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的克星(3)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nnn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已形成装备或媒体报道过的电磁扫雷器主要有磁模拟扫雷器、微波扫雷器,定向能范畴的扫雷器有激光扫雷器等。
  地雷的变化促进了电磁扫雷器
  地雷是随着扫雷器材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大量应用而不断变化的,其变化除装药结构外,主要体现在引信上。传统地雷通常采用基于机械原理的引信,只有目标触碰到地雷时(有压发、拉发、松发等)才会起爆,因此单个地雷形成的障碍宽度较低。例如:炸坦克履带的防坦克地雷,为了确保炸毁坦克履带(履带宽度约占坦克总宽度的2/5)使其失去机动能力,往往在坦克可能通过的地域布设相当数量的地雷,军事上称为增加布雷密度,理论上讲只有布设的地雷间距小于履带宽度时,才能确保坦克压发地雷并被炸毁,这就大大增加了作战成本和后勤保障的负担。
  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就设想:能否设计一种不用目标直接触动,就可炸毁坦克装甲最薄弱的底部装甲的反车底地雷,或是既可炸毁坦克车底装甲又可炸毁履带的两用地雷呢?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元器件的微型化,这一设想很快变成了现实。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上各军事强国掀起了研发非触发电子引信地雷的高潮。这类地雷一般采用电子引信和聚能装药形式,使得地雷的体积和重量大大降低(车底雷的装药量一般小于1千克,两用雷的装药量在3千克左右,而炸履带地雷的装药量一般在5~10千克),形成的障碍宽度大大增加。它的出现也给地雷战带来一场革命,促进了布雷技术的发展,火箭(炮)布雷、飞机布雷技术等应声而出。而布雷技术的发展更是促进了陆战模式的变化。可以想象,当运动中的装甲车辆突然遭遇到火箭或火炮布设的大量地雷围堵时,将寸步难行,往往会成为地雷的杀伤目标和其它兵器的打击对象。像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自诞生了非触发电子引信地雷后,人们又针对如何有效地扫除这类地雷,展开了新一轮扫雷器的研制,在矛盾的不断发展变化中,研制成功了电磁扫雷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装甲车辆的替身——磁模拟扫雷器
  非触发反坦克地雷大多数采用的是磁感应原理,主要是利用坦克车辆的钢铁材料受地磁场的影响,在车辆周围产生一定强度的磁场,当车辆通过地雷上方时,磁引信接收(感应)到坦克磁场作用信号,通过放大、鉴别等环节,最后起爆地雷。根据这个原理,于是人们便设想,能否设计一种装置,模拟装甲车辆的磁场特征信号,替代坦克装甲车辆,诱使地雷在坦克到达前爆炸,达到保护装甲车辆的目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陆军较早地研制了VEMASD磁模拟扫雷器。它能有效地模拟坦克和各种车辆的磁特征信号,在坦克行驶时向坦克前方发出坦克模拟信号,使装有磁引信的地雷在车辆接近它们之前被引爆。VEMASD磁模拟扫雷器主要由线圈和控制盒以及电源等组成,线圈重约110千克,控制盒重38.5千克,电源为24伏车用直流电源,可以安装在各型坦克和装甲车上使用,扫雷距离5-6米。
  法军也研制了“得墨特尔”车辆信号模拟系统,可向携载车辆的前方发射虚假的磁场信号,使安装了磁感应引信的地雷在车辆到达之前引爆。该系统安装在主车前方的两个装置内,由装在乘员室内的控制装置控制。该系统可引发车辆前方5米处,两侧2.5米处的磁感应引信地雷。
  我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也成功研制出了磁模拟扫雷器。主要由磁性扫雷装置和控制系统等组成,磁性扫雷装置由左右磁棒以及辅助装置等组成。可以说我军的磁模拟扫雷器是一款性能相当不错的扫雷器,与美国VEMASD相比,扫雷距离更远,扫雷品种更多,不足之处是重量偏重,只能用于专用扫雷车上。
  毫不讳言,扫雷与地雷始终是矛与盾的关系,扫雷方式的变化必然促进地雷的发展。如前所述,磁模拟扫雷器只能扫除磁感应引信地雷,地雷设计师们针对这一特点,又设计出了其它技术原理的非触发引信,如红外引信、磁触杆复合引信(触碰感应杆后,磁引信再起作用)等。对这一类地雷,磁模拟扫雷器就无能为力了。在新的非触发电子引信地雷出现后,扫雷专家针对非触发地雷基本都有电路或含有电子元器件的特点,又研发出了全新概念的扫雷器。
  电子地雷的克星——微波扫雷器
