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本文主要介绍了语文学习的一些基本的方法,从“激兴趣,让学生想学”、“教方法,让学生会学”、“延课外,让学生爱学”三个方面例谈了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操作方法和取得的显著效果。
【关键词】语文自学能力;方法;学会学习
顾名思义,自学能力就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也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为了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彰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从“学会”变成“会学”,而且学生一旦拥有了自学能力,他们就能为在校顺利完成学业提供重要保证,更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
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学生发展潜能的桥梁,还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应逐步学会学习,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笔直通过一些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引领学生走上语文自主学习之路,品味语文之甘醴,体会“功夫在课外”的学习乐趣。
一、激兴趣,让学生想学
当学生刚拿到新书的时候是非常喜欢语文书的,对里面的文章也充满了好奇之心,总想先睹为快。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学的第一堂语文课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每次的开学第一堂课,我总会精心地挑选适合学生的文章,或诗歌,或散文,或传记,或古诗词,带领他们一起享受文学带给大家的快乐与感动。
在课堂上,我向学生们介绍文学家的求学、写作的故事,和他们一起欣赏古典诗词的阳光之美、阴柔之妙,和他们一起朗读富有情趣的优美散文……课堂上通过展示斑斓多姿的语文风采,让学生去感受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和学生提出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便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老师要从语文学习的大处着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为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做长远规划。
二、教方法,让学生会学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预习是学习之始,最为重要。预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可见一斑”,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1.预习明要求。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预则立”的重要性,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预习要求。具体如下:(1)三年级的预习基本要求是:①画好生词。②标好自然段序号。③描好生字。④组好词语。⑤读好课文。(2)四年级的预习基本要求是:①读好课文。②描好生字。③扩好词语。④写好词语意思。五年级的预习基本要求是:①读好课文。②写好词语的意思。③给课文分段写意思④做好课后习题。⑤提好问题(不少于1处)。
2.方法巧点拨。“疑为学之端”,有了深入的思考、切实的提问,思维才会一直处于活跃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开始有问题了,开始会从文章的内容、结构、思想情感等方面来思考质疑了,问题也开始有质量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类型,教授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①写人文章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去理解人物形象;②记事文章的学习,主要是在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基础上,认识事情所反映的意义;③写景状物的文章的学习,主要通过抓数量、形状、功能等方面去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
3.自学空间勤利用。在一篇文章的学习上,如果在文章的段落结构相似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教——扶——放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自学。例如《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主要讲了陶校长的“四问”,这“四问”的形式如下:(1)提出问题。(2)为什么这样问。(3)怎样做。(4)提出的希望。因此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这样的步骤让学生来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在平时的课堂上,只要有类似能提高学生自学水平的文章,就要经常地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教师在课堂上把科学的自学方法教给学生,使他们逐步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了。
三、延课外,让学生爱学
只有课堂上四十分钟的语文学习,对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提高是不够的。要想使学生爱上语文的学习,并能持之以恒地学下去、学好,变学习为自觉的行为,教师就要用各种语文学习活动来调动他们课外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时刻都处于语文的学习状态之中。
1.课前预读;课前,我让学生进行美文诵读,学生自主挑选一些文质优美的文章为大家演绎,有的配上自制的PPT,有的配上舒缓的背景音乐,有的自由自合,声情并茂……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同学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作品的熏陶。
2.课后摘抄;我重视学生的摘抄,课后摘抄能明显体现出学生阅读倾向的悄然变化,从一开始的东看一篇西抄一段,逐步走向系统化,有的摘抄描景的,有的喜欢状物的,有的写了人物的动作……阅读的内容也从段走向了篇,走向了亲近优秀作品,走近了大量的文学名著。
3.课间评比;平时在班里还不定期地举行一些语文活动比赛。具体竞赛形式如下:(1)优秀作业展:从班里同学的摘抄、习字册、默写本等作业中挑选最佳的作业进行展览。大家看后,都啧啧称赞,称赞之余更懂得如何让自己的作业更优秀、更上乘。(2)读后感书面赛:为了这次活动,学生们都精心挑选自己的读物,认真阅读,认真撰写。在读写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阅读水平、欣赏水平和习作水平。(3)书法竞赛:每隔一段时间,班里就会举行一次书法抄写比赛,书写的内容是指定的,但书写的形式是不定的,学生可以根据内容自己设计书写的形式,然后再进行展评。多次以后,学生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叶圣陶先生当年说“教是为了不教”,正是这个道理。“培养习惯”就是养成常态方式,没有持续性的学习,就不会有出人意料的创造。要想真正推开斑斓多彩的语文学科的大门,又怎么能仅仅依靠课堂四十分钟呢?“功夫在课外”。若想让学生登堂入室,还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做新的引领,最终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
