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此真意,始向源头觅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vin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核心素养强调的是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互相交融,但四方面又不是平分秋色的。如果语文核心素养是一座大厦,那么语言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础,思维、审美、文化都必须立足这一基础。语文核心素养从根本上说只有一个,即语言建构与运用。语文课程为了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都必须指向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不仅仅是文本的内容。根据小学第一学段儿童的年龄特点,在词语理解教学上,笔者认为除了联系上下文,还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指导。
  一、创设意境,找寻词语本真
  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我们忽略儿童这一特点,将理解词语用抽象的语言直接灌输,只会让这样的理解变得苍白,同时削弱他们学习词语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生理解《乌鸦喝水》中“到处”一词时,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直接问学生: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一些有预习的学生马上翻开“标准答案”读起来,而更多的学生则等着教师公布答案。这种填鸭式的词语教学是无效的。
  词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因此,在词语教学中,我们要将抽象的符号形象化,从具体事物出发,以此发现词语的本真。《乌鸦喝水》中“到处”的教学,可以作如下处理:
  师:乌鸦口渴了到哪里找水呢?
  生:小溪边。
  生:水池旁。
  生:树林里。
  生:田野里。
  生:草丛中。
  ……
  师:乌鸦到了小溪边,来到水池旁,树林里……这就叫——
  生:到处。
  师:此时的乌鸦会想些什么,
  心情如何呢?
  通过这一教学策略,教师将所要学的新概念和学生原有知识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也便水到渠成,为接下来体会乌鸦找水那种急切心情做了铺垫。学是为了用,不能为知识而知识,为能力而能力,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为了适应现实生活交往、对话的需要。
  在《寒号鸟》“整天”一词的教学中,为了将“整天”的理解与文本感悟有机整合,可这么处理:
  师:与喜鹊的勤劳相比,此时的寒号鸟又在干什么呢?
  生:寒号鸟整天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寒号鸟?
  生:懒惰。
  师:从哪里读出懒惰?
  生:睡觉。
  生:整天出去玩。
  师:什么时候寒号鸟在干什么?
  生:早晨,寒号鸟到公园里赏花。
  生:上午,寒号鸟到广场上看戏。
  生:中午,寒号鸟到小溪边听歌。
  生:下午,寒号鸟到山里看蚂蚁搬家。
  生:傍晚,寒号鸟到小路上散步。
  师:从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这就叫——
  生:整天。
  师:在这里,“整天”仅仅指一
  天吗?
  生:每一天的意思。
  师:从“整天”你读出什么?
  生:寒号鸟不是一般的懒惰,
  他懒到极点了。
  师: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吗?
  这一教学策略,通过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将“整天”的概念回归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整天”的意思,置身语境中,体会“整天”不仅仅是一天,从深层次认清寒号鸟懒惰的本性。
  二、呈现画面,探寻词语本色
  第一学段词语教学中,我们也要遵循这一规律。如《小蜗牛》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长满”一词,我们可以这么处理:
  (出示图片)
  师:看,这就是蜗牛看到的叶
  子,谁来说一说?
  生:我看到叶子很多很多。
  生:我看到叶子一片片叠在
  一起。
  师:是呀,叶子很多很密,这就是“长满”的意思。
  师:小树长满了 叶子。
  师:看到这么多的叶子和草莓,蜗牛的心情怎样?
  师:读出这份感情。
  这里的词语教学侧重于让词语依附于学生的心理结构。言语的学习应该与心灵同步,如果词语教学能做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词语本身的存在,那这样的教学是成功的。每个词语都是有生命的,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词语的生命,而不是纯粹的词语知识的教学。学生通过形象的感知,对这一词语的理解也会到位,有感情的朗读也便水到渠成了。
  再如在教学《葡萄沟》“五光十色”一词时,一些教师让学生给“五光十色”换个词。于是便有了“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等近义词的呈现。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学生也看似积累了很多词语。但我们是否考虑过,学生真正理解、真正会用了吗?既然这么多近义词,为什么只用了“五光十色”呢?这个词肯定有别于其他词的地方。于是,我们可以这样处理:
  (师让学生看阳光照耀下,红、白、紫、暗红、淡绿等颜色葡萄的
  图片。)
  生:好美呀!
  师:你看到了哪些颜色的葡
  萄,你被它们的什么吸引住了?
  生:我看到了红的、白的、紫
  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
  生: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会
  反射出亮光。非常美丽!
  师: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这些颜色,应该是哪个词?
  生:五光十色。
  师:如果仅仅表示颜色多,我
  们还可以用哪些词?
  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师:那这里为什么要用“五光十色”?
