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宝最近不知道怎么了,嫉妒心特别强,不许我说别的小朋友一句好话。有一天我跟她姥姥闲聊,说幼儿园某个小朋友皮肤很白,被宝宝听到了,顿时不依不饶地哭起来,边哭边说:“我白,我比她白!”要是和谁比一比学习好、懂事或者能力强什么的,她非要逞强说自己好也能理解,你说这算个什么事,也值得她这样?
这孩子,是嫉妒心太强,还是像她姥姥说的那样只是好胜?
——源源妈
贝克在《儿童发展》这本书里写道:情绪在人的发展过程的各方面起着核心作用。情绪包括基本情绪和高级情绪(也叫情绪的高级阶段)。基本情绪包括:快乐、恼怒、悲伤和恐惧。这些在婴儿出生早期就表现出来了。高级情绪则包括羞耻、尴尬、愧疚、嫉妒和骄傲,因为这些情绪都关系到对自我意识的伤害和提高,因此,我们统称它们为自我意识。研究表明:2岁以后的孩子才具有这些高级情绪。
当孩子产生嫉妒情绪时,同时也代表着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又上了一个台阶。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孩子表现出他的嫉妒情绪时,家长可以为他的“进步”稍感安慰。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嫉妒的“高级”身份就改变了对它的认识,无论如何,嫉妒心都是一种有害无用的心理。
这位妈妈所困惑的事情是,如何区分孩子的嫉妒心和好胜心?
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所以,孩子有好胜心不仅不是一件坏事,而且孩子还应当有好胜心。
所谓好胜心,是指敢于竞争、力求取胜、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好胜心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孩子有了好胜心,就会不断地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竞技状态,以此来保持与竞争对手的绝对优势,并且在这种不断的调整过程中取得进步。同时,孩子又能通过这种好胜心,促进自己的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使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孩子有好胜心是一件好事,但是,孩子的好胜心还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因为,好胜心也需要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好胜心过强,就会发展成嫉妒心理,看到别人超过自己就不服气,心里就觉得不舒服,甚至怨恨别人。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混合心理,其中含有焦虑、恐惧、悲哀、消沉、猜疑、敌意、怨恨、报复、羞耻等成分。从本质上看,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带来的后果往往是竞争、攻击和对立,嫉妒心理对孩子之间发展正常的交往具有不良的影响,会妨碍孩子的进步。
孩子为什么会嫉妒别人呢?心理学家发现,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大多数都有嫉妒的表现。如,当孩子发现别的小朋友被大人抱着,而自己没人抱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嫉妒行为,不愿意和小朋友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类似的表现是正常的,不必采取特别的矫正措施,可是如果孩子已经好几岁了,嫉妒心还特别强的话,就必须引起父母的重视。因为这种毛病长大后继续存在的话,会带来种种心理障碍和人际关系的不良。
过强的嫉妒心会扭曲孩子的性格,父母一定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可从以下三点着手,逐步让孩子摆脱嫉妒心理的困扰:
★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对自己不满或因受挫而自卑的孩子往往容易产生嫉妒,因此要通过发展孩子的兴趣和才能,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与此同时,要注意: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
如果不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孩子的兴趣爱好,一味要求过高过严,孩子会因自己实现不了父母的期望而得出自己"无能"的结论,感到自卑;在平时学习中,要引导孩子与自身相比,让孩子把自己过去当成一个超越的目标,让他真正体会进步的含义。
★不对孩子做不当比较
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喜欢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相比较。
常会说:“小丽考试得了一百分,你为什么得不了?”“小宇的画获了奖,你却不会画画。”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身不同的特点,对不同的孩子做出同样的比较,显然是不合理的。
既然嫉妒是来自不如别人的自卑,那么对比中的不当只能点燃孩子心中的嫉妒之火。
★让孩子参与各种活动
孩子老呆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容易变得任性、唯我独尊。
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发展水平相仿的孩子一起进行各种有趣的活动,如两人绑腿竞走、拔河或接力赛等。
孩子能够和别人一起做许多事情,就感到自己和别人都有贡献,同时还能了解在一个集体中,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能力。
在群体中,孩子将逐渐学会关心和爱护别人,学会合作与分享,学会向他人学习,慢慢地就会放宽心胸,减少嫉妒。
这孩子,是嫉妒心太强,还是像她姥姥说的那样只是好胜?
