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澜中学初二学生包容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2011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磨一文,执笔如执刀,在长久的静寂中迸发出一声呼喊,震撼世界。
  ——包容
  新生代感言
  文字是沉默的,却能于无声中发出一声呐喊,给我前行的力量。
  我喜欢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从中汲取灵感与力量。从诵诗到写诗,背赋到作赋,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痴迷。随着学习的深入,它们更让我敬畏。一开始,我最喜欢李白,后来喜欢李煜、柳永,如今更爱嵇康。我想,我喜欢的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是李煜“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的悲戚,是嵇康“齐万物兮超自得,委性命兮任去留”的洒脱。
  我仰慕古人的风骨,总想要形成属于自己的文风。我的第一篇作品是一首五言诗,由母亲记录,后来才开始写作文。有时,我也看不懂自己笔下的文字,只能在写作过程中一步步摸索,慢慢地将故事补全。我很喜欢这个过程,对笔下的文字充满期待。写作时,我很安静,超然物外,仿佛看到了远方。每次作文,都像是一次游历,不断地积累写作经验。
  写作是过往经历的沉淀与组合,文字不一定完全真实却能体现我的心路历程。十年磨一文,执笔如执刀,在长久的静寂中迸发出一声呼喊,震撼世界。
  新生代简历
  2016年,荣获“新思维少年”作文大赛三等奖;
  2016年,荣获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三等奖;
  2017年,荣获浙江省杭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科普征文大赛初中组三等奖;
  2018年,荣获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三好学生”称号。
  包容习作
  人间有戏
  杭州文澜中学初二包容
  我想我是喜欢戏的。
  幼时,我常去太祖母家。太祖母眼睛不好,唯一的乐趣便是躺在沙发上听电视里播放的戏曲。这些戏我大多很爱听,戏里的唱词、服装、脸谱,我都很感兴趣,至于到底唱的是什么,倒在其次了。我听过四年戏,戏名、剧种却一概不知。戏曲内容也忘得差不多了。至今只记得两折戏,一折是《缺嘴嫁驼背》,一折是《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上小学后,我便不常去太祖母家了。身边的新奇事物让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自然没了闲情听戏。童年听的那四年戏并非对我没有影响。我七岁便能写对仗工整的七言句,想来和听戏不无关系。
  大概三年级时,我开始写我人生中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之后的三年我专心写作。读过我小说的人都说,我的小说读起来不像小说,更像戏,人物对话一句接一句,还押韵对仗,倒适合表演。想来,这也许是我听过四年戏的缘故。
  后来我对戏的印象便不大好了。学了鲁迅先生的《社戏》,知道了鲁迅嫌戏吵闹,让人“头晕目眩”。那时我对鲁迅甚是崇拜,他说的话自然都是对的。加上《社戏》收录在《呐喊》中,我偏执地认为,戏就是该被批判的。
  我再次接触戏是在前不久,班里要排练一个节目,我自告奋勇当了编剧。“乌台诗案,锒铛入狱,惨惨惶惶;狼狈得释,远贬黄州,跌跌撞撞……”这算不得戏词,可我觉得有戏的影子,台词读着很顺口。半年后,仍有同学不断传唱,或许因为这台词像戏词。
  最近,我读了汪曾祺先生的《人间有戏》,说的是戏,讲的却是许许多多演戏的人。戏品、人品相互交融,这大千世界、千滋百味就都融在戏中的一句句唱词、一幅幅场景中了。我年龄小,戏看得不深,好比几天前看的《状元媒》,杨延昭的帅气、柴郡主的爽利、傅丁奎的奸猾都可圈可点,而我只是看得迷迷糊糊:危难关头,总有英雄挺身而出;正邪相遇,总有人敢于担当。我看得心满意足。皆大欢喜的结局,或许俗了些,但生活不应该有这样的向往吗?戏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可惜,如今听戏的都是些老年人了。
  太祖母已近九十岁,身体依旧硬朗,她仍保留着旧习惯,天天听戏。
  “戏有这么好听吗?”
