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融媒体”理念建设高校新闻网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ca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融媒体”这一概念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提及。所谓“融媒体”,就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融媒体”不是指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种理念——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从而为我所用,为我服务。笔者认为,在高校新闻网的建设中,也可以充分运用“融媒体”的理念,从而增强其吸引力。
  高校新闻网的媒体属性决定其适用“融媒体”理念
  在“融媒体”理念的指导下,新闻生产模式会发生变化,最主要的两种模式是数据库模式和新闻专线服务模式。前者是媒体将珍贵声像、图片、文字资料进行数据库处理,建立特色“媒体资源库”,重新整合利用,从而实现通过数据库向用户收取费用的获利方式。后者是媒体将所服务客户的信息第一时间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发布,从而提升客户影响力。可见,以“数据库”为中心,以“用户”与“服务”为基本点,是“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模式不变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高校新闻网尽管没有赢利的问题,但它有别于高校主页、二级网站等,其本质的属性还是一个新闻媒体,其建设要遵循一定的新闻规律:内容为王、受众至上。
  内容为王,就要在新闻网的质量上下功夫,整合各种媒体的优势,使得其内容满足读者的深层次需求。受众至上,就要为受众也就是新闻用户服务,以他们最便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提供他们最想要的信息服务。由此可见,高校新闻网的建设也离不开上述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新闻媒体的属性决定其可以有选择性地利用“融媒体”的理念。
  当然,和纯粹的新闻媒体不同,高校新闻网毕竟还有其特性,它还承担着学校形象宣传、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功能。因此,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同时,还要考虑它的其他功能。如我们不能为了迎合一些受众的需求而提供低级趣味的内容。
  “融媒体”理念在高校新闻网建设中的具体运用
  如何将“融媒体”理念具体运用到高校新闻网的建设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运用在栏目和内容的设置上
  一是新闻网应该是一个集中现有校园媒体形式的平台。不能单单把新闻网看成是一个网络媒体,而应该运用“融媒体”的理念,把其看成是一个所有校园媒体同时展示、共同发挥作用的平台。新闻网的数据库也应该成为一所高校的“媒体资源库”。
  目前,高校新闻网最普遍的做法是整合电视媒体(视频)和纸质媒体(文字、图片)的优势。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新闻网仅仅是纸质媒体的翻版,笔者曾以北京30所高校的新闻网为样本,做过相关研究,其中开设视频栏目的仅占40%。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新闻网在2010年改版时,有意识地运用了一些融媒体的理念,开设了视频新闻、网络杂志、网络校报、网上橱窗栏目,并把前两者放在较醒目的位置。这样,新闻网等于涵盖了党委宣传部掌握的所有媒体形式,各种媒体在同一平台上展示,其并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各有特点。如同样一条新生军训的新闻,按照各种媒体发布的先后时间和各自定位,呈现出以下特点:网络新闻会在第一时间发稿,主打快速迅捷;视频新闻稍晚一点出来,主打直观可感;网络杂志主要挖掘军训中的轶闻趣事,主打轻松活泼;网络校报半月一次,集中深度展示;网上橱窗则在最后以图片的方式全景式地展示军训。这样,一个新闻事件能够多次以不同方式得到宣传,强化了宣传效果,真正做到了“内容兼融、宣传互融”。
  二是新闻网要体现受众的观点需求和表达需求。“融媒体”的理念要求以受众和服务为“两个基本点”,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受众除了知道事件“是什么”,还想知道“为什么”“怎么办”,还想对某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说,受众除了有信息需求外,还有观点需求和表达需求,特别是高校新闻网面对的都是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受众,这就要求高校新闻网为受众提供观点性、评论性内容,并有供受众表达观点的渠道。
  当前,不少高校的新闻网缺少新闻评论的功能,有的即使有这样的功能,从宣传导向出发,为防止过激言论的出现往往都关闭了这项功能。在笔者作为研究样本的30所高校新闻网中,只有3个新闻网开设了评论功能,开设专门评论栏目的新闻网也比较少。
  中青新闻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开设了“锐思快评”和“中青话题”两个评论性栏目,前者侧重于单篇评论,时效性较强;后者则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师生关心的话题引发讨论,有着较强的引导作用。北大新闻网也有较好的评论栏目,“燕萱”特约评论员文章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在引导主流舆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新闻网要办出学校的特色。当前的媒体环境日新月异,虽然高校新闻网不存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但要吸引受众增加点击率,还需要在特色上下功夫。高校由于有其共性,因此高校新闻网在栏目的设置上也大同小异,基本上包括校园要闻、校园人物、新闻专题、媒体校园等,校园要闻也无非是教学科研、招生就业、党政后勤等,很难体现出特色。笔者认为,一所高校的特色就是其新闻网的特色,要把学校的特色在新闻网上放大、做足,这样不仅使受众难忘,而且还宣传了学校。如北京林业大学的“绿色新闻网”,全网就围绕“绿色”做文章,很有林业大学的特点。北大新闻网的“德赛论坛”,彰显了北大风范。中青新闻网的“青年视点”等栏目也体现了学校的特色。
  2.运用在新闻内容的制作流程上
  “融媒体”的理念核心就是开放、兼容、多元,提倡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因此,高校新闻网的内容制作流程也要打破“自行采写自行发布”的模式。高校新闻网可以借鉴社会媒体的成功做法。如烟台日报报业集团将记者统一归口到集团管理,报社不再拥有记者,集团成为一个内容超市,各种报纸要想获得内容,就去超市的货架上选取它。
  同样的,我们不妨将高校的新闻中心想象成这样一个“集团”,其拥有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摄像记者,或者其拥有的记者个个都是“全媒体记者”。每天,记者们把采集到的各种类型的新闻信息输送给新闻中心,中心的编辑对信息进行再加工,然后决定哪些要及时上传到新闻网的对应栏目,哪些应该留着给广播和网络杂志,哪些应该再加工留给报纸,这样一条新闻就能“一次生成,多次发布”。
  中青院新闻中心在学生记者队伍的建设上已经开始尝试着这样的管理和新闻内容制作方式。新闻中心下属的学生队伍统称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中心学生通讯社”,通讯社下设三支队伍:学生记者团、网络杂志社、视频工作室。三支队伍制作的新闻内容供应给校报和新闻网的所有栏目。报纸和网络对重大选题统一策划,各有侧重,这样就能各取所长,兼收并蓄。
  3.运用在用户服务上
  虽然高校新闻网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其仍然可以借鉴“融媒体”的两种新闻生产模式,提供更多个性化的用户服务,以提高受众的媒体粘度。高校新闻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尝试。
