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百年传统 铸就豫章辉煌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dot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与历史上的南昌同名的豫章中学,经历了百年的旅程,创造了一系列的辉煌业绩。除此之外,值得豫章人自豪骄傲的,还有她“诚、朴、明、强”的校训,历经百年的风雨,代代相传至今。
  我从2005年起担任豫章中学校长。如何引领学校继续发展,再造百年名校辉煌,我是从豫章校训中受到启发的。在这几年的学校管理工作实践中,我细细体味,深深思考,践行豫章校训,充分发挥校训在建设校园文化、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校训的意义和作用
  
  校训,顾名思义,是学校的训词。
  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为校训作了如下释义:“学校为树立优良校风而制定的要求师生共同遵守的准则。”韩启德在《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校训是一个学校精神的凝练,代表着学校的教育理论和校园文化,是全校师生长期以来共同创造、共同追求和共同分享的价值观。”校训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指导思想、办学特色、培养目标的概括和抽象,它应该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的一面旗帜,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积淀,是国家教育方针个性化的表现。校训可以影响和规范师生的言行举止和行为方式,引领学校的办学方针和发展方向,激励师生员工弘扬传统、开拓创新、奋发向上,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作用于社会文化,起到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中国的学校自古到今都立有学规校训,它们以教人从善、学有所得为己任,制定了许多言简意赅的校训。有的校训传遍四海,至今仍熠熠生辉。有名的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等。南昌有些中学的校训,也给人留下简洁明快的、过目不忘的印象,如江西师大附中的校训“做有责任的中国人”、南昌三中的校训“敢为天下先”、南昌二中的校训“勤朴肃毅”等。它们精短好记,悬挂在校园醒目之处,朝濡夕染,催人奋进。
  校训对于一个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讲,它潜移默化的孕育作用更是不能小视。对于12~18岁的人来讲,中学六年正是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用什么样的理念教育之、熏陶之,使之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这是办学者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
  由此可见,校训具有体现学校宗旨、陶冶理想情操、提高全面素质、净化校园文化氛围等重要作用。
  
  二、豫章中学校训的深刻内涵
  
  校训要求依托学校的性质,体现学校的意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并能为铸就学生的群体意志和价值取向起重要作用。好的校训往往是一个学校办学传统、办学特色和时代个性的完美结合。北京舞蹈学院校训是“文舞相融,德艺双馨”;中国海洋大学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南昌陆军学院校训是“以正治校,以奇谋兵”;哈佛大学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等等。
  优秀的校训必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岁月的冲刷,历经沧桑而长青,在纷繁的潮流中岿然不动,在时光的流逝中展示着自己特有的个性魅力,风霜越多风骨弥坚,历史越久而青春永驻。它们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和理想之光,绝不会因为时代终结而终结,不会因社会变迁而变迁,不会因领导更换而更改。它们思想深刻、精神博大,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
  豫章中学校训“诚、朴、明、强”就具有上述特点。它是在哪一年提出的,至今无确切的考证。据20世纪50年代的学生回忆,学校要求他们做到“诚心诚意学习,洁俭朴素做事,光明正大做人,自强不息向前”。许多在豫章中学学习过的人,回忆起母校的学习生活,有些往事也许淡忘了,但言及校训却记忆犹新,甚至脱口而出。他们说,校训虽很短,但困难时给你毅力,犹豫时给你信心,攀高时给你动力。
  我对豫章中学的校训有着自己的理解。“诚”代表诚实、诚恳、诚信、忠诚。“朴”的本义,《说文》谓之木皮,有的词典说是未经加工的木料,有纯真而不加任何修饰的意思,朴实、朴厚、朴素,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图虚名,勤俭朴素。“明”是指明慧、明达、明理、明礼、明事理、懂是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则是强健、强壮、强劲、强身健体、意志坚强、百折不挠之毅力、勇往直前之精神。“诚、朴、明、强”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它体现了对人的全面素质要求和德、智、体全方位的培养。
  古训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上说:“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任。”“诚”为做人根本,不诚则无物。“诚”是做一切事情的原动力,是成功的基础,快乐的根源。人缺失了“诚”,必定会滋长欺诈伪劣,一旦泛滥,整个社会就会动荡不安。可见,“诚”是人的最大美德,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人人讲“诚”,则社会和谐。
  “朴”在现代社会更是难能可贵。高尔基说过:“一切出色的东西都是朴素的,它们之令人倾倒,正是由于自己的富有智慧的朴素。”朴实无华是一种美德,它不矫揉造作,不装腔作势,没有虚伪与矫情,质朴实在而不浮华,脚踏实地,勤勤恳恳,让人放心。
  “明”被古人视为居高位者应具备的重要政治品质,其实这种品质普通人都应具备,而且必须从小就进行培养。不论地位高低,人人心地明朗,社会就会阳光灿烂、阳光满怀。学生明礼,就会如饥似渴学习知识,不屈不挠追求科学,为明天而勤奋学习,掌握本领,做国家之栋材、民族之脊梁。
  “强”在当前倡导全社会都要关注体育工作的形势下,显得更为重要。强健体魄,强身健体,为自己、为国家的强盛锻造自己体魄,才能承担历史赋予的使命。“强”还有另一层意思,即工作、学习不示弱,有勇于拼搏、争创一流的气势。
  
