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故里寻诗画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江与淮河之间,苏北里下河地区的腹部,有一座水乡文化名城,她的名字叫兴化。
  
  李中乡的水上森林 朱春雷摄
  
  水乡泽国
  兴化是一座湿地之城,有着方圆千里的自然湿地资源,栖息着丰富的野生鸟类、鱼类等“一塘蒲过一塘菱,荇叶菱丝满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敉赛蚌珠圆。”这里处处显示着郑板桥先生的诗韵情怀。
  水、雾、雨是组成水乡画面的重要元素。拍摄水影,要掌握水与环境的特性。
  景点推荐:
  李中乡的水上森林
  
  绿色的冬天 薛宏金摄
  
  喜气洋洋 陈富平摄
其他文献
在平凡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是不平凡的。这是我读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最深的感慨。初识路遥是因为他的代表作《人生》,后因为路遥在文学领域的熠熠光辉,又如饥似渴地捧起《平凡的世界》,可那时年仅42岁的路遥,在最美的华年,在逐梦的道路上却倒下了。他熬干了自己最后一滴血而成就的《平凡的世界》,却成为几代国人的精神食粮。  长篇巨作《平凡的世界》反映了1975年以后改革开放初期陕北农村的社会面貌,展示了那个
金秋9月,45位具有标杆、榜样作用的摄影人,捧走了中国摄影界最高个人成就奖——中国摄影金像奖。2005年,《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颁布后,金像奖成为中国摄影界唯一被国家批准可以评奖的奖项,其含金量、权威性由此可见。  第七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申报工作于5月1日开始,截止到8月5日,共收到248人的来稿。8月27日——30日,评选在北京进行。    申报人数(248)获奖人数(45)  创作奖
“残雪”拒绝“融化”  1953年生于湖南长沙的残雪,原名邓小华。她的父亲邓钧洪,从湖南省立师范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国统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建国后曾任新湖南报社社长。  在残雪的记忆里,父亲只要一有时间就坐在书桌前,打开那盏旧台灯读哲学著作,一本书他要反反复复读,书中写满了他的批注,“他的眼睛在镜片后面进入冥想,是多么惬意和自足。”那时的残雪就想,读哲学肯定的是一件比吃糖还幸福的事。  由于特定的历
五一前夕,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影像器材与技术博览会(China P
有这样一支英雄的连队,它以英雄的名字命名,这支连队就是“黄继光连”。   每天点名,第一个点的就是“黄继光”,点名声起,响亮的“到”便响彻云霄,这是全连官兵共同的回答。    7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英雄没有被忘记。昔日黄继光的战斗精神,仍然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军人。   在哈尔滨机务段,有一列光荣的机车组,它以一位伟人的名字命名——“朱德号”机车组。   “朱德号”机车组是中国铁路三大
不同季节产生不同的光线,不同光线产生不同的影调。摄影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通过把握影调,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日出前后那段时光,天际间的玫瑰红,缥渺的晨雾,云雾中红宝石般的朝阳色变万千。《玫瑰清晨》为了突出天空的玫瑰红,便有意压暗了地面;而《高原明珠》则以坝上高原清晨特有的迷散性薄雾这个瞬间,既有朝阳的美丽,又兼顾了地面景物的细节,此刻融入了自己空灵、恬淡、高旷的心境。  《塞北秋歌》与《秋染层林》反
1851年,英国人阿切尔(Frederick Scott Archer,1813-1857年)先生发明了火棉胶摄影术,把火棉胶当作银盐感光材料的载体,涂布到玻璃版上,使得摄影从负片到正片的工艺方法得以实现,并且很快得到摄影师的认同,在社会上流行起来。  火棉胶的摄影方式,与之前的达盖尔的金属版摄影法的最大区别,就是可以从玻璃底版上印制多张照片。人们发现,这种不断加印的摄影方式,可以把自己的同样的一
宇宙间有一颗蓝色美丽的星球——人类与动物居住的家园。  动物与人类都是大自然这个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那大自然,不同种群的动物和睦地生存着、繁衍着,与人类共享一个世界。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责无旁贷的责任。    流淌的牧歌 吕作成图/文   疲惫的时候,总要背起行囊,拿起相机,到科尔沁走走。在我心里,科尔沁草原是张力、是灵动,是牧笛悠悠、是长风逐日,是萨日朗的笑靥,是勒勒车碾压出的
他叫彭敏,1983年出生于湖南衡阳农村。自小家境贫寒,他的父亲是当地小学食堂的教工,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文化水平,妈妈高中文凭。这样的家境让他没有条件学习其他特长,用他的话说:“选择文学,就是一个比较俭省的道路而已。”  他的家庭情况不允许他买书,好不容易央求父亲买了一本诗词《绝句精品鉴赏》,他高兴得不得了,看过来看过去,书都叫他翻烂了。对读书的饥饿状态让他想尽办法去找书看——他央求校长的儿子偷来图书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个组织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个人的成长,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也能寻出一个组织的发展脉络。在中国摄协成立50年时,我们从不完全统计的全国摄协会员名录中,发现有295位与协会同龄的会员,从中选择了4位优秀代表,听他们谈恰同学少年时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谈为觅佳影而“捻断数根须”的创作经历……  问:您是什么时候入会的?那时主要从事什么工作?  答:我是1988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广东分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