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雁:105岁老太太天天练脑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elf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脑衰老是最可怕、最危险的。一个脑中风或老年痴呆患者是不可能健康长寿的。那么,怎样才能永葆大脑青春,延缓大脑衰老呢?
  给大脑做“保健操”,勤用大脑勤思考,就是长寿的法宝之一。
  这是105岁的李宝雁以长寿实践做出的回答,她勤奋自学的精神和成果令人赞叹。
  见到她那天正赶上下雨,李宝雁握着笔者的手说:“哎哟,手冻得这么凉呀,快坐在我这炕上暖和暖和,你怎么来的?坐公交车,47路倒35路,还得走一段路,身上淋湿了吧?下雨天,你甭心疼钱,打个的给你送到楼门口多好!”老太太热情、健谈,精气神儿十足。
  她80岁的大儿子说,我妈从去年开始耳朵有点儿背,冲她说话得大点儿声,还有因为白内障看东西有点儿模糊,除了这点儿毛病,她跟我们一样,生活完全自理,自己上卫生间,自己在屋里遛达,一点儿也不用我们伺候。大儿媳说,最绝的是李宝雁记性特别好,家里老少五代人,谁的属相、生日,她全记得清清楚楚,我和老伴儿都记不住,从心里佩服老太太!
  李宝雁的记忆力真是绝了,凡是她读过的书、听过的评书、看过的电视剧,全能记得。李宝雁说: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我都读过八遍啦!
  她还对历史特别感兴趣,她说,咱中国从盘古开天地、炎黄二帝创立中华、女娲补天、羿射九日、大禹治水、武王伐纣、春秋百家争鸣、战国七雄争霸、秦始皇焚书坑儒修万里长城、楚汉相争刘邦获胜、西汉王莽篡政、三国归一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我生于光绪25年,经过光绪、宣统、民国和新中国4个时代,就数咱新社会最好!每个月国家还给我200块钱,这是多好的事儿……
  李宝雁不仅对历史的脉络很清楚,说起“细节”来,更是滔滔不绝,这是李宝雁的又一大能耐——说书。她爱听评书,尤其喜欢单田芳,她也把自己看过的书说给别人听,她讲“吕布戏貂婵”、“三英战吕布”、“鸿门宴”、“萧何月下追韩信”……有自己的幽默发挥,逗得人大笑。100岁以前,李宝雁每天都得到外面散步,因为,有一拨儿热心的老年听众等着听她说书呢!
  我问,老太太这么大的学问,上的是什么学?大儿子说,我妈一天学也没上过,她是一个字儿一个字儿自己学的。
  原来,从大儿子读私塾开始,李宝雁就跟着他学字儿了,他读《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李宝雁就跟着他学,那时,她要伺候一家人的生活,还要照顾公公,只有到了晚上,坐在小油灯下,她才能一边纳鞋底子或缝补衣裳,一边陪着儿子背书,得空儿就问一问这个字怎么念,常常是他半夜醒来,看见娘还在灯下念书。母亲跟着他从《百家姓》一直念到《大学》、《中庸》、《孟子》,直到被抗日战争中断了。以后,李宝雁的学习热情依然高涨,她又跟着孙子学习简化字。
  她这一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识字,只要是有文字的读物她全喜欢,从小人书、古典名著到各种报纸、杂志,她爱不释手,不是读一遍而是反复看反复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不耻下问”,她还准能记住。评估一下李宝雁的文化程度,她能够比较顺畅地读书看报,基本相当于初中的识字水平。
  对于《百家姓》等旧书,80岁的儿子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李宝雁却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李宝雁说,让我背《百家姓》太容易啦,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就像是相声演员在使贯口,如行云流水,她一口气背下了全本的《百家姓》!
  说实话,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我不会相信这是真的!我激动地说,老太太,您太棒啦!我服您了!李宝雁笑着说,不值得你这么夸我,没那么难,就跟数来宝似的,你天天念叨它,说前句就想起下句,一点儿也不难!
