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性课程,是培养学生识字、组词、造句等基本语文素养的重要课程,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优化各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作业作为语文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影响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14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业作为一项有着明确教学目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现有知识、提高自身对知识运用能力的主要学习手段,是学生提高自身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不陌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被作业填满,教师也普遍认为知识的巩固需要借助书面作业来完成,大量的作业练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步骤。因此,许多学生的小学生活就在课堂听课和课后做作业中度过了,然而并没有在学习中获得多少乐趣,长此以往,学生开始逐渐将作业作为一种学习负担,导致许多学生对做作业产生逆反与厌倦心理,在学习态度上有所松懈,作业更是随便写写能够应付教师检查就行,这种学习方式已经完全背离了作业设计的初衷,不仅让作业不能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辅助动力,反而成为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减负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许多学校要求教师减少给学生的作业量,将更多的课余时间还给学生,这种形式虽然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自由空间,但许多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其深层含义,只是从表面意义出发,不给或者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作业过多和作业过少的极端情况其实都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学习发展。新课程改革对语文作业的要求是将其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学生课后自觉巩固练习课堂内容的一种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要把握好量与质的关系,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要做到精而简,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在保证学生能够通过作业达到巩固语文知识目的的同时,让学生在语文作业中获得有趣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作业完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
一、作业设计应具备针对性和层次性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能够起到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学生理论运用能力的作用,因此,语文作业的设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要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来制定作业的数量和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要有针对性,保证学生能够从这部分作业中复习巩固相应的语文知识。
首先,教师必须要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总体的语文教学大纲与要求,更要细化到每一单元甚至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使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有目的性,能够将大量复杂的语文学习内容分散到每一次课上,这样既能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及时理解消化教师的教学内容,又能避免了将所有知识堆积到一起,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巨大的教学和学习压力。教师只有在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后,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进程有条不紊,才能够设计出详细、有针对性的语文作业,使学生的每一次作业练习都能够取得知识和能力上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多且庞杂,除了基本的字词句的讲授,还包括初级语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教学,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然要有侧重点与针对性,在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后设计相配套的课后作业,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语文习题及时巩固教师在课上所讲解的内容。
除此之外,语文教学目标分长短不同时期,作业的完成周期也可以分为不同阶段,大多数是需要学生按时完成给予教师反馈的,但教师也可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作业,加强不同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语文学习内容的整體框架,对知识进行整体系统化的复习与巩固。
其次,作业的设计需要遵循层次性的原则,不仅是作业内容与难度上的分层,更要考虑到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因材施教,通过语文作业设计的层次性提高不同水平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语文作业设计需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让学生先从简单的习题入手,巩固基础的语文知识,提高作业的准确率,从而树立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语文知识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作业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的基础上,因此,教师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荷花》这一篇文章时,教师的作业设计必须要层层递进,第一节课主要是学习讲解文章的字词句,因此,作业内容也要以加强学生对字词句的记忆与书写为主,在第二节课过渡到对文章内容与作者情感的理解时,教师就可以相应的布置一些阅读性的文章让学生练习,鼓励学生将教师课堂讲授的阅读技巧与课外文章阅读结合起来,锻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也要设计不同难度的语文作业,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从作业练习中获得一定知识与能力上的进步。
二、作业设计内容的趣味性与形式的多样化
首先,作业的设计虽然必须以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但作业也有其独立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和教参上,要与时俱进,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增强作业内容的趣味性,从而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与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生活中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探求欲望,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可以以生活中的现象为作业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完成作业,这种内容的作业更容易拉近学生与作业的距离,能够让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同时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燕子》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让学生参照课文的写作模式,回家观察任意一种动物,写作它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惯。这种内容的语文作业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其次,除了语文作业设计内容的趣味性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多种表现形式的语文作业,例如,以绘画的形式让学生描绘课文中的内容,以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体会文章不同人物的语言与性格。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课外实践的作业,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与体验。
