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e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省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也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受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前一段我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语文活动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时候,当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稿)把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初中语文课必须把活动课纳入课程体系,作为正式课程的一个部分。于是,从1995年开始,我们在调查研究和初步尝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建立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系列、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构想,提出了两周开设1节活动课的方案,设计了每个学期8个课例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并于1996年秋在省内部分学校正式开展试验。
  二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甚至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此,它既能够弥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发布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又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于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自学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非常信心。
  三
  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而且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当代教学论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多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学生学到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没有在一定实际活动中反复练习和运用是不可能实现的。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就像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地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四
  当然,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在语文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我们感到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暄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2.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绝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在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3.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绝不能因此而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忽略切实有效的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學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各有收获。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对所要解读的文本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做起。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应用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在社会生活中使用相当广泛的文体,现在已成为中专教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其政策性、针对性较强,而又受到制文意图、格式、语体等多方面的限制,应用文显得格式呆板,内容缺乏吸引力,教师讲起来枯燥,学生听起来乏味。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呢?我根据应用文的特点,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中专应用文的教学相关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一、利用比较发现法,
摘 要: 在阅读课教学中,科学的问题设计不仅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调动全体聋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实现聋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本文从设计事实性问题,设计经验性问题,设计创造性问题,设计评价性问题这四个层面,着眼于聋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提升,探讨了聋校语文阅读课教学中的提问艺术等问题。  关键词: 聋校语文阅读课教学 问题 设计 提问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摘 要: 良好语感的形成最直接来源于朗读训练。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同时也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因此朗读的量要足,朗读的质要高,朗读的形式要多样。  关键词: 朗读 语感 数量 质量 形式    语感能力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语言训练逐步养成的比较直觉、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各个学校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
为确定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分泌产生胞外蛋白酶的最佳培养基及诱导物,并对胞外蛋白酶的生化性质进行研究。本论文首先利用含不同诱导物的LMZ培养基、枸椽酸
摘 要: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强迫”变成“渴望”,使学习成为一种由兴趣出发的主动行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缩小师生距离。  关键词: 阅读 兴趣 培养方法    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进行了多个年头,它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追求形式,忽视文本的误区。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那么如何在这主阵地上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学内容上立足文本,合理使用文本  1.教师对淡化文体的要求要辩证地看  《课标》提出了淡化文体的要求,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文体的
在学校阅览室里常发现这样的现象:画书类书架前人很多,而文学类书架前却非常冷清,而且手持画册的学生大多是只翻阅画面不看文字(哪怕是几行字),三五分钟就一换。针对这种现象,我有意识地找了几十个学生“闲聊”,问他们课外爱看哪些书,他们很爽快地告诉我是漫画书、连环画;在问到他们熟悉的人物时,他们的回答让我诧异,绝大多数孩子竟然只熟悉“龙珠”、“小燕子”等,而对历史文化名人却知之甚少;问他们天文、地理、历史
一、导语设计  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学“雨”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像
摘 要: 作文教学可从解决学生写作素材的缺乏和创新意识入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勤读多练,善于积累,展现时代风貌。  关键词: 初中作文教学 写作素材 创新意识    作文应该是用自己的心灵所体验的人生,用人格书写的誓言,是用自己的笔自己的情写就的,是展示自我、张扬自我的快事。可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不少学生的写作过程是痛苦的。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感悟。  一、解决学生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