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类真人秀的节目创新研究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der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真人秀”作为越来越受欢迎的电视节目,虽然形式居多,但真正具有影响力的节目却不多。《奔跑吧!兄弟》以电视节目黑马之势,成为2014年度最具话题性和关注度的真人秀节目,以此看到我国真人秀节目本土化创新的一大进步。本文以《奔跑吧!兄弟》为研究对象,分三章论述。从节目的整合式创新、节目理念、节目定位、竞技环节、节目内在价值、节目传播和经营角度分析创新之处,具有研究的代表性及节目创新的现实意义,进而为其他真人秀节目的创新,电视节目策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竞技类;真人秀;策划创新;电视节目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5-0090-02
  《奔跑吧!兄弟》作为竞技类真人秀,以黑马之势,从形式多样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2014年度最受关注的节目,以此明确打造节目特色及内在品质的重要性,使节目成为电视文化产业有力的部分。同时,作为引进类竞技真人秀,本土化创新令其成为独具特色的节目,有效实现了节目策划的创新性转型,也由此看到我国真人秀节目本土化创新的一大进步,其创新之处值得关注。
  一、《奔跑吧!兄弟》节目概述
  《奔跑吧!兄弟》的原版《Running Man》,是一档由韩国CBS电视台推出的户外竞技类真人秀。播出以来,不仅受到观众乃至“跑粉”的追捧,韩国业界也有质量与收视的好评。2014年浙江卫视引进节目版权,明确融合卫视自身的品牌特色,进行了本土化创新,将该真人秀打造成浙江卫视“中国蓝”主题下“奔跑中国”系列中的一档全新品牌节目。
  《奔跑吧!兄弟》在浙江卫视节目团队的全新策划中,以本土化创新为基石,整合节目模式和编排元素,呈现独树一帜的节目魅力,令其在同质类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2014~2015年初季度最受关注与话题的真人秀,有效实现了电视节目策划的创新转型。
  二、《奔跑吧!兄弟》节目的创新策划
  (一)节目的整合式创新
  《奔跑吧!兄弟》的节目策划,就是在留有原节目优质元素的基础上,根据国内真人秀节目的收视走向,观众的收看需求,电视市场的竞争状态,重新编排节目,增添更具趣味性、文化性的内容,后期制作更具观赏性和带动性。节目价值重视文化的娱乐化传播,根据每期取景地的不同,让观众寓教于乐的感受文化与时代的风采。同时,将节目理念与公益紧密结合,设立“跑鞋计划”,打造具有公益传播力的真人秀。这种重新编排在明确节目定位后,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巧妙融合优质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节目策划创新,即整合式创新。
  所谓“整合式”创新,一是指模式创新涉及的层面是多元的;二是指模式创新需要将各类节目内容、形态等优质元素创造性的重组和编排;三是指模式创新还可能需要在节目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对多种节目创造性的重组和编排[1]。其中,整合式元素包括主题、宗旨定位、类型归属、形式技巧、结构安排、内容编排等方面。可见,组成一个优质节目所需的创新元素都可成为节目的组成部分。
  (二)节目的整合式创新分析
  1.节目模式的创新。首先,节目的主要内容不仅是撕名牌,而是将“撕名牌”作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以竞技的形式进行,不会事先说明注意事项,游戏过程的突发事件、环节的反常事、成员的反应等完全呈现在镜头下;没有旁白和解说词,通过镜头细数展现,让观众自行评判。这种设定使《奔跑吧!兄弟》作为一档竞技类真人秀,既增加了刺激性、环节的悬念化,构成“表现、场景与人物”间充满张力的效果;也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提高了节目的真实感;其次,每期一个主题,以游戏任务的方式展现,任务卡没有明确指示。任务开始前成员分队竞技,在益智游戏中突破关卡,考验成员的团队精神,体现真性情。通过扣人心弦的环节,成员面临怎样的考验,提示有哪些含义、他为什么那样做等,使观众对成员的关注投射到节目,带动收看热情。将笑料和悬念放在细节处,例如成员的互动、竞技中的摩擦等,让观众在游戏过程中思考,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第三,“接地气”的画面语言和纪实性的镜头表达方式也是特色之处。每个成员跟两个摄像师,动作、状态、反应等纪实呈现,提高了节目的可看性。例如接到任务卡后,以成员说话的方式向观众叙述任务;成员间的互动,“别说话、他跑起来了、你是怎么想的”等话语,以卡通字体呈现;成员间的“斗嘴”,令人捧腹的表情以放大镜样式放大。幽默的语言,诙谐的动作,成员抛出笑料对方接住再抛笑料,都增强了娱乐氛围,既能表达成员要透露的信息,又体现时下娱乐文化。
  根据不同情境,成员互动的诙谐调,闯关时的鼓舞节奏,撕名牌时的紧张激烈,配乐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可以说,从内容到后期制作,体现出节目面向电视观众、电视文化产品市场推广的质量。
  2.奔跑的公益化理念。浙江卫视通过《奔跑吧!兄弟》这一平台,让公益理念得到有效传播。实施“跑鞋计划”公益活动,切实履行社会精神文化所倡导的提升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每期节目结尾时,成员通过闯关获得的奖励、广告赞助、节目收视等收益,汇总投入“跑鞋计划”,让山区的孩子有结实的桌椅黑板,增设体育设施,穿上一双暖鞋,让其跑起来等,这就是节目倡导的公益理念,传播爱心的社会责任感。
