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抛锚式教学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用

来源 :高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jieke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观察种子的结构”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第一章第二节“种子植物”中的实验内容,旨在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种子的结构,探究种子植物比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本文以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本节内容进行实验教学,探讨抛锚式教学策略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对抛锚式教学提供参考建议和借鉴。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实验教学;评价
  抛锚式教学是指在多样化的现实生活背景中运用情境化教学技术以促进学生反思,提高迁移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1]。抛锚式教学模式中丢掉了“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提供丰富可靠的教学活动,鼓励、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唤起学生的学习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学习的需要[2]。
  “观察种子的结构”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第一章第二节“种子植物”中的实验内容,本节课通过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对比分析,探究种子植物比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进一步强化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日常生活中学生已接触到各种种子以及种子植物,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通过抛锚式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笔者以七年级上册“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课为例,阐述“抛锚式”教学的应用以及分析思考。
  1.创设视频情境,提出问题
  视频内容:在梁山泊平原水库施工地挖出了在地底埋藏千年的莲子,虽然时间久远,但经过栽培依旧仍能够开花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千年莲子为什么还能开花结果?莲子内部有怎样神奇的结构让它能够保持如此长久的生命力?通过创设情境产生认知冲突并设置悬念让学生感受生物知识就在身边,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
  2.分组合作
  学生进行分组探究,教师通过抛锚设问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在学生分组活动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视现场情况提供必要的豆类种子,鼓励学生从种子各结构的形态、位置、名称等方面推测各结构的发育方向或功能。
  2.1观察豆类种子的结构
  小组观察自带的豆类种子,并对照课本的结构图,结合教师呈现的问题推测种子各部分的发育方向或功能并归纳豆类种子的结构。
  (1)观察种子外形,思考种皮有什么作用?
  (2)剥去种皮,用手分开子叶,识别种子内部各部分结构。
  (3)用解剖针轻挑胚根、胚轴、胚芽并观察哪个部份与子叶直接相连?
  (4)子叶有什么作用?种子中哪一部分发育成植物体?(观察萌发1-5天的绿豆种子)
  2.2观察玉米种子结构
  小组观察自带的玉米等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对照课本的结构图,结合教师呈现的问题推测种子各部分的发育方向或功能并归纳玉米种子的结构。
  2.2.1观察外形
  取一粒新鲜玉米种子剥去其外皮,观察玉米外皮与菜豆组成有何不同?
  2.2.2观察内部结构
  (1)用刀片将浸泡24h的干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
  (2)滴一滴碘液在剖面上,观察哪个结构变蓝,说明了什么?
  (3)在放大镜下用解剖针轻拨未被染成蓝色的部分,观察胚中哪个部份与子叶直接相连?子叶有什么作用?(观察萌发1-5天的玉米种子)
  2.2.3进一步观察
  (1)将新鲜玉米种子的外皮和胚乳小心剥离,剩余的结构是什么?玉米的子叶有几片?
  (2)在其较平的一面沿正中线向两边轻轻掰开露出裂缝,用放大镜观察里面的结构是什么?
  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过程搭建平台,学生通过分组形成相互学习的氛围。
  2.3玉米种子与菜豆种子的相同点与区别
  玉米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也能萌发成幼苗,那么,玉米种子与豆类种子结构异同点有哪些?
