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丰富知识内涵,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就小学生而言,语文课内的阅读量是非常有限的,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势在必行。笔者对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方案。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方案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在是仅关注逻辑思维性,对人才文学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阶段课外阅读培养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1]。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是语文课标的重要指标之一。笔者结合多年语文教学经验,通过案例分析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进行分析,以期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一)阅读存在盲目性
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致使语文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小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达到语文课改需求。市面上涉及语文课外阅读的书籍也非常的多,但是质量有好有坏,大多数学生在选择时,由于没有合适的帮助和推荐,很多时候,仅凭爱好选择购买课外书。这些书籍主要以漫画和民间故事等为主,具有娱乐性但缺乏教育意义。购买的书籍没有对学生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即使购买的数量很多,也无法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2]。
(二) 阅读的功利心太重
许多老师以及家长已经意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同时又导致另一个极端问题的出现。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只要进行课外阅读能够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水平,这样的误区,导致老师和家长会选择很多的课外书让学生进行阅读。本来属于学生的自由时间,被一本本的课外书所占据,而阅读也成为家长和老师布置给学生的另一项作业,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必须阅读多少本书,对于小学生而言,本来应该成为兴趣的课外阅读演变成一种学习的负担,导致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勉强为之也仅是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留的作业而已。
(三) 阅读缺乏指导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不知道什么书应该详细阅读,而什么样的书应该泛读[3]。教师应该教授小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关注,而不重视如何教育学生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对文章的的理解可能就会不准确,这也是小学生阅读量不少但是阅读水平确不能提升的原因之一。
二、 小学生阅读指导方案
(一) 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最好的老师。因此,如何让小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是教师和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教师而言,可以在学校开展一些专门的阅读活动或者阅读比赛,通过激励的方式,让小学生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来。
以课外阅读分享为例,教师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在班级里举办阅读分享会。在阅读分享会上,邀请几名同学参加。参與分享的同学,需要将近期阅读过的书籍讲述给其他同学听,讲述完成之后,还可以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给其他同学。学生要想准确的完成分享,必须对所读文章有深刻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讲给别的同学听。学生讲述的过程,也是学生重温书籍的过程。故事讲述完成之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讨论和心得分享,最后由学生们选出一名大家认可的阅读之星,作为本期阅读分享会的冠军。小学生都是争强好胜的,在这种激励的环境下,学生都会积极参与阅读分享,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享受到了阅读带给自己的荣誉,体验了阅读的快乐,乐在其中,对阅读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另外,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分享故事可能难度有些大,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课外读本,分享给学生,以达到提高阅读兴趣的目的。以《牙齿大街的新鲜事》这本绘本为例,教师在分享阅读这本书时,不要死板的单独由自己阅读,可以先将故事的大概情节讲述给学生听,待学生明白故事内容之后,选择不同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的形式将书中内容表现出来。有的学生扮演牙齿、有的学生扮演蛀虫、还有的学生扮演牙齿警察。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明白了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二)培养阅读习惯
任何好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需要日积月累才能见到成效。阅读习惯的养成更是如此。笔者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多年,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发现,有很多学生每天的阅读量不小,阅读过的书籍也很多,但是在写作时,还是会经常出现无从下笔的状况。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好的阅读习惯。有的学生在阅读时,喜欢一边听歌一边读书;有的学生则认为阅读不需要“手”的配合。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阅读时,最好是“手”、“脑”并用。用“脑”是指,不光要读书,还需要对书里的内容进行思考,对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理顺,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探寻作者写作的真正目的。用“手”是指,对文章中出现的好的词语或者句子,在专门的阅读本中用笔记录下来。做好阅读笔记,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增长知识,提高阅读效率。
三、结束语
课外阅读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拓展小学生眼界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师和家长应提高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利用各种方式有效指导小学生阅读,提高他们阅读水平和能力,这对小学生未来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姜领弟,徐淑霞.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 35) : 39.
[2]徐敏美.得法于课内 获益于课外——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研究[J]. 语文教学 通讯·D 刊( 学术刊) ,2014( 09) : 55 - 56.