  将公益活动的纪实视频,以节目后续视频播放,加大公益的传播力度;以节目的关注度和热度,传递正能量,更好地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公益理念借助娱乐化方式传递的创新提升,使电视节目朝更有意义的价值层面发展。   3.亲民化的节目定位。《奔跑吧!兄弟》的7位成员,极具个人特色,丰富了节目策划中人物的鲜明化特征。例如队长邓超放得开,机智且具带动性;郑恺在竞技过程具有爆发力,成员一起闯关时有带动和鼓励性;王宝强的幽默感,与王祖蓝的配合,为节目效果增添了人情味。明星不再明星化,而是实实在在参与游戏、有笑有泪有冲突的奔跑兄弟。
  奔跑成员以协作的兄弟完成任务,竞技状态真切呈现在镜头前。根据每期主题、外景地的不同,相应邀请嘉宾参与,将奔跑兄弟与嘉宾打乱重组队,减少观众对固定成员的审美疲劳,看到嘉宾的不同面。每期留有观众互动时间,让节目由成员贴近观众,听到观众的声音,拉近心理距离,打造平民化的真人秀节目。
  4.“全民参与”的环节互动。节目的室外场地,决定了活动的灵活性与空间容量,每期也有现场观众参与。例如大漠奇侠一期,成员接到任务后搜集线索完成主题,这就发挥了当地观众的功能作用,帮助成员找线索;如走进高校一期,成员分三组与学生协作,进行体育比赛;如武汉行一期,需要进入电影院找到人像拼图,电影院外聚集的观众被邀请到影院中,扮演提供拼图线索的线人,观众有了发挥演技的空间。
  这种邀请式的“媒体说话方式”,“从关注到影响再到邀请,以一种开放姿态,让对方感到轻松的氛围,深化互动与参与”[2],也就是观众被奔跑兄弟邀请参与竞技,将观众参与放在推动节目效果的重要一环,成为内容的组成部分。从观看者到参与者,再到参演节目,既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也提升了节目的参与性与娱乐性,充分体现从“全民娱乐”到“全民参与”。
  5.寓教于乐的节目价值。每期节目根据主题,选取不同地区作为户外拍摄地;任务卡提示就与当地文化、风俗民情有关。例如重庆行一期,通过饮食、山城街道,展现巴蜀文化;例如杭州古镇行一期,通过古镇的传统手工艺、当地方言,展现江南美等。将地方特色融入任务,成员查找线索、搜集信息,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观众感受不同的人文气韵。
  《奔跑吧!兄弟》致力打造有品质的电视节目,让文化在娱乐中传播,丰富节目内在的人文价值,让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民俗得到展现,让观众体会到文化的深厚魅力和时代风采。
  6.多元化的节目传播和商业运营。《奔跑吧!兄弟》的播出势必会引发褒贬不一的关注与谈论,其中一些“跑粉”也会将《Running Man》与《奔跑吧!兄弟》比较,使《奔跑吧!兄弟》在播放前就备受关注。浙江卫视作为传播者,通过人际传播加热节目相关话题,设立官方论坛,播放成员的预告片,引起受传者持续关注。随着节目的播放,话题讨论以及论坛反馈,传播者能够明确观众和收视需求,跟进改善节目内容。
  运用平面媒体、视频网站、户外广告等传播渠道重复宣传,扩大节目知名度,得到收视率、话题讨论度、“跑鞋计划”主要方面的传播效果,进而增强浙江卫视的媒体影响力。该节目营销运用了拉斯韦尔的“5W模式”,发挥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媒效果五要素相辅的作用。以多元化传播的融合,多媒联动的节目营销,推广电视文化产品。节目与媒体平台联动播放,卫视官网、优酷、搜狐等跟进花絮,让观众看到节目的幕后故事;由花絮做下期的引子,与观众形成一个“收看的约会机制”,塑造节目品牌效应。
  每期节目播完后,再将前一期更新,作为节目的再宣传,带动往期节目的重复播放,为节目衍生品《奔跑的英雄》定位励志歌曲传唱度和点击率,为《奔跑吧兄弟大电影》宣传造势,使节目、主题曲、主题电影、节目衍生品形成联动产业链。浙江卫视独家播放权,也是将《奔跑吧!兄弟》作为卫视制作的电视文化产品商业化运营的一部分。通过商业化运营,明确节目市场化走向,增强运作环节的创作空间,拉动从节目到电视产品的整体关注度。
  三、结 语
  综上所述,《奔跑吧!兄弟》正是运用整合式创新,使整合的优质元素相辅相成,有效实现了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创新转型。
  创新是节目策划的重要部分,更是电视节目发展的驱动力。节目有品质、有特色,观众愿意看,才有商业效应,才有市场。电视节目作为电视文化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特色节目是电视制作的趋势,策划人应树立正确的节目品牌化意识,形成模式功能互补、传播资源互补,人力资源、素材资源、文化资源、硬件机制的链条化融合。在巩固本土优质的真人秀节目基础上,打造具有品牌影响力的节目;增强电视产品的坚实基础,让更多品质节目出现在荧屏,延伸电视文化产品的发展空间,进而推动文化产业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袁靖华.电视节目模式创意[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2. (美)斯蒂芬·李特约翰著.史安斌译.人类传播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美)约翰·费斯克著.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第二版)[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4. 谢耘耕,陈虹.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5. 胡智峰.电视节目策划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传馨]
其他文献
摘 要:台湾出版的《传家》,制作精美,文化底蕴深厚,兼具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其成功对图文书的出版带来了诸多借鉴。图文书的出版要注重视觉美感,在图书编排中对图、文同等看待,注重文化元素的应用,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美,另外,透过个人视角讲述文化也是可取的方式。   关键词:图文书;视觉传播;文化;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
期刊