  学生对照种子的结构图,观察不同的单子叶、双子叶种子以及课前准备的萌发1-5天的绿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合教师呈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从种子各个结构的形态、位置、名称等推测其发育方向及功能。教师适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自行设计表格比较种子植物与孢子植物的异同,分析种子植物的优势,理解种子植物成为真正陆生植物的原因。
  3.歸纳总结
  本节课采用了抛锚式的教学模式,以生物学的问题为中心,以激励、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参与为着眼点,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把学生引入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对探究过程的体验,强化了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师生、生生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探究的能力,立足点是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不够,当同学们带来各种各样经过自行处理的实验材料时,当同学们对探究抱有极大的热情和期待时,应给予充分地肯定,并对学生的创新成果点评、鼓励。
  4.抛锚式教学策略应用的反思与建议
  笔者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别对6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授课,与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抛锚式教学课堂表现更为活跃,不仅能够对教师的问题积极回应,还能挖掘在探索过程中深层问题,并在小组交流中解决问题,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会到了乐趣。同时通过课后练习,我们还发现采取抛锚式教学课堂的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牢固。通过对抛锚式教学策略的实践和应用,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重。
  4.1问题设计要点。
  首先,教师设计的情景应尽量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求知欲,从而展开抛锚式教学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本节课创设情境中的设问:“千年莲子为什么还能开花结果?莲子内部有怎样神奇的结构让它能够保持如此长久的生命力?”,通过视频激起了学生探究种子结构的兴趣。   其次,教师的“抛锚”要具有的启发性,设问要能够引起学生深层思考,避免出现“是不是”“对不对”等简单的设问。例如在观察绿豆种子的结构中,教师提出问题“用解剖针轻挑观察胚根、胚轴、胚芽哪部份与子叶相连?子叶有什么作用?”学生需要在动手解剖绿豆中的后进一步观察其结构特征,同时根据这些结构的位置联系思考其功能上的联系,在思考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学生深刻体会到生物学中结构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第三,问题的方向性要明确。问题所设计的逻辑思维要清晰,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可以提供相应的素材引导学生思考。针对性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直达目标,让课堂的问与学更加顺利地进行。例如在观察绿豆种子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种子中哪一部分发育成植物体?”当然仅仅抛出这个问题学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因此教师可以视学生活动的情况提供多种的豆类种子,引导学生观察课前准备好的萌发1-5天的绿豆和玉米的种子,通过观察比较胚根、胚轴、胚芽的结构形态及位置的变化推测出各自的功能。
  4.2教师抛锚转向学生抛锚
  在抛锚式教学中,可以由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作为“锚”,触发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生成的问题,也作为“锚”抛向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激发师生之间共同探讨研究的良好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观察1-5天萌发的绿豆种子时,学生发现在萌发的绿豆顶端有一粒结构,便会产生疑问:这个结构是什么?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它起到什么作用呢?再如在观察玉米结构中,学生将玉米种子较平的一面沿正中线向两边轻轻掰开,观察到裂缝里露出的结构,自然会产生疑问:这个结构是玉米种子的哪个部分,它有什么作用?又如在“放大镜下用解剖针轻拨未被染成蓝色的部分,并观察胚芽、胚轴、胚根哪部份与子叶相连?”步骤中,有学生发现玉米的胚也有一部分(胚轴)被染色了先蓝色,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仔细观察学生发现,该玉米的种子已经开始萌发,胚已经开始生长,此时胚乳中的淀粉转运到胚中提供营养。通过这问题,学生不仅明确了胚芽、胚轴、胚根与子叶在结构上的联系,对各自的功能也有了进一步的观察认识。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一些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用耐心和鼓励来引导学生提问。只有通过这种转变,学生才能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换,实现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探究思维的进一步拓展,也更深层次体现了抛锚式教学的核心所在。
  4.3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抛锚式”教学策略中,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不够的,还需要相互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学习相互促进,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向,有助于思维的扩散。例如本实验的课前准备和课堂中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课前学生需要分工收集不同的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并且各自准备好不同萌发阶段的种子,查询相关资料;课堂中学生分小组交流,向小组成员呈现自己准备的种子以及萌发阶段的种子,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探究不同的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共同归纳总结出种子的结构。
  4.4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在抛锚式教学策略的课堂中,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发现问题、主动思考、提问方案并解决困惑。因此,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就呈现了多样化。这包括过程性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等三方面。我们应该将评价融于学习过程本身,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奖励,这种源于学习过程本身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又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进步,促进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调节[3]。
