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和感情的坚持与维护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tai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提戈涅》是古希腊伟大的悲剧家索福克勒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悲剧的起因是俄狄浦斯和她的妻子(同时也是他的母亲)伊俄卡斯忒的两个儿子为争夺王位刀兵相见,波吕涅克斯率外邦的军队回来攻打自己的祖国,厄特俄克勒斯奋起抵抗,结果两人都战死沙场。他们的舅父,也就是当时的国王克瑞翁为惩罚叛徒,下令严禁安葬波吕涅克斯,违者将被处死。他们的妹妹安提戈涅不顾克瑞翁的政令,以维护亲族道德准则为出发点,冒着生命危险埋葬了哥哥波吕涅克斯的尸体,因而被国王关在墓室中死去。随后,国王的儿子海蒙为未婚妻安提戈涅自杀殉情,王后又因儿子的死而自杀,克瑞翁一意孤行酿成了这出悲剧,最后自己也陷入了众叛亲离的痛苦之中,成为一个道义上的失败者。
  这部作品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不少人认为安提戈涅所维护的是“神律”,也就是“天神所重视的天条”[1]也有人认为她维护的是人性,坚持个人的感情高于一切;还有人说她是用人道主义精神来反对狭隘的城邦至上观念对人性的压制。后种观点一般认为,悲剧的实质是以克瑞翁为代表的国家法律和以安提戈涅为代表的自然法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前者对后者肆意的的压制与践踏。所以,克瑞翁往往被读者定义为一个反面的,冷酷无情、专制独裁、不顾道义的暴君;安提戈涅则被认为是英勇刚毅、骨肉情深、正义善良的化身。
  尽管国家法律对个体情感和自然法践踏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之一,但以上观点却并没有道出悲剧的真正根源。无论天条神律还是人性私情,也不管是埋葬哥哥还是反抗克瑞翁,安提戈涅一直都是以社会的另一种规范体系——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出发点的。克瑞翁也是因为将个人意志和城邦法律凌驾于当时的人们普遍认同和接受的道德观念之上,才导致了悲剧的产生。基于以上观点,我们可以说:安提戈涅所坚持和维护的是天然纯洁的基于道德的感情,克瑞翁将城邦主义绝对化与这种道德感情所产生的冲突才是悲剧的实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说明:
  
  1 道德与道德感情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并且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甚或起约束作用。以上是现代汉语词典对“道德”的经典释义。人并不能孤立的存在,而是处于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组成的社会之中,所以,要维护这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正常关系,除了法律的强制手段以外,还需要相应的自觉规范体系,这就是道德。
  道德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除了充当社会舆论以外,它还能通过个人自我意识发生作用,这种自我意识,就是道德感情。道德和道德情感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被广泛遵守和认同,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生活中,好人和坏人主要是德行善恶的区分,善良公正和凶恶残忍同样是以道德阐释为前提的。的确,道德不仅影响人们评价身边的人和事,同时好指导着个人自己的一言一行。保持着天然的道德感情的纯洁性,会让人的行为充满正义和特殊的魅力,在文学创作活动中,具有道德内容的作品还可以影响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使道德显出积极的美的效果。
  正如《安提戈涅》,安葬亲人是人之常情,是道德规范上死者亲人神圣不可推卸的义务。所以,当安提戈涅按照古人的习俗,撒上了一层很细的沙子盖住哥哥的尸体的时候,虽然明知道自己的行动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但她仍然决定“要到力量耗尽时才住手”,“充其量是光荣地死”[2];虽然明显是对国王禁令的抗拒,但看守尸体的守兵和广大民众却并没有按照国王的指令将她“在大街上用石头砸死”。她道德感情支持之下表现出的不顾一切后果的勇气、激情和执着一直震撼着古今中外读者的心,显示出光彩夺目的人格魅力。
  