摘 要:目前,电视节目慢慢与新媒体领域有交集。一档富有文化内涵,既使人愉悦又使人看完有所思的节目成为大家所期待的,同时也是媒体人应具备的责任与思考。脱口秀相对于其他综艺真人秀节目来说,在吸引人的这一点上大多集中在主持人语言功力,并且受众也会把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主持人本身上。不仅关注主持人的语言形象、外在形象,还在整个节目按期进行中关注其横向纵向的形象变化。主持人要建构符合栏目主题的语言形象、受众对
期刊
传媒教育既倡导埋头干事,也要注重抬头看路。依托科研活动,带动教学创新,顺应传媒教育发展规律,既达到科研反哺教学,又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咬定目标不放松,加强合作促发展,翘首应对媒介融合中的“核聚变”。  编者按: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媒介融合之势日渐突出。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当代传媒教育拓宽了思路,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下,传媒类高校转变传统教育理念、突破办学体制壁垒、开辟传媒教
期刊
摘 要:新媒体科技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媒介竞争格局,报纸媒体试图通过媒体融合以期在媒介竞争中获得优势,而报纸媒体的新媒体网络角色定位成为新媒体转型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以《钱江晚报》新浪官方微博为例,通过分析2015年春节假期期间其微博传播在运营管理、内容传播以及形式手段等三方面的特点,以探讨都市报在面临新媒体转型时应具备的新媒体网络角色定位策略。关键词:新媒体转型;网络角色整合;本土化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问题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以《穹顶之下》雾霾报道为例,进行受众心理分析,给媒体更好地进行环境问题报道提供一些参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实质上是在有效地践行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利,同时也能够帮助受众清晰地认知自身所处的环境。媒体需要发挥积极性,了解受众的心理,并进行高质量的报道,从而对受众行为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关键词:环境问题报道;受众心理;行为引导中图分类号:C9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新闻媒体对恶性事件的新闻报道逐渐增多,对于案发过程、事件背景、当事人个人情况的挖掘和描述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细化,甚至有炒作、渲染、煽情等行为出现。其中部分报道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不良社会后果,包括可能引发犯罪模仿、伤害当事人及家属、错误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在恶性案件的报道中,如何在保证受众知情权与避免不当报道引发不良社会后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本文所关心和讨论的主要问题。关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网络网民评论对新闻严肃性的影响,采用文本分析法、案例研究法,以新浪微博为例进行研究并对网民评论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对网络网民评论的特点、机制进行研究,研究了网民的特点如本身的多样性、娱乐性等问题,对网络评论的特点和影响进行探讨,并分析网民评论对新闻严肃性是怎样实行消解以及消解的后果和对此问题的反思,以及新媒体语境下如何更合理地建造网民评论机制。关键词:网络评论;新闻;新浪微博中
期刊
摘 要:电子传媒时代,媒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俨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霸主。在社会生活中,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建构、文化的整合,无一不与它相关。人们日益陷入现代媒体所构造的符号世界中,受到种种符号暴力的控制而不自知。作为社会的雷达、调节器和舆论监督器,现代媒体必须增强文化自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话语导向,通过卓有成效的话语方式,才能真正成为民众了解外部世界的信息
期刊
摘 要: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女性主义运动迅速发展,女权主义者开始关注媒介中的女性形象。90年代后期,中国的男性杂志逐渐兴起,21世纪才得以繁荣发展。女性在我国男性时尚杂志中呈现出多样的特点,成因很多。本文选取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男人装》与《时尚先生》两本男性时尚杂志对比研究,从凝视视角剖析男性时尚杂志中女性形象的成因及其传播效果。关键词:男性时尚杂志;女性形象;内容分析;凝视中图分类号:G201
期刊
摘 要:在当今社会,女性主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电影中的体现也越来越丰富。本文以电影《后会无期》为例,以电影中的四次“告别”为线索,结合对影片中不同人物命运的分析,把不同时期的“告别”和女性形象结合在一起,并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分别以女性对男性初始感情观的影响、对男性世界观形成的影响、对男性行为成熟塑造完成的影响以及在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四个方面,分析在电影《后会无期》中女性对男性的影响和改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