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宜兴紫砂壶作为传统手工艺品,表现出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色,自诞生起就与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有着血脉相融的联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紫砂壶“福缘”以葫芦为创作题材,结合光器和花器的创作技法,呈现出简约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紫砂壶;福缘;葫芦文化;文化意境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宜兴紫砂壶为茶而生,自诞生起就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密不可分,紫砂壶汲取茶文化“静、清、和、正”的精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于一体,又得益于其产地宜兴灵秀天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深厚人文环境,体现了雅致浪漫的生活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贴近人们的生活,雅俗共赏,发展至今始终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占据一席之位,久兴不衰。
紫砂壶作为传统手工艺品,表现出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色,大多以代表传统文化的意象为创作题材,经过历代紫砂艺人的传承创新,在继承傳统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时代内涵,逐渐延伸、拓展出精彩纷呈的造型体系。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把壶,每把壶都有自己独特的主旨,泥料、造型、装饰都围绕着整壶的主旨而构思设计,各方面相辅相成,凸显出作品的文化意境。紫砂壶“福缘”(见图1)以传统吉祥文化为创作题材,以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葫芦为原型进行构思设计,兼具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相得益彰。葫芦是紫砂壶创作中的常见题材,“葫芦壶”是紫砂壶造型体系中的经典之作,此壶在沿袭传统,汲取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突破口,以别样的表现手法凸显主旨,抽象与具象相结合,使其意象得到形象生动的诠释和充分展示,让人感受到生动的美学境界。
纵观整壶,作品以圆器为基本形制,流畅圆润的线条勾勒出饱满敦厚的壶身,身筒骨肉亭匀、珠圆玉润,表面光洁质朴、素雅简约,其重心沉稳、形制稳健,契合圆器“圆、稳、匀、正”的造型特点,其鼓腹饱满,状如葫芦,象征着和谐美满;壶盖为嵌盖式,与壶口严丝合缝、通转流畅,浑然一体;壶底采用圈足底的形式,弧线自然延伸流转,与身筒柔和流畅地衔接,拉高了壶身,中和了壶身的敦厚,平添几分挺拔端庄之感;壶流和壶把宛若自然生长的树干藤蔓,表面肌理斑驳不平、疤结突出,壶流为三弯流,自然挺拔,圈把弯折有度、柔韧有力,两者相辅相成,表现出葫芦藤苍劲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壶钮以葫芦为原型,其形态饱满成熟,两个一大一小的球状正好组成葫芦的外形,玲珑可爱,葫芦上留有生动的瓜蒂,由壶钮向盖面及壶身延伸出交错生长的藤蔓,其形态自然卷曲,几片叶脉清晰的硕大瓜叶点缀其中,一些生长中的小葫芦从藤蔓上自然垂下,小巧玲珑、憨态可掬。在泥料上,作品采用原矿紫泥制成,其泥色古朴淡雅、自然醇厚,彰显出古色古香的雅致气韵,给人以清秀优雅之感,奠定了整壶的基调,给人以安静放松之感。整壶造型精美,以大写意的手法塑造出饱满的壶身,象征着葫芦,又集镂雕、捏塑、堆贴等花器装饰技法于一体,灵动运用营造出一幅栩栩如生的葫芦图,布局合理、立体生动,宛若浑然天成的雕塑,让人身临其境,给人以返璞归真之感,感受到恬淡自由的心境,并体悟到由葫芦所延伸而出的文化内涵和丰富意境。
葫芦是中华文化中有丰富含义的果实,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瓜果,更是一种人文瓜果,葫芦由圆形构成,因此在人们心中象征着和谐美满,古人云:“合卺,夫妇之始也”,古代葫芦常被用作一种礼器,结婚时人们将一只葫芦剖作一对瓢,以线相连用以饮酒合婚,称为“合卺”,象征新婚夫妻连为一体。葫芦与“福禄”谐音,因此有长寿的寓意,是人们求吉护身、驱邪去祟的吉祥物,道观及佛庙也多以葫芦宝顶作为镇寺庙之灵宝;葫芦口小腹大,象征财富饱满、广纳四方,因此被视为旺财的利器;葫芦多子,与它的茎叶一起被称为“子孙万代”,表意家族人丁兴旺、世世荣昌。葫芦不仅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被人们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是传统吉祥文化的代表,葫芦文化历经几千年的积淀,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深厚的历史渊源、丰富的文化内蕴。
紫砂壶“福缘”将光器和花器两种创作方式相结合,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将深刻的意义和吉祥文化融于其中,既提升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又在无形中传承了葫芦文化,使紫砂艺术和葫芦文化得到完美融合,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神、兼收并蓄。
参 考 文 献
[1]吴宏放.葫芦型瓷器欣赏的文化视角[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7):78-79.