  微波的频率一般在300MHz-300GHz范围内,根据谱宽和脉冲的长短,可以衍生出不同特性的产品。像微波炉产生的微波一般属于窄谱,但脉冲较长;而高功率微波武器辐射的微波一般属于宽谱或超宽谱,但脉冲较短,辐射频率一般在1GHZ(1吉赫=109赫)以上,功率在1GW(1吉瓦=19瓦)以上。美国、苏联等国在微波武器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早并保持领先地位,到上世纪90年代,其个别系统就已接近武器化,而将微波用于扫雷方面,只有美国开展了一种短程高功率微波扫雷器的试验,但到目前为止没有见到微波扫雷器正式装备的报道。我军紧跟世界新军事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展开了高功率微波扫雷的研究,并研制成功了微波扫雷器,可以安装在装甲车上,其扫雷速度、扫雷距离、扫雷宽度、扫雷品种等性能,与磁模拟扫雷器相比都有较大提高。
  微波扫雷器主要由产生微波的微波源、微波辐射天线、供电系统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微波源产生的高功率电磁脉冲经定向辐射天线变成高功率微波束发射到目标表面,经“前门”(如天线、传感器等)或“后门”(如小孔、缝隙等)耦合入目标的内部,干扰其控制线路,亦可能毁坏电子器件。
  如上所述,微波扫雷器与磁模拟扫雷器相比,性能大大提高了一步,但其能扫除地雷的品种受到限制,如金属壳的地雷它就无能为力。也许有的朋友会说,将微波源的功率进一步提高,就可以解决扫雷距离近的问题。事实不是那么简单,提高功率势必带来微波源、辅助系统等装置复杂化和大型化,最终导致在武器承载平台上无法实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对各种裸露的地雷和装药都可以有效扫除,且扫雷距离更远的扫雷器,目前看只有激光扫雷器可以担当了。
  远距离地雷杀手——激光扫雷器
  激光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之一,它是通过原子或分子的受激辐射而获得的单色相干电磁波,其单色性好、相干性好、方向性强,具有能量集中、传输速度快、作用距离远等特点。激光武器正是基于上述特性特点而出现的新型武器,看起来很神秘,但工作原理确比较简单。在艳阳高照时用放大镜点燃易燃品,其实就是激光武器的雏形。只不过激光武器的光源和工作系统更加复杂,主要由激光器、光束定向器和辅助设备等组成。
  世界上各军事强国相继开展了激光扫雷的可行性研究,证明了强激光用于扫除地雷等弹药的可行性。在较远的距离上,激光束对地雷连续照射一定时间,可击穿铁壳和塑料壳地雷,并引起地雷的装药燃烧。如果地雷内装有引信,也会因大部分炸药已被燃烧,使得地雷爆炸威力降低,失去破坏能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军开展了专门用于扫除地雷和使弹药失效的机动爆炸处理系统的研究,并于1994年进行了演示验证,证明该系统装到军用车辆上可以在野外条件下执行扫雷任务。随后,美军又开发了第二代被称为“宙斯”(ZEUS)的激光扫雷系统,该系统的激光束能加热目标弹药(包括地雷)的壳体,炸药被点燃并开始燃烧,直至引信或雷管爆炸。迄今为止,已对防坦克地雷、防步兵地雷、枪榴弹等弹药进行了扫除试验,证明效果良好。该系统对弹药的攻击距离可达到250米。
  激光扫雷器除可以进行扫雷外,还可以扫除地面上任意位置的未爆弹药,切断拌发地雷的拌线,以及对路旁炸弹进行扫除,是一种非常有发展潜力的扫雷器,必将在未来的战场上和反恐战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电磁扫雷器作为一类新型和可重复使用的扫雷器材,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高功率、小型化、高可靠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后,其应用前景必将更加光明、广阔。
  (待续)
  [编辑/何懿]
其他文献
2015年1月31日,印度在位于本国东部孟加拉湾海域的惠勒岛首次以陆基车载机动方式成功进行了“烈火”5型弹道导弹的试射。这次发射标志着印度迈入了“洲际导弹俱乐部”,对印度战略核威慑能力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那么,“烈火”5的作战能力究竟如何呢?  “烈火”5的发展  “烈火”5是印度在“烈火”3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一款固体燃料洲际导弹,迄今为止共进行了3次试验发射,2012年4月19日首次试射,20