  2 道德和感情的破坏、维护与戏剧的冲突、展开
  
  《安提戈涅》的剧情,正是以克瑞翁无视并破坏道德和安提戈涅坚持并维护道德为情节冲突展开的。
  2.1 克瑞翁严禁埋葬波吕涅克斯的专断命令,违反了当时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这是戏剧矛盾的发端。
  戏剧一开始,克瑞翁就把波吕涅克斯视为祸害城邦的敌人,规定让他暴尸荒野给鸟和狗吞食,不许人埋葬,也不许人哀悼,即使仅仅为他举行象征性的安葬仪式也将被处死,而且宣称这是一道合乎这原则的命令。诚然,他是以城邦繁荣幸福为原则,以民众生活安定秩序为考虑出发点的,但却明显是有损当时的道德观念和感情的。因为在古希腊文化中,死者入土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古老规定。古希腊人把埋葬死者视为神圣的义务,死者得不到埋葬,就无法得到下界鬼魂的尊敬,不能渡过冥间,前往冥土。所以,克瑞翁禁令的片面、强制和固守,必然要破坏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道德准则,必然导致无法调节的矛盾的出现。
  2.2 安提戈涅违背国王的法令、尽自己的义务埋葬哥哥,不惜牺牲生命捍卫道德感情,推动戏剧的向前发展。
  安提戈涅认为哥哥即使是叛徒,也应得到安葬,这是天经地义的。表面上看,她埋葬哥哥的行为是出于个人骨肉亲情的义务,而且似乎还包含着家族荣誉利益的成分,但如果我们细读作品,就可以发现,安提戈涅对禁令的抗拒,其实是对破坏道德行为的抗拒,是对社会生活中人们道德感情的捍卫和坚持。
  前面我们说过,纯洁的道德感情可以使人显示出特殊的人性魅力,安提戈涅正好具有这种特质。所以,她不服从当权强制的无理,用实际行动显示自己内在的高贵,不顾一切埋葬哥哥,认为即使为此而死,也是件光荣的事。而且,当安葬祭奠自己的哥哥被发现之后,她不但一点也不惊惶,反而高傲倔强地承认和承担了所有的一切。崇高的道德,让她敢于和当权的命令对抗,不向灾难低头。
  2.3 歌队长、守兵、海蒙以及广大市民对去安提戈涅的支持与悲叹,再显道德的力量,进一步推动戏剧发展。
  当守兵报告波吕涅克斯的尸体被人盖上一层细沙,而且举行了应有的仪式的时候,歌队长说的第一句话是:“主上,我考虑了很久,这件事莫非是天神作出来的?” 这也就是说,其实歌队长内心也是不能忍受国王的禁令的,只是不敢明目张胆地摇头抱怨,所以趁此机会借天神的名义来传达自己的主张。另外,守兵也是在克瑞翁可伯的恐吓之下,因为职责所在才捉住安提戈涅将她交给国王的,并且还称之为“把朋友领到灾难中的十分痛苦的事”。就连克瑞翁的儿子,也就是安提戈涅的未婚夫,也替广大民众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她(安提戈涅)作了最光荣的事,在所有的女人中,只有她最不应当这样最悲惨地死去!”
  事实上,人们确实是因为对国王权力的畏惧和服从,才不敢说他不乐意听的话,只能在背地里为安提戈涅悲叹。式拜全城的人都否认安提戈涅的罪行,同样的意思也就是说他们,甚至整个社会对安提戈涅都是持赞同和默许的态度,赞同她纯洁的道德感情,默许她敢于反抗国王禁令的行为。
  
  3 道德感情的最后胜利
  
  安提戈涅被判罪囚于石窟之后,先知忒瑞西阿斯曾警告国王说他已经“处在厄运的刀口上了”,“只因为你的意见不对,城邦才有了污染。”[3]歌队长也再次建议他“快去把那女孩子从石窟里放出来,还要结那暴露的尸体起个坟墓。[4]”国王的意见不对,是因为他对道德的忤逆和对抗,所以连天神也站在了安提戈涅这方。
  克瑞翁以城邦公众生活安定为出发点,而安提戈涅是以纯洁的道德感情为出发点,他们各自所要固守的信念是不同的。因为他们各自坚持自己所代表的那一部分力量,所以尽管最后克瑞翁决定让步于道德的力量,遵守道德的规范,亲自将安提戈涅释放,但还是没能及时挽回悲剧的结局--安提格涅已在石窟中自尽,海蒙因未婚妻的死自杀,王后又因儿子的死而自杀,克瑞翁众叛亲离。
  国王专职独裁无视道德的存在,以及他将城邦主义绝对化与道德感情所产生的冲突,是一切罪行和不幸的来源。毕竟,只属于一个人的城邦不算城邦,即使他是当今的国王,即使他掌握着所有的权力,也是决不能凭一纸号令改变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感情观念的。当城邦的律令或统治者的意志违反社会普遍接受并公认的伦理道德时,将陷入不幸的苦难,正如《安提戈涅》。
  悲剧的最后结局,是道德感情的最后胜利,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这里,也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自己创作时的感情倾向,他也是站在崇高道德的高度来塑造安提戈涅的。可以说,在《安提戈涅》中,在安提戈涅的身上,在她坚持和维护道德感情的行为中,我们看到了对天然的道德美的颂扬。
  
