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霖:最好的时机需要等待

来源 :芒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isabo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拍摄这天,郑国霖早早到了影棚。前一天工作到凌晨三点,只睡了几个钟头的他双眼布满红血丝,尽显疲态,不得不先喝两杯浓咖啡提神。
  可拍摄却并没有因为他的守时而准点进行。化妆师堵在半路上,晚到了半个多钟头,这期间,我们急得一直打电话,郑国霖却不紧不慢,耐心地坐在沙发上,喝着茶,吃着巧克力,闲话家常,笑容满面,自始至终也没有催过半句。
  拍摄结束,郑国霖看着片子满意地点头称赞,说“总算没白等”。做演员二十年,他依然相信那句话:“最好的时机需要等待,也值得等待。”
  “我是帝王,做什么都是对的”
  湖南卫视热播剧《隋唐英雄3》中的李世民,是郑国霖等待了十年的一个角色。
  十年前,他第一次出演《隋唐英雄传》中李世民,当时的郑国霖27岁,和片中角色年龄相仿,性格也颇为相似,真实出彩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硬朗帅气的外表也让他迅速晋升为内地极具人气的实力派男演员。
  转眼十年,再次挑战传奇帝王,对李世民一角有着特殊情结的他,自然更加谨慎认真。
  “壮年登基,安北漠,几经征战,开创盛世。皇帝暮年,大智慧观人入微,看朝堂边疆风云变幻,举手投足都要霸气十足,但细微的动作、语气又都要符合人物身份和特点。”这是郑国霖对青年到年老的唐太宗的透彻理解。而除了显示天子的雄威之外,他还要展现一个敢爱敢恨、痴情无比的情圣形象,复杂的角色、大跨度的年龄段,对他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作为一个演员,想要拍好一部戏,最重要的就是认定自己就是扮演的那个角色,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其中。”郑国霖说。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经常对着镜子练习,这样一个戎马一生的帝王,应该如何站,如何坐,如何走路?在他犯错的时候,应该是怎样的心理和表情?在他爱恨的同时,又是怎样一个复杂纠结的状态?“他应该是随身携带着一把力大无比的弓,很有力量,也在时刻防备。”
  郑国霖将对他角色的理解完美地诠释,但也有人表示质疑,他说很能理解,“之前余少群在《隋唐英雄1、2》中演绎的李世民已经被大家广泛接受,他是一位优秀的演员,所以想要打破那个状态并不容易,但我相信,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不同的李世民,而我演的那个,绝对是全新的、有特色的。有时候,舆论会褒贬不一,你说我好,那我心里小小开心一下;说我不好,那也没关系,做好自己就好。相信自己的努力和选择,就像李世民一样,不在乎外界的骂声,因为我是帝王,我做什么都是对的。”
  而对于剧中他和刘晓庆扮演的北漠公主之间的“忘年恋”这个颇受争议的话题,他也一笑置之,“在当年的她是全民的女神,能和她搭戏,非常开心。她本人真如她所演的话剧一样,风华绝代。她是我最敬佩的女演员。”
  “时机到了,自然就过去了”
  有人说,郑国霖是演艺圈稳扎稳打的实力派,他并不经常出现在头条,也没有什么新闻,甚至说起他的名字也有人觉得陌生,直到看见他的脸,才会想起他演过的许多经典角色。
  郑国霖并不在意这些,对于名与利,他看得很淡,“演员没什么特别的,和你们做记者一样,只是个职业,是份可以赚钱谋生的工作,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曾经,他也经历过年少轻狂,尤其是在第一次演完李世民之后,“收视很好,自我感觉还不错,就有点飘飘然了。”他开始挑剧本,挑角色,拒拍了很多电视剧。慢慢地,找他的导演越来越少,本以为一炮而红的郑国霖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大半年时间赋闲在家。
