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快乐学习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孜孜奋斗的目标。学会正确处理教育和游戏之间的关系,科学应用游戏教学方法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教育;课程导入设计
一、小学语文游戏教育应用现状
游戏教育是一种互动式的体验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游戏设计将教学点合理地融入游戏环节和参与过程中,并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游戏的参与和观看过程中掌握和学会知识。小学生正处于自我心理的萌芽与发展阶段,个性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游戏教育正吻合小学生的教育特点,某项调查研究也显示,仅有3.9%的学生不喜欢游戏教育,大多数小学生都对游戏教育抱着或多或少的热爱。但从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实践来看,游戏教育比重过低、游戏教育对象低龄化、游戏教育组织设计不合理以及教师对游戏教育的热情不高等问题都普遍存在,这些都阻碍了游戏教育的应用和发展。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与游戏之间的关系
(一)教育和游戏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事实上,教育和游戏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两面;它们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教育是游戏的目的,游戏是教育的手段;手段为目的服务,目的为手段指引方向,两者紧密联系、互相依存。教师进行课堂游戏教学的初衷即是为了实现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同时作为教育手段的一种方式,游戏是实现和承载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载体,是手段、是过程、是方法,是教师施行教育课程多样化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同多媒体教学、阅读教学等其他方式并无二致。
(二)教育和游戏的核心都是以人为本
教育和游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最终目的和根本核心都是以人为本。从功能需求上讲,教育是为了满足学生对了解认知客观世界、获得知识的需求,而游戏则是满足学生的天性需要,都是对人不同需求的实现和满足,是以人为本。从程序实现上讲,教育和游戏必须从受教育主体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合理设计教育目标和游戏方案,这也是以人为本。从最终结果上讲,教育和游戏必须关注个体在教育和游戏过程中的差异性,最大限度保障学生在教育和游戏中的权益,这也是以人为本。
(三)教育和游戏都在不断发展和演化
主导教育理念和游戏手段不断发展变化的,正是学生群体的教育需求和变化。时代和世界的改变影响了学生群体的生活环境,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接触对象同他们的父辈不再相同,对他们的成长期望和教育理解认识也发生了改变,这些都推动和促使教育理念和游戏手段发生着变化。旧事物消失了,新事物涌现了,针对旧事物的方法并不再适合对新事物的教学方法,也需要演化和发展。同时,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不断地学习和对外接触过程中,心理日臻发展和成熟,呈现出不同的心理、性格和行为特点,这也使得教育和游戏必须顺应学生的这种发展变化,由低龄化需求适应向高龄化需求适应发展。
三、加强小学语文教学游戏应用的策略建议
(一)转变思想认识,加大游戏教育政策引导和扶持
教育和游戏不应是截然对立的两面,而是在小学教育发展过程中互相依存、不可或缺的两部分。游戏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和任务的一种手段,而这种手段正契合小学生贪玩爱动、好奇尝鲜的心理特征。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性格发展入手,认真探索和研究小学教育中的游戏教学方式、方法问题,将注意力从学生的“分数”上向对保全和促进学生天性的发展、满足学生对知识渴望的需求的角度上转移,真真正正做到教育以人为本,实现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和理念。同时,教育部门在编制教育大纲和教学计划时,应合理增加游戏教育的教学比重,并给予相应配套保障,鼓励和引导教师采用这一教学方式。
(二)创新游戏设计,注重游戏教育软件开发和应用
游戏是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眼球和心理的有效教学方式,但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育特点。在游戏的设计过程中,应注重贴合学生实际、并紧跟潮流趋势,通过新鲜有趣的游戏方式来带动课堂气氛。如在教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大家来找茬”这一比较新颖有趣的游戏方式,将容易出错的字以找茬的形式呈现出来,加深学生们对常见错别字的区分和认识。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使得电脑游戏教育不再遥远,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游戏教育软件市场的引导和开发,为教师提供和创造更多优秀的、具有教学意义的游戏教育软件。
(三)增强教师组织能力,建立游戏评价和反馈机制
学生是游戏的主体,教师却是游戏的设计者、主导者和控制者,教师应该加强对自身游戏组织和控场能力的把控和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多观看一些综艺节目、阅读相关理论书籍、相互之间进行经验交流等方式加强能力培养和学习,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一是要明确好游戏规则,将游戏规则通过简单、浅显的语言向同学们讲清楚;二是控制游戏规模、选好游戏参与人员,既要保证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又要避免“故意捣蛋”的行为;三是及时关注游戏过程中的学生行为倾向,引导和控制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文明游戏、公平游戏。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建立起游戏评价和反馈机制,在游戏结束后及时搜集学生的意见,关注游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以利于改进和完善。
四、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职责就是“全面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发现他的禀赋。”游戏教育正是顺应学生天性发展需要的教育手段,它也应从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出发,以人为本,并最终帮助学生达成受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岚岚.基于情感策略的小学语文教育游戏研究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
[2]陈婷婷,张银,杨传达.教育游戏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02)
