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婚庆沙画表演沙子变金子

来源 :生意经·经营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ercom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握一把细沙随意挥洒,刚才还是一幅风和日丽的海边美景,转瞬间就风云突变雷电交加;手指在沙间一抹一涂,英俊潇洒的帅哥转眼就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
  一组灯箱,一把细沙,一段动人的旋律,一双充满魔力的手。谁能想到柔软的细沙,却有着触动心灵的力量。这种如梦如幻的场景就是风靡一时的沙画表演,由于新颖别致,一名沙画师10分钟的表演就要价万元。因为身价高昂,沙画一直属于阳春白雪的贵族艺术,通常只能在大型晚会上或者时尚party中偶得一见。
  一位来自天津塘沽的青年刘圣彩却将沙画表演引入到婚庆环节中,将新人相识相知的过程用沙画表现出来,既新颖别致又震撼人心。婚庆沙画推出后立即广受欢迎,刘圣彩的身价也是一路飙升,一次婚礼就能拿到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收入。
  
  一段视频让他成了沙画迷
  
  刘圣彩原本是学习航运贸易专业的,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2008年,他无意中在网上看到北京一位作者创作的奥运沙画,立即被这种变幻莫测的表演形式吸引住了。沙画表演是在一个底部可以照亮的磨砂玻璃或硬胶板上,用细小的沙子现场绘画。以手指为笔,以沙子为墨,再配上音乐,从而达到情景交融,如诗如画的艺术效果。
  刘圣彩从小就喜欢绘画,具有一定的艺术天赋,看到沙画这样美轮美奂,下决心要掌握其技艺。可是,除了网上仅有的那段视频,有关沙画的资料查无觅处,刘圣彩决定自己进行沙画的研究。
  顾名思义,沙画就是要用沙子作画,首要问题是选择沙子。刘圣彩从建材市场买来一袋沙子,将小石子等杂质筛除后,发现依旧有杂质。原来,自己用的是筛米用的筛子,空隙太大、目数不够,筛出的沙子无法用来创作沙画。后来,刘圣彩委托朋友专门从沙漠中带来沙子,冲洗七八遍后晒干,再找来药房筛中药用筛子,终于备好了符合沙画制作标准的沙子。
  刘圣彩开始在家里的玻璃餐桌上创作沙画,从最简单的模仿入手,然后再一点点选择合适的题材创作。开始是风景,远山明月,再到难度高一些的人物动物、楼宇街道。
  找到感觉后,他开始学着像电视上的那样,采用表演箱来将沙画创作的过程投射到屏幕上。没有现成的表演箱,刘圣彩边琢磨边改进,制作出了成型的表演箱:箱子最上面是一层玻璃板,玻璃板下面是一层亚克力板,箱子里面再安上日光灯,将沙画内容投射到屏幕或者墙壁上。
  
  苦心钻研。他让沙画“动”起来
  
  刘圣彩自打迷上了沙画,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身陷其中,妻子难免有意见。刘圣彩心想只有让妻子领略到沙画的魅力所在,她才会全力支持自己。
  他将自己和妻子从相识到热恋再到结婚的过程浓缩为十几个场景,悄悄地苦心练习。
  结婚纪念日那天晚餐,刘圣彩搬出自己的灯箱,将灯关了,然后运用推、捻、摊等手法作起沙画作品《嫁给我》。屏幕上,只见两只可爱的小天使从一堆细沙中跃然而出,手指一抹,天使的翅膀眨眼间消失了,画面则变成了携手漫步的情侣。随着日出日落的更替,一对情侣一会儿在花园里唱歌跳舞,一会儿在河边嬉戏玩耍。随着推杯换盏的画面过渡后,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携手步入了婚姻圣殿。与此同时,一曲《最浪漫的事》在房间回响起来,“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我依然是你手心里的宝。”