  “后来发现,你没有沉淀,没有积累到一定的条件,是不可以这样的。做人还是要脚踏实地。”那段时间,郑国霖很消沉,经常做梦,醒来就想,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这一行。“没工作,就没有收入。男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口袋里不能没有钱,没有钱就没有自信,没有自信就会怀疑,一怀疑就会琢磨,到底自己适不适合走这条路。”
  所幸,他自己走出了这个困境。“时机到了,自然就过去了。”关于回忆,郑国霖轻描淡写。他淡淡地笑,将复杂的心情隐藏得很好,如同他在描述自己所演的李世民一样,不再将七情六欲写在脸上,而是放在心里,冷暖自知。
  一番彻悟之后,他放低了姿态,又开始接一些小角色,慢慢积累,等待一个爆发的时刻。“我特别相信命运。你能火,那是命中注定。但你能火多久,就看你自己的努力了。时势造英雄,但成功要靠努力和坚持,人很容易疲惫,有软弱的时候,真的要努力,才能成功。”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十年磨一剑,这一剑,终于适时出鞘。
  在拍了几十部电视剧之后,机遇再次降临,而这一次,还是演相同的角色。“过去大家都叫我‘地方台小王子’,现在终于上星了。”郑国霖自我打趣地说,“黄金电视台加上黄金时段,看来我要火了哦!”
  郑国霖哈哈大笑起来,看得出,他对演戏是真心喜欢,在说到表演时永远都是眉飞色舞。“我跟你说,做这行很奇怪,进来就出不去了,因为诱惑实在太大了,可以每时每刻都保持新鲜感。一部戏三个月,之后又是一部新奇的世界,这种感觉太美好了!”
  郑国霖说自己是个入戏深脱戏也快的人,每次拍戏,只要到了片場,就能全身心投入,几个月拍摄的时间,他都不是自己,而是剧中人物。可拍戏一结束,他又能很快调整过来,做回自己。双子座的他很享受这种游走在角色和本身之间的交替感,“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这就是做演员最吸引我的地方。”
  只是,在这个游戏圈里混得太久,人难免变得现实复杂,容易迷失自我。“这个世界哪里不复杂?其实娱乐圈就是缩小版的社会,简简单单的那是童话世界。现实没有什么不好,它可以更考验和磨练一个人,让你更快成长。娱乐圈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只要大家都可以活得更好,在不违反原则和底线的情况下,何乐不为?人生没有对或者错,只有好或者更好。我相信,只要努力,我一定会更好!”
其他文献
韦庄是五代花间词人之首。花间词,男欢女爱,可做得好。都说唐诗宋词,词在宋代才成气候,成为一代文学的标志。其实五代词,一点不让两宋,只是,赶上一个乱世,长枪大戟的天下,武人们杀来打去。以前为官做宦的文人,陡然降价,最大的功用,是在征粮征税时记账。再不就是在武人登基时,做点仪式性的文章,或者给歌儿舞儿弹唱的小曲填个词什么的。修齐治平这种大事,基本上想都不用想了。文人掉价,文人的作品,也没人当回事。那年
期刊
我写这部剧,都是在真实生活中受到了触动,有感而发。我的父母因为在老家也是空巢老人,我身边的同学朋友同龄人当中大部分都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很多都是空巢老人。想通过我的故事来讲述如何给父母养老。  这部剧中所谓生活原型很多时候更多的是片段、细节、感悟。生活中,我觉得自己算是一个孝顺的人,一直都很在乎父母,希望能够使他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但是现实是,确实还有工作压力,时间也不可能全部都拿来给父母
期刊
馨文 供图 闵耀安  闵氏后人,以孝传家  长沙城南路天心阁脚下,有一个并不起眼的茶馆,名“俱和老茶馆”。茶馆主人闵耀安,今年四十有余,为闵子骞的第74代传人。闵氏以孝道流传后世,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有芦花留母故事传为二十四孝佳话。闵氏后人以孝持家,代代传承至今。祖上五代起即有制茶传统,及至明清时,有闵逸公者,始开茶馆,名“俱和”。后经战乱,茶馆停业。2008年闵耀安传承祖业,在长沙重开老