[3]单祖辉.论教育游戏中的体验式学习环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5)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三兴学校小学部)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教育;课程导入设计
一、小学语文游戏教育应用现状
游戏教育是一种互动式的体验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游戏设计将教学点合理地融入游戏环节和参与过程中,并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游戏的参与和观看过程中掌握和学会知识。小学生正处于自我心理的萌芽与发展阶段,个性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游戏教育正吻合小学生的教育特点,某项调查研究也显示,仅有3.9%的学生不喜欢游戏教育,大多数小学生都对游戏教育抱着或多或少的热爱。但从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实践来看,游戏教育比重过低、游戏教育对象低龄化、游戏教育组织设计不合理以及教师对游戏教育的热情不高等问题都普遍存在,这些都阻碍了游戏教育的应用和发展。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与游戏之间的关系
(一)教育和游戏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事实上,教育和游戏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两面;它们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教育是游戏的目的,游戏是教育的手段;手段为目的服务,目的为手段指引方向,两者紧密联系、互相依存。教师进行课堂游戏教学的初衷即是为了实现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同时作为教育手段的一种方式,游戏是实现和承载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载体,是手段、是过程、是方法,是教师施行教育课程多样化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同多媒体教学、阅读教学等其他方式并无二致。
(二)教育和游戏的核心都是以人为本
教育和游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最终目的和根本核心都是以人为本。从功能需求上讲,教育是为了满足学生对了解认知客观世界、获得知识的需求,而游戏则是满足学生的天性需要,都是对人不同需求的实现和满足,是以人为本。从程序实现上讲,教育和游戏必须从受教育主体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合理设计教育目标和游戏方案,这也是以人为本。从最终结果上讲,教育和游戏必须关注个体在教育和游戏过程中的差异性,最大限度保障学生在教育和游戏中的权益,这也是以人为本。
(三)教育和游戏都在不断发展和演化
主导教育理念和游戏手段不断发展变化的,正是学生群体的教育需求和变化。时代和世界的改变影响了学生群体的生活环境,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接触对象同他们的父辈不再相同,对他们的成长期望和教育理解认识也发生了改变,这些都推动和促使教育理念和游戏手段发生着变化。旧事物消失了,新事物涌现了,针对旧事物的方法并不再适合对新事物的教学方法,也需要演化和发展。同时,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不断地学习和对外接触过程中,心理日臻发展和成熟,呈现出不同的心理、性格和行为特点,这也使得教育和游戏必须顺应学生的这种发展变化,由低龄化需求适应向高龄化需求适应发展。
三、加强小学语文教学游戏应用的策略建议
(一)转变思想认识,加大游戏教育政策引导和扶持
教育和游戏不应是截然对立的两面,而是在小学教育发展过程中互相依存、不可或缺的两部分。游戏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和任务的一种手段,而这种手段正契合小学生贪玩爱动、好奇尝鲜的心理特征。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性格发展入手,认真探索和研究小学教育中的游戏教学方式、方法问题,将注意力从学生的“分数”上向对保全和促进学生天性的发展、满足学生对知识渴望的需求的角度上转移,真真正正做到教育以人为本,实现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和理念。同时,教育部门在编制教育大纲和教学计划时,应合理增加游戏教育的教学比重,并给予相应配套保障,鼓励和引导教师采用这一教学方式。
(二)创新游戏设计,注重游戏教育软件开发和应用
游戏是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眼球和心理的有效教学方式,但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育特点。在游戏的设计过程中,应注重贴合学生实际、并紧跟潮流趋势,通过新鲜有趣的游戏方式来带动课堂气氛。如在教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大家来找茬”这一比较新颖有趣的游戏方式,将容易出错的字以找茬的形式呈现出来,加深学生们对常见错别字的区分和认识。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使得电脑游戏教育不再遥远,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游戏教育软件市场的引导和开发,为教师提供和创造更多优秀的、具有教学意义的游戏教育软件。
(三)增强教师组织能力,建立游戏评价和反馈机制
学生是游戏的主体,教师却是游戏的设计者、主导者和控制者,教师应该加强对自身游戏组织和控场能力的把控和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多观看一些综艺节目、阅读相关理论书籍、相互之间进行经验交流等方式加强能力培养和学习,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一是要明确好游戏规则,将游戏规则通过简单、浅显的语言向同学们讲清楚;二是控制游戏规模、选好游戏参与人员,既要保证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又要避免“故意捣蛋”的行为;三是及时关注游戏过程中的学生行为倾向,引导和控制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文明游戏、公平游戏。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建立起游戏评价和反馈机制,在游戏结束后及时搜集学生的意见,关注游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以利于改进和完善。
四、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职责就是“全面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发现他的禀赋。”游戏教育正是顺应学生天性发展需要的教育手段,它也应从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出发,以人为本,并最终帮助学生达成受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岚岚.基于情感策略的小学语文教育游戏研究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
[2]陈婷婷,张银,杨传达.教育游戏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02)
[3]单祖辉.论教育游戏中的体验式学习环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5)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三兴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