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anz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化学实验则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化学实验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值得强调的是,通过实验来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考理科综合考试的命题特色和发展趋势,从近几年的高考实验试题来看,以课本实验为基础,对实验进行适度的拓展和深化,在正确理解课本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大命题特点。本人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运用化学史实中的实验过程及现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史本身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科学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最好素材。通过对化学史实中某些实验过程及现象的描述,可使学生们兴趣盎然,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动脑思维、动手实验和渴望创新的积极性。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淡化了对这部分内容的重视,失去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机。
  例如,在学习空气时,向学生介绍氧气的发现史;学习氢气时,介绍16世纪中叶和17世纪的一些科学家发现了某些金属与酸反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氢气的方法,在工业上虽无实用价值,但却是实验室制取少量氢气的极为简捷的方法;学习碳酸钠时,介绍“侯氏制碱法”的发明人——侯德榜的故事;学习王水时,介绍丹麦著名物理学家波尔是怎样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学习硝化甘油时,介绍诺贝尔发明烈性**的故事;在学习磷时,介绍法国人布兰特是怎样发现磷的等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会自觉形成并不断得到加强。
  二、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目前,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可以用实验来论证已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正确性,在实验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实验模式缺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将教材中的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可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兴奋状态,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验证性实验所无法替代的。
  例如,在讲解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和性质时,我就先告诉学生氢氧化亚铁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然后演示新制的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学生未能看到白色絮状沉淀,而看到的是灰绿色的沉淀。该现象立即就会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此时我便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原因:(1)为什么要用新制的硫酸亚铁溶液?(2)为什么要将滴管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地挤出氢氧化钠溶液?③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了什么物质?当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分析得出硫酸亚铁和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时,然后立即换一瓶经煮沸以除去氧气的氢氧化钠溶液重新进行实验,再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得到白色沉淀,但过一会儿就转变为灰绿色,随后逐渐变为红褐色。这一现象又引起学生的疑问:怎样才能使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氧化的速率减慢呢?结果经过学生一系列的思考、讨论、比较以后,最后选用在硫酸亚铁液面上滴加几滴苯(或汽油、植物油等)作保护层,再将滴管伸入试管底部,滴加煮沸过的氢氧化钠溶液,就得到了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并保持了较长的时间不变色。
  三、利用开放性实验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放性习题是指题目的设计是开放的,答案是灵活多样的,只要答案是合理的,都是正确的。开放性习题的出现是对传统封闭性习题的挑战,这类习题旨在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范围、不同的层次去分析、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生答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过程。利用开放性实验习题,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乐趣,领悟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某无色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给出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并在教师的适当提示下认真思考、仔细分析、比较后,学生们便给出了以下几个合理简便的方案:
  [方案一]取一只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體(这是取样检验的常规方法,后面表述用“取样”),往其中加入少量的水。如果加水后,试管内的液体不分层,则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反之,上层为“水层”。
  [方案二]取样,向其中加入少量的四氯化碳或苯,若试管中液体分层,则说明分液漏斗中的下层为“水层”;反之,上层为“水层”。
  [方案三]取样,用胶头滴管取少量待测液,滴2-3滴到无水硫酸铜固体上,观察白色固体上是否有蓝色出现,若有变化,则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为“水层”;反之,上层为“水层”。
  四、开展设计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方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总之,注重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创新,给学生留出自由思考的空间,增加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操作实验的机会,对实验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探究,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上只是本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初步尝试,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提高和深化。
其他文献
一堂优秀历史课的标准究竟是什么?真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课堂教学评价既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实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改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已经发生变化,同以往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结合教学实际,我们认为“一堂好课”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三维目标清晰  教师必须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包括需要重点讲解和解决的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重点、难点问题,作为教师,该如何确认、处理和化解这些教学重、难点,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技藝的一种检验。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难点一般包含两种形态,即静态教学重难点和动态教学重难点。静态教学重难点主要是指教学参考书所规定的内容,侧重于从学科知识体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体性。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发展飞速,学生学会现有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这样才能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是给学生一头猎物,还是给学生一杆枪?”每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因为猎物总有被吃完的时候,而学
面临着幼教改革飞速发展、竞争机制日趋激烈的今天,家长和社会对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呼声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进了城里幼儿园就读。为促进周边园幼儿教育均衡发展,周边园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已成为长白幼教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周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周边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呢?  长白县幼儿园是吉林省师范性实验幼儿园拥有得天独厚的办园条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培养新世纪新型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的重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以为可以从几方面着手。  一、直观操作、激发创新兴趣  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
根结线虫属于固着性专性植物寄生线虫,在侵染植物的过程中分泌多种与寄生相关的蛋白,称之为效应子蛋白。根结线虫的食道腺是合成效应子蛋白的重要场所,其合成的效应子蛋白往
语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基础。因而语音学习的好差直接影响到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只有把英语语音教学搞好了,才可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一、语音教学的关键  解决问题要找重点、抓关键,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舍本而逐末”,也不能“眉毛鼻子一把抓”。那么语音教学的关键是什么呢?  传统的语音教学,是从国际音标学起的。根据外教的教学经验,我
研究了5,8,11Gy3种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小麦稳定品系72-3花粉的辐射效应。结果表明:单核期花粉对辐射最为敏感,二核期花粉次之。花粉育性的高低与辐照剂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爱好兴趣、价值观、人生观、情感态度的关键时期。如何教好小学语文,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下面笔者就根据自身经验谈谈如何创新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固有的观念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这种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学生也自觉地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任务,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不仅作为一种物理方法,而且作为物理思想,在物理思维,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促使学生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物理规律,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培养科学素质建立正确的世界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初中物理教材更注重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教材中物理知识的呈现主要是运用实验手段使某些物理现象再现,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经过教师的分析,引导,上升到理性认识,内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