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时刻——马未都说玉器收藏(七)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ta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尤其是乾隆时期,玉器的制作无论数量或质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时人们喜爱玉器的程度与现在相似,甚至比现在还热。
  
  


  马未都: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
  
  紫禁城养心殿门口有一块大玉璧,乾隆每天都要看这个玉璧,叫面璧。在那里思过,检查自己做错了什么。一国之君,至高无上,还要天天思过。
  清代玉的产地在新疆和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凡玉,贵重用者,尽出于阗。”于阗又称和阗,即今天新疆和田。昆仑山葱岭出产的昆仑玉次之。宋应星认为,这两个地方的玉是最好的。
  清代前期,大约1644年~1760年之间,和阗玉还不能大量运出,由于数量不多,所以价格昂贵。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平定准噶尔回部后,打开了玉的通道。从那时起,每年春、秋两次把玉料源源不断运到北京,最少也得几千斤,多的时候上万斤。
  
  乾隆三十年,他命玉工制作了《于阗采玉图》,把采玉的艰辛,劳动的场面都雕琢出来了。今天我们还能看到这件文物。乾隆也爱其他古董,但他爱玉是出了名的,乾隆的咏玉诗文就达800多篇。一个诗人如能存世800首诗,也算是不得了的事。乾隆儿子的名字都用与玉相关的字,如嘉庆皇帝,叫琰,琰是一种美玉。由于乾隆皇帝对玉的推崇,以及玉原料的保证供给,使乾隆时期的玉器攀上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中国玉器工艺的高峰。收藏界一说清代玉就说乾隆玉,一说乾隆玉就说乾隆工。什么是乾隆工呢,即精雕细刻的工艺,后世工巧不能企及(图1)。
  
  


  (1)
  
  清初,在紫禁城的养心殿设了造办处,造办处有玉器作坊。乾隆时期的如意馆中有雕玉工匠,这些工匠专为宫廷制作玉器。今天在故宫看到的藏玉,大部分是乾隆时期在这个地方做的。
  当时的苏州、江宁(现南京)、扬州、杭州均设有玉作坊。江南的重镇,重要的城市都有人生产玉器。
  尤以苏州的技术为强,今天所谓苏州工,与乾隆工一样,工艺登峰造极,在历史上留有美名。我们也说苏州工,新词还有说上海工,今天上海玉器做得非常精美。
  当时紫禁城造办处如意馆、养心殿如有需要,还去苏州调工匠进京。
  清宫中的玉,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当时的陈设玉、赏赐玉,佩戴玉,把玩玉,各种玉器都做到了极致(图2)。
  
  


  (2)清宫专设的玉作坊(图中黄色显示处)
  
  乾隆五十八年8月10日,乾隆接见了英国特使马戛尔尼。乾隆送给他一柄玉如意。这位英国人不认识,不知是什么东西。马戛尔尼的日记中写道“像白色玛瑙的石头,长约1尺半,有奇怪的雕刻,中国人视为珍宝,但物件本身看来并无多大价值。”这是皇上给他的国礼,他却对我们的玉文化一无所知。
  当时英国人怎么翻译这个“如意”呢?不知道叫什么,说是一个权杖。
  
  清宫里的玉件举不胜举,其中最重要的,是用废料做成的一件。名为“桐荫仕女图”的玉摆件,现在定为国宝。一块玉子料,中间挖了一个玉碗,剩下一个空壳,工匠觉得扔了可惜,琢磨这个空壳的用处。就设计了这个桐荫仕女图,匠心独运,创造出一个新的工艺品。被乾隆发现了,他觉得桐荫仕女图非常好,就在上面题诗,写序。乾隆诗写道“相材取碗料,就质琢图形。”乾隆认为这块玉比和氏璧还重要。面对一块残料,如果工匠不珍惜,没有艺术灵感,可能就被随手丢掉了。但是工匠做出了价值连城的文物,可见工匠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和艺术创造力(图3)。
  
  


  (3)
  
  乾隆写道“和阗贡玉,规其中作碗。吴工就余材琢成是图…”吴工是苏州人,“既无弃物,且仍完璞玉。御识。”皇上写的非常庄重,我亲自看了。桐荫仕女图原型,得于康熙时期故宫的油画屏风。这个屏风今天还在故宫,据专家考证,桐荫仕女图是中国最早的油画了(图4)。
  
  


  (4)
  