  “好听,真的好听。”
  我一遍遍听,一遍遍学。好听,真的好听。
  有一种文化,叫作戏曲,我庆幸能与它在如是年华相遇。我想,我终归是喜欢戏的。
  教师点评
  小作者最初对戏曲的印象停留在扮相、唱词、脸谱上。随着阅历的增长,她从戏中品到了如戏的大千世界和人生百态,由浅入深,渐渐从“看戏”学会“品戏”。在文中流露出对于戏曲文化日渐没落的失意,算得“悟戏”。戏如人生,成长中的小作者对戏曲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潘玥婷)
  广陵散
  杭州文澜中学初二 包容
  那日竟是个艳阳天。
  强烈的阳光模糊了人们的视线,周围的一切都仿佛蒙上了一层纱,如在梦境。
  我隐没在人群中,没有人注意我,我静静地看着你。你依旧穿着白衣,即使是囚服也显得与众不同。
  起风了,你的衣角随风飘飞,任发丝狂舞,你已准备随风而去,仿佛你本就不属于这里,而属于那渺远的九重天阙。
  你微笑着,声音缥缥缈缈仿佛来自天外,很不真切:“行刑的时刻还未到,让我再弹一曲吧。”
  桐木琴放在台上,你坐在琴身前望向我,目光如深潭:“《广陵散》,今日便是我们的诀别了。”我不解地问:“为什么?”
  你不说话,任手指在琴弦间翻飞,你曾经说的话在我脑海中回响。
  那年你对朝中权贵报以冷眼,只道一声“何所闻而来”。我问你为什么拒绝,你说:“道不同,不必多言。”
  那年你与为官的至交好友绝交,绝交书字字泣血,你的手在抖,当年的情谊岂能輕易舍弃?我问你为什么,你说:“尔虞我诈,我不愿与之纠缠。”
  那年你不顾自身安危为好友辩驳,惹得牢狱之灾。我问你为什么,你说:“若违心,我不乐。”
  我还问过你:“如此离去,你对你的妻儿可有牵挂?”
  怎能不牵挂?你淡淡地苦笑:“倘若他们知道我为了富贵摒弃操守,他们定会以我为耻。我不过是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取舍,不重生死,只在悲喜。”   你有你的风骨,谁也无法夺走,世间只有我能看清你,你能看见我。
  曲罢,你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弦断,你看着我:“对不住。”
  我知道没有人能改变你,哪怕是天上的神、上古的王。因为,你是嵇叔夜。
  血在绽放,白衣染成了深红色。夜还深,如同从未有过黎明。
  五百年轮回,五百年等待,你与我再次相遇。
  教师点评
  小作者以独特的对话形式展现了魏晋风骨,形式新颖,语言动人。从嵇康与《广陵散》的对话里,我们看到了小小少年对一身傲骨的嵇康的喜爱之情。一篇《广陵散》读罢,一曲《广陵散》似在耳边,浸润人心。
  (潘玥婷)
  西天目山旧事
  杭州文澜中学初二 包容
  幼时,我的暑假都在西天目山上一座叫听水居的农家院里度过,连续七年都如此。昨天有人对我说:“西天目山上的小怡想你了呢,还说要和你玩。”我突然就想起西天目山上的人和事了。
  小怡是听水居老板娘的女儿,比我小两岁。暑假里,我和小怡渐渐建立起友谊。每年夏天还未到,小怡便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去。还掰着手指头数着日子。我上山的那天,她牵着大黄狗,抱着小黑狗,到听水居门前的路口等我。有时,她一边啃肉圆一边向远处张望,见我来了,嘴上的油渍也来不及擦,就递给我:“包容姐姐,你要不要吃?”
  第一次见小怡,我五岁,她三岁,都是懵懵懂懂的年纪,留存记忆不多。唯一记得清楚的是,一天下午我正在床边玩,她忽然与我争执起来。她用力推我,我重重地向后摔去,她的力气比我大。我吓得放声大哭,她也大哭,我摔痛了,她被妈妈打了。
  我长大了,她也长大了。她总喜欢黏着我,我走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甩也甩不掉。我嫌她烦,不让她跟着。她便不跟了,可我一回头,只见她躲在栏杆后看着我。小怡擅长挑鱼刺,挑得很干净,先挑出鱼骨架,再是小刺,然后排成一排,整整齐齐。我俩和外婆坐在一桌吃饭,每次她吃鱼时,外婆都数落我:“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你连鱼都不会吃!”小怡的吃饭习惯是被大人们广为称赞的,她不挑食还吃得多,骨头啃得干净,吃得也快……
