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娅玲:聚焦百姓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7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姓名:胡娅玲,年龄:44岁,职务:海口工人文化宫副主任。
  
  

  喜爱摄影的机缘,对摄影痴迷的程度:
  接触摄影源于己之母爱,迷上摄影源于猴之母爱。女儿呱呱落地后,初为人母的我焦渴地寻求记录其成长过程的最佳方式,遂于1987认识了相机,兴致勃勃地拍女之余,亦忙里偷闲地拍拍其他人物纪念照和一些会议记录照。1996年,在姐姐和姐夫的影响下,还想拍拍“动物”,这便有了1998年在云南拍摄滇金丝猴的《情怀》。忐忑将其投往《大众摄影》,不想竟获1998年第10期月赛一等奖。从此对摄影一迷而不可收。有朋友之言为证:“胡娅玲一拿起相机,便忘记了自己;一放下相机,就又迷失了自己。”
  
  何时发表处女作:
  
  1994年2月22日,在《海南新闻图片报》上发表了两幅海口市工人文化宫活动的图片,“丑媳妇”首次见“公婆”。
  目前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拍摄滇金丝猴的《母爱》。
  
  

  最难忘的摄影创作经历:
  
  云南省文山州有个奇妙的溶洞,里面居住着58户人家,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村”。1998年,我去了此洞,岂料,山路崎岖,雨后的小径又添泥泞。步履维艰,历经6个小时,赶到“奇村”。洞中奇景使我振作精神,疯狂“扫摄”,当我收拾好“家伙”返程时,天已难见五指。饥饿、疲劳不由分说地涌了上来,本就坎坷的山路更平添了几分凶险。我战战兢兢地摸索着回到目的地已是深夜,顾不上拂去满身的泥土,我倒头就睡,梦中又现洞中奇景。
  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纪实摄影家赵铁林。
  
  

  最崇拜的摄影家:
  
  法国纪实大师布勒松,他说的:“生活不是摄影棚中的表演。”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
  
  最喜爱的一幅摄影作品:
  
  美国女摄影家多罗西娅-兰琪于1936年拍摄的《流浪的母亲》。
  受其影响,我的镜头中也出现了一位坚强的母亲——姚大娘。姚大娘年轻时丧夫,年老时儿媳又患上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媳,姚大娘以花甲之龄携子带媳从安徽来到海南,拾荒为生。在困窘中,善良的姚大娘还收养了一个弃婴,并决定送其上学。这种人格之美、人性之美、人情之美,使我在创作中为之动容。
  
  
  

  在摄影方面的经济支出:
  
  为了创作需要,我从第一台相机潘太克斯1000,到后来增加的三台尼康相机,以及相应购置的尼康系列5只镜头,共投入6-7万元,全是自费。还有不断投入的胶片和制作费用、外出创作的费用。一年下来,工资耗尽,还需家人“赞助”,否则连饭也没得吃了。
  摄影带来的经济收入:稿费甚微,无法与支出相比。
  
  摄影创作的状况:
  
  我的镜头主要聚焦百姓生活。下岗多年、生活困窘的吴多春;受泡沫经济影响从包工头沦落到打鱼郎的郭运雄;靠养猪交学费的冯文娟、冯文雨姐妹;外省农民迁徙到海南的种菜族;百岁老人与他的儿孙;拾荒老人及其悲喜故事……题材多是反映生活在社会底层群体人们的生存状态,同时亦反映他们虽遭苦难、艰辛,仍顽强乐观生活、不懈追求的精神风貌。
  




  收获:
  
  在我三年多的业余摄影创作中,收获最大的一年是1999年。仅在《海口晚报》就发表专题摄影报道20余组。
  
  发展方向与愿望:
  
