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引用悟情学法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ai5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是季羡林的回忆录《留德十年》中的一篇,这篇文章感人至深,以大量日记引用表情达意,结构独特。不过这篇课文篇幅很长,如何做到聚焦目标、长文短教?听了我校武有锋老师的教学处理后,让我有了语文教学的新思路。
  板块一:直接入文,选准亲情基调
  上课伊始,诵读课文总起句,植入怀念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的相同情感,继而抛出“哪些词句最能体现作者怀念母亲?”引导学生以文中的“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披文入情,品读体验失去母亲的悔恨与痛苦。
  【观课建议】 学生悲情基调入境,体情到位理解入情。不过在品读怀念生母情感中,若能补充作者外出学习时间到底有多久,母亲到底如何记挂儿子的相关资料,对学生理解作者的悔恨会更有帮助。
  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来点儿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好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上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这一资料能体现特殊年代里母亲无私的爱,以及作者无法回报而“寝不安席,食不下咽”的悔恨之心。
  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 ’”
  母亲这句简短的话里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设想母亲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着自己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来,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这不更能看出一位母亲对儿女的挂念?结合课文的描述,可适当猜测作者离家时的场景。
  板块二:品读日记引文,穿点成线爱国情
  随后武老师紧扣作者日记顺序聚焦“日记中哪些句子最能看出作者怀念祖国母亲?”
  1.日记一:环境抒情
  “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武老师在诵读谈体悟中,指出直接抒情的写法。最后导读“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織上对面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薄暗中。”点拨作者因思乡念国而凄凉,就像黑夜一般的愁,引出环境描写衬托心情,自然而然得情得法。
  2.日记二:反衬思国情
  紧扣作者的感叹“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问:“到底是怎样?”围绕房东太太等待儿子时前后动作、神态的描写,理解母亲对儿女的爱与牵挂都是一样的。随后追问“作者为何写房东太太?”自然引入,勾起作者想念自己的母亲,反衬出作者思家念母的内心活动,同时进一步理解人物动作、神态之中表现内心情感的写法。
  武老师在引导品析中并没有条分缕析,而是紧扣“哪些关键词句,体现了作者的思念?”这一问题,以读句谈感悟、品感情学写法的思路教语文。
  3.日记引文,直抒爱国情
  武老师在日记和追梦选段诵读中教学作者直接抒情的表达方法,将作者爱国思亲的情感推向高潮。随后她又以所选日记的时间连续跟进这一线索,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祖国母亲“频来入梦”,达到既理解词语,又升华作者思国心切的目的。在不起眼处发现教学契机,目光独到、犀利,将直接的抒情表达方式与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巧妙融合。
  【观课建议】:武老师立足语文本真教学,以培养学生语感,引导学生学习表达,就课堂教学也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对于生身母亲部分以“寝不安席、食不下咽、追随母亲于地下”的关键词,着重以补充资料形式体悟母亲很爱他、挂念他;自己陪伴母亲的时间很少,理解作者的思念、悔恨即可;其次,文中所选的日记内容集中品读一部分,只讲授基本方法,其他让学生有选择地合作学习某一部分,再进行交流,使课堂张弛灵动;最后设计抒情练写板块,将学文悟情、用法表达落在实处。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基于课程标准,选准学段内容,使语文知识、能力训练与人文素养熏习的双线有效融合、同步提升为出发点和归宿,这也是语文老师长期实践研究的课题。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水沟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将相和》这篇课文出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章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和“相”之间由失和到永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第一次尝试网络教学,课前我做了精心准备,具体做以下安排:  一、精心设计网页内容  我的教学环节设计理念是利用有效资源进行省时、高效、全方位的学习。在本课教学的网页中共
期刊
有效的德育应该是在一种氛围中实现的。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利用统编语文教材这一工具,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既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又润物无声地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读懂单元导语,明确育人目标  新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元”,即兼顾了语文素养和人文主题两个方面。在人文主题的选择上并不高深,诸如四季美景、至爱亲情、学习生活、动物与人、凡人小事等均
期刊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下面以《女娲补天》一课为例谈一下如何利用神话故事点燃学生的想象力。  一、以“神奇”为主线,感受奇异想象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和阅读了一些神话故事,而且在生活中也会听到一些神话故事,因此在教学中
期刊
小学数学比较简单,但其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小学生花费心思才能解决,引导他们采用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是关键所在。为了帮助小学生提高解题效率,筆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摆脱定势,开拓视野;整体思想,简化问题;移多补少,科学迁移。  一、摆脱定势,开阔视野  有些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但是只要稍微改变题型,他们就会陷入困境,百思不得其解。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到了思维
期刊
“想象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失去想象就没有创造,人类社会将停滞不前。想象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想象借助表现得以实现,表现则依托想象得以完美,想象與表现互为羽翼。想象力是人的核心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标志,想象力的价值无与伦比。幼儿虽然天生具有想象的潜能,但其想象力的提升有待于后天培养。笔者作为幼儿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主动激发幼儿想象,开发幼儿的想象潜质,潜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一、营造情境,点燃想象
期刊
2012年,在爱心妈妈“大毛妈”的委派下,我幸运地成为了“好妈妈幼儿群”中的一员,这是“好妈妈”众多公益群之一。群中,全国各地的妈妈们交流学龄前教育中的感悟以及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某日,我收到了一位妈妈的来信:  亲爱的言言妈妈:  我家儿子六岁了,是学前班的学生,我们这儿的学前班已经开始学习声母、韵母,还有简单的数学,总之是为上小学做的一些简单铺垫。在这之前,我在家里只教他认识1-100的数字,
期刊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媒体这个新兴的、活跃的网络平台,进行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为学生们开拓指尖上的第二课堂,帮助初中生提高英语水平,并且让学生获得更加独特、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一、微课:创建自助学习的互动平台  微课近年来受到了一线教师的极大欢迎。其实,微课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也可以作为英语作业在课堂上或者课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达到预习、学习、复习多重效果。合理利用微课,帮助学
期刊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落实立德樹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更要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习总书记强调的“八个相统一”,用工匠精神打造每一节道德与法治课。  心怀使命,确定目标  对一节课而言,目标是灵魂,是方向。旅行如果没有方向,就不知道该去往哪里。备课如果没有方向,就不知道该做什么样的准备。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站在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的高度确立教学目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紧紧围
期刊
一、微课创设真实情境,让课前自学动起来  要实现英语课堂的高效互动,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课堂,关键在于课前对新知的预习和准备,教师一定要利用多元的途径使学生全方位地做好课前准备。微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微课的帮助下进行课前预习,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与师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更好地解决疑问。对于阅读教学来说,笔者注重使用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设法激活学生的背景图式,利用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的相关
期刊
一、潜移默化,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融入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德育无处不在,教师可以抓住有利时机,采取多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课内外坚持使用“Please”“Thank you”“Sorry” “Excuse me”等礼貌用语,教育学生养成待人友善,文明礼貌的习惯;在学习Unit4 “Don’t eat in class”时,该单元话题主要语言功能是谈论并制定规章制度,教师可和校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