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抗日将领白崇禧之子白先勇:白家贵族演绎经典人生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iwei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先勇和白家
  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十几天,在广西桂林一家小宾馆里,一个姓马的太太生了一个男婴,他就是白崇禧的第八个儿子白先勇。
  白家十个兄弟姐妹,最受父母宠爱的孩子是白先勇,他的功课最好,又最听话,传统的价值评价体系自然偏向他一边。当三姐得病之后,已经年迈的父母才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对这个不是那么出色的女儿关怀太少,爱得太少。这种内疚感一直伴随着白崇禧夫妇的后半生,甚至是去世的时候。人走如灯灭,剩下的只是一串串眼泪和一声声叹息,这时的白先勇才发现,强大的父亲不再是威风凛凛的将军了,他开始复原到一个慈祥父亲的模样。
  1966年12月1日晚,一代名将白崇禧逝世。白先勇说父亲的一生“追随的是国民党,而不是蒋介石”,他选择去台湾是“为了向历史交代”。父亲作为军事战略家,最抱憾的是四平之战未克全功;作为伊斯兰教徒,他担任台湾回教协会会长,生前却未能前往麦加朝圣。白先勇得知父亲去世后的第一个反应,是一种肃然起敬的感情,不是悲哀。因为在他心中,父亲是一个英雄。然后第一时间赶回了台湾。白先勇是1963年离开家的,那个时候白先勇的母亲刚过世,父亲年纪也渐渐大了,白崇禧对儿子的离开自然很不舍,于是一直送到机口,这也是白先勇最后一次见父亲。再回来时已经念完书,刚刚做事的时候,父亲却过世了。
  在白先勇身上,有典型的中国式精英家庭出身的影子,尽管他走着和父亲完全不同的路。父亲是抗日英雄,迷恋刀枪,他却没有接过父亲的权杖,而是和很多公子哥一样迷恋起了舞台风月。可以想象,身为将军的白崇禧一定曾暗自摇头,一开始,他可能搞不明白,一个这么聪明的儿子,怎么可能会把智慧放在一个小小的舞台上呢?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默认和支持,在父爱面前,权力退到一边。
  “写作是一种孤独的命运”
  当年白家显赫、辉煌,然而,外人看来艳羡不已的贵族生活,在白先勇的记忆中,更多的却是空袭时的惶恐、得病后被隔离的孤独、辗转各地的逃难,以及十里洋场的光怪陆离。这种“生于忧患、长于离乱”的动荡生活,为白先勇的文学作品打上了一层苍凉的底色。
  白先勇觉得自己最有勇气的事情是写作。“我觉得写作是一种孤独的命运,一条轨迹走下去的时候,没有人帮助你,你也不知道自己的成败,不知道前面有多少险状。我想写作等于是你自己创造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你一点都没有把握的。我想,写作要写你最内心的、最真诚的一些话,这需要勇气。”
  白先勇抓住了旧上海最后的繁华,却又看着它在自己手中渐渐凋落。1948年底,随着国民党在军事上的节节败退,白氏一家开始了逃难生活,从南京、武汉、广州、香港等地,辗转来到台湾。由于受到蒋介石的猜忌,曾经风光无限的白崇禧深受冷遇,被剥夺实权。父亲终日黯淡的神色,家门口的车马日稀,现实而残酷的一幕幕都落入了白先勇的眼底。
  而在儿子的心目中,晚年的白崇禧将军更让人尊敬。一个人处顺境很容易,处逆境不容易。
  “父亲处逆境的时候思维也很平常,应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他一向重视教育,喜欢培养人才,为了培养围棋人才,他想办法把林海峰———那个时候林海峰刚刚冒出来,只有十几岁———送到日本去,让他跟吴清源大师学习,后来林海峰成了围棋大师。”白先勇从来没听父亲对自己的待遇、命运有过抱怨。“他不会讲。”即使到了晚年,也还是非常关心国事。他是个很想做事情的人,一辈子好像都在为国家做事,偶尔也会津津乐道自己过去的战功。
  后来,父母双双去世,失去至亲的伤痛、环境的剧变,使得白先勇完全无法写作,直到一年后才重拾纸笔。
  1992年,与白先勇守望近40年的挚友王国祥病逝,带给他又一次沉重的打击。当世界上的亲人相继离自己而去时,白先勇把余下的生命变成了一种极致的焕放:作为一名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染,又常年旅居在海外的华人作家,他深深感到了平和、精致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快节奏、求理性的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所面临的挑战与威胁,晚年的白先勇,以超级制作人的姿态开始四处奔波,竭力拯救昆曲艺术。