  一块余材做成国宝,生活中有没有呢?生活中有许多这类玉器,只要你对清代的玉器有所了解,你在市场中会经常看到用余材做的玉器。
  我就买过一个洪福,玉皮子件。当时那块玉做了什么我不清楚,但知道这块玉皮子是被片下来的。工匠就利用了黄中带红的皮色做成一个大蝙蝠,所以叫洪福。玉皮子在乾隆早期时不大被重视,只欣赏白玉,有一句话叫作白玉无暇。所以一带皮子,一带绺就不欣赏了,就要把它切去。到了乾隆中期以后,才逐渐对玉皮子有感受,认识到艺术中不一定最纯粹的才是最好的。
  玉器的收藏这些年也有一个过程,前些年谁都说,你看我这多白,上来就是这句话,白是第一要求。现在不这么说了,很多人拿来说,你看,我这上面还有一块皮子,这个皮子很重要。收藏是风水轮流转,历史上就是这样。
  乾隆宫廷还有一件大玉雕,是大禹治水图。去过故宫珍宝馆的人都在这儿驻足,看中国最大的玉器。这块玉器费工费力,用了10年时间。采这块玉非常不容易。玉有山料,有子料。山料在山上,在山上开采,子料在河床里。这块取自和阗的山料重约5300多公斤,5吨的卡车勉强能拉走。这块原料从山上搬到山下用了近3年时间,然后把它运到北京,又运到扬州,前后又用了6年时间才把它完成。乾隆五十二年,运回北京,放在紫禁城乐寿堂。国家用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来做一个玉山子,表明了国力的强盛,表明了文化的繁荣。玉山子在清代中期开始流行了,所谓玉山子就是随玉的山形雕刻,有雕宗教题材的,有雕民俗题材的,有雕花卉的,雕山水的,什么都有。体现财富的同时也体现了一种文化。
  现在开始收藏玉山子,也就是10年至15年前的事。之前市场上很不关注,所以玉山子卖得很便宜。大家还都喜欢随身携带的玉,这两年开始关注了,玉山子的价钱不停地长。表明我们对文化的认知,是一步步更新的。
  乾隆时期有很多有特色的玉器,比如痕都斯坦玉。痕都斯坦大约就是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这一片吧,当时由莫卧儿帝国统治。所以这个玉器又叫莫卧儿玉器,它的特点是特别薄,能够透光。乾隆见到痕都斯坦玉非常喜欢。他就成立了“西番作”,专门做这种玉器,这是外来文化的玉。
  第一,痕都斯坦玉胎薄,透明度高,拿着它的时候都怕把它拿碎了。乾隆皇帝曾经赞誉痕都斯坦玉薄如蝉翼。
  第二,中国传统玉器一般不在上面镶嵌。我们能把一块石头雕成一个长链子而不断,这都是中国人的绝招。但西域的特点是往上镶嵌,西域的服装上面都缀有很多东西,在玉上镶有黄金、宝石。
  第三,带有西域特点的纹样,比如西番莲,是典型的痕都斯坦玉器(图5)。
  
  


  (5)
  
  乾隆时期仿古玉又一度兴起,但跟以前有很大不同。这是精神层面的提倡,这么强的国力,生产新玉器的同时,还继承古朴风格。乾隆追求古风古意,不是因循守旧。
  
  有一次乾隆拿到一个玉杯,他觉得是汉代的,又觉得跟汉代有点不同,心里就犯嘀估,把玉工姚宗仁叫过来说,咱俩探讨探讨这玉杯是怎么回事。姚宗仁说哎呀,皇上,这东西是我祖上做的,不是汉代的。说“小人之祖所为也,世其业,故识之。”
  这突显了鉴定问题,不懂的人觉得这事这么难啊,怎么也看不懂啊。但有的人一眼就定性了,比如姚宗仁,他非常熟,一般人没有这个环境。要更多地熟知事物,对收藏品的历史、工艺、材质等都熟悉了,鉴定就变得容易了。
  
  乾隆对玉的态度影响着今天,至今我们对玉的品位认知仍停留在乾隆时期,历朝历代对玉的欣赏都有标准,我们的认识是承袭了乾隆时期的。今天所能碰到的玉90%都是清代玉,清代离我们近,生产量大,品种齐全。我们欣赏的角度,欣赏的习惯不由自主地受到了清代的影响(图6)。
  
  


  (6)乾隆皇帝
  
  我碰到过很多小玉件,特别喜欢买,图便宜,拿到手里能玩很久,也了解了很多玉的知识。比如一个“五子登科”佩,清初的玉佩,呈人体形状,上面雕刻了五童子。过去缺乏认识,喜欢正方的佩,不喜欢异形佩。还看到一种钟形佩,不知道什么含意,后来人家告诉说,这叫“终生有福”,挂在身上“终生有福”,非常吉利。
  我最喜欢一个竹节佩,中国人赋予竹子高尚的品性,这个竹节佩背后有四个字:君子长佩(图7)。
  
  


  (7)
  