【关键词】语文自学能力;方法;学会学习
顾名思义,自学能力就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也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为了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彰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从“学会”变成“会学”,而且学生一旦拥有了自学能力,他们就能为在校顺利完成学业提供重要保证,更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
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学生发展潜能的桥梁,还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应逐步学会学习,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笔直通过一些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引领学生走上语文自主学习之路,品味语文之甘醴,体会“功夫在课外”的学习乐趣。
一、激兴趣,让学生想学
当学生刚拿到新书的时候是非常喜欢语文书的,对里面的文章也充满了好奇之心,总想先睹为快。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学的第一堂语文课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每次的开学第一堂课,我总会精心地挑选适合学生的文章,或诗歌,或散文,或传记,或古诗词,带领他们一起享受文学带给大家的快乐与感动。
在课堂上,我向学生们介绍文学家的求学、写作的故事,和他们一起欣赏古典诗词的阳光之美、阴柔之妙,和他们一起朗读富有情趣的优美散文……课堂上通过展示斑斓多姿的语文风采,让学生去感受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和学生提出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便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老师要从语文学习的大处着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为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做长远规划。
二、教方法,让学生会学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预习是学习之始,最为重要。预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可见一斑”,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1.预习明要求。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预则立”的重要性,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预习要求。具体如下:(1)三年级的预习基本要求是:①画好生词。②标好自然段序号。③描好生字。④组好词语。⑤读好课文。(2)四年级的预习基本要求是:①读好课文。②描好生字。③扩好词语。④写好词语意思。五年级的预习基本要求是:①读好课文。②写好词语的意思。③给课文分段写意思④做好课后习题。⑤提好问题(不少于1处)。
2.方法巧点拨。“疑为学之端”,有了深入的思考、切实的提问,思维才会一直处于活跃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开始有问题了,开始会从文章的内容、结构、思想情感等方面来思考质疑了,问题也开始有质量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类型,教授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①写人文章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去理解人物形象;②记事文章的学习,主要是在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基础上,认识事情所反映的意义;③写景状物的文章的学习,主要通过抓数量、形状、功能等方面去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
3.自学空间勤利用。在一篇文章的学习上,如果在文章的段落结构相似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教——扶——放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自学。例如《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主要讲了陶校长的“四问”,这“四问”的形式如下:(1)提出问题。(2)为什么这样问。(3)怎样做。(4)提出的希望。因此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这样的步骤让学生来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在平时的课堂上,只要有类似能提高学生自学水平的文章,就要经常地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教师在课堂上把科学的自学方法教给学生,使他们逐步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了。
三、延课外,让学生爱学
只有课堂上四十分钟的语文学习,对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提高是不够的。要想使学生爱上语文的学习,并能持之以恒地学下去、学好,变学习为自觉的行为,教师就要用各种语文学习活动来调动他们课外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时刻都处于语文的学习状态之中。
1.课前预读;课前,我让学生进行美文诵读,学生自主挑选一些文质优美的文章为大家演绎,有的配上自制的PPT,有的配上舒缓的背景音乐,有的自由自合,声情并茂……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同学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作品的熏陶。
2.课后摘抄;我重视学生的摘抄,课后摘抄能明显体现出学生阅读倾向的悄然变化,从一开始的东看一篇西抄一段,逐步走向系统化,有的摘抄描景的,有的喜欢状物的,有的写了人物的动作……阅读的内容也从段走向了篇,走向了亲近优秀作品,走近了大量的文学名著。
3.课间评比;平时在班里还不定期地举行一些语文活动比赛。具体竞赛形式如下:(1)优秀作业展:从班里同学的摘抄、习字册、默写本等作业中挑选最佳的作业进行展览。大家看后,都啧啧称赞,称赞之余更懂得如何让自己的作业更优秀、更上乘。(2)读后感书面赛:为了这次活动,学生们都精心挑选自己的读物,认真阅读,认真撰写。在读写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阅读水平、欣赏水平和习作水平。(3)书法竞赛:每隔一段时间,班里就会举行一次书法抄写比赛,书写的内容是指定的,但书写的形式是不定的,学生可以根据内容自己设计书写的形式,然后再进行展评。多次以后,学生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叶圣陶先生当年说“教是为了不教”,正是这个道理。“培养习惯”就是养成常态方式,没有持续性的学习,就不会有出人意料的创造。要想真正推开斑斓多彩的语文学科的大门,又怎么能仅仅依靠课堂四十分钟呢?“功夫在课外”。若想让学生登堂入室,还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做新的引领,最终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