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ameimaru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轮课程改革给我们语文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冲击,每个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实践、总结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人提出:“自主探究” 学习模式,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也有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群体活动形式,他以傲球师生交融、教学合一,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交流、研讨,从而致力于学生课堂上的合作学习的研究。笔者认为,这两种认识和探讨都是可取的,但同时也认为,课堂教学中,既提倡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机结合,又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又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群体意识和意志。这对学生走向社会,有很大影响。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而阅读本身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构成教材的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倾注了创作者的心血,都是创作者自身的人生体验、学习智慧的结晶。教师既不能因落实知识点而破坏它的整体美感,也不能囿于教学参考书上的分析,而应该投入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人生体验、自己的学识、自己的才智去思考,去理解,更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思辨中对教材有感性的体悟、有整体的认识,因为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样,教材不再是死的材料,而是活的形象、美的化身,它充满了情趣、理趣,充满了人文精神。实质上,当学生面对课文时,他们也是带着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初步的观察、感受与思考,带着对这个世界朴素的解读,与另一个人(作者)交流,倾听与理解他所表达的对这个世界的另一种观察、感受与思考。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教学才会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才会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育才之境。虽然学生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性格爱好等因素,决定了其阅读感受和欣赏体验的不同,但“新课标”强调了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才能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才能使我们的语文答案丰富多彩,才能有看问题的角度多种多样,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这也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学生自主探究固然重要,但合作精神也不可缺少。因为个人的探究毕竟是有限的,而现实的教育又是:教师在课堂上总是“青睐”那少数几个学生,特别是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因为怕演砸了,“即使是学生争先恐后的要发言,而教师也只能满足少数佼佼者的竞争取胜心理”。这就会抑制大多数学生学习和竞争的积极性,从不胜任的活动中退缩下去,而小组讨论、小组交流,却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发挥个人优势的机会,也能集思广益,寻求一个更为完满的答案,在这种合作活动中,能通过优势互补促进智力的发展,是能力差的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改进学习方法,有助于增强集体凝聚力,加快加深对课文的思考、理解,提高学习效率,普遍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可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就学习的全过程而言,从学习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到学习的结果的评价的全过程,不仅仅是指通常所说的直接学习阶段和过程﹙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探究多表现为小组内的交流、研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口语交际能力、探究能力。但这种交流研讨是有前提条件的:首先,合作探究的问题应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产生,并且依靠个人力量不能独立解决的;其次,小组内的合作探究有时间、任务分配等明确要求,切忌随意性,又要考虑探究的问题是学生产生的,是共性还是个性问题?所给时间是否充分?如果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一堂课没有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没有深入思考,却将时间浪费在反复转动身子形成合作学习的态势上,不但合作没有产生功效,自主学习的习惯也会慢慢消逝。因此,课堂上学生间的合作与讨论,应该是在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之后进行的,通过合作来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给更多的学生以思想的启迪,合作才有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写作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提高,正是因为这样,高中英语教师必须着重加强对高中英语写作的教学,并且探索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就这个问题展开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已被纳入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它要求学生会自主收集资料,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能写出一般题裁的文章,并且能够自行修改。然而,许多英语教师仍沿用
【摘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情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方面应着力思维的转换性、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承接性、思维的多样性和思维的可比性。在训练的过程中应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已形成的思维能力为依托和学习兴趣为保证。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思维特性能力    《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我始终认为:对于成绩不错的学生,高考的成功关键在于语文的成绩好,而语文的成功关键在于作文的写得好。而在高考作文中,大部分的考生都选择写议论文,那么,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教学生写好议论文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当然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方法,我就结合自己多年执教高三语文的经验谈点看法,请同行们指教。  一、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内容虽然决定形式,但没有形式,内容就没有了依托,所以认识万事万物都应从形式入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使我们教师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进行了有力的探索。小学语文新课改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对小语教师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一、重形式,轻内容,偏离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
[摘要]成功的教学得益于教师精心的预设,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同时教师要敏锐地捕捉那些不期而至的生成点,及时作出判断,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使静态的、固定化的教学预设变成动态的、富有灵性的实施方案,才能演绎出精彩纷呈的成功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设;生成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观的回归,广大教师越来越呼唤和重视生成性
【摘要】本文认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优化教学策略,构建学生良好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高中 英语教学 主动性 培养     教育家埃德加富尔的《学会生存》中有这么一句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令笔者感触很深,不由得想到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已摒弃了过去的“一根粉笔一张嘴
【摘要】随着法律的日益复杂化、技术化、专业化和职业化,颇具核心功能的法律解释已经出现精英文化的话语统制。本文试用房屋合建、企业间相互借贷、“安乐死”三个法律实践分析大众话语与精英话语制约下的解释方法在法律解释中的问题。  【关键词】房屋合建企业间相互借贷安乐死大众话语精英话语    应该认为,任何制定公布出来的成文法律,比如制定法或者判例法,它们在法律的适用中均面临着解释问题。因此,美国学者Tal
【摘 要】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人际之间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对完成教学任务、履行教学职责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性艺术。课堂教学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两种语体,各有不同的特点和表达规律,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代替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课是核心。讲课效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口语表达技艺的水平。因此,许多学者、专家及教育工作者
摘要: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是反思。因为数学不只是单纯的知识,而是思想、观念。它既是反思的材料,又是反思的结果。本文通过对反思必要性的论述,强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反思这一环节。并举例说明反思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中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字:反思;反思性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思维品质;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是反思。因为数学不只是单纯的知识,而是思想、观念。它既是
物理学科教学的最优化,是指运用系统的基本观点研究和处理物理学科教学过程的结构,促使教学整体最优化的一系列方法。根据物理学科特征,综合探讨物理优化的思路和具体策略。本文重点探讨物理学科教学优化的理论涵义、实施策略等问题。   一、物理学科教学最优化的含义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