  小怡是听水居的“公主”,整幢楼随她跑,她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还能进其他客人的房间。每天下午,我与她都会准时出现在空房间里,摊开被子披在身上,想象着自己是公主、仙女。我们把自己想象成正在拍电视剧的演员,我们有自己的“剧本”,服装嘛——就是那些不幸的被子。
  我最想去却又不敢去的地方是小阁楼,据说里面有鬼。那里看上去也像是有鬼,黑漆漆的一片,偶尔有阳光从瓦片的缝隙中漏进来,散落在破烂的木板上,很像电视中鬼怪出没的场景。
  小怡却敢去,还喜欢拉上我。我们去的是一间存放棉被的隔间,棉被厚厚实实地堆放在一起,人钻进去被埋得严严实实的,要是在这里玩捉迷藏,肯定不会被找到。隔间的一角有一个暗格,黑黢黢的,我猜测着里面或许藏着僵尸之类的鬼怪,越想越心慌,最后大喊着“有鬼”,狼狈地逃到楼下。
  至今我也不知道那个暗格里有什么。
  再大一点儿时,我和小怡—起去爬石山。石山里的水流很急,小怡像猴子似的三两下就爬上去了。我也跟着爬,小怡在前面带路,一会儿就没影儿了,我却“挂”在半路,上也不是,下也不是。我吓得缩在石块间,直到小怡来找我,我才“得救”。
  最后一次见小怡是大前年,我上五年级,她上三年级。临下山时,她让我帮她想作文内容。我说了一遍思路,她仍一脸茫然;我又一字一句地说,让她一字一句地写,她还是不会。我便写下来,她很快就抄完了。下山的路上,我想:来年我一定得教小怡写作文,这样抄可不是办法。谁知那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再没有来年。
  外婆说什么也不上西天目山了,说价钱太贵、老板娘态度不好。那晚我做了个梦,梦里小怡哭着问我为什么不陪她玩,为什么不教她写作文……
  教师点评
  小作者笔下的西天目山旧事里,有无拘无束的快乐,有纯真美好的友谊,有磕磕绊绊的成长,有懵懵懂懂的年少。文章从平凡小事人手,语言质朴,却别有一番滋味。
  (潘玥婷)
  我看包容
  包容给我的感觉一直都是外冷内热,看上去冷漠,实际上很热心。我喜欢看包容写的故事,她的文字生动形象,常常让人或哭或笑。
  ——同学黄意茹
  包容的文风很多变,有时很搞笑,有时又很正经。她平时经常动笔写些文字,有时聊天儿时也在构思文章。有一次班级运动会,她还不忘拿着稿纸记录些什么。
  ——同学吴语诗
  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而包容仍旧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地写作,一点点写,一点点改,时至今日,积攒下不少作品。其中有让我歡喜的文字,也有让我嘲笑的片段,但我知道,那是她开始触摸人生、感知社会的思考,虽然并不成熟,但十分真诚。西天目山上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是她快乐的源泉,也让她初次体验到生活的滋味:太祖母的戏曲一点点熏染了她的记忆,经过汪曾祺文章的点拨,她从懵懂走向觉悟;最近她读的是余秋雨的《中国文脉》,结果就迷上了嵇康,我想这是青春少年心绪张扬的结果吧,能在此时打下一点儿“风骨”的底子,也许在未来无数艰难的日子里,她能不失赤子真心。
  总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却希望她能知道来日方长。在生活和学习的忙忙碌碌中,她坚持这么不紧不慢地做一点儿自己喜欢的事,写一些自己想写的文章。我希望包容就是因为喜欢才写作,而不是计较名利得失才去做一些事。
  ——包容的妈妈
  包容先吸引我的是她的名字,而后便是她的文字:舒缓的叙述中有一股张力,朴实的文字因真实的情感和独特的体验而颇具魅力。我很喜欢听她讲身边的事,也对她创作的小剧本感到惊喜。
  有一次我问她长大想做什么,我猜想兴许是作家。结果得到的答案却是“造导弹”!因为她想做能保护更多人的事。她的表达不紧不慢却格外认真,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包容对文字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阅读于她或许不在于接触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文字,更像是在读自己,读别人。嵇康的傲骨、邓稼先的默默付出,都在她年少的心里撒播了种子,愿有一天,它们能绽放出最动人的花朵!