  抛锚式教学作为一种还在不断发展的教学方法,还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去面对。如何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还有待不断地实践和突破。在“抛锚式”教学策略中,如何根据教学目标来提高学生小组合作的效率,如何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这些对教师都是很大的挑战。因此需要我们在将来的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认真备课,及时反思。
  参考文献
  [1]刘洋,钟志贤.论抛锚式教学式[J].江西教育科研,2005(2):9-11
  [2]吳玉平.中小学抛锚式教学问题探讨:[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5
  [3]宋华.抛锚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教学,2004(5):22-23
  基金: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课题批准号:KCZ-2019012)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数学习题类型灵活多变,部分数学习题难度较大,运用常规思维难以解答,而运用逆向思维,可获得事半功倍的解题效果,因此教学中应注重为学生灌输逆向思维,并做好相关习题的筛选,为学生展示逆向思维在解答数学难题中的具体过程,提高其运用逆向思维解答数学难题的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逆向思维;数学难题  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教学实践表明,运
期刊
2021年江蘇高考将用全国卷,全国卷是什么样子?上学期全国高考命题组在山东出了一份模拟卷,并在全山东省各高中学校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目前不论其结果怎样,就看数学试卷,形式较江苏的以往试卷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增加了4道多选题。其解答要求是“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多选题的出现,显然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学生
期刊
摘 要:不分离时如何研究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从端点分析和某些特殊值出发,揭示通过必要条件缩小参数范围、确定讨论的分界点.等价变形处理包含指对函数的复杂函数的技巧。半分离看函数趋势,巧妙寻找特殊点,避免讨论.指对混合时进行切线放缩.  關键词:端点分析;临界位置;等价变形;切线放缩  一、问题的提出  利用导数研究不等式恒成立时,求参数取值范围一直是高考的考查重点、热点,其研究的方法灵活多样,无外乎不
期刊
摘 要:错题作为学生在学习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对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的直接反馈,是教师教学的宝贵资源,对教师的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高中物理的几种常见错误入手分析了错题形成的几种原因,尝试找出应对策略,应用错题促进教师教学。  关键词:错题;思路;错误分析  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习题作为巩固学科知识的重要途径能够将学生掌握情况的好坏直观的呈现出来。错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与深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的教学重点。在此背景下,高中的解析几何教学也需要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在教学当中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建模能力以及运算能力。这些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结合解析几何知识特点所进行的能力解构。因此,本文将从解析几何的知识特点出发,探究在数学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如何进行高中解析几
期刊
摘 要:“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教学样态、学习方式,通过解析其问题意识、情景意识、活动意识以及迁移意识的思想内涵,进行“问题解决”教学实践,能有效促进“深度学习”在知识结构化、思维高阶化、任务情境化、活动多样化等方面的实现,进而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建立了“问题解决”促进“深度学习”的认识模型,并以苏教版“原电池”一课进行探索实践。  关键词:问题解决;深度学习;核心素养;原电池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
期刊
一、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  1.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2017版)》对原子结构这一部分的内容要求是: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019版苏教版《化学》(第一册)将该节内容放在元素化合物知识之前,需要要求学生能充分掌握原子的结构特点,并能将“结构决
期刊
摘 要: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导致其教学效益不甚理想。本文立足于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依次对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有效的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索,目的在于帮助高中音乐教学走出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尴尬处境,推动学生们音乐素养的提升与有效发展。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问题;教学对策  音乐是培养学生们审美素养与鉴赏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纵观当前高中音乐教学实践,我们却可以发现很多时候教师错
期刊
摘 要:“家国情怀”,是基于“家国认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历史素养。本文以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为视角,依据中外历史相关史实,从血缘认同、政权认同、地域认同、文化认同、利益认同五个方面加以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考复习;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文化认同  “家国情怀”,是基于“家国认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历史素养。“家国认同”不是单纯依靠思想理论教育或知识的学习就能形成的,而是与个人的家庭、社
期刊
摘 要: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与人格素养都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开展合理、高效的高中阶段教育将对学生的人生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历史因素等的影响,薄弱高中的班级管理常常会遇到比较大的问题,需要教师积极进行高效策略的探索。其中,将和谐互助的理念融入薄弱高中班级管理,能够有效优化学生在班级中的参与感、体验感,改善班级内部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从而维护班级风气,建设优秀班级。基于此,在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