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月

来源 :小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woc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掰着指头算,兵算出自己离开故乡五个年头了。他记得离开的时候,门边硷畔的迎春正爆出星星点点的黄。那黄就摇曳在兵心头,这许多年。
  兵的娘后来想儿子哭泣的时候,心里总算安慰:赶制的一件棉袍、一双棉窝窝,是兵带着走的。兵的爹老了,于是筑长城的劳役,由兵这样的年轻人替代。兵无所谓,北方,是自己迟早都要去的,筑长城、守边,都一样。
  兵不停走在路上,就把麦田走到身后,接着迎来了山,又走出了山,然后兵看见无边的枯草。到处都是草,风呼呼吹过时,草低低地伏下,臣服于风的力量之下。兵看见长城时停下,长城像一条蟒蛇,在平展展的荒草滩上蜿蜒伸展,直到兵目力不能及的地方继续延伸。
  兵像其他兵那样,被教练着和泥、填土、挖沟,不久兵被固定在和泥的程序上,因为兵最擅长和泥,兵和泥和得又快又匀,同样的米汁被兵和進泥土,就能筑出冷铁一般的墙。拿官用铁戈来戳,戳不透,和兵一起筑墙的人因此得到嘉奖,若是被官用的铁戈戳透呢?那筑长城的兵将被填埋进一段新土墙里去。
  第二年的时候,兵和一群兵又被选去种植榆树。那时候,衰草退了黄,添了绿,空气里鲜草的清香一阵阵扑进兵的鼻腔,兵觉得真是好闻极了。一些早开的野花像夜晚的星星一样明亮醒目,真好看。榆树有大有小,兵严格按规定的尺距把榆树呈三角栽下。这些榆树阵,阻挡飞一般驰骋的匈奴骑兵的马腿。一个老兵回答了他。
  兵早就听闻匈奴兵是些喜食腥膻的虎狼一样的野蛮人,挥舞大刀,骑高头大马,来如疾风,去如闪电,常常跟随在一股黑风的后面而来,眨眼就掠走了南人的马匹、牛羊、地里成熟的庄稼、屋里煮饭的妇女、河边浣衣的姑娘,简直是一群魔鬼。兵和更多的兵辛苦着筑长城、植榆树,就是为了挡住这疾风,这闪电,和比这疾风闪电更可怕的大刀。
  在榆树发出呼啦啦明亮响声的时候,兵听说了一个可喜的消息:蒙恬将军打了胜仗。消息是北方退回来修养的兵带来的。这个缺了屁股的兵,倒不在乎在匈奴骑兵的大刀下丢了一块屁股,他大咧咧地说:权当是喂了饿狼了,命还在,好得很,像他这样的残兵就不用上前线了,不出意外,能活着回去见老娘喽。
  兵现在驻守这个叫五里墩的烽火台,和那个缺了屁股的兵。为了区分彼此,下面叫兵为末,叫屁股残缺的兵为老。叫老,叫末,你记住了没?