  三、豫章校训激励着新老豫章人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豫章中学的师生虽为社会环境所迫,无奈转辗几地,从南昌三中到庐山牯岭,到安福,到兴国,非常艰苦,但广大师生排除万难,坚持办学。当时教师的薪水减少到战前的25%~50%,虽然有用人单位到学校高薪“挖”教师,但教师们无一离校。他们与学生同甘共苦,穿补了又补的粗布衣服,吃的仅仅是蔬菜,却毫无怨言。纸张课本缺乏,许多学生共用一本书,仍勤奋学习。改革开放后,教师“大雁南飞”成为有些地方、有些学校的“时尚”,豫章中学的老师却很少调离,他们热爱着这块故土,忠诚于三尺讲台。
  豫章的体育是很有特色的,据史料记载,江西最早的私人网球场(1911年建)、正式足球场(1912年建,长60米、宽40米)、室内篮球场(1920年建),都建成于豫章中学。足球队在江西久负盛名,多次取得冠军称号。学生刘震武1921年在全省学生运动会上获得100米和200米短跑第一名,同年在华中运动会上又取得第一名,在马尼拉参加远东运动会百米预赛仍获得了好名次。网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游泳等,豫章中学的学生都有较好的表现。进入新世纪,豫章中学的体育有了更快发展。在南昌市首届中学生体育节上,豫章中学技压群雄,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和优秀组织奖。2004年第二届南昌市中学生体育节,豫章中学再次蝉联团体总分第一名。2000年豫章中学足球队代表南昌市参加全国“华晨杯”江西赛区中学生足球赛,获得第一名。
  百年豫章,百年校训。一条校训能传承百年,除了校训本身具有文字简练、内容丰富、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易理解、好记忆等特点外,关键的是师生努力实践校训。校训不仅是升旗仪式上喊的口号、校歌中的唱词,最基本、最重要的还是要求师生知晓、践行。学校领导要善于通过思想政治学习和制定制度、方案等方式,将校训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主题班会中,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并使之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
  豫章中学的老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硕果累累,有几十名教师分别获得全国、省、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2003年南昌市“园丁杯”优质课比赛豫章中学获得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13门学科中有10个学科获奖,是全市获得奖项最多的单位。物理组被推荐参加全国优质课比赛,获得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在2006年江西省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比赛中,李琦获得全省第一名,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比赛并获得二等奖。豫章中学的教师群体,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2006年被评为全国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江西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并获南昌市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劳模区荣祥培养了二级运动员100多名,向体育高等院校输送了200多名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校训。
  教师的不断进取,敢攀高峰,争创一流的精神,教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2001年,邹之琴同学获得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殊荣。在第十届全省青少年创造发明竞赛活动中,豫章中学获创新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小发明二等奖2名。在第五届全省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中,豫章中学获一等奖。2006年,吴伊文同学在全国中小学生“三小”竞赛中获得江西赛区一等奖,取得了保送进大学的资格;余宽同学在全国中小学电脑动画制作比赛中获得江西赛区一等奖。自1985年以来,豫章中学中考成绩一直位居全市前列。
  豫章校训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豫章中学将继续努力,不断开拓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为校训注入新的内容,为国家、为民族培育更多更好的人才。(作者单位:南昌市豫章中学)
  
