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归因 精妙施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03071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困生是客观存在的,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以“乘法分配律”教学为例,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仔细分析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拿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乘法分配律;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5-0012-02
  学生中总有一部分“弱势”群体,那就是“学困生”。学困生是客观存在的,学困生的形成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其中的一个客观因素就是教师的教学。这一点,我在教学完“乘法分配律”后,感受特别深刻。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加法运算律结构基本相同,学生在学习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积累的学习经验,可以直接迁移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学习中。因此,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很顺利,我自以为是地将这种“顺利”运用到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然而,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让我大吃一惊:体验不够、领悟不深、模型没有很好地建立。学生的错误折射出我教学中的偏差。
  一、没有突出规律的本质,内涵不明
  【典型错误】
  反思教学,原因出在我没有细细地研究教材、把握好学情就简单施教。在讲解例题时,我依据两道算式(6 4)×24和6×24 4×24的计算结果就用等号把它们连接起来,然后让学生模仿写几个,最后总结归纳。这样一来,学生没能很好地建立模型,以至于没有把握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内涵而造成计算时没有“分配”。
  【对策】慢慢走,发现规律的本质
  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只含单一运算相比,乘法分配律含有两种运算,是唯一一个沟通了乘法和加法两种运算的定律,思维含量高,会给学生的认知造成一定的障碍。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放慢脚步、慢慢走。
  1.觀察讨论。首先,当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6 4)×24和 6×4 4×24,并依据两道算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结果,用等号把它们连接后,教师不要着急总结,而是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等号两边的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既是对乘法分配律的初步概括,也有利于学生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一般过程;最后再让学生举例。
  2.数形结合。如图1,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列式表示长方形的面积,并说说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这样利用图形直观地将乘法分配律表达出来,体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美,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还经历了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初步感悟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理解“分配”。在揭示乘法分配律以后,让学生说说“分配”的意思:分配就是按一定的标准或规定分东西、安排、分派,你有我也有。通过对字面上的解释,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二、没有对比总结,概念模糊
  【典型错误】
  在学习乘法分配律之前,学生基本上都会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来完成这两道题;学习完乘法分配律后,学生就混淆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导致解题错误率很高。
  反思我的教学,有一个很严重的缺失:在教完乘法分配律后,没有及时地比较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致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模糊不清。
  【对策】细细比,形成清晰的表象
  比较是一种用以确定客观事物的相同、相似与差异的思想过程和逻辑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属性,掌握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教完乘法分配律后,应该及时地让学生比较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这两种运算律。学生发现这两种运算律的异同后,会很清楚地知道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算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或算式可以转化成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可以直接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另一种是求两积之和算式的两个积中有一个乘数相同,可以逆向运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
  三、没有变式练习,延伸不够
  【典型错误】
  学生只会机械模仿(a b)×c=a×c b×c,对于“换了件新衣服”的乘法分配律,学生感到很陌生。从计算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刚走上乘法分配律的道路,又打道回府了。学生的错误,暴露了我教学中的缺陷:课堂上仅仅是就事论事,就例题教例题,没有举一反三,所以学生不会灵活应用,不能触类旁通。
  【对策】变变身(形),促进有效迁移
  出示算式47×101 ,在学生观察和思考后,展示学生正确的和错误的两种做法。 学生在讨论、辨析和思考中明白:半路上打道回府的原因还是没有“分配”,最后没有做到简便。
  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例题,适当延伸拓展,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定式,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拓展,促进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与内化。
  平时总是听到很多教师抱怨学生上课不认真听、作业错得很多,在责备学生的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想过: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我仔细研究过教材吗?我的教学方法正确吗?……这些都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反思。
  (责编 童 夏)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富有童趣的数学绘本作为媒介进行教学时,不仅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利用绘本《保罗大叔分比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对绘本阅读在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进行说明。  [关键词]绘本;阅读;分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1-0074-02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是构成教育活动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彰显数学教学的理性。“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目标定位的取舍、教学过程的取舍、练习设计的取舍,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让有效教学的目标高度达成。  [关键词]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练习设计 取舍 分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
[摘 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不但能满足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还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教学为例,为实现“聚焦核心素养,实施多元化评价”,充分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表现,可利用书面测验、口头测验、开放式问题、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平台对学生实施多元化评价。  [关键词]评价;计算器;规律 
[摘要]現行教材中关于梯形有关概念的编写,一是概念探索活动的设计缺乏从生活中探究、抽象、提炼出概念的过程,致使思维含量很低;二是有的概念表述不严谨或存在科学性错误;三是梯形上下底概念界定不明确导致理解的混乱。分析认为,这与对“淡化概念”教学理解的偏颇,致使教学中“形式”与“实质”全面淡化不无关系。  [关键词]教材编写;梯形;高;上底;下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的“细胞”,是建立数学理论的基础。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理论的前提。以“四边形”的教学为例,完整呈现了四边形概念从建立表象认识到深入本质的蜕变过程,并提炼出概念教学的基本步骤,为如何开展课例研修活动提供了经验参考,也为概念教学提供了方法指导。  [关键词]概念教学;课例;方法;经验;四边形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概念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
[摘 要]复习课难上,传统的复习教学模式确实使教师、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为改变传统的复习教学模式,教师可设计“四重”环节,即重温、重组、重塑、重开,把以机械做题训练为主的复习过程变换为有多重想象、多样思维、互相呼应的互动场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细心解题、领悟复习内容,其效果较明显、实在。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学模式 复习 四重 潜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摘要]“升和亳升”这一单元尽管内容较少,但是其意义不小,对教师研读教材、谋划教学的影响也不小。该内容不仅尊重了学生生活实际,更关注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同时,为契合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性,设计了较多的观察、实验等活动,给了学生丰富的体验,助推他们数学素养稳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
[摘 要]以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后练习为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策略,有效地解决问题,形成一定的策略意识,并能把各种策略融会贯通,信手拈来,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最佳的解题策略,有效地克敌制胜。  [关键词]解决问题;策略;课后练习  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的苏乞儿从老乞丐那学会了降龙十八掌中的十七掌,一直到生死危急关头才悟出最后一掌——第十
英语大单元主题学习是指基于主题或者问题的学习,在每一个主题单元中,学习内容围绕主题,将主题及其专题作为知识情境脉络进行有意义的组织。学习资源包括了与主题相关的任何学习材料,学习活动构成了主题单元的学习过程。这些学习活动是多样的,并且鼓励学习者主动探究,鼓励学习者通过活动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设计中,主题学习单元在课程组织形式上超越了课堂,也超越了单课时的教学周期,实现了全时空的学习活动组织
[摘 要]切割填补法、容斥原理法、等积转化法、旋转移动法、重新构图法等是将一般图形转化为特殊图形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值得教师重视。  [关键词]几何图形;转化;一般;特殊;构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5-0065-02  求稍复杂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小学“图形与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