  我为自己选择的主攻方向是纪实摄影,反映普通百姓的现实生活,记录社会变革时期人们的生存状况,为百年之后的中国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
其他文献
认识潘朝阳是在1991年,他与我是《福建商报》的同事。  他进《福建商报》时,还是个略显稚嫩的小伙子,身材也嫌单薄,不过气度却很有一些,尤其是那双睿智的眼睛,让你会想到,这小伙子将来准会在什么地方让你吓一跳。  朝阳的性子跟他的名字一样充满朝气,声音大,频率急,办事风风火火,打电话、接电话很少超过三分钟,有时刚刚还在办公室打电话,待你一抬头,人已不见了——后来才知道,转眼间,他已经一头扎进报社的暗
期刊
“带孩子上学”、“带孩子逛公园”、“带孩子去麦当劳”是家长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孩子们日常生活的写照。近两年,家长嘴里又多了一句话:“带孩子去影楼”这几年,儿童摄影迅速兴起,带着孩子去专业儿童影楼拍照也流行起来。  儿童摄影到底在家长心目中是什么印象,他们对儿童摄影还有什么希望。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日前,编辑部请来了一位家长——中广国际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建筑师夏南和北京“Smile Baby”(微笑宝贝
期刊
我第一次摸相机很早。因为母亲当过摄影记者并爱好摄影,所以,家里有一架120相机。那时,我才十来岁,根本不知道相机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对我来说,照相机就是我从未玩过的新玩具,很新奇。当然,这么贵重的东西,我父母是不会让我当玩具玩的,最多是摸上几下,那是真正意义上的“摸相机”。  开始玩摄影是从下乡开始的。我下乡在黑龙江嫩江的山河农场。农场处在丘陵地带,一南一北各有一个死火山。一年当中
期刊
作品248号 梁雪松摄   1998年夏摄于内蒙古萨岭河畔。时间为下午阵雨过后。   拍摄器材:宾得67中画幅相机,200mm中焦镜头加高坚渐变灰虑镜;曼富图144B三脚架,胶卷:Delta100;光圈f/16,速度不详。   放大器材:海鸥斜桥放大机;Rodagon 80mm放大头及MGDIV.IM放大纸。   炉前工 许评摄   此照片为鞍
期刊
纪实摄影是充分展现摄影本体特征的一类创作,它要求摄影者具有敏锐的心灵、尖利的眼睛,能够迅速、准确、熟练地运用技术手段从纷杂的现实环境中捕捉有意义的瞬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在纪实摄影方面的教学方法,是带领学生深入生活现场训练眼睛的观察能力;做社会调查、分析、讨论,用头脑理智地认知社会大背景,用心灵去感受被摄对象的生存状态。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们将已学到的摄影技术手段、造型语言综合运用,在不断的拍摄
期刊
针孔照相机是一种古老的成像工具,它不需要镜头、反光镜或其他光学部件,而是让光线穿过一个小孔,在暗箱形成外部景物的倒像。它最早起源于19世纪达-芬奇和其他画家用来绘画的“暗箱”,也是现代照相机的前身。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摄影界反璞归真的发展趋势和愈演愈烈的复古倾向形成,针孔相机又赢得了许多人的青睐,从互联网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热衷于针孔成像实验的专业摄影家和业余摄影爱好者的网站,并且花样翻新,很是热
期刊
编辑手记  王大莉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象中国这样,拥有如此庞大的业余摄影爱好者队伍。  他们不以摄影为生,却喜好摄影,并为之苦苦追求,探索。  他们是摄影界不容忽视的鲜活力量。  他们也是我们办好摄影刊物的重要依靠。  了解这些业余摄影者的创作状况,关注他们创作中的问题,展示他们创作的成绩,研究他们的创作轨迹,是《大众摄影》的编辑十分乐意投入去做的事情。  新年伊始,我们特地赶制了“好摄之徒
期刊
湖南 罗铭  先按封面尺寸打开一个新页面,300dpi,黑色。将人物素材片用索套工具选取,拖入新页面,形成新图层,调整人物大小和位置。在新图层和背景图层之间新建两个图层,上面一层用浅蓝色随机输入01字母,下一层用蓝色填充。新建两个通道,在和人物相对应的位置上,用渐变工具造白底黑色柱状渐变,其中一个略大。将01字母图层设为工作图层,将略大的渐变通道变为选取状态,按delete键清除选取内容。将蓝色填
期刊
船列  傍晚时分,公园租船处人空水静。笔者使用50mm镜头,F16光圈,支上三脚架拍摄。当把焦点聚在画面下部1/3处的船浆时,景深的作用使画面从最前面到最后面都能焦点清晰,充分体现出船列的线条美。前景的船只规整中略有变化,避免了构图上的呆板。    光圈和快门是照相机中控制曝光的关键装置,也是学习摄影首先要弄清楚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控制光线的装置,因为影像由穿过镜头的光影投
期刊
姓名:侯剑华,年龄:35岁,职务:上海公安局闸北分局民警。      喜爱摄影的机缘:  知道照相那是在“文革”年代,小时候由于长得胖,常被当作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典型,充当邻家大人拍照的模特儿。看着能从方匣子里照出人来,就觉得这玩意儿特好奇,可那是咱小孩能玩的吗?!    对摄影的痴迷程度:  有句话说:“男人有钱就变坏”。可不!拿工资后,相中的头一个对象就是海鸥家族的4B小姐,不久又喜新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