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部开设生物课程的目的是培育学生的生命观,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养成科学严谨学习态度等,旨在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其整体发展。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教师同仁们付出了很多,如投入时间与激情,更新教学理念与手段,进行学习和反思等,推动了学科教学工作进度。尤其是新颖的教学形式和理念的涌现打破了教学的单一性,实现了多元化教学。基于此,本文以初中生物课程为例,总结几条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期能丰富多元教学内容。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
多元化教学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学生实际,旨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致;还与学科特点相适应,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此外,还是教师主动进步的证据,他们在不断提升自我。而笔者作为其中的一员,在优秀教师的带领下也进行了多方探索,终有所获,如下所示,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
一、组建合作小组,培育学生合作能力
现在的学生追求个性,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容易引发他人的不满,造成生生之间的矛盾,亟需改善。为此笔者想到组建合作小组,即将学习基础不同的、性格存在差异的学生放在同一个团体,组员之间通过互相磨合后形成默契度高、性格互补的学习小组,发挥个人优势、集中集体的智慧解决面临的问题,大大地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如,在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这一课内容时,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解绿色生物成长史,认识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笔者为孩子们分发了几粒绿色植物的种子让大家种植。因为种子种类不同,且大家缺乏种植技能,为了让大家能够成功观察到不同种子的成长史,笔者实施了小组合作模式。按照自愿原则将全班同学分为了若干个小组,组与组之间是竞争关系,且以团体成绩作为测评标准,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与集体荣誉感。在之后的日子里,大家团结合作共同研究种植技术,轮流照顾绿色植物,派专人记录植物生长过程……总而言之,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投入了时间与精力,完成了笔者布置的种植任务,为之后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并组建了合作小组来改善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与集体荣誉感,培育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值得教师们学习借鉴。
二、关注现实生活,建立学科生活桥梁
生物学科本身与生活息息相关,如探索生命的起源、研究光合作用对生物的意义、寻找人类与其他生物共处的平衡点、巧用资源优化生活质量等,且将生物学科与生活建立联系还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亲近生活、用理论知识指导生活。
在学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明确了教学目标为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关注环境问题;设计并完成水体污染对生物影响的探索实验。为了完成这些教学目标,笔者不仅列举了生活的实例来证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如乱砍滥伐、污染水源、过度捕捞等,影响了生物圈的平衡,给生物们带来了灭顶之灾。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引发了孩子们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反思自己的行为。之后,师生还组织了一场实验——水体污染对生物圈影响实验,用实验验证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主动在学科教學与生活实际之间建立了联系,引进了几个生活中常见的案例,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还组织实验验证大家的猜想,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值得肯定。
三、巧借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兴致
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也存在着“灌输+记忆”,让孩子们避之不及,丧失了原本的学习兴致。为了重新唤醒学生的兴致,笔者引进了信息技术手段,旨在借助文字、图片、视频、声音来调动学生多种器官,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如,在学习《血液循环》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借助网络搜集到了血液循环动态图,让僵硬的文字和呆板的图形变得生动、直观起来。大家的目光始终追随着血液流动,注意力高度集中。再如,学到《人类的起源与进化》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巧借视频展示了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史,让孩子们了解到了人类进化的艰辛,认识到了生命的不易。学到《发酵技术》这一课内容时,师生没有花费时间进行发酵实验,而是借助信息技术快速了解了这一过程,提升了教学效率,也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或者借助动态图或者借助视频,给学生带来了直观、生活的教学体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致,效果显著。
综上,新课改对初中生物学科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促使教师们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手段,更新教学理念,以期能给更好、更快地完成教学目标。而笔者作为其中的一员,提出了以上几点看法,以期实现多元化教学,让孩子们有着不同的学习体验,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李红侠.基于多元化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
[2]曹明.基于多元教学模式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29).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
多元化教学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学生实际,旨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致;还与学科特点相适应,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此外,还是教师主动进步的证据,他们在不断提升自我。而笔者作为其中的一员,在优秀教师的带领下也进行了多方探索,终有所获,如下所示,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
一、组建合作小组,培育学生合作能力
现在的学生追求个性,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容易引发他人的不满,造成生生之间的矛盾,亟需改善。为此笔者想到组建合作小组,即将学习基础不同的、性格存在差异的学生放在同一个团体,组员之间通过互相磨合后形成默契度高、性格互补的学习小组,发挥个人优势、集中集体的智慧解决面临的问题,大大地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如,在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这一课内容时,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解绿色生物成长史,认识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笔者为孩子们分发了几粒绿色植物的种子让大家种植。因为种子种类不同,且大家缺乏种植技能,为了让大家能够成功观察到不同种子的成长史,笔者实施了小组合作模式。按照自愿原则将全班同学分为了若干个小组,组与组之间是竞争关系,且以团体成绩作为测评标准,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与集体荣誉感。在之后的日子里,大家团结合作共同研究种植技术,轮流照顾绿色植物,派专人记录植物生长过程……总而言之,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投入了时间与精力,完成了笔者布置的种植任务,为之后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并组建了合作小组来改善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与集体荣誉感,培育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值得教师们学习借鉴。
二、关注现实生活,建立学科生活桥梁
生物学科本身与生活息息相关,如探索生命的起源、研究光合作用对生物的意义、寻找人类与其他生物共处的平衡点、巧用资源优化生活质量等,且将生物学科与生活建立联系还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亲近生活、用理论知识指导生活。
在学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明确了教学目标为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关注环境问题;设计并完成水体污染对生物影响的探索实验。为了完成这些教学目标,笔者不仅列举了生活的实例来证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如乱砍滥伐、污染水源、过度捕捞等,影响了生物圈的平衡,给生物们带来了灭顶之灾。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引发了孩子们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反思自己的行为。之后,师生还组织了一场实验——水体污染对生物圈影响实验,用实验验证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主动在学科教學与生活实际之间建立了联系,引进了几个生活中常见的案例,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还组织实验验证大家的猜想,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值得肯定。
三、巧借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兴致
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也存在着“灌输+记忆”,让孩子们避之不及,丧失了原本的学习兴致。为了重新唤醒学生的兴致,笔者引进了信息技术手段,旨在借助文字、图片、视频、声音来调动学生多种器官,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如,在学习《血液循环》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借助网络搜集到了血液循环动态图,让僵硬的文字和呆板的图形变得生动、直观起来。大家的目光始终追随着血液流动,注意力高度集中。再如,学到《人类的起源与进化》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巧借视频展示了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史,让孩子们了解到了人类进化的艰辛,认识到了生命的不易。学到《发酵技术》这一课内容时,师生没有花费时间进行发酵实验,而是借助信息技术快速了解了这一过程,提升了教学效率,也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或者借助动态图或者借助视频,给学生带来了直观、生活的教学体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致,效果显著。
综上,新课改对初中生物学科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促使教师们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手段,更新教学理念,以期能给更好、更快地完成教学目标。而笔者作为其中的一员,提出了以上几点看法,以期实现多元化教学,让孩子们有着不同的学习体验,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李红侠.基于多元化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
[2]曹明.基于多元教学模式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