  注解
  ① 罗念生《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
  ② 罗念生《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
  ③ 罗念生《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
  
  参考文献
  [1] 罗念生.《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
  [2] 聂珍钊.《外国文学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
  [3] 王先霈 胡亚敏.《文学批评原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4] Richard A.Posner著,苏力译:《道德与法律理论的疑问》,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
  [5] 肖四新.《理性主义绝对化的悲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2003年第2期
  收稿日期:2007-12-05
其他文献
摘要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如何充分发挥这一作用,除了本身应该具有广播的文化知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卓有成就的组织教学能力以外,当好學生的交往者也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 从“爱”入手;以“爱”育人
期刊
数学是逻辑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对幼儿来说是高度抽象的,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培养幼儿探索精神的有效途径。但长期以来,幼儿园数学教育价值观多偏向于掌握知識量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师幼互动关系,有效地进行师幼互动,使幼儿主动积极地探索学习。
期刊
摘要 本文对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语言进行论述,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见解,旨在引起同行们更加注重和规范教学语言的运用,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關键词 数学;教学;语言;运用
期刊
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一位有着崇高地位和重要影响的诗人,他的这种地位和影响,是有赖于其诗歌艺术成就的,尤其是诗歌语言艺术成就。陶诗沿袭了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且进入更加纯熟的境地。这种特点,在其众多题材的诗歌中,以田园诗最为自然简朴,最具代表性。  陶渊明的田园诗一般都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甜美、田园风光的怡人和田园生活的简朴,来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生命心境和超世脱俗的人生韵味的,诗歌语言真实而又深远
期刊
摘要 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项课的教学承担着技术性与教育性培养的双重任务,从培养学生体育教育职业道德出發,培养学生足球技能,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足球教学与训练技能,从而培养中小学合格的足球教学师资。  关键词 高等师范;足球教育;足球技能;足球训练
期刊
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個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初中数学课堂教法的探索,通过教学实践,获得了一些粗浅的体会。
期刊
1 建国初期的粮食状况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战争不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到1949年,粮食总产量和单位产量与战前最高年产量(1936)年相比,都大大下降了,但需求却不断增加。首先,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需要由国家供应粮食的军政人员数量增多。其次,当时不少地方灾害严重,需要大批粮食救济灾民。全国合计受灾程度不同的农田约12795万亩,灾民约4000多万人,其中集中大块的重灾区,共约2800万余
期刊
作者简介:章怡(1981-)女,江苏盐城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生态旅游,旅游规划与管理。    乡村旅游的出现距今已有较长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欧洲出现其初始形式。进入20世纪80年代,欧洲国家的学者对乡村旅游进行大量的学术研究,并指导乡村旅游实践的发展,乡村旅游大规模地开展[1]。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为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
期刊
小學数学第八册有一堂名为《可怕的白色污染》数学活动课,目的是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想到这一堂课竟激起了学生对环保的浓厚兴趣,唤醒了环保意识,并使学生自发组织成立了环保小队进行有模有样的探究、宣传。
期刊
摘要 现代钢琴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主要依靠的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在实践教学越来越成为全面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培养学生实际技能,科技创造能力的今天,钢琴教育教学实践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任何教学都无法代替的。在本文里将对教学实践的目的特点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琴教学;艺术實践;创新实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