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儿童数学智慧生长的神奇之旅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ruida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枯燥的知识之间将故事巧妙穿插,可以让我们的数学课堂趣味横生,让我们的学生在享受数学故事愉悦的同时,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提升数学素养,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数学故事 智慧 素养
  在数学课堂上,经常有学生好奇地发问:“数是谁发明的?”“数学家是怎么学数学的?”“高斯还有什么故事?”如何让数学课堂中枯燥乏味的数字、符号、公式变成一幅美丽、生动且富有哲理的数学画卷,去打动学生呢?
  在教学实践中想“粘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故事是途径之一。故事与儿童息息相关,在每个孩子成长的历程里都有故事的痕迹。
  一、界定:什么是数学故事
  所谓故事,很难界定或分类。《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
  所谓数学故事就是指融入数学元素的故事,可以是数学家的故事,也可以是数学学习的故事,是对数学更具体、更鲜活、更有意蕴的理解。
  二、践行:让数学故事点亮儿童的眼眸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而传播知识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就是讲故事。因为故事容易记忆,容易传播;故事贴近人性,更有情感和生命力;故事给人思考空间,容易唤醒人内心情绪。
  如果在小学数学课堂里将枯燥的知识之间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进行巧妙穿插,可以让我们的数学课堂趣味横生,让我们的学生在享受数学故事的愉悦的同时,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获得更多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从故事孕伏中学会数学思维
  在张齐华老师执教的《交换律》一课的课始,张老师讲了“朝三暮四”的故事,然后问学生:“听完故事,你想说些什么吗?”结合学生的发言,张老师适时板书:3+4=4+3。接着,张老师继续提问:“观察这一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一下子進入交换律的课堂教学中。
  在这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张老师又给学生介绍了如下故事:三位学者由伦敦去苏格兰参加会议,越过边境不久,便发现了一只黑羊。
  “真有意思,”天文学家说,“苏格兰的羊都是黑的。”
  “不对吧。”物理学家说,“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苏格兰有一些羊是黑色的。”
  数学家马上接着说:“我觉得下面的结论可能更准确,那就是:在苏格兰,至少有一个地方,有至少一只羊,它是黑色的。”
  这个故事讲完之后,张老师才在余音袅袅中结束课堂教学。
  【思考】
  数学重视的是逻辑思维,很多内容较抽象,这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产生了一些矛盾。在课堂中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共鸣,可以将课堂教学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数学故事能丰富学生的想象,给学生以美的感悟和心灵的熏陶。
  张老师通过讲述“朝三暮四”这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引出“3+4=4+3”这样一个等式,却没有到此结束,而是紧接着追问“观察这一等式,你有什么发现?”所以也就有了下面精彩的智慧生成。张老师对这个故事的巧妙运用,一下子吸引住学生对接下来的知识的学习热情与欲望。
  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认为,学生们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作用。
  张老师在课快要结束的时候补充了一个故事,对于学生在本堂课中所感受到的不完全归纳法又有了一个形象的深化,对学生数学思维方法模型的构建,起了一个很好的启发作用。学生从这个故事里收获了数学思维方法的自我完善与自我修补,从而形成完整的思维体系。
  (二)从故事讲述里学会思悟人生
  笔者曾听过一位老师执教《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一课,在这节课上,笔者欣喜地听到了故事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产生的妙处。
  课始,该老师出示课件说了一个故事,该老师娓娓道来: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芝诺。有一天,他的学生问他:“老师,您已经非常有学问了,为什么还要学习呢?”于是,芝诺就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回答说:“大圆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显然,我的知识比你们多。但是,这两个圆的外面就是我们无知的部分。大圆的周长比小圆长,那么大圆与无知部分接触的边缘就多。这就是我要不断学习的原因。”
  该老师结合课件,讲完芝诺的这个故事后,就紧跟着问学生:“大哲学家芝诺利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关系,讲了一个关于人生的哲理。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知识越多,困惑反而越多呢?”学生纷纷表示赞同。
  【思考】
  这堂课充满了哲学的思辨味道,通过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小故事,教师让学生明白要不断学习的道理。知识是广泛与无边的,对于学习不要满足。故事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这个故事除了给了学生数学知识之外,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人生品性方面的教育,似乎更多的是语文和品德这一类学科承担的任务,但数学学科同样具有这样的功能,学生从这节数学课堂上就获得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和人生体悟。
  (三)从故事拓展里提升数学素养
  一位老师在执教《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课件呈现了一个故事:2000多年前,古希腊亚历山大里亚城有一位大学者,他的名字名叫海伦。有一天,一位将军向海伦求教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将军从A地出发到河边饮马,然后再到B地军营视察,走法有许多种。问题是走什么样的路线最短呢?海伦很快思考之后作了回答。
  老师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海伦是怎么解答的吗?”学生在思考之后,明白这道题的解答是和今天所学的三角形边的关系知识有关。随后该老师说道:“这道世界数学名题留给大家课后去研究。”
  【思考】
  这道“将军饮马”是世界数学名题,也是一个小小的故事。将这道富有挑战性的题目留到课外,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对知识极好地进行了补充,深化了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学生的思考也将延续到课外。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再是课堂上短短的几十分钟,而是无限的课外时间,而这个故事的补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媒介,拓宽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数学世界,从而助推学生数学智慧的生长。   三、追思:教师要善于做“一个讲故事的人”
  莫言先生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莫言先生深谙其味,他的获奖感言就是一个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事实上,我们的数学教师也要做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数学。
  (一)要善于捕捉好的数学故事
  美国心理学家苏珊·恩杰说过:“我们所说的故事,和我们所听到的故事,会决定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数学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故事意识,平时要做“有心人”,将阅读到的与数学有关的故事精心收集储备,有选择地在适合的情境讲适合的数学故事。
  (二)要善于讲述数学故事
