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三郎”——张传武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uca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全总队最老的“兵”,年过40还犹如拼命三郎;他岗位平凡,三尺机台、一身油污,一干就是24年;他学历不高却是钻探专家,凭着不服输的劲头,攻克了冲洗液在高寒气候和复杂地层条件下的应用等10余项技术难题,先后为支队培养出钻探骨干50多名;他家境清贫,却不为地方老板高薪所动,利益诱惑没有动摇他献身警营的坚定信念;他默默无闻,却用几万米的钻探进尺书写了一名黄金兵的精彩人生。
  今年1月的一天,黄金一总队首届“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的现场掌声经久不息,这是官兵在凝听一位战斗在野外一线25载的老大哥讲述他的故事。
  永不停止的“学习机”
  刚入伍时,他因为理解不了钻探技术的专业术语,对操作钻机只能凭记忆模仿操作,常常手忙脚乱,几次险些造成事故。为了心中的梦想,为了擺脱业务水平低的现状,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黄金兵,他开始了艰苦的自学之路。别人的学习是从专业开始的,而他却是从学文化开始。由于文化水平不高,直接看专业书籍根本看不懂,所以他身边常备一本辞典,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翻一翻、查一查,在别人休息娱乐的时候,他默默找个安静角落学习专业书籍;在同班战友轮休的时候,他悄悄跑到机台观察老兵操作。凭着刻苦的钻劲和不服输的个性,硬是啃完了《钻探工艺学》、《钻探常见事故预防和处理》等20多本专业教材。工作中,他虚心向老兵和技术干部请教,遇到不会的地方,经常一练就是一天,直到熟练为止。入伍第二年,他当时所在的四支队首次组建岩心钻机,由于缺少骨干,张传武被推到了班长的岗位上。一个从未干过岩心钻的上等兵担任钻探班长,这在全部队都没有先例,对他来说是挑战更是考验。他把帐篷搭到机台边,一个月吃住在机台,就是用这种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他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钻探班长。
  当机长以后,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对知识的恐慌感和学习的紧迫感性更强了。随着形势任务变化,传统的钻探工艺已经不再适应,如果不学习、不钻研就要落后淘汰。2002年,支队开始使用冲洗液,有效提高了钻进效率。但中队工作区地处漠河北极,昼夜温差较大,每年的无霜期仅有2个月,6月份之前、8月份之后夜间的气温都是在零下几度甚至十几度。为解决低温条件下冲洗液的应用难题,他专门挑夜班上,什么时候天气最冷、气温最低他就抓紧机会做实验,经过上百次的调剂、试验,在一组组精准数据中终于找到了冲洗液调剂配比的最佳比例,提高了冲洗液使用的质量效益。
  攻坚克难的“法宝”
  了解钻探的人都知道,施工中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出现井故,因为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出现什么情况。2010年9月中旬,北极漠河已经大雪纷飞,气温降至零下10多摄氏度,中队官兵正在全力以赴地完成最后一孔,希望收队回家过国庆节。进尺到181米时由于卡钻、烧钻而强力起拔钻杆柱时,拉应力急剧增大,导致钻杆拉断,沉入孔内。在打捞过程中,又出现孔内坍塌,用了两天时间不但没有打捞成功,反而雪上加霜,埋钻越来越严重。一边是天寒地冻,战友们辛苦遭罪和急切收队回家的心情,一边是可能处理失败钻孔报废导致的施工延误和经济损失,中队领导、全体官兵把希望都寄托在张传武的身上。在这种困难面前,作为机长、老兵,他要做的不仅是技术上的科学组织,更重要的是为战友们鼓舞士气,树立信心。在4天4夜的处理过程中,战士们正常四班三倒,而他却没有离开机台半步,强忍着关节炎的疼痛,饿了吃点馒头咸菜,困了裹着大衣在椅子上迷糊一会,在经历了各种办法尝试后,终于成功将钻杆打捞出来,为支队挽回了经济损失,确保了任务圆满完成。
  以身作则的“领头雁”
  作为支队最老的兵,这些年中队主官换了一任又一任,战士走了一茬又一茬,但他始终保持兵的本色,抬头做人、低头做事,服从领导、听从指挥,用无声的语言带动身边的年轻战士。钻探工作劳动强度大,而新战士入伍前大多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没有经过风吹雨打,对平地盘、扛钻杆、抬钻机这些重体力活根本不会干、吃不消,稍有不慎就会伤及身体,所以工作中,他总是身先士卒、勇挑重担,用真心关爱他们,用真情打动他们,让他们尽快融入部队生活,一点点适应岗位需求。中队战士小王,入伍时只有17岁,新兵下连就分到了机台,生长在城市、未出校门就入警营的他对艰苦的野外环境和繁重的钻探岗位极不适应,一度产生逃离部队的想法。张传武看着这个和他儿子差不多大的孩子,坚持手把手地教,一点一点地带,从让小王看着干,到帮着小王干,用长者的慈爱一点点感化他,使他慢慢进入状态,打消了逃离部队的念头,如今他已经成为一名技术比较全面的副班长。在他的感染下,中队战士养成了良好的战斗作风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中队连续三年被指挥部评为基层建设先进中队。
  责任编辑/毛毛雨
其他文献
