [1](法)居斯塔夫·福楼拜. 包法利夫人[M]. 李健吾,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2]蔡继红. 马斯洛需求层次学说述评[J]. 理论界,2011(6):86-88.
  [3]李雁劼. 爱玛艺术情结透视——包法利夫人悲剧再探[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78-80.
其他文献
雷军“风口上的猪”的理论被无数创业者奉为圣经,此次财新峰会上,被雷军视为风口的是三个方向:农村互联网、企业级市场、智能硬件。  农村互联网:十年之内,会产生一大批百亿美金市值的农村互联网公司  在近期的公开演讲中,雷军必谈农村互联网,可见雷军对农村创业领域的看好。据悉,目前农村互联网是小米未来十年最核心的投资领域,“目前大概投了十来家,我们的目标是至少投100家。”  为什么会看好农村互联网,雷军
风大半生搓着绳索  雨一世都丈量著针脚  我一直努力促成细胞的动感  长肉芽 长宽度和厚度  把挣扎的碎片缝起  不持重 不就轻  看大脑的沟回  画地为牢  闻着自己曾经的腥臊  抚摸表层的温度  听空然的心跳  很难握住幻化的表情  像抚摸生命的乳峰  在皱纹的谷底  在渐冷的海上端坐  调动自己内心的程序  有熙熙攘攘的风景  开合适度  有小不然的朝拜和恭维  小酒小菜的尊敬  可以做任性
摘 要:柏格森直觉主义美学与中国古代审美精神具有相通之处与不同之处。二者的相同点主要体现为:尊崇生命的审美精神,完整绵延的审美视域,注重直觉的审美方式。二者的相异在于柏格森更注重生命的自然属性和无常性,中国古代审美则更注重于生命的道德意义和永恒价值。  关键词:柏格森;中国古代审美;生命;绵延;直觉  作者简介:张永杰,男,1985年11月生,沈阳人,汉族,文艺学博士,研究方向:中西美学。  [中
摘 要:论文通过寻根文化创作心理对陈忠实所创造的人物形象的文化心理的影响进行分析,揭示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思想上的迷惘以及不断地反思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何者才是皈依的现象,从民族文化、人物心理的角度,以作品中人物的文化心理为切入点,说明了《白鹿原》中人物文化心理对民族主义的新皈依。论文从两个人物的心理进行了论证:一、黑娃从反抗到对儒家文化的皈依;二、白孝文从顺从到叛逆再到最终的新皈依由此来论证寻根
摘 要:在当代中国的日常口头交际用语中,抬高称谓比比皆是,人们总是倾向于“高呼”对方或他人来创造尊敬和谐的氛围,增强交际效果,例如在面称对方职位时省略“副”字,学校里称呼一般工作人员为“老师”,称呼普通年轻女性为“美女”等。本文以“美女”称谓为例,通过剖析抬高称谓的发展历程并以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分析“美女”等抬高称谓在实际交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指导人们在合适场合正确使用此类抬高称谓词。
摘 要:矫饰主义是美术史上描述在文艺复兴最昌盛时期至巴洛克时期之前意大利的艺术风格,这一名词没有明确的含义,是一个含混不清的名词。在那个时候,总有人模仿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家的作品,而这几位艺术家的作品又以谄媚时尚、画风保守、故意做作,不自然等为主要特点,不具备大师风范,所以用“矫饰”这一词语更加淋漓尽致的形容了这些只一味模仿,无个人风格人。过去这一词语具有轻视讥讽的意味,如今现在,“矫饰”已
那轮亘古的月亮  一直还悬在明月岛的上空  没有长大,也没有变小  她的明亮也没有减少一分  偶尔会有一片云經过  替她擦去一部分虚假的诺言  有时候,也替她掉几滴眼泪  这些泪,落到明月岛上  总会砸痛一部分花朵  无风的夜晚,明月岛  还会有一些地方陷在阴影里  那部分月光,被人窃取  他们不是情人,但也不是仇人  他们都是爱美之人  爱一切光明,并有一种嗜好  把美和光明,尽可能多地收藏起来
摘 要:該文批判了牟宗山先生对冯友兰先生“良知”概念的批判,进而讨论牟氏对他者哲学的批判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传统儒学本身就具有宗教性,是儒生安身立命之所。深契中国传统的牟氏,在未厘清西方意义上的道德、哲学、宗教分解的误解下,以儒家的宗教性标准和立场评判哲学未免失之偏颇。  关键词:牟宗三;批判;良知  [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
摘 要:“文学终结说”是学界一个著名的诗学命题,对文学生产、接受乃至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历史上有关文学终结的诸种观念,并分析后终结时代技术变革与文学性的关系,旨在表明,文学作为表现人类诗性及审美感知方式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并在传统与现代的互释互证中焕发新的生机。  关键词:后终结时代;诗性言说;文学研究;文化研究  作者简介:王猛,男,1983年生,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士、比
基金项目:新疆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电子社交平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影响调查研究——以伊犁师范学院为例”研究成果(2016YSY004)。  摘 要:电子社交平台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次调查研究分析伊犁师范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状况,着重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使用电子社交平台的现状与出现的问题,并得出电子社交平台有益于传承民族文化的前景和实施策略,使电子社交平台成为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