  大批的兵从五里墩烽火台上撤走,只留下叫老与末的两个兵。没有人告诉他俩要留多久,回头会有谁来接替。时间像草尖上的风,有些摇摆、不定、恍惚。日举烟,夜举火的烽火台有好些日子都是沉默安详的样子,有时候末站在五里墩上向北遥望,他只看见大片的草一天向南倒伏,一天向东倒伏,不好把握的样子。五里墩也不再像以前那种两个时辰一换岗的紧张与警惕。老和末有时候很是诧异,但他们同时说,没有狼烟和火把吵嚷的日子难道不好么?日子像他们在烽火台上摊开的身体,放松,再放松。
  又一个春天来了。
  一个漫漫的和风吹脸的春日,靠在土墩上晒太阳,老对末说,你没有打过仗,你没有看见蒙恬将军的弩车从直道上开过来的阵势,你也没扳过弩机。“放──”,老模仿发弩机的动作。“嗡──”老比拟弩飞驰的声音。像是有一万只大黄蜂朝一只羊猛扑过去,人仰马翻,当然是匈奴骑兵。老描述。
  匈奴骑兵统统被赶回老家去了。你不信,你笑,你啥也没见过。你当然笑。
  我修过长城,我和泥得到过领军的嘉奖,和我一道修长城的人都沾过光。末终于想出一件属于自己的光荣。末当然不会跟老说,他在北上前,是村里有名的砖瓦匠,他烧的砖,远近闻名喽。
  我栽的榆树,大概都能活。这话是末在心里念叨的。因为末想,泥瓦匠是属水属土的,好水好土当然滋养木。
  又一个夜晚,躺在烽火台上吹风,老笑嘻嘻地,神秘地对末说,你连女人都没见过呢,你见过个啥喽!月撒清辉,虫鸣叽叽。
  老的话末早听见了,但他默声,不理老。女人他咋没见过,他离家那年,隔壁狗剩刚娶了媳妇,新媳妇来他门前井台上打水,隔着一把辘轳站着,一个人手上的温度,传给下一个人,怎说他,没见过女人?狗剩去修长城,比他早走一月呢。
  末有点伤感,因为从他家的辘轳井台,末想到老娘,和老娘灶台上弥漫的饭菜的香。他多久没吃娘做的饭菜了?他几乎都忘掉大白馒头的麦香气了。他鼻翼抽动,像狗觅食似的嗅,却还是只闻见晴朗月光下青草清寡的香气。
  后记:
  公元前215年,赢政以蒙恬为帅,统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在黄河之滨,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秦军在蒙恬的指挥下,以弩重创匈奴骑兵,秦军以锐不可当之势,迫使匈奴远遁大漠。蒙恬修长城,建直道,栽榆树。此后很长时间,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即便秦末,中原陷入战乱,北方的匈奴也长久不敢南犯。这是后话。而彼时那两个兵,只有坚守与期待……
  选自《天池》
其他文献
一到夏天,河就成了孩子们的天堂。  桃花把竹竿往船尾一插说,谁过了这个界,以后别上我的船。桃花说出的话很有份量,桃花的小渡船成了孩子们不可逾越的障碍,同时,也是死神的障碍。  桃花把孩子们送去学校,然后在河上摆渡等着孩子们放学。突然有一天,桃花发现,再也没有孩子需要她送去河那边的学校了,桃花把渡船栓在岸边打了个死结。那以后,桃花的小渡船就这么静静地飘在河边,守着桃花岸上的小屋。  光阴一如河上的浪
期刊
我坐在招聘柜台后面,一个小伙子走过来问:“我只有专科文凭,可以试试吗?”见我犹豫了一下,他马上坐下来,递上自己的简历。我问了他的基本情况,说:“我把你的简历拿回去,商量商量吧。”  他说咱们还是再聊聊。他语无伦次地讲了一通对这个岗位的认识,显然,他对这个职位毫无准备,也毫不理解。  我当年也有过面试时语无伦次的经历,所以对他产生了一丝同情:“不用着急,你回去看看我们的网站,對我们作点了解。”  他
期刊
狱卒把饭菜排开,抬头叫洪军:吃吧,洪爷!  洪军和狱卒目光相遇。  催命餐?洪军问。  嗯。狱卒答一声,抬眼向外看。  洪軍两手撑在地上,把身子拖动到饭菜前,高兴地说:好久没吃红烧肉了!先尝尝,有没有俺娘做的那味儿。  洪军说着,操起筷子,搛一块,送进嘴里。  狱卒忍不住问:洪爷,您真不怕疼吗?两条腿硬生生被砸折,您还在笑!  洪军未抬头,就着嘴里的食物呜噜一句:想着砍杀鬼子的快意,啥疼都忘了。 