2001年,新兵下连不久,炊事班一名老兵休病假,我奉命去帮厨。洗菜、烧火、揉面、切菜……从最简单的做起,半个月后,因能吃苦,工作踏实,司务长向中队领导建议,让我留在了炊事班。  炊事班养了两头可爱的小猪,因为入伍前家里养过猪,所以我主动承担起养猪任务。每到官兵们吃完饭,我就收集好剩饭剩菜,拌点饲料和我自己上山采的野菜后,挑起猪食桶去喂猪。猪的饭量一天天渐长,我肩上的担子一天天加重。一个多月后,我们
期刊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李春波这首《一封家书》,曾经感动无数游子心。诗人李白一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更是把家书价值诠释得淋漓尽致。然而,随着信息社会发展,传统书信似乎正慢慢淡出生活。在军营,从初入军营的新战士,到扎根军营的老兵,兵龄越来越长,电话越来越多,写信却越来越少。南京军区某炮兵团针对这些现象,在官兵中大力提倡少打电话多写信,以书信传递真挚感情,建立起连接战士、家庭、部队的纽
期刊
金秋时节,武警黄金四支队文化活动中心人头攒动,官兵们正饶有兴趣的欣赏着一幅精美的《金陵十二钗》剪纸画。这幅剪纸长2米、宽1.5米,构思巧妙,画面逼真,做工精细,这幅剪纸作品出自哪位名家之手?士官宋立甫自豪地说,剪纸画的作者是支队政治处宣传保卫股的女干事孙怡利用三个月的业余时间创作的。孙怡有个心愿,她想用自己的剪刀剪出一組完整的黄金兵踏遍青山找金图,把部队的变化、官兵的生活,通过剪纸的方式表达出来,
期刊
看到天上的小鸟自由自在的飞翔,无忧无虑的唱响,它们是那样的愉快。想想自己的心情,看看自己身上的着装,不由发出了哀叹声!感觉自己像齐天大圣被压五行山一样无奈,想使出浑身解术把大山来掀翻,然而大山顶上有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来把我束缚,它就像释迦摩尼“条幅”牢牢的镇压着大山纹丝不动。  向往,向往外面的世界,向往神鹰的翱翔,眼神中流露出忧郁的目光,流露出渴望自由的向往,真想站在喜马拉雅山上远望、真想登上珠
期刊
“一树百枝千万结,更应薰染费春工”。赞美丁香花的诗句有很多,我独喜欢金代诗人元好的这句诗,寥寥数字便让花的形态、醉迷春风的景色展于面前。丁香花原产地东北,品种有紫色、淡红色和白色等,是哈尔滨市市花,因此哈尔滨不仅有“冰城”的雅称,还有不为多数人知晓的另一别称“丁香城”。有一个关于丁香花的美丽传说,相传只要找到了五瓣的丁香花,就会找到爱情的幸福,丁香同时拥有“爱情之花”和“幸福之树”的美誉。  在美
期刊
【背景介绍】在训练之余,官兵们最喜欢的就是在军网上“冲浪”,因此网络用语也成为了部队官兵生活中笑谈的用语,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虫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而对于个性签名来说,一是体现了年轻化,二是体现了有文化,“90后”士兵很喜欢更新自己的个性签名。  对自我个性的张扬  【军营QQ签名】:  1.别看资料,看聊效!  2.曾经有个女孩要与我共赴黄泉——“你再不还我钱,我就和你同归于尽”,曾经有个
期刊
9月的蒙古高原,风沙渐去,阴山两侧,绿草如茵。17日凌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某地,银色的月光洒在钻塔上,28台钻机的轰鸣声从山坳里远远传来,几十个战士睁圆了眼睛盯着各自岗位,像工蜂一样紧张忙碌着。  这里是哈达门沟矿区,武警黄金某部野外施工现场,310分钟前,官兵们根据刚刚返回的一批样品分析成果,及时调整了新一轮钻孔的布设。今年,这个内蒙古最大金矿的资源量要突破100吨,中队党支部早就拍着胸脯向上
期刊
还未下连之前,就对野外生活的耳闻挺多,打那开始就对野外生活产生一种憧憬与担忧。下连后,随着部队来到了荒无人烟的兴安峻岭之中,仿佛历史倒转,回到了过去,一切都是原生态的,绿色肆虐,整个部队像淹没在绿色汪洋之中。  采石  在技术干部的眼里,那是寻找金矿的线索,而在我们寻常人眼中,那些只不过是些随处可见的山石。车在山间颠簸过后,分好的组便在GPS的指引下开始一天的寻石计划,山之大而人之小,空旷的山林之
期刊
2011年1月14日,新华社发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武警黄金部队在内蒙古探明一座储量超过一百多吨的超大型金矿,潜在经济价值200多亿元人民币”。巨大成就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感人故事和人才技术支撑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在内蒙古边陲默默寻金的可爱黄金兵,让我们共同认识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干了27年钻探,勤勤恳恳扎根野外27年,被战友亲切称为“嫁给深山”的老兵——邢喜平。  1985年,18岁的邢喜平入伍来
期刊
“不怕苦,不怕累,最怕机关干部下连队”。这是一些基层官兵对少数机关干部下基层“瞎指挥”所编的一句顺口溜。乍听有些过于调侃,但仔细想想,也是基层官兵对一些机关干部不懂不会,却偏又乐于指手画脚的无奈反应。机关干部特别是一线指挥部干部素质偏低,这是各级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也是一线指挥部领导的一大心病。这个问题现象表现在机关干部,但分析原因,问题却出在领导干部抓基层的思想观念上。一些领导同志抓基层不善于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