  优美的旋律、唯美的画面、如梦似幻的场景,让妻子想起了夫妻俩这些年一路相携走过的的情感轨迹……这份珍贵的大礼,让妻子从此不再阻止刘圣彩研究沙画了。
  与其它艺术种类不同,沙画最吸引人的就是要“动起来”。因为动,沙画才更立体:因为动,沙画才更鲜活。同时也正是因为动,沙画对于创作者的要求也更高了。“沙画的魅力就在于运动中的画面转换,如果仅仅用沙在玻璃板上先绘城堡,然后重新整理好后再画教堂,就失去了沙画的灵动了。完美的沙画作品必须通过几幅画面之间毫无痕迹的自然过渡,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为了让沙画动起来,刘圣彩可谓煞费苦心,首先要设计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根据需要划分为不同的环节,如同动画片一样,每个环节自成体系又彼此相连,一帧一帧接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精心运作。婚庆沙画成了都市新宠
  
  起初,刘圣彩只是将沙画当做修心养性、打发时间的业余爱好,后来看到网上视频很火爆,就试着将自己的表演视频《嫁给我》传到了网上。这一传就传火了,仅仅10天的时间,点击就超过了2万人次。更让他喜出望外的是,一位准新郎通过QQ号与刘圣彩取得了联系,想委托他制作一个婚庆沙画视频,在自己的婚礼上播放。
  为了将头炮打响,刘圣彩和对方沟通了很多次,从情节的设计到画面的转换,再到细节的一点点敲定,经过半个月的紧张创作,刘圣彩把两位新人的故事汇聚成一个个动人的画面:攥着的细沙一推、一撒,画面中出现了星巴克咖啡店,背景则是鸟巢,寓意着一对新人在这里相遇;随后,他一抹一推,鸟巢瞬间变成了万里长城,一对新人相约在长城亲眼见证红叶飘落;场景再次改变,一对新人来到了海南,面对大海紧紧拥抱在一起;最后画面定格在一个象征大桃心上,同时出现了“我爱你,嫁给我”的字样,全场的宾客都被这一幅幅神奇而又唯美的画面感动了。新娘显然事先不知情,惊喜得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为了表示对刘圣彩的感谢,对方给了他500元。和他付出的精力相比,500元显然不多,但是这笔收入却让刘圣彩意识到沙画是个很有市场前景的行当。他决意抢占市场先机。2009年6月,刘圣彩毅然辞职,在天津创办了一家专业从事沙画表演的创意公司。
  以往的沙画主要是表演性质,一般用于公司的开业庆典、大型发布会的展示等,渠道相对狭窄。因此,沙画师虽然表演十几分钟就能轻松进账8000~10000元,但是表演机会并不多。实际上,沙画的商业性演出一般集中在北京、广州、上海等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在天津本地是叫好不叫座,演出机会寥寥无几。
  那些日子,刘圣彩为此一筹莫展,难道沙画表演的路这么狭窄么?百无聊赖中,他再次点开了自己的视频,惊喜地发现点击竟然已经过了100万次,很多网友在赞美之余,纷纷表示如果价格可以,愿意在自己的婚礼庆典上尝试这个新鲜事物。
  看到这里,刘圣彩忽然茅塞顿开,市场的森林这么广阔,自己怎么单单盯着商业演出这一棵树呀?如今的年轻人结婚都追求个性化,在婚礼庆典上更是绞尽脑汁地推陈出新,如果自己将沙画表演与婚礼庆典结合在一起,不就赢得了一个全新的市场么?