  李宝雁老太太天天背诵、天天练脑的“模范”事迹,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人的大脑也是用则进不用则退,勤于学习,坚持“练脑(背诵、记忆、说话)”就能延缓大脑衰老,预防老年痴呆。大脑是人体的指挥中枢,大脑好就精神好、身体好,就有利于健康长寿。向李宝雁学习,活到百岁不是梦。
  
  (责编:孙 展)
其他文献
上世纪60年代初,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市场上所有食品及日用品全面紧张。那年月,粮票是城市百姓的命根子,填饱肚子是每天的头等大事。  我当时还是单身汉,住在北京的中关村。海淀镇只有寥寥几家餐馆,如果偶尔卖点鱼肉荤腥食物就会拥挤不堪。一个休息日,我想何不进城去转转,或许能遇上点好吃的。我从西单开始转悠。久不进城,没想到所有餐馆都是人满为患,秩序好一点儿的,也都排成了长龙。看那阵势,只好放弃,于是又转
期刊
首次交锋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同年9月赫鲁晓夫被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4年9月赫鲁晓夫率领庞大的代表团参加我国国庆5周年庆祝活动。  此时的赫鲁晓夫地位并不稳固,为寻求中国的支持,答应将旅顺口海军基地交还给中国等互惠条件。赫鲁晓夫又问毛泽东:“你们对我方还有什么要求吗?”毛泽东说:“我们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希望你们在这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赫鲁晓夫一听,急忙以无礼的口气拒绝道
期刊
今年我89岁。耄耋之人,耳不聋眼不花,走路背不驼腰不弯,能吃能睡,晚上九点钟上床,脑袋一沾枕头就着,早上五点钟起床,因之平时大家看不出我有那种病怏怏的老态。实际上,我有27年的糖尿病史,9年前查出患左脑血栓,5年前又查出脑萎缩、高血压、前列腺肥大、脂肪肝等,我把这些病看得很淡。  当然,有病要治疗要吃药,但不能精神负担太大。人总有一死,这是自然规律,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就意味着他的前途是死亡,谁也逃不
期刊
在文物鉴定界,徐邦达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尤其擅长鉴定古字画,由于慧眼独具,人送外号“徐半尺”。记忆力惊人,甚至有的书画卷刚打开半尺,徐邦达就已经说出了与此画有关的一切。  得知徐邦达大师已经93岁高龄了,他额头很高,华发梳理得纹丝不乱,眼睛深邃有神。体态清癯消瘦,一袭中式的对襟褂子,被熨烫得平整挺括,纤尘不染。观其神韵,闻其谈吐,“仙风道骨”这个词,便自然而然浮出脑海。  更让我称奇的还有他的妻子
期刊
70年前,当我出世的时候,祖父早已逝世。据说我家也算得上是书香门第,祖父的书法颇具功力。可是对我来说,只知其名,不见其人,更不知其书法是啥样子。幼时我知道家中收藏有不少书画,后来抗战爆发,老家陷落,我们举家流浪,家中书画理所当然不知去向。解放后,我在杭州工作,虽说天长日久,却忙忙碌碌,数十年时光匆匆而过,直到近10余年才萌发找回老家书画的念头。可是愿望不等于现实。在旧书肆、旧书画摊、书画展览前睁大
期刊
早就对轩辕帝怀着一颗虔敬之心,但真到拜谒轩辕庙时,这虔敬之上不知不觉间又增添了几分虔敬。  从西安到黄帝陵,约160公里,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途中,还经过三原城隍庙、药王山、耀州瓷窑博物馆等景点。人们或许不知道这个博物馆,但绝不会不知道唐三彩。导游带人们来这里参观,了解一下中国陶瓷发展史,再买件唐三彩或一只“倒流壶”带回家去,倒也不失为一件有价值的藏品。倒流壶,北宋人发明,它的奇特之处在于从壶底注
期刊
人到晚年,容易沉缅昔日的“辉煌”与“显赫”,而退休后“门前冷落车马稀”,让一些老年人产生怨恨心理。当我看到他们为蝇头小利,在人生的晚秋发生的惨痛故事,不能不感到痛惜。    10元钱血案    71岁的江良原是大连某外贸公司办公室主任。在单位时他“大小是个头”,工作部门是单位的神经中枢,从没将其他部门的同事放在眼里。遇到同事办事盖章、出门派车,常常要给人家几分颜色看。  可是江良退休后,不但家门失
期刊
接到大哥的电话,说是81岁的父亲血压升高,去卫生站输液过程中又出现了心悸,全家打算安排他住院,叫我快点回家。  我心急火燎地赶到家里,父亲还是不舒服,但是精神已经好多了,大嫂说因为父亲出现心慌,医生已经给他换了药,我长长松了口气。这才发现父亲养的大白猫趴在门前的大树底下已经奄奄一息了。我上次回家的时候老猫就病了,大哥说可能吃了有毒的老鼠,已经病了好几天了。这只猫已经养了12年,很是乖巧听话。可是没
期刊
长期以来,餐厅只招收年轻服务员。可是最近重庆、武汉餐饮企业因为服务员缺口太大,大规模招收40~50岁的中年妇女,还为她们特别设计按钟点计酬的方法,这些服务员被叫做“餐嫂”。我51岁的姨妈也赶上了这个风潮,成为一名“餐嫂”。  一大早上,姨妈就赶到了在重庆沙坪坝区的“40、50”招聘会,其中有30多家餐饮企业提供了2000多个岗位。晚上她回家告诉我们,她应聘当了“餐嫂”,家里人一听都“炸了窝”。  
期刊
不久前去了云南,除了山水美景,还领略了一道云南特色的菜食。  云南菜自是傣家菜为主打。不管店大店小,不管是在城市高楼大厦还是沿公路的乡村小镇,只要经营傣家菜,总有大字写着的招牌菜:“木瓜鸡”或“撒丕”。“木瓜鸡”好理解,至于“撒丕”很难与菜名作什么联想,只是一看了之。  而后的行程中,在比较正式的宴会上,总有一道配着酱汤的米线呈给我们。米线是白的,上面盖薄薄的干肉片,另一碗汤汁有点稠,酱不酱、绿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