  □责任编辑 曾宪瑛
  E-mail:jxjyzxy@163.com
其他文献
6月12日,教育系统对口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要深刻认识对口支援对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意义,带着对灾区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把对口支援工作放在当前整个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全力以赴、狠抓落实,尽最大努力帮助灾区学校进行灾后恢复重建。  周济强调,教育部已先后召开网络视频会议、印发通知,全面部署了对口支援工作,当前,要结合四川省的实际情况,特别突出抓好重建规划的制
期刊
每个人都是带着渴求知识的愿望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当孩子还不会说话时,总是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面对他周围的世界,表现出极大的求知欲望;当孩子会说话时,总爱问这问那,表现出强烈的探求知识的兴趣。然而,等孩子入学以后,有许多孩子却变得怕学、厌学,这一强大的反差,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索。  众所周知,学生的主要时间在课堂,老师的主阵地也在课堂,其根本原因就出在课堂!叶澜教授极其精辟地指出:“这是忽视课堂教学
期刊
读郭道胜老师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深感追求“教育,应让阳光洒满大地,让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跳跃,让美好永驻人间”的境界,应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而追求这种境界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正如郭老师所说:“儿童的名字叫什么,儿童的名字叫未来,儿童的名字叫发展……”让学生获得发展成长,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
期刊
本刊讯(记者李雪姣曾维平)2008 年7 月28日上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与赣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合作签约仪式在赣州市举行。中央教科所所长袁振国与赣州市市长王平分别代表双方签字,并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综合实验区揭牌。《人民教育》总编辑傅国亮,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宋雷鸣出席了签约仪式。虞国庆厅长还亲自点击开通中央教科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网站赣州频道
期刊
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作业成了负担的代名词,作业让师生苦不堪言。更有甚者,少数教师由于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把作业当成了他们惩罚学生、滥施淫威的手段。此时此刻,作业已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违背了初衷,走向了反面。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有颇多的感叹:感叹作业布置之无奈,感叹作业批改之徒劳,感叹作业训练之低效……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刘春生老师的《作业的革命》一书进入了我的视线,不仅是其书名中的“
期刊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在喜迎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大喜日子里,我们迎来了第二十三个教师节,值此节日喜庆之际,谨向辛勤工作在全省教育战线上的全体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长期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科教兴赣,人才强省”战略,忠于职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
期刊
本刊讯(记者徐光明)2007年以来,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三项创建”活动,即在高校开展“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办学治校能力”的好班子创建活动,在全省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情系师生、服务基层、奉献教育”的好班子创建活动,在中小学校开展“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班子创建活动。同时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争创基层组织建设“十面红旗”活动,大力推进全省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
期刊
“不给模式给启示”  没有学校的变革,就没有教育的变革。  地方教育行政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唤醒学校,让每一所学校的内生力量爆发出来。  南岗区多年来实践着的学习共同体,就是一种本土化的唤醒机制。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的每所初中和小学,都流传着一句话:  “不给模式给启示。”  这是他们区教育局局长孙波的名言。  这句名言,直接影响、塑造了南岗区生动的教育实践。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
期刊
本刊讯(记者谢爱林)2008 年6 月15 日,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省委教育工委组织部、江西教育电视台承办的全省高校党员学习党的十七大知识电视大赛决赛在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厅举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领导史蓉蓉、杨寿庆、万普海出席大赛并为获奖代表队颁奖。  比赛中,参赛选手层层闯关,你追我赶,他们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观众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大赛评委会的精彩点评更让在场的观众受益颇深。 这
期刊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校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内在要求。在当前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大胆创新方法,大力构建和谐校园,积极探索和解决校园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007年上半年,江西教育电视台精心策划,着力推出“我爱老师”大型推选活动,走进了南昌市十多所中小学,5万多名师生倾情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