  变身昆曲“义工”


  在中国的戏剧演出史上,昆曲《牡丹亭》算得上奇迹,4年内演出200场,吸引观众40余万,最重要的是,在加州、伦敦和雅典等戏剧重镇,都经受了挑剔观众的检验。
  白先勇,这位自称“昆曲义工”的老人曾许诺:《牡丹亭》上演之后就退休,回到自己的写作上去。但在后来的几年里,他没有一天脱离过昆曲,光是《牡丹亭》就在台下看了100多遍。“我的身份既是普通观众,也是舞台监督。”
  “到西方世界是不能摔跤的。如果做砸了,就是毁了一种文化。”对昆曲,白先勇有一种文化复兴者的使命感。美国的伯克利是《牡丹亭》海外演出的第一站。为打响头一炮,白先勇带着一群义工朋友———包括台湾地区文化界名人、教授、导演和歌唱家们,提前一个月抵达美国,一起上电视接受采访、做广播节目、开讲座。“我们是打冲锋的,97%的美国人没听说过昆曲,我们就这样给他们普及。”
  过去,白先勇从不接受采访,他认为“写作的人,用作品说话就可以了。”但为昆曲,他不得不以最大的耐心和精力去面对媒体。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要接受十几个访问。
  正式演出那夜,白先勇“心里像吊了十五个桶,七上八下的。”直到演出结束,看到满场观众站起来鼓掌,他才缓过劲,定了心。生活中的白先勇十分随意,但对昆曲舞台却要求“零错误”。“我们演了那么多场,我都一直强调每场演出都要当做第一次来演,每次演出前,我也要求必须排练。”
  全球巡演的舟车劳顿,对演出细节的苛刻要求,加上频繁接受媒体采访,使人不得不担忧他的身体健康,毕竟已到古稀之年。但白先勇一提到昆曲便精神矍铄,脸色红润,说到激动处,会忍不住高举双手,让人很难相信他已经七十多岁了。而正是这位老人,为昆曲界带去一股充满活力的青春之风———他打破常规,任用年轻演员,用淡雅时尚的设计重新包装400年历史的昆曲;他亲临高校,让昆曲以低票价走进各大校园,培养出一批大学生昆曲迷。
  “我现在老了,反倒做起了青春梦。”最初,白先勇是想拯救一种面临衰微的文化,而现在,他期望将昆曲推向年轻人,推向全世界。
  喜欢教书,厌恶抄袭
  1999年,香港《亚洲周刊》评比出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中,《台北人》名列第七,前六位是鲁迅的《呐喊》、沈从文的《边城》、老舍的《骆驼祥子》、张爱玲的《传奇》、钱钟书的《围城》和茅盾的《子夜》。
  《台北人》这本书是白先勇当时在美国教学的时候写的。写第一篇的时候,他还在念书,那是第一篇开始写,后来就在加州大学教书了,教书的时候完成了《台北人》。
  在美国教书的时候,白先勇曾经带着学生访问了沈从文。那是在1980年左右,沈从文先生第一次到美国访问,白先勇一个学生的硕士论文是做沈从文,刚好白先勇跟沈从文有一个聚会,他就带着学生去了,看到沈从文非常高兴。白先勇说自己喜欢教书,所以教了三十多年了,喜欢跟学生在一起,喜欢年轻人。
  但他对学生也是非常严格,有一个小故事,说有一个学生的文有抄袭的情况,白先勇知道后很生气,当时就要他重写。因为他认为,那个学生本来就蛮好的,很规规矩矩也很用功,因为一时求好心切,抄袭了几段东西。但他应该注明的,却没有注明。白先勇认为,“这个是不可以的”。
  他现在特别高兴的是自己的学生很有成就,一个是已经是很有名的汉学家了,毕业后又回归到加州大学,做了自己这个系的系主任,成了自己的领导。那学生是美国人,但他是研究汉朝的,写了一本书是关于苏东坡的,一本是关于欧阳修的,也翻译钱钟书的《管锥编》,而《管锥编》中文都非常难读。白先勇觉得“最高兴的就是学生在汉学界有一些成就。”
  (摘自《三峡文学》2010年第3期)
其他文献
1943年3月5日是周恩来45岁生日。当天晚上,他在办公室写下了著名的《我的修养要则》,对自己提出了严格要求:加紧学习,努力工作,坚持原则,向群众学习。  周恩来不仅把道德修养看成是每个党员的必修课,而且把道德修养看成是党员终生的必修课。“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是他的名言,也是他一生自觉进行道德修养的真实写照。  周恩来常说:“思想改造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不落伍,跟得上时代,时时前进。事物的发展
期刊
2014年9月16日,安徽宿州市委原副秘书长、泗县原县委书记晏金星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30万元。追踪晏金星的受贿经历会发现,权力在他手中成了寻租的资源,10年中,他受贿600余次,平均每周一次;受贿金额达500余万元,其中接受下属请托“卖官”近百次,所得300余万元。  有求必应,一手收“票子”一手发“帽子”  在安徽泗县,晏金星被一些干部私下称为“帽子书记”。自2002
期刊
