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的区域经济发展是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本文首先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困境进行了总结研究,并结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状况,制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化对策,对提升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区域经济;乡村振兴
提高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是保证农村的各项经济工作得到良性发展的关键,也是确保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得到全面改进的基础。因此,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困境进行研究分析,是很多农村经济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内容加以设计,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定位。加快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加强对现有生产资源的整合,也可以通过新型技术的引进和使用对传统的经济发展要素形成替换,为农村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支持。
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困境
(一)生产要素的流通水平较差
生产要素的流通水平是决定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但是,现有的一些农村经济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对于生产要素因素的重要性认知存在不足,在制定经济发展具体策略的过程中,缺乏对生产要素影响力的有效研究,导致农业市场经济的发展无法凭借生产要素的灵活运转得到改良。部分农村经济工作者在制定经济改革方案的过程中,对于生产要素流通的价值分析不够完整,导致很多策略的制定不具备足够的针对性,难以为生产要素的全面改良提供帮助。一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在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对于农业生产要素的构成情况分析不够细致,并没有从人力资源、资本以及技术等方面全面的进行农村生产要素的构成情况分析,这就使得生产要素流通管理方案在进行构建的过程中,无法在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方面占据有利地位,也使得乡村振兴的战略无法得到有效的优化。
(二)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程度较低
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程度直接决定了农业生产工作的推进质量,但是,现有的一些农业生产方式在进行创新管理的过程中,对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战略的分析不够全面,缺乏对农业生产方式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无法为现代化技术的引进和传统生产力的淘汰提供帮助。一些农业生产方式在进行创新推动的过程中,对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局限性考察存在不足,这就使得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方案的设计过多的停留在宏观经济资源的调动和运作方面,无法为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提供足够充足的保障。一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的设计过多的将高级产业资源的引进和发展作为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质量的手段,对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情况分析不够全面,这就使得农业生产方式在进行创新处置的过程中,无法有效的结合农业现代化建设战略的特征加以处置,难以为农业生产方式的全面创新提供帮助。
三、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优化策略
(一)提升农村生产要素流通机制建设水平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人员,需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制定生产要素流通管理方案,使经济发展战略的设计工作可以充分的适应生产要素流通管理工作的具体需要,为生产要素流通机制具备更高质量的运行能力提供帮助。在制定生产要素流通机制的具体建设方案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现有生产要素构成情况的关注,尤其要从资本因素、人力资源因素和技术因素几个角度出发,制定适宜农村现有生产要素流通的策略,使生产要素的具体构成情况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认知,为流通管理策略的合理化设计提供完整的支持。要在进行生产要素流通管理方案设置的过程中,强化对土地管理机制的重视,并对传统的农业生产工作所涉及到的复杂生产要素进行总结,结合乡村振兴的战略指导和政策优势,对农村的生产要素进行流通机制的创新处理,使农村现有的生产要素可以寻找到新的流通运转机制,为生产要素综合性流通质量的优化提供有利支持。
(二)提高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程度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农业生产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具备完整的认知,使农业生产方式改革可以得到合理的定位,并更大程度上获得外部因素的支持。要从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的角度出发,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行不足之处的分析,通过新型技术资源引进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实现对农业生产落后产能的淘汰处置,使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具备更高的现代化水平,更好的实现对农业生产工作的创新处置。在制定具体的农业生产现代化策略过程中,需要强化对传统农业生产观念的重视,尤其在新型技术对传统的生产工艺形成替代的情况下,一定要对新型技术资源的重要应用性价值具备足够的关注,以此保证农业生产工作的开展可以在技术创新工作得到充分支持的情况下,快速实现对落后产能的替换,为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的全面提高提供有利支持。要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具体策略的过程中,强化对农业生产现代化改革工作的重视,尤其要对农业现代化改革的有利政策加以应用,使现有的农村生产资源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整合,充分适应农业现代化改革的需要。一定要强化对区位优势这一重要因素的关注,尤其要对农业生产资源优化升级的带动性作用进行全面的总结研究,使农业生产体系的改革可以更加全面的实现对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的经验借鉴,为新型技术资源具备更强的生产实践能力提供有利支持。
结论: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可以为农村现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利支持。在当前农村居民改善生活的愿望较为迫切的情况下,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局面的关注,并制定相关困境的突破应对策略,對提升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朝继.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阻碍与应对策略探析[J].经济师,2018,02:95-97.
[2]谭成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J].农家参谋,2018,19:16.
[3]薛建改.农信社创新性服务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以河南新野县为例[J].农业经济,2016,02:33-35.
[4]董俊迪,夏更寿.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文化成因及消解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6,07:151-152.