期刊
天地苍茫人独行。  大家都说我是个不称职的野生动物保护者,因为我从未赤裸身体、涂抹颜料、粘上羽毛、游走呼喊……  这大半生,我做的最轟轰烈烈的一件事是:不久前,在北太行的龙脊山脉,救了一只通体雪白的猿猴。  之后,白猿送了我一株树。  之后,我把树栽在一个青花瓷盆里,制作成盆景。  我还能给你提供以下信息:  树是崖柏,名“血柏”,稀有活体,约1000龄,根部有刀砍斧斫的痕迹;  白猿,约60龄,
期刊
大爹爹被日本鬼子的飞机炸死后,大奶奶脸上的笑容像被秋风抹掉的树叶,再也回不到枝头。  太阳偏西的时候,身穿黑色斜襟褂、头插一朵白色绢花的大奶奶,已被游击队副队长刘跛子带到了游击队队长王明哲面前。大奶奶果敢地说道:“我要留在这里,和你们一道打鬼子!”  队长说:“嫂夫人要求加入抗战队伍,我们十分欢迎。但打鬼子的方式,也不是只有拿起枪上战场这一种。就目前情况来看,你用其他方式加入抗战的队伍更为合适……
期刊
青花镇最有名的一个是俏金花,一个是素锦织,前者是青花镇的名角,后者是青花镇的镇山之宝。这青花镇有了这两样,一个依在群山下的小镇便成了一个繁华之所。  俏金花,长着一张圆团团的脸,按道理来讲,如她这样的圆脸顶多称得上端正,可当她换上戏服,化上清水脸,一声“梦回莺转,乱煞年华遍,人立小庭深院”,便只让人见到一个倾城倾色的女子。  二十多年前,镇东角卖馒头的金家捡了一个女婴,金家的这一对夫妻膝下无子,捡
期刊
候车室大门内外早已拥挤得水泄不通,火车站广场更是人山人海。她们只有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点排到长长的队伍后边。  从打工的城市赶到这里,她是专程来照顾怀孕的嫂子一块回家的。她先排队买了两张回程票,心急火燎赶到嫂子乡下的娘家,把嫂子领到这个火车站广场。一路来时嫂子几次说肚子有些疼,她没在意,毕竟是个闺女家,没经过这种事,安慰嫂子说坐上火车一天多就到,到了家,俺哥伺候得多舒坦!她斜睨着眼睛含笑看嫂子。嫂子说
期刊
雨,从昨晚就淅淅沥沥地,至今下个不停,诗意但悲凉,让人莫名地心疼。  今天是七夕,难道这就是牛郎织女洒下的泪滴?  女人挤下车,两个多小时的路程让她有点疲惫,一绺头发无精打采地紧贴额头。她东张西望了一下,似乎先辨明方向,然后,擎起伞,走出车站。  褲管已被打湿,双脚也沾满了泥,但女人怀抱的篮子却安然无损,她几乎把伞全罩在了篮子上,还不放心地把盖着的油纸布一掖再掖。  出了车站,拐了两个弯,进入了闹
期刊
多年前的日子就像一幅悬挂在记忆之墙上的静物山水画,栩栩如生,历历在目。那一天,这古色古香的故园洒满了白花花的阳光和脆生生的笑,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一顶迎亲花轿将女人从少女时代抬到了少妇岁月,怀春的梦像阳光下修长的影子托给了这座陌生的故园和同样陌生的男人。收拢一头瀑布般的黑发和天真,绾起一头巴巴髻,用五千年的贤惠传统守着丈夫,守着故园的阳光和日子,走过一个又一个有风无雪的残冬。多年后,少妇已成老妇。
期刊
我是桃叶,南朝时秦淮河边一位卖扇兼卖砚的女子。我家的这方砚,叫“桃花砚”。这香艳的秦淮河边,常有公子王孙过往。他们一看到我,就眼睛发直,说我长得跟桃花一样好看。有些为了显示他们的风雅,还要帮我画扇或者在我的扇上题诗呢。  这些浊物,我又怎么会把他们放在眼里?我心里有一个人。他是谁?王献之!他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字子敬。小时候,我练字,父亲就给我讲王献之临池十八缸的故事。  我爱极了王献之的书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