  一是推出个性定制。教师、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不同的受众关注的新闻不一样,不同的受众可以选择不同的新闻网版本,其页面的风格、栏目设计、新闻内容均有不同。中青院的校园网主页已经开通了“适用群体”,分别针对报考学生、新生、毕业生、访客推出不同的内容,使得目标受众更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二是开通手机报。目前,手机作为阅读终端越来越受到高校师生青睐。高校新闻网可以开设相应的手机报,每天定时发布,让师生脱离电脑的束缚关注新闻。
  三是进行RSS信息聚合。RSS技术可以自动浏览和监视指定网站的内容,将订阅网站的内容定时传送给用户。用户利用RSS阅读器就可以方便地阅读浏览自己关注的那一类信息,而无须到网站搜索浏览。
  四是运用微博。目前,我国微博用户已超3亿,其传播效果是惊人的。因此,高校新闻网要善于利用微博,可以和高校的官方微博形成联动效应,或者开通新闻网的微博,扩大新闻网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于 洋]
其他文献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推动基层党组织活动创新,找准党支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促进学校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开展特色党支部创建工作,初步形成了以特色工作带动全面工作、以基层党支部工作促进中心工作的新局面。    确立特色党支部创建思路    学校党委根据党支部所处的组织环境、目标和任务,围
李洪文,男,1968年出生,1993年12月入党。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主任。他先后主持国家、国际合作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6项;获国家专利56件;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156篇。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专业优秀人才  李洪文爱岗敬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近20年来,他先后讲授了“农业工程导论”“农业机械化生
我一直很在意生活中那种像是暗流的东西——人们默默经历、体会、享受,甚至是忍受,但却轻易不肯泄露。在我的认知中,这种东西无疑是包含了爱情,但却绝不仅仅限于爱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越来越意识到爱情并不是一个单纯清晰的概念,甚至也没有一个完美而标准的样本,相反它含混、暧昧、夹杂不清、边际模糊,剪不断,理还乱,而且可以随机应变,谎话连篇,却依然温情脉脉,甚至熠熠生辉、动人心弦。或许这是我的一种错误认
冯 培,1960年7月生于北京,汉族。中共党员,教授,博士。1984年起历任北京工业大学团委宣传部长、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1994年10月任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2006年11月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2010年4月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至今。同时还担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教学会公共关系专业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高校党建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创造学会副
北航离休干部第二党支部结合离休干部“双高”期的特点,从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入手,发挥老干部优势,政治理论学习常抓不懈,定期编印学习资料印发给党员学习。多年来,该支部始终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学习不放松,与时俱进齐努力,奉献爱心筑和谐。支部如同一个强大的磁铁石,把每一位老党员紧紧凝聚在党支部周围,凝聚在党旗下……  与时俱进,努力创建学习型党支部  支部大部分成员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种
低碳理念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华北电力大学把发展低碳经济、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研究列为重中之重,成立了全国首所可再生能源学院。学院积极发挥学科贡献力,培养可再生能源行业人才,引领和推广低碳理念,
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积极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的机制,根据西三旗育新花园小区周边退休教职工居住比较集中的特点,率先在育新花园社区创建了北师大退休教职工党支部。  努力以“五好支部”的标准建设党支部  首先,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是党支部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育新社区党支部两届书记都是好带头人,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支部有一支好的党员队伍。他们有极强的党员意识,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北京化工大学的“管理学”课程建设团队秉持“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强化优秀教师团队和教学条件”的原则,坚持课程建设的开放性、成长性、先进性和创新性,循序渐进地将“管理学”课程建设成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在“管理学”课程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五位并举”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教师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要求教师团队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而且还要求教师具
钟秉枢,男,1959年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兼任国际教练教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北京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高级评委会体育专业评议组组长等,《中国学校体育》主编,出版多部专著,如《成绩资本和地位获得》《做No.1的教练—团队管理与领导艺术》《奥林匹克品牌》《职业体育》等。  2012年春季新学期伊始,连续4
关键词:职业道德 差异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文化工作者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要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这对普通高校尤其是艺术院校的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决定》同时指出,“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1] 在全球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