[2]周虎.“葫芦”壶凸显的自然造型与人文之美[J].山东陶瓷,2016(3):47.
关键词 紫砂壶;福缘;葫芦文化;文化意境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宜兴紫砂壶为茶而生,自诞生起就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密不可分,紫砂壶汲取茶文化“静、清、和、正”的精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于一体,又得益于其产地宜兴灵秀天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深厚人文环境,体现了雅致浪漫的生活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贴近人们的生活,雅俗共赏,发展至今始终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占据一席之位,久兴不衰。
紫砂壶作为传统手工艺品,表现出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色,大多以代表传统文化的意象为创作题材,经过历代紫砂艺人的传承创新,在继承傳统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时代内涵,逐渐延伸、拓展出精彩纷呈的造型体系。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把壶,每把壶都有自己独特的主旨,泥料、造型、装饰都围绕着整壶的主旨而构思设计,各方面相辅相成,凸显出作品的文化意境。紫砂壶“福缘”(见图1)以传统吉祥文化为创作题材,以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葫芦为原型进行构思设计,兼具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相得益彰。葫芦是紫砂壶创作中的常见题材,“葫芦壶”是紫砂壶造型体系中的经典之作,此壶在沿袭传统,汲取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突破口,以别样的表现手法凸显主旨,抽象与具象相结合,使其意象得到形象生动的诠释和充分展示,让人感受到生动的美学境界。
纵观整壶,作品以圆器为基本形制,流畅圆润的线条勾勒出饱满敦厚的壶身,身筒骨肉亭匀、珠圆玉润,表面光洁质朴、素雅简约,其重心沉稳、形制稳健,契合圆器“圆、稳、匀、正”的造型特点,其鼓腹饱满,状如葫芦,象征着和谐美满;壶盖为嵌盖式,与壶口严丝合缝、通转流畅,浑然一体;壶底采用圈足底的形式,弧线自然延伸流转,与身筒柔和流畅地衔接,拉高了壶身,中和了壶身的敦厚,平添几分挺拔端庄之感;壶流和壶把宛若自然生长的树干藤蔓,表面肌理斑驳不平、疤结突出,壶流为三弯流,自然挺拔,圈把弯折有度、柔韧有力,两者相辅相成,表现出葫芦藤苍劲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壶钮以葫芦为原型,其形态饱满成熟,两个一大一小的球状正好组成葫芦的外形,玲珑可爱,葫芦上留有生动的瓜蒂,由壶钮向盖面及壶身延伸出交错生长的藤蔓,其形态自然卷曲,几片叶脉清晰的硕大瓜叶点缀其中,一些生长中的小葫芦从藤蔓上自然垂下,小巧玲珑、憨态可掬。在泥料上,作品采用原矿紫泥制成,其泥色古朴淡雅、自然醇厚,彰显出古色古香的雅致气韵,给人以清秀优雅之感,奠定了整壶的基调,给人以安静放松之感。整壶造型精美,以大写意的手法塑造出饱满的壶身,象征着葫芦,又集镂雕、捏塑、堆贴等花器装饰技法于一体,灵动运用营造出一幅栩栩如生的葫芦图,布局合理、立体生动,宛若浑然天成的雕塑,让人身临其境,给人以返璞归真之感,感受到恬淡自由的心境,并体悟到由葫芦所延伸而出的文化内涵和丰富意境。
葫芦是中华文化中有丰富含义的果实,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瓜果,更是一种人文瓜果,葫芦由圆形构成,因此在人们心中象征着和谐美满,古人云:“合卺,夫妇之始也”,古代葫芦常被用作一种礼器,结婚时人们将一只葫芦剖作一对瓢,以线相连用以饮酒合婚,称为“合卺”,象征新婚夫妻连为一体。葫芦与“福禄”谐音,因此有长寿的寓意,是人们求吉护身、驱邪去祟的吉祥物,道观及佛庙也多以葫芦宝顶作为镇寺庙之灵宝;葫芦口小腹大,象征财富饱满、广纳四方,因此被视为旺财的利器;葫芦多子,与它的茎叶一起被称为“子孙万代”,表意家族人丁兴旺、世世荣昌。葫芦不仅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被人们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是传统吉祥文化的代表,葫芦文化历经几千年的积淀,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深厚的历史渊源、丰富的文化内蕴。
紫砂壶“福缘”将光器和花器两种创作方式相结合,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将深刻的意义和吉祥文化融于其中,既提升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又在无形中传承了葫芦文化,使紫砂艺术和葫芦文化得到完美融合,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神、兼收并蓄。
参 考 文 献
[1]吴宏放.葫芦型瓷器欣赏的文化视角[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7):78-79.
[2]周虎.“葫芦”壶凸显的自然造型与人文之美[J].山东陶瓷,2016(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