  一些小摆件也特别有意思,比如我买到件玉器。是一件两面,一面大象,一面狮子。这是一块两色的摆件,狮子是青色的,大象是白色的。当时没意识到它跟宗教有什么关系,只觉得挺有意思的。一天读书的时候恍然大悟,佛教中的青狮白象、文殊普贤。文殊骑青狮,普贤骑白象。
  收藏中要关注表象里面的内容。青狮白象是表象,里面的内容呢,事后偶然发现才觉得乐趣无穷(图8)。
  
  


  (8)
  
  我们讲明代玉器时,讲过陆子冈。真正的陆子冈在乾隆时期有了更大的名气,大量的玉佩都落子冈款,借子冈之名。很难说这是什么现象,不能简单地说这是作伪,当时的人并没有作伪意识,陆子冈是明朝人,到乾隆时已经过去100多年了,犯不着这时候作他的伪,也没人相信,只是社会的一种风气。玉佩,到了乾隆中期时,强调一种规矩的玉佩,为什么强调规矩呢?就因为玉料的来源非常大,随便切割,浪费一点不可惜,所以玉佩经常是方的,或者是标准圆的。
  我碰到过一块玉佩,上面有四个字:清、慎,勤,忍。在上海的一次拍卖会上,我看到这块玉佩爱不释手,就想参与竞拍。没想到我身边一个人比我横多了,我早就不出价了,他还拼命举牌。最后举到36万,我认为就值3.6万。我问这么贵了你还买?他说我实在太喜欢这上面这四个字了,这四个字很有意思。后来,我体味到了这四个字,清是一种品位,我们今天老说清茶一杯,清风明月,说的是一种品位。慎呢,是一种品德,谨慎。有的文人,挂一块匾,叫慎始。意指所有的事开始时,一定要谨慎。
  第三个字:勤,勤也是一个品行,凡事懒惰肯定做不成,勤是立足之本。最后是忍,忍是一种品格,一个人要成功,要忍住各方面的压力。所以这块玉牌四个字,应该值这么多钱(图9)。
  
  


  (9)
  
  陆子冈在世时不流行玉牌,他一块没做过。清朝时大量做子冈牌子,是借用古代伟大工匠的名字。陆子冈做过什么呢?我们不得而知,史书记载就做过玉簪。我见过很多署有子冈款的扳指。苏富比在香港拍卖了一组7个玉扳指,卖了4736万,不可想象。
  扳指是射箭时用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皇帝对习武非常重视。他们怎么得到江山的呢,是靠武力。所以清朝历代的皇帝对扳指感兴趣,戴在手上时时提醒自己,不忘怎么得到的江山。后来扳指演变了,乾隆以后国力衰竭的时候,扳指变成像戒指类的东西,用来炫耀了(图10)。
  
  


  (10)
  
