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召开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er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表达安徽人民对他的深切怀念和无限敬仰之情,2003年12月22日,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在合肥召开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座谈会特地邀请了当年受到毛泽东同志亲切接见和曾接受毛泽东同志视察的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到会,大家共同回忆和畅谈了被接见、视察时的幸福情景和感受。
  座谈会上,各位老同志和有关单位的负责人深切缅怀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深情回忆了毛泽东视察安徽的一情一景和他对安徽人民的无限关怀,言谈之中表现出安徽人民对毛泽东的深切怀念和无限敬仰之情。
  省级老同志王光宇、郑锐,五次见过毛主席的省广电厅原厅长刘星出席了座谈会并发了言,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聂皖辉主持了会议。
  
  王光宇:毛泽东同志生前对安徽的各项建设事业和发展十分关心和重视,曾多次亲临安徽视察,深入工厂、农村、部队、学校,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多次途经安徽,听取工人汇报并作重要指示。
  1950年夏,淮河发生了大洪灾,淮河两岸3400多万亩良田被洪水吞没,1300多万农民沦为灾民。当毛主席看到皖北灾情报告时,潸然泪下。他在灾情报告上两处重重地划上横杠,并当即批示:“请令水利部限自作出导准计划,送我一阅。此计划8月份须做好,由政务院通过,秋初开始动工。”从7月20日到8月3日,毛主席连批3份关于淮北灾情报告给周总理,督促治淮工程早日动工。不久,毛主席又给周总理写信,要求“治淮开工期不宜久延,请督促早日勘察,早日计划,早日开工。”1951年5月,当各项治淮工程顺利进展时,中央治淮视察团来到治淮工地,送来了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嘱托和期望。转眼几十年过去了,经过淮河儿女的共同努力,淮河治理已初见成效。
  毛主席还十分关心安徽的水利建设。1958年9月17日,毛主席来到省博物馆视察,他用了大半天时间先后参观了工业、农业、矿产、轻工、交通、历史、文物、卫生等21个陈列馆。毛主席在水利馆参观时,对淮北的河网化图上的红绿线十分感兴趣。他看得十分细致,详细询问河网图上的红绿线表示什么。时任省委基建部长的张祚荫解释说:“红线表示没有挖成的河道,绿线表示已挖成的河道。整个淮北地区已挖成的大、中、小河道共9100多条。”毛主席听了后赞叹地说:“啊,大工程!明年开全国党代表大会时,你们应该把这张图挂到北京去。”后来,有一次毛主席在武汉开会,还专门要了我们安徽的河网化图。在1964年我跟李葆华到江苏汇报情况时,毛主席还专门问到了我们安徽的水利建设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先后5次视察安徽。其中,1958年9月和1959年10月毛主席到安徽来视察时,我都参加了陪同。毛主席每到一地,总是深入基层第一线,详细询问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他在视察舒城舒茶人民公社时,指示说:“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舒茶人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先后修建了九一六、九一九、东山等成片茶园。
  1965年11月14日,毛主席停车蚌埠,约召李葆华、李任之和我向他汇报工作。毛主席对安徽的矿产资源十分关心,他问我们:“安徽有多少煤?据说濉溪煤矿很大,储量多少?”李任之和我将沿江及淮北地区的煤炭储量向毛泽东作了详细汇报。当李葆华介绍到安徽党政机关干部下基层情况时,毛泽东接过话题说:机关可以留1/3,2/3下基层。机关人越多事情越难办。毛主席在和大家谈到工作方法时说:只有一般号召,没有具体指导;只有领导核心,不与群众结合;只到群众中去,不从群众中来,是不行的!只剩光杆,怎么能领导呢?芽干什么事情都要走群众路线。当李葆华向毛主席介绍到1965年安徽的秋种情况时,毛主席说:安徽各种资源和经济作物都有。今年庄稼长势不错,麦子比去年种得好,在车上就看到了麦苗很整齐。在谈到粮食征购问题时,毛主席又关切地说:你们不要调出8?郾5亿斤,给中央少调一点嘛。要稳重,不要冒失,要藏粮于民。毛主席还就如何搞好省限关系问题,给我们作了重要指示。毛主席日理万机,日夜操劳,时刻不忘安徽的建设和百姓的生活,使我们深受感动。
  


  郑 锐:1958年9月和1959年10月毛主席两次视察省城合肥时,我任省委委员、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省委让我负责毛主席来安徽的接待、保卫的组织工作,我非常高兴,全身是劲,感到十分光荣。同时,也感到这是一项特殊政治任务,责任重大,不能有丝毫疏忽。根据毛主席的一些工作和生活习惯,比如不住楼房、夜里工作、睡硬板床、爱看史志等等,省委要我们做好接待准备。那个时候,物质条件很差,合肥的江淮旅社和稻香楼宾馆没有一处适用的平房。曾希圣交待我们尽快在稻香楼建了一幢普通砖瓦结构、简单实用的小平房,取名“西苑”。1958年9月16日下午7点多钟,毛主席从安庆乘汽车经舒茶公社到达合肥,就下榻这座平房。室内陈设简单整洁,办公桌上放了歙砚、宣纸、徽墨、毛笔,在他的床头还放了一些史籍和安徽、合肥的方志。毛主席吃的饭菜很简单,也没有作陪的,一般是三菜一汤或四菜一汤,有辣椒和红烧肉就行。吃完饭总是用茶水荡荡饭碗,哪怕是碗里的几粒饭,也连同茶叶一起吃进去。