  ——语文教师潘玥婷
其他文献
什么是野生动物?   疫情笼罩下,革除滥食野味陋习已成大多数人的共识。不过,可能很多人至今没弄清楚:到底哪些动物才算“野味”?比如很多地方都有人工养殖的蛇和竹鼠,它们算不算野味?如何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吃野生动物,但可以吃猪牛羊鸡鸭鱼”?   按照教科书定义,野生动物是指在大自然的环境下生长且未被驯化的动物。动物在此时此刻是生长在人工环境还是自然环境,是一目了然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野生动物是
对我来说,每天上学路上的时间是唯一可以尽情消磨的。  匆忙起床、匆忙收拾、匆忙上学、匆忙的课间、匆忙的夜晚,每天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空闲时间很少,总是稍纵即逝,无法尽情享受。  于是,这不到20分钟的上学路就显得很宝贵了。  最好的选择是听听歌、补补觉。坐在舒适的车厢内,与外界一切信息完全隔离,倍感安心。耳机里轻柔的乐曲声将所有噪音挡在外边,闭上眼什么也不用想。  但这唯一的放松也被妈妈一次次打断
那一次!生活中又会有多少个那一次?回想“那一次”,心中暖流奔涌。  老家之行慢吞吞地结束了,要回北京了,亲朋好友又聚在一起。家宴上,亲友们举杯欢庆,聊得热火朝天,气氛热烈,可我提不起兴致,目光不时瞟向窗外,思绪飘得很远。  “怎么不吃了啊?”外婆沙哑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抬起头望着她,外婆满头银丝在明亮的灯光下闪着光,就像冬天的积雪。  我勉强地笑着说:“吃饱了。”  “才吃了这么一点儿,来,尝
第一章 初识  秋风习习,一片落叶盘旋着落在涂桦的头上。涂桦下意识地拿起这片落叶看了看,心里嘀咕着:这片叶子好像在哪儿见过。  “大家好,我叫涂桦,刚从加拿大转学过来。”涂桦笑着说。  “哇,好帅啊,好帅啊,我们班终于有个帅气的男生了!”女生们窃窃私语。  这果然是一张俊美的脸:两道浓眉泛起柔柔的涟漪,一直带着笑意,弯弯的像夜空里皎洁的弯月;白皙的皮肤衬托着淡淡的桃红色嘴唇;高挺的鼻梁、桃仁般的眼
一摞刚刚完工的初稿舒适地躺在桌上。一阵风透过纱窗钻进屋里,吹干墨迹。纸角微微翘起,压在上面的笔坐立不安,踉踉跄跄地翻滚下来,滚到桌沿。  顽皮的风一次次挑逗着笔,把它翻过来翻过去,一直在桌边徘徊,几次险些再落下去。笔只能默默忍受,利用笔帽苦苦支撑着身体。终于,风还是将笔推下桌沿,得意地逃出了纱窗。  笔重重地摔在了地上,笔帽掉了,身体倒没有受伤。  作家回来了。他坐在椅子上,抿了一小口茶,准备修改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时光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一部皇皇巨著,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部书竟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百年后仍引起一次又一次轰动,这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奇迹的缔造者就是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在《昆虫记》中,最吸引我的就是螳螂捕食的章节。螳螂目虽然己知仅2300余种,在庞杂的昆虫家族中只能算人丁稀少的家族,但因其独特易识的形态和耸人听闻的
“砰”!班主任走进教室,把教科书狠狠砸在讲台上,讲台痛苦地发出一声巨响。刚刚还窃窃私语的同学立刻坐直身子,不由自主地用惶恐疑惑的目光看着满脸怒气的老师。  班主任审视同学们良久,摁在教科书上的手收紧又放松,张了张嘴,无力地挤出一句话来:“最近出现对答案现象,请参与的同学自觉起立……”老師的脸色很苍白,好不容易使劲儿说出来的话,到了嘴边,还是颤抖着声音咽了下去。但同学们听得一清二楚,心凉了半截。大家
自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至今,3名航天员已在太空生活近两个月了。地面上最牵挂他们的除了亲人,还有一群“航天员医生”,石宏志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医监医保室副研究员,石宏志常伴航天员左右,无论是水下训练、载人低压试验、组合体试验甚至是外场试验,航天员各训练现场总能看到她娇小的身影。相比在地面,航天员在太空的健康状况更令她牵肠挂肚。   航天员像鱼儿一样在太空舱里遨
(二)  对于纥古来说,这又是辛苦的一天。今日兄长阿鲁桓给他安排的训练量比平常更大些,累得纥古一躺下就昏昏欲睡,但浑身剧烈的酸痛感又让他睡不踏实。迷迷糊糊中,帐篷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脚步声渐近,像是鄱多罗,来人急切地说:“阿鲁桓,阿鲁桓,大汗那儿来了个南朝大臣……”声音有些大,纥古皱了皱眉头,艰难地往里面翻了个身。  “嘘!纥古睡了。”兄長压低愠怒的嗓音。  “是。”鄱多罗应了一声,压低声音继
此时,我的娘亲大人正在商场试衣间里换衣服,我在外边悠闲地吃着冰棍。五分钟后,只听“哗哗”一下帘子被拉开了,一中年妇女,身着宝蓝色套裙,头戴亮晶花,身材适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观之可亲。是的,你没看错,这就是我的老妈,一个可爱、和蔼、爱购物、爱追剧、爱生活的娘亲大人。  首先,为什么叫娘亲大人呢?这是因为老妈太爱追剧了,以至于我借用《芈月传》里对妈妈的称呼来叫我老妈。如果我在房间里写作业,那么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