  找到了发展方向,刘圣彩立即忙活起来,他一边在网上发布沙画表演的帖子,一边找到婚庆公司、婚纱影楼等,表达了合作意向。很快,刘圣彩就接到了订单,对方是一对白领,都喜欢旅游,因为网络而结识,又在纵情山水中产生了共鸣。因此在筹划婚礼时,一对新人要求婚庆公司要在婚礼现场将这一幕表达出来。以往接到这样的订单,婚庆公司都是以VCR录像的方式将情景再现,但是由于这对夫妻要求将旅游场景再现,费用就成了问题,因此公司无奈之下委托 刘圣彩承接这笔业务。
  刘圣彩立即开始构思,他首先根据新人的经历确认了几个不同的场景,然后上网详尽搜索了这对情侣去过的各处景点,将最有代表性最有纪念意义的名胜挑选出来,据此构图设计场景,并精心构思转接穿插。
  婚礼当天,歌曲《遇见》轻柔地响起,画面中指尖在细沙上缓缓划过,新人的爱情经历接轴而出:青梅竹马的恋情;新郎出国留学后,双方的电邮、电话传情;圣诞前夜,新郎从新西兰飞回国内,扮成圣诞老人背着整袋沉甸甸的礼物突然出现在新娘面前;搞怪的新郎把戒指丢进游泳池里,潜入水中找回戒指向心上人求婚;两人一起环游世界,足迹遍布国内国外著名景点,最后两人在意大利推正比萨斜塔,相视而笑;两人一同奔赴澳大利亚留学攻读硕士学位,一起成为2008年奥运火炬手和志愿者,参加悉尼的火炬传递……
  十几分钟转瞬即逝,当灯光亮起,新娘激动得眼含热泪,新郎则只是一个劲儿地傻笑,众多宾客则毫不吝啬地献出了掌声与喝彩。
  此后,刘圣彩又接连接受了很多次类似的委托,也赢得了一笔笔丰厚的收入。可是伴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他发现自己陷入了创作疲劳,因为承接的都是结婚庆典,表现的都是幸福美满、祝福吉祥的主题,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重复,而艺术表演一旦陷入机械性的创作,就会走入死胡同。
  居安思危的刘圣彩意识到了要想不断进步,必须不断创新。每次接到任务,他总是做好大量的前期工作,“作品要想感动新人,首先得感动自己。我拿来新人提供的照片,结合他们的爱情故事,先设计独有的情节,然后再开始创作,沙画创作的过程我会录下视频,再加进后期制作,让这个作品变得丰富饱满,因为这个故事只属于新人自己!所以必须是独一无二的!”
  刘圣彩处处留心,努力在沙画的题材、创作类别、创作手法上不断突破。一次,他在一家医院的墙壁上看到介绍推拿手法的图谱,意识到其中几个手法可以借鉴到沙画创作中去,赶紧掏出纸笔记了下来,回家后立即尝试,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沙画表演看似简单,但绝非易事,要求作者不仅具有深厚的绘画功底,还要有高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因此,刘圣彩还在业余时间钻研起了音乐、散文等,这样在解说配乐的时候就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做到和画面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
  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刘圣彩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进而促使业务量进一步增加。除了婚庆沙画,刘圣彩将业务拓展到了商业性的酒会、发布会等领域。他先后为百年国际老企业约翰克兰科技(天津)有限公司(JohnCrane)的展示会、中国联想集团的年会晚宴等,进行了沙画现场创作。2010年春节由闫妮和立威廉领衔的励志喜剧《张小五的春天》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前,剧组特邀刘圣彩参加新闻发布会,现场表演沙画漫画。
  5月26日,正在拍摄中的电影《小站》的导演看中了刘圣彩的沙画创意,邀请他加入电影的拍摄。简单地了解剧情后,刘圣彩构思了多个版本,经与导演商定,电影片头的2分钟和片尾的1分半钟都由沙画来表现。
  “我们不可能让时间定格,但是我们可以期待下一个更加精彩的瞬间。”从2009年6月开业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刘圣彩已经创作了百余个作品,每场表演的出场费达数千元甚至上万元。尤其是在结婚高峰月,有时同一天就有三四场表演,而且还经常被邀请到外地表演。这个执着的小伙子终于凭借着自己的灵气与努力,将不起眼的沙子变成了赚大钱的金沙。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资的增加及高校扩招,其在校生队伍不断壮大。  由此,间接催生了高校生对于学生用品的需求,势必成为一个巨大市场。  目前,由于多数高校生远离家乡,大都住在学校的宿舍里,而且,他们中不少人尚处于消费能力较低的阶段。因此,二手学习生活用品对其而言,显然更为经济实惠。    商机乍现    2002年初,小张随同乡到广东打工。期间他参加了某培训中心的电工技能培训,次年便回到老家