  很多学生怕学数学、讨厌数学,都认为数学就是无趣的计算、抽象的思维,他们更喜欢语文,因为语文形象生动。事实上,当教师将一个个数学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给学生听了之后,生動有趣的情节也很容易打动学生。比如,讲到圆的有关知识,可以给学生讲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刘徽等人的一些故事;讲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韦达的故事;讲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当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如数家珍地将这些数学故事通过深度的挖掘、深刻的思考、深入浅出的表达,讲述给学生听,带领学生经历一段探究的历程,相信学生的心一定会被数学打动。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数学故事,也可以充分利用好数学课前几分钟的时间,开辟出“数学故事时间”,或者教师读,或者学生补充,形式不一,通过日积月累,学生储备的数学故事越来越多,数学学习兴趣也会渐浓,数学素养自然也就会大大提升了。
  (三)要善于指导学生自编数学故事
  特级教师吴勇先生说:“儿童的精神世界就是一个在故事中、并由故事元素构筑起来的丰富而敞亮的童话世界,他们是故事的发生者、故事的创造者、故事的分享者。”
  教师自身要善于创编数学故事,也要指导学生自编数学故事。从听故事,读故事到编故事,这是一个质的转变,数学学习方式转化为数学的应用。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分享自己创编的数学故事。通过一些喜羊羊、灰太狼、熊大、熊二等一些可爱的卡通人物对数学知识进行编写,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一方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如学到三角形的时候,可以编写《三角形失踪了》《喜羊羊画三角形》等故事。通过故事,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形象,化厌恶为喜爱,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说:“有了故事,儿童便被你抓牢了。”你给学生讲道理,孩子不喜欢听;你讲故事,将数学知识藏在故事里,孩子自然喜欢听了。不管你讲什么,最能吸引儿童的,大都是有“故事”的那一段。
  所以,每一个数学教师都要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让学生在故事里学习数学,热爱数学,享受数学,让学生的数学智慧在“故事”里生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设计本节课时,笔者始终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状态进行,高度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认真贯彻“慧学课堂”的宗旨精髓。  【关键词】慧教 慧学课堂 学习状态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当今世界要求教育从培养“知识人”,转化为培养“智慧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针对这一形势,笔者学校提出“慧学课堂”概念,要求教师拥有“教学的智慧”,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里的这段话,一语道破写作的本质属性——  表达和交流,应属于学生的自主行为。但目前很多学生对“写作”二字可谓是谈虎色变,对习作有着条件反射的抗拒。针对此种现象,不妨基于学习共同体,对习作教学之路进行求索。  一、 加一加:广开言路  习作教学中,我们可以考虑从学会修改
期刊
2018年12月19日,踏着一片朝晖,记者采访了宝应县氾水镇中心小学的张宏军校长。低调谦和、儒雅而又不失风趣,如水一般平易近人,这便是张校长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从聊天中得知,张校长是土生土长的氾水人。这里地处扬州市北部,京杭大运河之畔,悠悠运河水不仅哺育了他,还形成了他灵动、善良的品性。从事语文教学32年来,张校长坚持人本理念,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中,提出并逐步完善了“文化语文”的教学主张,用心打
期刊
【摘要】尊重儿童学习主体性,将课堂时间交还他们,通过相互自主的评价,让学生对朗读标准、效果等有初步的认识,在班级内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运用同伴读书、同伴评价,教师范读、教师评价,共同提高朗读水平。  【关键词】中年级 朗读教学 评价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朗读指导时应尽可能让学生自悟自读。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常常是引导不当,自主被异化成了自流。朗读评价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评
期刊
【摘要】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从教材、体验、方法、生活等各方面,调动小学生学习写作的主观能动性,不受约束地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信息,以发散性谈话、务实性教学、多元化写作的方式,关注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使其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增强语言能力的有效性。巧妙链接“写话”与“习作”,做好过渡性教学。  【关键词】过渡期 习作教学 链接 写话 习作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 在起步作文的教学实践中,应该以学生
期刊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袁鹰以独到的视角、大气流畅的文笔,以自己在黄河岸边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了在黄河上操纵羊皮筏子接送乘客和货物的艄公形象,表现出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师是引导学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明确略读理论的要义,论证略读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并从实施略读理论策略的引力系统、助力系统和动力系统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叶圣陶先生的略读理论对现今的小学课外阅读仍有借鉴意义,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  【关键词】略读理论 要义 必要性 实施策略  略讀理论是叶圣陶先生阅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原则是略读理论的核心。我们旨在通过这样的课题研究,
期刊
【摘要】汉字是音、形、义三者的统一,因此识字教学包括字音、字形和字义三个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学生进行识字要会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运用字义,并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最终达到会读、会写、会用的目标。本文从乐读字音、巧记字形、趣解字义三个递进的方面探讨识字教学策略。  【关键词】识字 小学低年级 教学策略  汉字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儿童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中介”。因此识字便成为学生阅读
期刊
【摘要】结合“认识公顷”,以“基于长线活动开展前体验,构建深度学习”为主题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在大面积单位的教学中发展空间观点、落实核心素养。旨在通过一次长线前体验活动,一堂课堂学习结束后,孩子们闭上眼睛能想象出“公顷”大概是什么样子的,能回想起构建“公顷”概念的过程、方法,还能以此延伸联想到还将探索的未知领域……数学学习不断往深处生长、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从中得以落实和发展。  【关键词】大面积单
期刊
【摘要】规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守规则,学会做人;懂规则,学会做事。只有从小形成规则意识,长大才能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为了让小学生懂得遵守规则,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  【关键词】规则 现状 价值 策略  一个富强、文明的国家,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必须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所谓规则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