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来自于双手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冬天,我去瑞典的基律纳看极光。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温,我们吃力地在雪中跋涉,林间有不少小木屋,好客的主人请我们入内:灯色橙柔,壁炉里火焰熊熊——我确认了好几次,那是真的柴火,真的火焰,真的松脂香。
  围着壁炉烤火,转头看向窗外:皑皑白雪让一切都变得温柔无比。身边的华人导游告诉我:电影《冰雪奇缘》里的场景就是以这里为原型的。
  我对小木屋赞不绝口,而导游却口气平淡:“在瑞典,每个男人都能亲手建造一座小木屋。男生只有掌握这项技能,才能中学毕业。”
  在坐火车返回斯德哥尔摩的路上,铁轨两侧是大片的黑森林,各式各样的小木屋或隐或现。我迷惑地问:“这些真的都是自己盖的吗?”
  导游肯定地告诉我:“是的。”
  每个国家对人才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中国讲的是治国平天下,标准儒生形象是这样的:君子远庖厨,手不释卷足不出户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瑞典人没这么远大的理想,只是朴实地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学会动手,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家庭,若还有余力,就为社区出点力。我们求大,学的尽是经史子集;他们求小,强调一个人做实事的能力。
  在瑞典中小学里,是有家政课的,男生女生都要学会做饭——不管是否身怀绝技,你首先得自己解决吃饭问题。每年夏天,大部分瑞典家庭都会带上孩子去森林,教他们学会钓鱼、支帐篷、捡柴、生火……这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最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从小学一年级起,木工课就是每个瑞典学生的必修课。学校有专门的木工房和木工老师,各色工具一应俱全,各种板材码放整齐。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小木锯、小木刨、电动工具甚至机床,做出一个个笔筒、玩具和木偶。
  我脱口而出:“爱因斯坦和三只小板凳。”这在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故事,应该也是在类似的教育下出现的。
  除此之外,瑞典学校还有手工课、缝纫课……“会妨碍学习吗?”作为中国家长,我不能不问。
  导游答:“如果会妨碍,那很可能说明你不是学术型人才,就不必强求了。”
  我问他:“那你呢?”
  他笑了,说:“很惭愧。”
  导游出生在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大学老师,母亲是医生,他是独生子女,从小被众星捧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路顺风顺水地读到大学毕业,连煤气灶都不会开。到瑞典来读研,纯粹是抱着玩票的心情。从来心高气傲的他,到了瑞典才发现自己原来是个笨人:不会做饭,扣子掉了不会缝,实验室里小物件坏了不会修,宿舍里电灯灭了不会换……他是蛟龙,困住他的不是外在的浅滩,而是内在的短板。
  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此刻他才知道这是深重的耻辱,以及严厉的谴责——就因为你读了点书,就有资格百无一用吗?毫无疑问,瑞典是世界上人均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瑞典的这些年,他慢慢学会了用双手解决问题,在高速公路上车抛锚的时候,除了打电话叫救援,自己也能钻到车底下。国内朋友向他抱怨因为装修而闹离婚,他只笑笑。他在瑞典的房子搞装修时,他和妻子一起动手,从刷墙、布线到做防水,事事亲力亲为。看着“家”在自己手里逐渐成型,他们无论如何不会舍得放弃。
  当提升了动手能力后,他意外地发现:对服务员,他再也不喝来呼去了。他知道体力劳动是多么辛苦。他也像每个瑞典男人一样,在森林里建造了自家的小木屋,每个夏天带着孩子们去那里度假。孩子们并不以此为傲,这是家家户户、每个父亲都会做的事。这种“不傲”更令他心生满足:这本来就应该是常态。空说什么“父爱如山”,不如实打实做一个劈柴担水、带孩子玩儿、为家庭创造未来的好男人。
  听完他的话,我暗自下了决定:要从壁橱深处拿出那古老的工具箱。它曾经属于我父母,在我念工科那几年,他们给了我。现在,是拿出来交给我女儿的时候了。我将慢慢教她炒几个菜,分辨火线和零线,暖气片不热的時候怎么办……
  毕竟,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智慧来自于双手。
其他文献
看着水中的茶叶一点一点地向下沉,慢慢舒展自己的身体,叶片上淡淡的经脉纹路和细细的绒毛,在微微泛黃的茶水里格外显眼,溢出的,不只是茶香,还有我与茶的回忆。   小时候,外婆家有一大片茶山,每到四五月份的时候,就会有一次全家“采茶大运动”。戴好竹笠,系好竹筐,踩着弯弯绕绕的小路,小心地扶着竹子爬上山,就能看见一大片翠翠的斜坡。茶叶在阳光下几乎透明,几片嫩嫩的新叶小心地探头,颜色再深一点的老叶已经大大
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活动即将开锣,造龙舟的匠人们正辛苦地劳作着。  广东佛山关群苏造船厂的关家三代人,为一艘艘龙舟倾注了无数心血。丈量、锯木、雕刻……做龙舟是个体力活,也是个细致活,尽管几个人开足马力同时工作,但造好一艘龙舟仍需要耗费大家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龙舟做好后,订制了龙舟的村子会派村里的男女老少们接龙舟回村,举行隆重的下水仪式。下水前,村民要用鸡血给龙舟头点睛,点好睛的龙舟才算最终完成,這也
今年盛夏,由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主办的“你好,未来”第二届中学生明信片创作大赛落下了帷幕。来自天南海北的小伙伴们用彩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梦想,向未来捎去了美好的问候。  不知不觉,2016年到了尾声。这一次,不妨就让我们用向未来问好的方式跟过去告别:给十年后的自己,写一张明信片吧!  从当下的青春恣意,到未来的风华正茂,十年,是一个充满希望之光的时间单位——  十年后的你会是什么样子呢?会变得更好看吗?