  曾希圣向毛主席请示了两件事:一是请为安徽大学题写校名;二是省会是否搬迁芜湖。毛主席不顾视察的疲劳,于16日深夜欣然命笔,校名一挥而就。接着又写信曾希圣说:“校名遵嘱写了四张,请选用。”又说,这次来皖“沿途一望,生气蓬勃,肯定是有希望的,有大希望的。但不要骄傲,以为如何?”对省会在合肥也作了肯定表示。毛主席在信中用“遵嘱”、“请选用”、“以为如何?”等谦辞,丝毫没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下属的指示、教训的口气,完全是同志式的平等交流、谦虚谨慎的商量。
  毛主席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凡是事关群众痛痒的问题都十分关注,始终挂在心上。1958年9月18日下午,毛主席到省委钢铁厂视察时,握住青年砌炉工人彭望远的手,关切地问:“有没有休息时间?”小彭回答:“还是有的。”主席做着手势嘱咐道:“你的胡子该剃剃了!”这天,已经是傍晚了,毛主席还视察了设在稻香楼附近稻茬田里的新式农具展览。新式农具多是木制的。主席说:“在所有的创造中木工最有用武之地。”并同木工师傅高友萱握手致谢。
  1959年10月27日,毛主席再次来到合肥,他还住在上次住的那个“西苑”小平房里。第二天,主席提出要到农村看看。下午到大蜀山北边的范小店,详细询问了蜀山公社的生产和社员生活情况。在沼气站,他看了锅上看锅下,看了烧饭看炒菜。主席还问,沼气灯能点多久,能不能点长些时间?并说,把储气缸搞大点,多点几盏灯,晚上好照亮学习。
  这里特别需要说到的是,毛主席同合肥广大干部群众会见的热烈场面,也是全国惟一的一次会见几十万群众的隆重场面。1958年9月16日,随同毛主席来安徽视察的张治中先生说:我们家乡的人都想见见您。毛主席欣然答应。这样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让我们都很兴奋,我们立即进行了周密的安排。
  9月19日下午,本来下着雨,2点15分的时候,忽然雨止天晴,阳光透过薄云洒向大地。毛主席接见省直机关处以上干部并与他们合影后,由曾希圣陪同乘着那辆我们从南京军区借来的绿色苏式敞蓬汽车,我和合肥市委书记刘征田、公安厅长邢浩乘一辆吉普车为前导,从稻香楼出发,沿着金寨路、长江路、胜利路前往合肥火车站。沿途20多万人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多少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毛主席万岁!这发自肺腑的欢呼,响彻十里长街。毛主席慈祥地向欢呼雀跃的人群频频招手。5公里的路程,车行半个多小时才到火车站。毛主席站在台阶上摘下帽子,面对站前广场上如潮的欢送群众一再挥帽致意……我和大家一样,久久沉浸在光荣与幸福之中。
其他文献
朱德与“伙食尾子”  ·张 杰(北京)    “伙食尾子”这个词,当今的人们可能未必知晓它的含义。其实,它是由红军内部的一种民主制度衍生出来的一种经济制度。  1927年9月,毛泽东在率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的途中,在江西永新县的三湾村对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除确立“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原则外,还在部队中建立了一系列民主制度,其中规定了经济公开、 官兵待遇平等、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衣
期刊
陈独秀在《致S和H的信》中说,他“见得孔教道理有不对处,便反对孔教;见得第三国际道理有不对处,便反对它;对第四国际,第五国际,第……国际亦然”。从而成为“终身的反对派”。    作为文人的陈独秀,堪称博学鸿儒,多才多艺。著名史学家王森然曾说:(陈独秀)“先生无书不读,又精通法文、日文。故其学,求无不精;其文,理无不透;雄辩滔滔,长于言才。无论任何问题,研究之,均能深入;解决之,计划周详;苟能专门致
期刊
著名的《新青年》杂志(初创时名《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由陈独秀创办于1915年9月15日,至今已有90周年了。对于这份杂志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产生过的重大影响,谁也不会否认。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对于应当如何准确地看待《新青年》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有人评价极高,有人则以种种理由,贬低它的历史贡献。不过,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越来越接近历史的真相。
期刊
一代名将、新四军组建时第三支队六团团长、共和国开国上将叶飞的英雄事迹,早已名扬海内外,但他的亲密战友、时任六团副团长兼政治处主任阮英平的革命经历却鲜为人知。全国解放后,阮英平不知所终。阮英平到哪里去了?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走访了有关人士,终于揭开了阮英平“失踪”之谜,同时还发现了两位革命战友之间的可歌可泣的战斗友谊。    在闽东三年游击战中并肩战斗    叶飞原名叶启亨,191