期刊
《芒果画报》:这个剧本最初打动您的地方是什么?  赵宝刚:虽然这部剧的名字是叫《老有所依》,但它是年轻人的视点,来说我们该如何对待、思考我们的老去。我认为一老一小互相依靠扶持,才能组成一个稳定的‘孝’字,所以‘孝’字在当代社会应该被赋予新的含义,我不赞赏用承受苦难的方式来实现孝道。从感知到父母走向苍老的那一刻起,“养老”两个字就成为了悬在头顶的利剑,那么对于刚刚步入成熟的这一代而言,尤其在独生子女
期刊
中国人相信名字里有乾坤,一横一竖都是命。就像很多人打趣说,娱乐圈里名字“ABB”形式的女艺人大都红了,前者:范冰冰、李冰冰,后来者:袁姗姗。当然,这都是些戏谑的话。唯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才是硬道理。这个一年前,名字却还常被人们记错为“袁珊珊”,长相被人们非议为“杨幂翻版”的女孩,在经过2012年一整年的“广播撒,勤耕种”之后,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收获年。  2012,笑傲江湖  这是袁姗姗与《芒果
期刊
父亲的态度,决定了我成为什么样的人  历史系出身的杨照,对自己父辈、以及祖父辈的生活经历却几乎不知。疏于沟通,让他一度和父亲隔阂甚深。在杨照《迷路的诗》一书中,他记下自己年少时期的叛逆经历。在这些字句间,可以窥见一个父亲的包容和耐心,给了儿子自我承担的空间和自由。如今儿子已为人父,才理解到父亲的不易。父亲过世后,他多方追寻,试图去拼凑年少时错过的父亲。  成长中,我和父亲的沟通不是很多,父亲对我的
期刊
《芒果画报》美学生活运动品赏现代养生之道  人类之足以引以为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以满足者亦属罕有。  一座科普馆拉近社会民众与人间仙草之间的距离,邻里相对,领略尘世生活赋予人们健康的乐趣,想这是在长沙侯家塘北,龙石山铁皮石斛科普馆的一个感觉,似乎拥有仙草就如拥有太阳,每个人都可以骄傲的活着,而且是那么地有滋有味。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因为细小的仙草能水天交接处,看到的是生命的
期刊
周彦,艺术批评家,现为美国俄亥俄州肯尼恩文理学院美术史系教授,教授现当代中国美术史  “艺术是什么?哲学是什么?思想又是什么? 80年代那个时候很有意思,接受和創造之间有这么种东西,既不漂亮又没有故事,有的只是一种宣泄。”  在上世纪80年代的艺术圈里,说到周彦这个名字,艺术家们都如雷贯耳。  他参与策展了曾经发生“艺术第一枪”的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并参与编写了代表着80年代最为权威的艺
期刊
亮轩,台湾著名作家,1942生于重庆北碚,5岁到台湾,父亲为享誉国际的地质学家马廷英。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评论集等20余部,其文字世界精彩绝伦。  “爸,好久不见,您大去之后,已经有三十二个年头了。我也老了,头发比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要白,却总忘不了小时候接到过一封您从国外寄来的短信,其中有一句话,您说司马光平生不打诳语。我记住了,但总做不到,年近古稀,不打诳语的,真没见过,可我自己决定,从此
期刊
除了一些属于创伤儿童的记忆之外,学习与成长仍然充满着兴味。  中师附小在当时算是明星学校,里面的外省子弟人数较多,老师、校长大多受过日式教育。附小以音乐、美育著称,刚好这两项我都稍有天赋。  一年级的音乐导师萧碧珠是台中著名的钢琴家,她当时判定我为绝对音感,因为每回听音考试我总是拿一百分。虽然我没有步上此道,但音乐一直是我的狂喜与至乐。音乐的能量是属灵的,它勾起了我最深的表达欲望,而这些欲望通常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