[5]杨聪,吴玉宇.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探析[J].商,2015,29:264.
关键词:农村;区域经济;乡村振兴
提高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是保证农村的各项经济工作得到良性发展的关键,也是确保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得到全面改进的基础。因此,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困境进行研究分析,是很多农村经济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内容加以设计,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定位。加快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加强对现有生产资源的整合,也可以通过新型技术的引进和使用对传统的经济发展要素形成替换,为农村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支持。
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困境
(一)生产要素的流通水平较差
生产要素的流通水平是决定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但是,现有的一些农村经济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对于生产要素因素的重要性认知存在不足,在制定经济发展具体策略的过程中,缺乏对生产要素影响力的有效研究,导致农业市场经济的发展无法凭借生产要素的灵活运转得到改良。部分农村经济工作者在制定经济改革方案的过程中,对于生产要素流通的价值分析不够完整,导致很多策略的制定不具备足够的针对性,难以为生产要素的全面改良提供帮助。一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在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对于农业生产要素的构成情况分析不够细致,并没有从人力资源、资本以及技术等方面全面的进行农村生产要素的构成情况分析,这就使得生产要素流通管理方案在进行构建的过程中,无法在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方面占据有利地位,也使得乡村振兴的战略无法得到有效的优化。
(二)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程度较低
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程度直接决定了农业生产工作的推进质量,但是,现有的一些农业生产方式在进行创新管理的过程中,对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战略的分析不够全面,缺乏对农业生产方式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无法为现代化技术的引进和传统生产力的淘汰提供帮助。一些农业生产方式在进行创新推动的过程中,对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局限性考察存在不足,这就使得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方案的设计过多的停留在宏观经济资源的调动和运作方面,无法为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提供足够充足的保障。一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的设计过多的将高级产业资源的引进和发展作为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质量的手段,对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情况分析不够全面,这就使得农业生产方式在进行创新处置的过程中,无法有效的结合农业现代化建设战略的特征加以处置,难以为农业生产方式的全面创新提供帮助。
三、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优化策略
(一)提升农村生产要素流通机制建设水平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人员,需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制定生产要素流通管理方案,使经济发展战略的设计工作可以充分的适应生产要素流通管理工作的具体需要,为生产要素流通机制具备更高质量的运行能力提供帮助。在制定生产要素流通机制的具体建设方案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现有生产要素构成情况的关注,尤其要从资本因素、人力资源因素和技术因素几个角度出发,制定适宜农村现有生产要素流通的策略,使生产要素的具体构成情况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认知,为流通管理策略的合理化设计提供完整的支持。要在进行生产要素流通管理方案设置的过程中,强化对土地管理机制的重视,并对传统的农业生产工作所涉及到的复杂生产要素进行总结,结合乡村振兴的战略指导和政策优势,对农村的生产要素进行流通机制的创新处理,使农村现有的生产要素可以寻找到新的流通运转机制,为生产要素综合性流通质量的优化提供有利支持。
(二)提高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程度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农业生产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具备完整的认知,使农业生产方式改革可以得到合理的定位,并更大程度上获得外部因素的支持。要从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的角度出发,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行不足之处的分析,通过新型技术资源引进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实现对农业生产落后产能的淘汰处置,使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具备更高的现代化水平,更好的实现对农业生产工作的创新处置。在制定具体的农业生产现代化策略过程中,需要强化对传统农业生产观念的重视,尤其在新型技术对传统的生产工艺形成替代的情况下,一定要对新型技术资源的重要应用性价值具备足够的关注,以此保证农业生产工作的开展可以在技术创新工作得到充分支持的情况下,快速实现对落后产能的替换,为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的全面提高提供有利支持。要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具体策略的过程中,强化对农业生产现代化改革工作的重视,尤其要对农业现代化改革的有利政策加以应用,使现有的农村生产资源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整合,充分适应农业现代化改革的需要。一定要强化对区位优势这一重要因素的关注,尤其要对农业生产资源优化升级的带动性作用进行全面的总结研究,使农业生产体系的改革可以更加全面的实现对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的经验借鉴,为新型技术资源具备更强的生产实践能力提供有利支持。
结论: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可以为农村现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利支持。在当前农村居民改善生活的愿望较为迫切的情况下,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局面的关注,并制定相关困境的突破应对策略,對提升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朝继.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阻碍与应对策略探析[J].经济师,2018,02:95-97.
[2]谭成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J].农家参谋,2018,19:16.
[3]薛建改.农信社创新性服务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以河南新野县为例[J].农业经济,2016,02:33-35.
[4]董俊迪,夏更寿.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文化成因及消解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6,07:151-152.
[5]杨聪,吴玉宇.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探析[J].商,2015,29: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