期刊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经重庆谈判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然而,就在《双十协定》墨迹未干之时,蒋介石便密令大举进攻解放区。我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还击,大规模的内战一触即发。  为了避免内战的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一面坚决反击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一面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用一切方法制止内战。12月27日,中共代表团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了《关于无条件停止内战的提
期刊
国民党军中有两个将军,姓氏一样,名字相似,军衔相同,战场上曾互为敌手,一个治学有德,一个治军有方,且都为共产党人所称道……  提起张治中和张自忠,对历史不甚了解的人容易将他们混淆,甚至误以为是一个人。实际上,他们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不同寻常的两个人物:一位是和平将军,一个是抗日名将。两人不仅姓氏相同,名音相近,而且都是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都带兵打过仗,都担任过军校教育长,都出任过国民政府的省主席,都
期刊
20世纪80年代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的时期,除了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一枝独秀外,苏联东欧深陷于传统社会主义体制而难以自拔,经济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政治生活僵化。在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非洲许多新独立的国家,由于对殖民主义的憎恨,为了割断与国际资本帝国主义的联系,避免重新沦为资本主义大国的附庸,民族革命党的领袖们在苏联和中国的影响和支持下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如坦桑尼亚革命党搞的“
期刊
在省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在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的关心下,由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编纂的《安徽革命史画册》,经过编纂人员四年多的辛勤努力,现在终于出版了。这是我省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一项重要工程,是一件大好事。正当全党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树立和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既需要好的物质产品又十分需要好的精
期刊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团队,曾创下同温层(气象用语,指12000米以上的高空间)、零高度击落敌机等世界空战史上“八个第一”;这是一个战功显赫的团队,在万里高空曾以劣势装备击落、击伤11种型号的美机、美制蒋机31架;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团队,曾涌现出王昆、舒积成等一大批战斗英雄和“王牌”飞行员。  1965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该团“海空雄鹰团”荣誉称号,这是共和国历史上第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 当前,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务必在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两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党史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党史工作者要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带头学习、贯彻、践行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世俱进,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党史工作的新局面。   一、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党史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