  生:因为有亮光,有光泽,所以用“五光十色”更合适。
  这样处理,比直接告知学生答案来得巧妙。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学生因为从图片中感受到了葡萄的光泽,所以能说出此处为何用“五光十色”,而非其他词语。
  三、回归生活,究寻词语本味
  第一学段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往往是望文生义,经常会出现偏差。如果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只停留在想象中,那便无法体会词语的广度和深度。有的抽象词语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师也无法用语言把词语所蕴涵的意境表达出来,此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难解词句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真正做到活化课文语言,积累语言,提高理解运用词语的能力。
  在教学《从现在开始》“议论
  纷纷”一词时,学生不理解“议论纷纷”的意思,我们可以这样创设情境:
  师:(将角色进行分配)你是小兔子,你是小猴子,你是长颈鹿……此时,听了猫头鹰的话,你们想说些什么?自由发表意见。
  (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大家各抒己见。)
  师:大家刚才意见不一,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是——
  生:议论纷纷。
  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既能加深对词语的印象,又能深入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借助教材中的图画。《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迎”这个字很难理解。此时,教师可借助文中插图,先让学生观察鲤鱼妈妈和小蝌蚪的位置。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它们是面对面。但图画是静止的,学生还不能真正理解“迎”的意思。因此,我们还要创设情境,合作演一演。通过这一演示再扩词,如迎战、迎面、迎接等,使学生真正明白“迎”的意思。
  统编本教材目标更明确,要求更具体,指向更清晰,課堂上更易于操作。如果我们能依标扣本、聚焦字词、发展语用,那字词教学会更加有效。词语教学是低年级学生最主要的学习任务之一,如何真正将词语教学落到实处,用何种方式更有效,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以努力让枯燥乏味的词语教学精彩纷呈。
  (作者单位:浙江临海市哲商现代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彭辉鳌是重庆市巫溪县教育研究进修学校的一名小学语文教研员,在我们重庆小语团队里,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才子”。在我的印象中,他平时活不多,温文尔雅,不善言谈,彰显了他朴实无华的本色,但他脚踏实地,执着追求,长期耕耘在小语这块沃土上,总会不时见到他的文章和成果。  一、彭辉鳌是一个勤于研究的人  执着决定事业发展的高度,热爱决定事业发展的深度,痴迷决定事业发展的厚度。彭辉鳌老师就是一个对教育事业执着、
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强弱,直观表现为能否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切的话语。“适当时候”“适切话语”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语言思维的意识性。语文,当然离不开思维;思维,亦不是言语之外的“漂泊之子”。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记录着思维的“冲击波痕”。语文教学旨在在言语的徜徉中,重温思维的足迹,生长思维的张力。  一、思维,在言语品赏中“静候”  思维,是有“频道”的。若不在它的频率区间,常常会被我们“熟视无睹”“听而不闻
2019年9月的一天,曾海玲校长让我在全区的语文教研活动中执教一节低年级作文公开课。接到这个任务时,我是既惊喜又忐忑,但更多的是压力。作文公开课是我不敢轻易挑战的。曾校长看出了我的紧张,笑着安慰我说:“别担心,你用心准备吧,我们会全程陪你磨课的。”在曾校长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全力以赴地开始了准备。  一、 备课环节深思熟虑  1.作文选材从学生兴趣出发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面对这节特殊的
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应该落实其学科教学的本质。由此可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得多、课堂热闹效果虚化、教学内容空洞的任务已迫在眉睫。为破解上述困境,顺应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切实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立足儿童实际,关注语文本真,提出了“便携式语文”课堂教学主张。  一、“便携式语文”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便携式语文”是笔者近30年来在教
北京特级教师王企贤先生曾讲述过他的一个故事:  六七岁时在私塾念书,私塾先生教学 “鸟有两翼,故能飞;兽有四足,故善走”,我不理解其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于是向先生请教:  生:“故”字当什么讲?  师:“故”字当“所以”讲。  生:原来是一个字不明白,经先生一讲,“所以”两个字也不明  白了。  师:除了“故”和“所以”不明白外,别的字都明白了吗?  生:别的字都懂了。  师:“故”的解释不给你讲了
教学是什么?教学生怎样学习。  学习是什么?学会如何学习。  语文教学是什么?在语文教师引导下,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学习运用语言的自主实践活动。  原本如此简单明了的常识,在各式各样华丽、时尚的新观点、新概念、新名词、新课题、新实验的浪潮中,被淹没了。一时间,仿佛我们在茂密的大森林里绕来绕去找不到方向,又好像在浓浓的迷雾中找不着回家的路。君不见前些年,教学改革,高潮迭起,声势越来越大,调门越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明白在需要别人帮助或做什么事拿不定主意时,应该学会跟别人商量。  2.初步感受与人商量的语气与表达要求,学习使用商量的语气与人交流,在商量时,能说清楚自己的想法。  3.了解商量在生活中的运用,尝试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商量。  教学过程:  一、绘本引入,创设情境引话题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绘本故事——《奶奶的怪耳朵》。故事里有个孩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为《小学语文教学》2016年第9期撰写的卷首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品质”》中,介绍了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执教五年级《我的发现》的一个片段。在第一个教学环节里,贾老师先让学生用“发”组词,再用“发现”口头造句。不久,课堂上精彩呈现——  ……  生:我发现教我们的贾老师今天很帅。  师:你的意思是说我以前不帅喽?其实,我一直很帅呀!(笑声)  生:(连忙改正)我发现教我们的
“我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满智慧。”这是余映潮老师的《致语文教师》自序中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已轻轻地拨动了我的心弦。是啊,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的生活、工作中是否充满了智慧?  这本书结合余老师自身的经历与感受,结合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从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三个方面对教师的智慧进行了诠释,也囊括了余老师教育教学的智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智慧之书。  余老师的个人格言是“
李亮老师用“震动”一词概括他听课的感受,那我想说,今天的三节课给我的感受是“震撼”。小学段郝玉梅老师展示的是推荐式阅读课《小鹿斑比》,初中段陈晟老师展示的是推进式阅读课《小王子》,高中段王舒成老师展示的是分享式阅读课《野草》。可以说,扬州语文高研班为我们展开了全景式的整体阅读教学活动,让我深受震撼。  一直觉得,语文教学,得拿出我们实实在在的看家本领。一个学期下来,教师除了课本教学以外,带领每个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