陆军战术精确打击武器  近年来,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正在全面加快陆军信息化建设步伐,基于作战效能的精确打击和非接触式作战,已成为各国陆军转型所追求的目标之一。陆军精确打击武器系统的迅速发展与大量运用,正在对陆战模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针对信息化战争对陆军作战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地面火力支援武器装备正由传统的“数量规模型”,向信息主导、平台主战和毁伤主控的“综合效能型”转变。依托先进的指挥控制网络
为攻坚而生  上世纪70年代末,美军提出专用攻坚武器的需求,于1978年开始招标工作,要求新型专用攻坚武器有能力摧毁钢筋混凝土碉堡以及各类城市建筑。当时包括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航天公司(简称麦道公司)、布伦斯维克公司在内的多家武器公司提交了20多份方案参与竞标。最终美国麦道公司的SMAW 83毫米火箭筒中标。SMAW是“Shoulder Launched Multipur? pose Assau
“飞行第一”原则下的飞行甲板  航空母舰,正如其英文原名“Aircraft Carrier”,是aircraft carrier的组合,直译过来就是“飞机搭载舰”,这也正是航母与一般水面舰船的最大不同点。所以,满足舰载机的起降作战需求,是航母整舰设计上的基本出发点和关键点,飞行甲板也就有理由成为航母整舰设计中的重要一项。飞行甲板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舰载机的起降能力,最终也就反映到航母舰载机系统
F-22A的弹舱可挂6枚中距弹,其它国家四代机的载弹量是否也要达到此标准?飞机设计需要考虑到整体目标和作战需要,看起来合理的不一定就是最合适的。本文就分析一下战斗机弹舱载荷问题。  战斗机的内部弹舱并不是新技术。早在战斗机实现喷气化不久,西方国家承担拦截任务的全天候喷气机,就曾应用了可伸缩的火箭发射装置,随后开发的超音速导弹拦截机F-102/106更是战斗机应用内部弹舱装载对空导弹的样板。不过,早
小说《三国演义》,以及后来有关三国的各种艺术作品中,对关羽、张飞、吕布等名将的兵器进行了艺术化的加工-这已经为很多读者所熟悉了。比如著名的青龙偃月刀、方天画戟,来源于宋代兵书《武经总要》里的掩月刀、戟刀,丈八蛇矛则来源于明代的蛇形矛。从考古文献、出土实物等各方面来看,这些兵器在三国时期都还没有产生。  我们自然不应该对六百年前的罗老先生过于苛求。在他创作小说时,把自己熟悉的某些威武兵器穿越到一千多
台湾陆军新近列装的雷霆-2000(RT-2000)齐射火箭炮早在上世纪20年代以前便启动研究,基本设计和战斗系统开发都顺风顺水,居然因莫名其妙的底盘货源问题折腾N久,真个让台湾陆军“坑了爹”,等到今天在所谓“国防自主”的名义下投产,却根本无法与当初的假想敌——大陆解放军炮兵的远程齐射火箭炮相抗衡。我们不妨来细致了解下“雷霆”-2000的前世今生。  发展历史  1979年,美国政府履行了对台废约、
由于公开信息有限,外界对于朝鲜武装力量的了解往往停留于表面,这一点体现在朝鲜国产主战坦克的认知上就更为突出,由于西方情报机关不掌握朝鲜国防工业的具体情况,加上命名方面“各自为政”,导致朝鲜坦克型号“满天飞”,让人摸不出头绪。像朝鲜陆军全面列装的“天马号”主战坦克就有六种衍生型,再加上美韩情报机关发布的诸如M1992、M2002、“暴风号”等等不被朝鲜官方承认的称呼,可见弄清朝鲜坦克发展脉络不是一件
空军,作为一支高技术兵种,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近些年来,中国空军提出“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口号,加上空军特有的武器高技术特性,在普通民众中,对空军的关注,对空军武器装备的好奇和期待也越来越高。顺应这些变化,并借鉴国外空军开放活动的经验,中国空军近年来也推出了自己的“空军开放日”活动。  2016年的空军开放日于9月1日~4日在长春举办,活动的主题是“追梦空天”。作为一个军事媒体人,笔者也
这几年因为工作关系,记者到过许多高级将领、著名专家学者的家,但杨参谋长家这样极富艺术情调的,还是第一次见到。白色新颖式样的家具、素雅的窗帘、沙发罩布、有西洋装饰风格的天花板、吊灯……  “这都是我老伴的杰作,感觉简洁明快、大方美观,住着也方便舒适,我只负责维护保养打扫卫生。她原来是一名军医,也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如果不是杨参谋长主动介绍。记音真以为走进了一位艺术家的家中呢!  慈母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