  嘉庆四年,皇上下旨,和阗等地停止进贡玉料。18世纪长达100年的中国盛世到此结束了。直到清朝覆灭,新疆的玉料再也没有进过紫禁城。
  
  清末宫廷里兴起翡翠,慈禧太后喜欢这种绿玉器。我们知道最著名的翡翠摆件就是翡翠白菜,现在在台北故宫.据说去台北故宫的人一进屋就问,翡翠白菜呢?慈禧太后个人的喜好影响了民间,导致民间开始追逐翡翠。
  关于翡翠白菜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它是光绪皇帝妃子锦妃的陪嫁;二说是西太后的心爱之物,她天天摆在跟前看。
  从新时期玉器发端,经商周、汉唐、宋明到清。乾隆时期,玉文化达到了最高峰。玉器的工巧,工艺的难度,今天有些都达不到了。做工的繁缛,有些看似简单,但我们做不出来。比如把一块玉石雕成一溜活环,想起来都是个难题,但玉工可以完成。乾隆晚期的玉器,给中国玉器7000年的发展史,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从新石器时代原始质朴的玉器,发展到乾隆时期登峰造极,玉器制作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早期玉器只是装饰物挂在身上,后来有了宗教色彩,由宗教演化为含有道德意义。最终走下神坛,变成民间的工艺品,这个过程反映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反映了不同社会形态对玉器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玉器发展的过程是我们民族的心路历程。
其他文献
大白鲨是地球上头号掠食者之一,它们的体重可以达到2吨,身长能够超过6米。从南非到地中海,再到澳大利亚,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但是在有记录的大白鲨攻击人类事件中,半数以上都发生在美国一个狭小的地区:著名的红三角。大白鲨为什么偏偏选中这个地方?  红三角从加利福尼亚的蒙特里湾向北延伸200多公里到达博迪加湾,再向西延伸50公里到达费拉隆群岛。这是一个奇妙的自然栖息地,生活着种类繁多的生物。  这条美丽的
期刊
逃离虎口赢来命运转机    1906年,王保英出生在江苏丹阳一个贫苦农家,她很小的时候父母病死,贪婪的兄嫂为几两银子把她卖给外乡的地主家做童养媳。  王保英的女儿王桂珍说,王保英那时才十二三岁,经常遭到毒打虐待,痛苦不堪。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邻居们帮助王保英踏上一条破旧渔船,呼啸的北风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吼声,小船在风浪中颠簸。(图1)  不远的岸边,零星的火把晃动着,“抓住她!别让她跑了!”的
期刊
10年前,他抛家舍业借钱度日,10年后他摇身一变身价千万,究竟是什么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又靠什么赢得了尊重?    每到收获的季节,农民抢收庄稼后,为了抢种新一季的作物,对收后的秸秆就一烧了之。在大片的农田上,浓烟四起,火光熊熊,严重污染了空气(图1)。      (1)烧掉了土地肥力也污染了空气    四川科委农业技术干部段儒斌看到秸秆焚烧年年禁却还是年年烧,就开始思考,政府每年都补贴农民禁烧的款
期刊
美丑之间,一步之遥,黑白之中,矛盾重重。为了让他们不再痛苦,他付出了一生。  一个周末的上午,空军总医院皮肤科门诊室前,年轻女子李艳正焦急地等待着。她挂的是皮肤病专家蔡瑞康的号。  此时的蔡瑞康正在门诊室内忙碌着。整整一上午,他还没来得及喝一口水。从周一到周五,74岁的他每天都是如此。  李艳是一家外企公司的职员。自信、阳光、活泼的她,不久前却因自己的脸而逐渐消沉。  李艳说,我本来皮肤挺好的,突
期刊
2009年12月27日,电视新闻中发现曹操墓的消息令人为之一振,一时间成了热议的话题。  第二天,在曹操高陵考古工地前,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大大小小媒体的记者。  显然,记者们是冲着发现曹操墓的新闻而来。曹操墓是怎么发现的?是否经过了科学的发掘和论证?曹操墓的证据是否可靠并且具有说服力?人们有着诸多的质疑。    发现东汉大墓    曹操墓的发现,还要从2006年春节说起。  2006年除夕,正当
期刊
这是一个令人期待的时刻。  烧制的器物被小心翼翼地从窑炉中取出,震慑人心的感觉,光滑而润泽的表面,罐体不吸收水,完全不同于陶器的特性(图1)。          (1) 图组:东汉时期烧制的器物    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无奈的窑工    这条穿越上虞全境一直被称作舜江的江,因为纪念上古的舜帝而得名。东汉末年,由于发生了孝女曹娥投江寻父的感人故事,这条江也因此改名为曹娥江。  然而,这注定
期刊
从中学到大学,再到出国留学,都是国内外最好的学校。回国之后又进入最权威的科学机构工作,与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合作,拿出世界级的科研成果。从任何角度看,这都是一个科学家应该走过的标准的人生之路(图1)。      (1)严东生    位于上海市长宁区的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今年91岁的严东生院士已经在这里工作了近60年。在熟悉他的人看来,不论是成长经历还是科研生涯,严东生的人生都完美得无可挑剔。  正
期刊
王树增 研究军事历史的纪实文学作家。为了探寻长征的原貌,他花费六年时间收集整理资料,并且数度重走长征路,终于写成著名历史纪实文学作品《长征》。    红军艰难走过了茫茫草地,七千名红军在毛泽东的率领下继续北上。在由四川进入甘肃的惟一通道腊子口时,红军的安危再一次经受了生死考验。  他们重新准备向北进发的时候,处境十分危急。第一,由于长时间徘徊在无人地带,缺少粮食,部队处于饥饿状态。经过了雪山、草地
期刊
在印度,恒河被看作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河流。按照印度教的说法,恒河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传说宇宙创世之初,恒河是流经天空的河川。有一年,大地干旱成灾,民众苦不堪言。当时的印度王不忍生灵涂炭,于是恳求神灵将天河之水赐给大地。天神满足了他的请求,恒河水从天而降。但水流湍急、汹涌澎湃,经常泛滥成灾,于是湿婆神来到了喜马拉雅山下,散开头发,让汹涌的河水从自己头上缓缓流过,灌溉两岸的田野,两岸居民得以安居
期刊
2004年的一天,为了准备即将开始的文物普查工作,浦城县文管所召开工作会议。会议进行一半时,所长陈寅龙接到一个令他吃惊的电话。文管员报告,管九村山下自然村的石公山上发现盗洞,陈寅龙立刻带领工作人员赶往事发现场。盗掘现场有个一米见方的盗洞。  由于发现及时,墓葬并没有遭到严重破坏。考古队员首先对墓葬进行了钻探,根据夯土层判断,这座墓葬可能是汉代的。  随后,队员们又对墓葬周围进行了考察,发现了一些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