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记叙文人物形象分析把握方法探究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mansze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叙文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种文体。记叙文的学习,人物分析又是最重要的一个内容。那么,怎样分析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呢?
  1 通过分析事件,来体察人物特点,理解文章主题。
  人是要做事情的。写人的文章,离不开事件。通过分析事件来分析人物,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搭石》一文,围绕搭石,写了这样一些事:上了点年岁的人,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就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可简析为修搭石;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协调有序,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人影,像一幅美丽的画,可简析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过来,总要招手示意,等对方过了河,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可简析为让路;老人和年轻人共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过去,可简析为背老人过搭石。这四件事,表现了家乡人淳朴善良、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和亲善友好、和谐相处的人伦关系,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
  童话类的文章,一般用的是复沓式结构,事件的排列很有特点,只少有三个重复的事例,比如《小木偶的故事》中,有三个误解,一是警察误解了小木偶,二是小兔子的误解,三是老婆婆的误解,这三个误解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小木偶只会笑。由此,一个主题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揭示出来了: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
  2 通过分析环境、情景,来理解人物。
  人们做事,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或情景中做出的,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或情景,有助于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主要写一个叫小钱的杭州青年,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唯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在十万人中,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台湾青年,他的骨髓正好适合小钱。文章描述台湾青年,在这样的情景中抽取骨髓的:
  首先,是台湾发生了7.3级大地震;其次,是台湾青年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他一点也不清楚;再次,是医生用针头向他的皮肤刺去的时候,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脱落,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的暂停的间隔,才抽取了骨髓。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中,台湾青年不顾自己和家人的安危,还有多次针扎的疼痛,心甘情愿为小钱捐献自己的骨髓,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质啊!分析了这里的具体环境:地震,具体的情景:多次针头脱落,我们能不为台湾青年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所深深打动吗?
  3 通过分析细节,来体会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
  给人以深刻印象的,莫不是具体、生动,真实感人的细节。这里的细节,笔者主要从几个方面分析。
  《爱的教育》中有一篇《卡罗纳》,写的是四年级学生卡罗纳的母亲因病去世,老师、同学和乡亲们,安慰、同情、帮助他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有几个细节,是这样的:
  3.1 语言描写
  老师有两段话,一是向全体同学交待,对卡罗纳要庄重严肃,不要放声大笑,一是劝慰卡罗纳“要坚强!”这是老师对卡罗纳的爱。
  3.2 外貌和心理描写
  作者描写卡罗纳“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好像大病了一场似的。”这样的外貌描写,足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内心巨大的痛苦。当卡罗纳的同桌看到了这个不幸的孩子时,“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这同情和怜悯,是同桌对卡罗纳的爱。
  3.3 神态描写
  卡罗纳来到学校,“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这样的神态描写,不但说明班上的同学听老师的话,更说明了,同学们也一样关心,一样爱护失去母亲的卡罗纳。
  3.4 动作描写
  放学了,卡罗纳的同桌看见母亲在等自己,跑过去扑进她的怀抱,而“母亲把我推开了”,母亲推开“我”,一是担心卡罗纳看到此情此景,会想起自己刚刚去世的母亲而心里难过,二是让“我”陪陪卡罗纳。当“我”明白母亲这个意思的时候,就“挽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回家去”,度过这段伤心的时光。这是卡罗纳的乡亲——同桌的母亲对卡罗纳的爱。
  这些描写,时时、处处体现了:大家对失去母亲的不幸的卡罗纳深深的同情和关爱。
  有一些细节描写,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和夸张的意蕴,是学生一看就忘不掉的,比如:《巨人的花园》有一个细节这样写:“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这样的饱含着奇思妙想的细节,对引发孩子的想象力大有好處,尽管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触动了孩子们的灵感,获得了他们的喜爱。这样的细节,会让课堂具有一种奇特的魅力和微妙的情趣。
  还有一些细节,是文章的关键处,节骨眼,没有它,人物的变化就难以解释,这种细节也是必须讲解的。还以《巨人的花园》为例,当巨人叱责孩子,叫他们滚出去的时候,小男孩“用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究竟会说什么样的话呢?巨人看到这样的眼神,为什么感到心头火辣辣的?“不知怎么”中的“怎么”,到底是什么呢?一个眼神,就可以改变一个人,这该是一种怎样巨大的孩子的力量啊!