[3]姚少雅.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内阅读与课外 阅读有效结合初探[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2017,14( 01) : 182.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方案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在是仅关注逻辑思维性,对人才文学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阶段课外阅读培养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1]。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是语文课标的重要指标之一。笔者结合多年语文教学经验,通过案例分析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进行分析,以期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一)阅读存在盲目性
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致使语文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小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达到语文课改需求。市面上涉及语文课外阅读的书籍也非常的多,但是质量有好有坏,大多数学生在选择时,由于没有合适的帮助和推荐,很多时候,仅凭爱好选择购买课外书。这些书籍主要以漫画和民间故事等为主,具有娱乐性但缺乏教育意义。购买的书籍没有对学生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即使购买的数量很多,也无法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2]。
(二) 阅读的功利心太重
许多老师以及家长已经意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同时又导致另一个极端问题的出现。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只要进行课外阅读能够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水平,这样的误区,导致老师和家长会选择很多的课外书让学生进行阅读。本来属于学生的自由时间,被一本本的课外书所占据,而阅读也成为家长和老师布置给学生的另一项作业,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必须阅读多少本书,对于小学生而言,本来应该成为兴趣的课外阅读演变成一种学习的负担,导致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勉强为之也仅是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留的作业而已。
(三) 阅读缺乏指导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不知道什么书应该详细阅读,而什么样的书应该泛读[3]。教师应该教授小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关注,而不重视如何教育学生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对文章的的理解可能就会不准确,这也是小学生阅读量不少但是阅读水平确不能提升的原因之一。
二、 小学生阅读指导方案
(一) 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最好的老师。因此,如何让小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是教师和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教师而言,可以在学校开展一些专门的阅读活动或者阅读比赛,通过激励的方式,让小学生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来。
以课外阅读分享为例,教师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在班级里举办阅读分享会。在阅读分享会上,邀请几名同学参加。参與分享的同学,需要将近期阅读过的书籍讲述给其他同学听,讲述完成之后,还可以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给其他同学。学生要想准确的完成分享,必须对所读文章有深刻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讲给别的同学听。学生讲述的过程,也是学生重温书籍的过程。故事讲述完成之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讨论和心得分享,最后由学生们选出一名大家认可的阅读之星,作为本期阅读分享会的冠军。小学生都是争强好胜的,在这种激励的环境下,学生都会积极参与阅读分享,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享受到了阅读带给自己的荣誉,体验了阅读的快乐,乐在其中,对阅读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另外,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分享故事可能难度有些大,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课外读本,分享给学生,以达到提高阅读兴趣的目的。以《牙齿大街的新鲜事》这本绘本为例,教师在分享阅读这本书时,不要死板的单独由自己阅读,可以先将故事的大概情节讲述给学生听,待学生明白故事内容之后,选择不同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的形式将书中内容表现出来。有的学生扮演牙齿、有的学生扮演蛀虫、还有的学生扮演牙齿警察。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明白了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二)培养阅读习惯
任何好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需要日积月累才能见到成效。阅读习惯的养成更是如此。笔者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多年,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发现,有很多学生每天的阅读量不小,阅读过的书籍也很多,但是在写作时,还是会经常出现无从下笔的状况。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好的阅读习惯。有的学生在阅读时,喜欢一边听歌一边读书;有的学生则认为阅读不需要“手”的配合。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阅读时,最好是“手”、“脑”并用。用“脑”是指,不光要读书,还需要对书里的内容进行思考,对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理顺,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探寻作者写作的真正目的。用“手”是指,对文章中出现的好的词语或者句子,在专门的阅读本中用笔记录下来。做好阅读笔记,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增长知识,提高阅读效率。
三、结束语
课外阅读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拓展小学生眼界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师和家长应提高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利用各种方式有效指导小学生阅读,提高他们阅读水平和能力,这对小学生未来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姜领弟,徐淑霞.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 35) : 39.
[2]徐敏美.得法于课内 获益于课外——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研究[J]. 语文教学 通讯·D 刊( 学术刊) ,2014( 09) : 55 - 56.
[3]姚少雅.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内阅读与课外 阅读有效结合初探[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2017,14( 01) :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