期刊
走进百工坊二楼,目光很容易就被右手边的第一家门店所吸引。店门上挂着一张名为“大吉祥”的手撕纸作品,一只轮廓简单生动的大象仰首朝天、栩栩如生。它没有剪纸般细致的边缘,却另有一份粗犷和豪放。  这幅作品的创作者是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东方神韵剪纸世家传人赵润兰。    剪纸也是生财之道    赵润兰是河北省晋州市人,小时候在乡下长大,她的母亲彭秀慧是五里八乡有名的“巧女”之一。“巧女”是乡下对那些精通绣
期刊
在一条不长的街道,街口就可以看到牌子,顺着牌子进去,不用问不用找,如果你看到左手边排起长队的小店,那就是高亮加盟的“张记秘制冒菜店”了,据说这张记秘制冒菜的“最牛的地方在于张老师独家秘制的酱料。    食客排长队买张记秘制冒菜    上午11时许,店前排着近10米的长队,店面不大,整个操作间都很窄,左边老板娘负责点菜收钱、添饭卖饮料,右边老板系着白围裙,在冒锅后面干得热火朝天。操作间后面,有两间屋
期刊
7年前,竺培军丢下“铁饭碗”开始创业,最初因为选错了创业项目,他欠下了20多万元的债务。第二次创业,竺培军选择家教服务,并因为有“1+1家教”等特色服务项目,公司得以快速发展,如今他又涉足培训市场,公司年营业额达百万元。    初次创业失败    中国宁波网讯竺培军在大学里学的是金融专业,毕业后到一家机关工作,捧起了让人羡慕的“铁饭碗”。但不安分的竺培军一直想自己创业,2000年,他毅然辞职开始自
期刊
“无聊产生商机,创意决定生意。”在卫生间里安放广告牌这种方式,是在利用有限的空间、闲置的空间,来实现无限创意价值,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商机不是个新鲜词,但在生活中,有很多机会被大多数总是在想着创业、赚钱的人忽略了。今天起,我们推出这样一群广告人,他们善于在生活中不起眼的小地方发现大业务。在眼下重庆为净化城市环境,大范围拆除户外广告的背景下,这些案例或许能给正在寻找广告分流出路的企业一些启迪。 
期刊
热情开远民族风情    主持人:开远的姑娘果真漂亮!  李存贵:开远除了山美水美,怎么样,人更美!这是我们评选的乡村丽人。  主持人:咱们开远的乡村佳丽们为什么一上场都拿着棒子?我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来打人的。  李存贵:不是打人的。  主持人:果真是来打人的!  李存贵:姑娘们不要吓他。  主持人:我觉得我走过很多地方啊,敬花的敬酒的都不如挨揍的感觉舒服。  李存贵:她们拿着棒子欢迎你。  主持人:
期刊
一个名叫张燕的女孩,怀抱着无限希望来到深圳,却多次在职场中撞壁,万般无奈的她萌生出自己创业的想法,却没料到她的事业从此风生水起,在大赚了都市潮人的浪漫钱后,她也收获了一份爱的真谛……    一个玩笑引发开店灵感    2008年,益阳女孩张燕大学毕业后,抱着去沿海闯荡的念头,踏上了去深圳的火车。半个月折腾下来,她都没有找到让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为了生存,她只得放低要求,最终在一家房地产公司站稳了脚
期刊
无论在繁华吵杂的大都市,还是偏远孤僻的小乡镇,下岗一直是人们所畏惧的一件事!因为下岗对于他们来说就面临着失业,失业了做什么?今天笔者就给大家讲一个实实在在的下岗工人创业案例—“下岗五兄弟靠豆芽发家”,那么他们下岗如何创业呢?和笔者一起去看吧:  栖霞区万寿村,一座600平方米的厂房。每天有2吨多无公害豆芽从这里走向市民的餐桌。  创办这家工厂的是5名亲兄弟。他们过去都是下岗职工,经过共同的努力,如
期刊
发卡、头花、皮筋……这些路边小摊上随处可见的小饰品,除了喜欢打扮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可能没多少人会留意它。可是,44岁的大男人杜中华,就是靠这些小玩意儿,鼓捣出了一番大名堂。    一盘烧鸡。促使他一头扎进发卡业    说起杜中华创业的缘由,居然是一盘20多块钱的烧鸡。  杜中华原是江西九江一个偏远山村的农民,在家务农之余,养鸭子补贴家用,偶尔出去打零工,小日子过得挺滋润。  1994年,杜中华到浙
期刊
在荆州公安县藕池镇幸福村,有一大片泥鳅养殖基地,基地的主人仅仅是一位30岁的小伙子,名叫陈生海。虽然自己是老板,但是陈生海却不是人们印象中的坐办公室、西装革履的老总模样,由于长时间在外劳作,脸晒得像条黑泥鳅,然而年纪轻轻的他却已是养殖业内小有名气的80后“泥鳅王”。在他的带动下,公安县及周边的180多户养殖泥鳅近400亩,专业合作社发展成员180人,已在沙市、松滋、石首建立了10个泥鳅养殖基地,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