  4 通过分析比喻句、以物喻人手法,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物。
  比喻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所赖以形成的思维支柱是形象性和相似性,只要把握了这两点,比喻句的分析就容易多了。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文有比喻句:“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作者把魏格纳比成牢笼中的困兽,牢笼在这里指的是医院,为什么成了医院里的困兽呢?原来是他性格豪放,天性好动,现在病了,不能像以前那样豪放了,好动了。从这个比喻句中,我们可以体察出魏格纳的性格特点:性格豪放,天性好动,但是在医院里住院,就像被软禁起来一样,颇受拘束,不自由,不自在,坐卧不安。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中,也有一个很精彩的比喻,是这样的:“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在这个句子中,“即将凋零”的意思是快死了,和前文“严重”对应,说明严重到了怎样的程度。“含苞的花”和前文“刚满18岁”对应,是年纪轻,才称之为“含苞的花”。那么年轻,病又那么严重,情况又那么危险紧急便可想而知了。
  “以物喻人”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有人把以物喻人看成是全文的比喻,是比喻句扩大成全篇文章使然,这个提法很有道理。在小学教材中,以物喻人最典型的文章是《落花生》,其中的石榴、苹果等,比喻外表好看但没有用的华而不实的人,花生,被比喻成默默工作、朴实无华的人。在另一篇《梅花魂》中,梅花被比喻成“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有骨气的中国人,外祖父所珍藏的雪白的细亚麻布(手绢)上绣着的血色梅花,被比喻成华侨老人(外公)的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凡此等等,不一而足。也可以说,分析比喻句以及以物喻人,既是培养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根本途径,也是他们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的有效方法。
  怎样分析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笔者列举了由种,要说的当然还有很多,像通过分析文章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即文眼),来理解人物形象,抓住揭示人物特点的词语或句子来理解人物形象,等等,就不再一一罗列了。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今是信息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多媒体这个信息交流的载体也步入了教学领域。在物理教学活动中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起到优化学习氛围、优化教材内容、优化课堂容量、优化实验教学、优化情感体验、优化学法教法、拓展学生视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现代教学的得力助手。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
期刊
如今的小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在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熏陶下,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不再被动接受教师的教诲,而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但小学生受年龄限制,认识水平比较低,鉴别能力也有待提高,学校的道德规范、行为要求与社会现象的反差,往往会在他们的思想上、行动上反映出来,同时也常常反映到课堂教学上,成为阻碍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的重要原因。  如果能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把课文目标设计为讨论辨析题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兴趣又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用教师的真挚高尚的情感加以精心培育和呵护。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自然会产生学习情趣。这样,教师才能继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恒心,战胜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走向成功。  【关键词】高一英语;情感教学;兴趣培养  1 高一学情分析  尤其在农村地区的普通高中,高一新生的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大部分学生不能用英语流利地表达,一小部分可以连词成句,有1/5
期刊
【摘 要】作为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生物学科,如果仅仅将教学限制在课堂上,会严重抑制教学的效率,因此很有必要安排室外的教学。因为室外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还能够让他们更好的了解身边的生物世界,对身处的自然界有更深的认识,进而实现生物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生物;室外教学;研究  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生物教学一直都非常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作者多年来一直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是开放、和谐而富有创新意识的。”基于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教师,应该开放课堂教学,创设和谐的数学氛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 构建开放的教学课堂  开放教学的课堂,需要教师营造平等、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1.1 实现课堂内学生之间的人格平等。应试的枷锁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按分数给学生分出等次,受青睐的是少数成绩好的优等生,班级里的多数人常年
期刊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不仅有利于语感的形成,口语表达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想象力,发展学生思维。因此,朗读教学向来在语文教学中倍受重视。发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  农村的小学生,朗读的最大一个缺点就是爱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最基础的自然科学,然而它又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先导和基础,它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方面有独特的作用。高中物理的系统性强、较为抽象,学生普遍感觉难学。那么,要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接纳它呢?实验,只有实验才能让学生的脑海中漂浮着物理图像,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作为物理实验教师,要怎样做才能把物理实验工作做好,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用物理实验去理解和巩固物理学的知识呢?下面我将
期刊
【摘 要】理想的古诗教学,不应该是学生学习此首古诗的终点,而应该是学生阅读大量古诗进而接触、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起点。古诗的教学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能力培养;方法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教师的课堂话语,指出优化英语教师课堂用语的重要性,提出从教师话语的数量和质量,应急教师语言,教师体态语以及提问和反馈的方式这几个方面来探讨优化教师课堂用语,旨在通过启发教师通过优化课堂用语,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师话语;课堂效率  教师话语(teacher talk)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和进行教学时所使用的语言。它是国外语言学家近年来研究外语教学的一个重
期刊
【摘 要】把握学情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主要针对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习得与经验,造成的语文教学高耗低效问题,该问题是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关键之一。 为学习而设计教学,而不是为教学而设计教案,实质上就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  【关键词】把握学情;前见;备课;了解;增强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把握学情是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