——源源妈
贝克在《儿童发展》这本书里写道:情绪在人的发展过程的各方面起着核心作用。情绪包括基本情绪和高级情绪(也叫情绪的高级阶段)。基本情绪包括:快乐、恼怒、悲伤和恐惧。这些在婴儿出生早期就表现出来了。高级情绪则包括羞耻、尴尬、愧疚、嫉妒和骄傲,因为这些情绪都关系到对自我意识的伤害和提高,因此,我们统称它们为自我意识。研究表明:2岁以后的孩子才具有这些高级情绪。
当孩子产生嫉妒情绪时,同时也代表着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又上了一个台阶。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孩子表现出他的嫉妒情绪时,家长可以为他的“进步”稍感安慰。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嫉妒的“高级”身份就改变了对它的认识,无论如何,嫉妒心都是一种有害无用的心理。
这位妈妈所困惑的事情是,如何区分孩子的嫉妒心和好胜心?
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所以,孩子有好胜心不仅不是一件坏事,而且孩子还应当有好胜心。
所谓好胜心,是指敢于竞争、力求取胜、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好胜心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孩子有了好胜心,就会不断地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竞技状态,以此来保持与竞争对手的绝对优势,并且在这种不断的调整过程中取得进步。同时,孩子又能通过这种好胜心,促进自己的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使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孩子有好胜心是一件好事,但是,孩子的好胜心还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因为,好胜心也需要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好胜心过强,就会发展成嫉妒心理,看到别人超过自己就不服气,心里就觉得不舒服,甚至怨恨别人。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混合心理,其中含有焦虑、恐惧、悲哀、消沉、猜疑、敌意、怨恨、报复、羞耻等成分。从本质上看,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带来的后果往往是竞争、攻击和对立,嫉妒心理对孩子之间发展正常的交往具有不良的影响,会妨碍孩子的进步。
孩子为什么会嫉妒别人呢?心理学家发现,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大多数都有嫉妒的表现。如,当孩子发现别的小朋友被大人抱着,而自己没人抱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嫉妒行为,不愿意和小朋友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类似的表现是正常的,不必采取特别的矫正措施,可是如果孩子已经好几岁了,嫉妒心还特别强的话,就必须引起父母的重视。因为这种毛病长大后继续存在的话,会带来种种心理障碍和人际关系的不良。
过强的嫉妒心会扭曲孩子的性格,父母一定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可从以下三点着手,逐步让孩子摆脱嫉妒心理的困扰:
★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对自己不满或因受挫而自卑的孩子往往容易产生嫉妒,因此要通过发展孩子的兴趣和才能,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与此同时,要注意: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
如果不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孩子的兴趣爱好,一味要求过高过严,孩子会因自己实现不了父母的期望而得出自己"无能"的结论,感到自卑;在平时学习中,要引导孩子与自身相比,让孩子把自己过去当成一个超越的目标,让他真正体会进步的含义。
★不对孩子做不当比较
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喜欢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相比较。
常会说:“小丽考试得了一百分,你为什么得不了?”“小宇的画获了奖,你却不会画画。”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身不同的特点,对不同的孩子做出同样的比较,显然是不合理的。
既然嫉妒是来自不如别人的自卑,那么对比中的不当只能点燃孩子心中的嫉妒之火。
★让孩子参与各种活动
孩子老呆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容易变得任性、唯我独尊。
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发展水平相仿的孩子一起进行各种有趣的活动,如两人绑腿竞走、拔河或接力赛等。
孩子能够和别人一起做许多事情,就感到自己和别人都有贡献,同时还能了解在一个集体中,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能力。
在群体中,孩子将逐渐学会关心和爱护别人,学会合作与分享,学会向他人学习,慢慢地就会放宽心胸,减少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