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游戏,小学数学教学的“调味剂”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比较简单,但其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小学生花费心思才能解决,引导他们采用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是关键所在。为了帮助小学生提高解题效率,筆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摆脱定势,开拓视野;整体思想,简化问题;移多补少,科学迁移。
  一、摆脱定势,开阔视野
  有些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但是只要稍微改变题型,他们就会陷入困境,百思不得其解。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到了思维定式的影响,不会转变角度去解决问题。所以,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改变思考的角度,让解题思路清晰可见。
  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的相关知识时,有一道题是这样的:小红在期末考试后得知自己数学、语文、英语的平均成绩是80分,在体育成绩公布了以后,她的平均成绩提高了2分,那么小红的体育成绩是多少分?解这个题的一般思路是:用四门成绩的总分减去其他三门的分数就可得到小红的体育成绩:由于平均成绩提高了2分,那么小红的平均成绩为82分,总分为82×4=328(分),其他三门的成绩为80×3=240(分),328-240=88(分)。这种解题方法比较麻烦,老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转换解题思路、创新解题方法:假设小红的体育也考了80分,这样四门功课的平均分为80分,但是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比其他三门功课的平均分高出的分数刚好分配给每一门功课,使每门功课都增加了2分,那么一共增加了2×4=8(分),那么小红的成绩就为80+8=88(分)。
  通过引导小学生摆脱思维定式,转换思路去解决问题,学生的解题思路就会变得清晰,而且他们的出错率也会降低。同时也创新了解题方法,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整体思想,简化问题
  小学数学中有些题目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复杂,按照常规的解决方法根本行不通。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转化的思维,从题目条件出发,利用全局的观点来看问题,全面观察题目中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简化问题。
  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的知识时,就引导小学生通过整体思想的方法来解题。有这样一道题:有6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9,如果把其中的1个数变成15,这6个数的平均数为10,那么改动的那个数原来为多少?大多数小学生在读完题目之后都纷纷开始寻找那6个数,显然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这种方法是不切实际的。他们应该从整体去把握题目,不能单独把某个数拿出来进行分析,简单把这6个数看成个体。因此笔者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进行推理:6个数的平均数为9,即它们的和为6×9=54,改变1个数之后的平均数为10,那么它们的和为6×10=60,我们就可以知道改变数字之后总数增加了60-54=6,即改变的那个数增加6之后变成了15,那么这个数未改变之前为15-6=9。
  通过采用整体思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会豁然开朗,不会陷入解题的“死胡同”。这种方法可以把原本较为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方便小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也提高了他们的推理能力。因此,在面对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大局出发,用整体思想去解决问题。
  三、移多补少,科学迁移
  移多补少多用于解决平均数问题,“平”为“拉平”,即移多补少,“均”即每份的数量都相等。但是此种方法并不仅仅局限于解决平均数问题,老师可以对此方法进行科学迁移,使其应用于其他合适的数学题目中。
  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就让小学生利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讲完本节课内容之后,我给它们出了一道题:学校有合唱队和鼓乐队,已知合唱队有60人,比鼓乐队的人多。如果从合唱队中调5名学生参加鼓乐队,此时合唱队比鼓乐队少2人,那么原来鼓乐队有多少人?这个题目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考验。因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求出鼓乐队的人数:60-5+2=57(人),那么鼓乐队原来的人数为57-5=52(人),就可以得出最终结果。
  移多补少的解题方法可以开拓小学生的思维,还能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为以后数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时期,而“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如果老师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对小学生以后的发展很不利,还会影响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老师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二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自从学校开展“语文主题学习”以来,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深切地感悟到:“生活就是语文,生活的内涵多大,语文的外延就多大”;语文教学要实现“人文性回归”。所以语文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我们教师的任务就定位成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照顾到绝大多数人的阅读感受,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不再把语文定位为一种知识的教学,而更多的是一种生命的体验,生活的积累
期刊
4月中旬,我和张宇老师赴山东潍坊参加了由北京新学校教育科技研究院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我们观摩了潍坊市各实验学校教师的精彩课堂展示,听取了教育专家及两位校长的教育报告。虽然只有两天的时间,但不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认识上,都让我收获颇丰。  一、会议内容及点滴认识  会议内容分为九节观摩课和三个报告。观摩课主要集中在中高年段,老师们将主题学习的课堂展示得丰富多彩,既有高超的
期刊
2018年RoboRAVE国际机器人竞赛于美国时间2018年5月14日在美国阿尔伯克基落下帷幕。经过4天的激烈角逐,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机器人代表队荣获机器人迷宫项目亚军、机器人巡线投球项目季军、机器人灭火项目一等奖(第五名)的好成绩,成为中国代表队中获奖最多的队伍。  带领这些孩子们参加比赛的就是西安指尖新空间创始人——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机器人教师向金。十几年的时间,向金亲手设计制作出的创意产
期刊
斗转星移,第34个教师节即将来临,我感慨万千,作为已有21年教龄的人民教师,内心深处许多话语想与大家分享诉说!  1985年9月10日是一个神圣的日子,这一天迎来了我国第一个教师节,校园里浓浓的节日气氛让人激动!校园广播传来的声音:“每当我轻轻走在你窗前,明亮的灯光照亮我心房……”至今记忆犹新!这一刻我有了想当一名教师的愿望!  1994年7月,我如愿以偿被渭南师专(现渭南师院)物理系录取。当我拿
期刊
在教育技术领域,有一个颇为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教育和技术的深度融合一直是教育界关心的热门话题。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在这份规划中,首次提出信息技术应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概念,将教育信息化上升为国家
期刊
一  初夏,一个细雨温润的上午,我们来到陕西省安康市石泉中学,在明亮的接待室,校电教室元主任招呼我们说,校长正在接待国外的一个教育参观团。我们和这位女教师随便攀谈起来。  她自豪地告诉我们,去年她带领学生去美国学习交流,收获很大,学生感触颇深,回来后变化很大,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非常大的提高。她带出去的一个瘦小的女生,以前很内向,不太和同学交往,回来之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活泼开朗,还参加了学校举
期刊
2018年7月5日至7日,本人被选聘为高中语文组的评委参加了2018年陕西省教学能手评审工作。评审归来,虽不敢自名伯乐,却真有相马归来的愉悦之感,现将自己评审的个人体会和心得列叙如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本文主要针对选手微型课的美中不足加以阐述,希冀给来年的选手提供一点鉴戒。  省级教学能手的评选过程分两个环节:一个是10分钟的说课答辩,一个是20分钟课堂教学。20分钟的课堂教学不能上成45分钟的常
期刊
《将相和》这篇课文出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章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和“相”之间由失和到永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第一次尝试网络教学,课前我做了精心准备,具体做以下安排:  一、精心设计网页内容  我的教学环节设计理念是利用有效资源进行省时、高效、全方位的学习。在本课教学的网页中共
期刊
有效的德育应该是在一种氛围中实现的。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利用统编语文教材这一工具,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既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又润物无声地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读懂单元导语,明确育人目标  新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元”,即兼顾了语文素养和人文主题两个方面。在人文主题的选择上并不高深,诸如四季美景、至爱亲情、学习生活、动物与人、凡人小事等均
期刊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下面以《女娲补天》一课为例谈一下如何利用神话故事点燃学生的想象力。  一、以“神奇”为主线,感受奇异想象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和阅读了一些神话故事,而且在生活中也会听到一些神话故事,因此在教学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