刘少奇的长孙阿廖沙,在俄罗斯隐姓埋名数十年,只在5岁时见过爷爷一次,就连父亲在“文革”中自杀的消息,也是在父亲死后20多年后才得知的。2003年,经过多方努力,他第一次踏上回乡之路。他怎么会在俄罗斯?为什么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存在?  扑朔迷离,揭开身世之谜  阿廖沙的父亲刘允斌是刘少奇和第一任妻子何宝珍的长子。1925年,刘允斌出生于安源,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后被送回宁乡县炭子冲刘少奇老家。1938
期刊
2008年5月12日下午,8级特大地震袭来,绵阳市擂鼓镇猫儿石村受灾严重。而当时绵阳市的最高领导人、市委书记谭力正在泡温泉。此后,在灾后重建工作上,谭力大力打造了一座“面子工程”,为猫儿石村留下了祸患。  “谭笑笑”之名  2008年5月12日下午,绵阳市擂鼓镇猫儿石村的平静被打破。8级特大地震袭来,致使这个坐落在山脚下的村落多所屋舍倒塌毁坏,33人在地震中受伤,26人不幸罹难。当夜,老书记王孝万
期刊
1946年,罗瑞卿和蔡文治在谈判桌上面对面地较量。到了1950年代,在隐蔽斗争战线上,他们又进行了较量,但已不是面对面了。1980年6月,耿飚赴美访问,蔡文治夫妇诚邀耿飚夫妇到他们家做客,二人握手言欢。10月,蔡文治夫妇应邀访华,此时罗瑞卿若仍健在,同蔡文治也是会相逢一笑泯恩仇的。  罗瑞卿,四川南充人,1906年出生;蔡文治,湖北黄冈人,1911年出生。他们虽是黄埔军校校友,但当罗瑞卿在武汉上黄
期刊
2014年6月27日,万庆良在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任上落马。有媒体曝料,万庆良生活极其奢华,他去外地考察,规模庞大,必定要包机,航空公司也格外“照顾”。消息人士称,航空公司内部传闻,万庆良出行前,航空公司都会派人送去iPad,向其展示空姐照片,供其“挑选”。  善于揣摩领导心思  万庆良生于1964年,是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河口村人,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6岁时,父母离婚。万庆良1984年毕业
期刊
2015年,全国两会刚刚落下帷幕,中纪委便再抛猛料: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建一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一日打两虎,这是什么节奏?2015年以来,中央高层放出了一系列反腐肃贪的厉言狠话,2015年的两会上,习近平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又在多个场合提及反腐话题。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既然严重违纪违法,仇和、徐建一被拿下
期刊
邓力群在改革开放中虽被认为保守,但在“文革”中,邓力群曾保护过邓小平,甚至是第一个指出反对“两个凡是”的人。可是后来,他与邓小平在理论和政见上产生了分歧,愈演愈烈,就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前一刻,邓力群还曾撰文《重提姓社姓资》……  邓力群在“文革”中帮了邓小平  邓力群在改革开放中虽被认为保守,但在“文革”中乃至改革初期,有着反“左”的另一面,突出表现就是在政治运动中力保邓小平。1975年,邓力群按邓
期刊
邓小平病危的那一天  1997年2月,也即旧历丁丑年正月,全体政治局常委都接到通知不要出京,留在家中待命。不是发生了什么意外变故,而是一个既定的进程日益迫近终点:邓小平走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医院的报告说他已经病危。自从1994年春节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公开露面了,境外的媒体就像那个总是高喊“狼来了”的孩子,至少100次说他“病危”,他却在京城里自己那个四方形的院落中,过得既舒适又洒脱。这一次没有谁说
期刊
蒋介石为蒋经国接班台湾做铺垫  1940年代末,蒋介石从大陆带到台湾的军政人员几乎占据台湾所有官场位置,台籍人士在官场想谋到一个科员位置也不易。此举造成逃台的大陆军政人员与台籍人士矛盾尖锐,台湾民众对此也十分不满。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日两国尤其是日本右翼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向台湾当局施压,要求蒋介石将台湾省长一职交由台湾人做,以缓和矛盾,并力推吴三连、黄朝琴、谢东闵等人选。由于一心想培养儿子接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