总之,作业作为语文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需要教师不断创新作业内容与形式,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14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业作为一项有着明确教学目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现有知识、提高自身对知识运用能力的主要学习手段,是学生提高自身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不陌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被作业填满,教师也普遍认为知识的巩固需要借助书面作业来完成,大量的作业练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步骤。因此,许多学生的小学生活就在课堂听课和课后做作业中度过了,然而并没有在学习中获得多少乐趣,长此以往,学生开始逐渐将作业作为一种学习负担,导致许多学生对做作业产生逆反与厌倦心理,在学习态度上有所松懈,作业更是随便写写能够应付教师检查就行,这种学习方式已经完全背离了作业设计的初衷,不仅让作业不能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辅助动力,反而成为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减负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许多学校要求教师减少给学生的作业量,将更多的课余时间还给学生,这种形式虽然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自由空间,但许多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其深层含义,只是从表面意义出发,不给或者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作业过多和作业过少的极端情况其实都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学习发展。新课程改革对语文作业的要求是将其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学生课后自觉巩固练习课堂内容的一种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要把握好量与质的关系,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要做到精而简,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在保证学生能够通过作业达到巩固语文知识目的的同时,让学生在语文作业中获得有趣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作业完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
一、作业设计应具备针对性和层次性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能够起到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学生理论运用能力的作用,因此,语文作业的设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要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来制定作业的数量和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要有针对性,保证学生能够从这部分作业中复习巩固相应的语文知识。
首先,教师必须要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总体的语文教学大纲与要求,更要细化到每一单元甚至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使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有目的性,能够将大量复杂的语文学习内容分散到每一次课上,这样既能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及时理解消化教师的教学内容,又能避免了将所有知识堆积到一起,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巨大的教学和学习压力。教师只有在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后,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进程有条不紊,才能够设计出详细、有针对性的语文作业,使学生的每一次作业练习都能够取得知识和能力上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多且庞杂,除了基本的字词句的讲授,还包括初级语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教学,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然要有侧重点与针对性,在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后设计相配套的课后作业,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语文习题及时巩固教师在课上所讲解的内容。
除此之外,语文教学目标分长短不同时期,作业的完成周期也可以分为不同阶段,大多数是需要学生按时完成给予教师反馈的,但教师也可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作业,加强不同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语文学习内容的整體框架,对知识进行整体系统化的复习与巩固。
其次,作业的设计需要遵循层次性的原则,不仅是作业内容与难度上的分层,更要考虑到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因材施教,通过语文作业设计的层次性提高不同水平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语文作业设计需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让学生先从简单的习题入手,巩固基础的语文知识,提高作业的准确率,从而树立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语文知识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作业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的基础上,因此,教师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荷花》这一篇文章时,教师的作业设计必须要层层递进,第一节课主要是学习讲解文章的字词句,因此,作业内容也要以加强学生对字词句的记忆与书写为主,在第二节课过渡到对文章内容与作者情感的理解时,教师就可以相应的布置一些阅读性的文章让学生练习,鼓励学生将教师课堂讲授的阅读技巧与课外文章阅读结合起来,锻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也要设计不同难度的语文作业,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从作业练习中获得一定知识与能力上的进步。
二、作业设计内容的趣味性与形式的多样化
首先,作业的设计虽然必须以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但作业也有其独立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和教参上,要与时俱进,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增强作业内容的趣味性,从而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与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生活中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探求欲望,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可以以生活中的现象为作业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完成作业,这种内容的作业更容易拉近学生与作业的距离,能够让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同时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燕子》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让学生参照课文的写作模式,回家观察任意一种动物,写作它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惯。这种内容的语文作业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其次,除了语文作业设计内容的趣味性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多种表现形式的语文作业,例如,以绘画的形式让学生描绘课文中的内容,以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体会文章不同人物的语言与性格。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课外实践的作业,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与体验。
总之,作业作为语文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需要教师不断创新作业内容与形式,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整体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