外公常说,是土地养活阿拉,吃的五谷,穿的衣裳,住的屋子,人要晓得敬天爱地。这几年外公老了,爸爸妈妈常劝他别到地里去,一向好脾气的外公却冷冷地说:“农民不种地算什么,人靠养,地也靠养!” 外公知道种地赚钱太难了,风调雨顺,起早摸黑也赚不了多少。但外公对他的一亩多地,有一种虔诚,风雨无阻在这地里守着、种着。一筐菜,一篮豆,甚至一粒米,他都似宝贝一样珍惜。我小时不懂事,把外公铺在晒谷场上的晚稻谷一把一把
2003年,由于资源整合,杭州第五中学停办,抚宁巷58号校舍划归建兰中学,从此“杭五中”成为一个历史名词。然而,在抚宁巷口,一个挂着“杭五中”牌子的理发室却一直开到了今天。   店里的理发师只有一个,她就是88岁的徐秀华老人。徐秀华从12岁当学徒开始,已经理了70多年头发。早在10多年前,媒体采访时就称她是“杭州年纪最大的理发师”。徐秀华在杭州第五中学校园理发室工作了30余年,她女兒也在杭五中上
作品: 《心之所向,醉美我“浙”》  作者: 郑心源  学校: 杭州高新实验学校  指导老师: 王瑞琦   ——你幸福吗?   面对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你会怎么回答?   这一次,我们给这个问题加上了时间和地点,一切突然变得切实可聊,有画面感起来。   2020年6月,“幸福在‘浙’里”浙江省中小学生美术作品(数字绘画)大赛启动。在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日子里,我们收
这是一部关于乡土中国的民族志,更是一个基层媒体人的乡土观察实录。全景式呈现中国西部名为“崖边”的村庄变迁史,记录崖边人的命运史,打开乡愁之结,探讨和寻找还乡之途。体味城市,也要感受乡土,作为新时代的主人翁,了解乡村的变化也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作者: 阎海军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初中英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它是小学英语学习的延续,又是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因此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十分重要。但有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初中生学习英语的普遍现象和规律:刚来到初中的七年级新生英语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学生与学生之间成绩差异不大。到了八年级,好奇心减退,又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家庭等各方面的差异以及社会环境、学习条件的局限性的影响,一部分学生英语学习遇到了困难,一部分已经出现了厌学英语的
走进孙亚青的办公室,古色古香的中式家具,挂在墙上的装饰扇子,落地窗外古朴的小阳台,还有桌子上各式扇子和制作扇子的材料,“百年王星记”的风采和气度扑面而来。而孙亚青本人着一身暗红色的裙装,虽然工作忙碌,却不显疲态,侃侃而谈自己在王星记的过往,就像一把打开的扇子般优雅精致,充满故事。   从18岁进入工厂学做扇子至今,孙亚青已在王星记工作44个年头。对她来说,扇子就是她的孩子,在她手下一把把诞生,又
挪威有家电视台,叫作挪威公共广播电视台(NRK),这家电视台不走寻常路,制作了一些我们无法想象的电视节目。比如花18个小时直播钓鱼,直到第3个小时才有一条三文鱼上钩;花8个小时展示单调的织毛衣全过程,连画面里的织毛衣主妇都难掩睡意;花8个小时把镜头对准噼里啪啦燃烧的柴火,观众戏称如果把电视机嵌在壁炉里就可以乱真了。   制作者将这些节目称为“慢电视”。   那么这些超级无聊的“慢电视”有人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