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幻想家

来源 :参花·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孤独是这个时代的代名词,因为孤独而冷漠,因为冷漠,所以人与人相处的方式沦为想象。王苏辛是“90后”女作家,有着女性天生的敏感,孤独是她想象世界的方式,也是她笔下人物的生存方式。本文力图用文本细读的方法,从情节、人物形象等角度分析王苏辛文学世界的想象方式。
  关键词:《白夜照相馆》 王苏辛 孤独
  当手机成了人们的沟通工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应了张国荣的一首歌——《这么远那么近》。移动通讯拉近了远方朋友们的距离,却隔开了身边友人的心。坐在朋友的身边,却跟远方的友人聊着天。似乎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够不着的才是最想念的。自己总是孤独的,朋友总是在远方。
  孤独是这个时代的代名词,人们总是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独一无二,顺带着也有那么一点儿自以为是的孤芳自赏。人们藏在一个叫做孤独的茧中,想象着世界,品味着自己。偶尔睁一睁眼,从片面的所见中汲取可怜的养料,继续做着自己的梦。梦里的他人不见得是他人,自己也不见得是自己,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幻想家。王苏辛是“90后”女作家,既带有女性天生的敏感,也有着“90后”所特有的神经质。孤独是她想象世界的方式,也是她笔下人物的生存方式。他们有着深入骨髓的冷彻,也有着麻木的不以为然,就好像《白夜照相馆》里面的余生和赵铭,既可以穷凶极恶般的弑师,也可以庸庸碌碌地过生活。明明日日相对,却又互不知底,看似茎叶纠缠的双生花,其实却有着各自的根。
  驿城的移民们无疑是孤独的。他们独身一人来到驿城,切断过去的一切,看似轻装上阵地追求新生,实则历史却隐藏在他们的影子里,一旦暴露在阳光中,无论是别人还是自己都看得一清二楚,没有人能真正地抛弃自己的过去。白夜照相馆白天为客人照相,保留现在;夜晚为客人遮影,伪造过去,改变未来。每一个夜晚来白夜照相馆的客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导演,他们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是目的都一样——伪造自己的过去。余生、赵铭为客人们伪造照片,从不询问客人真实的过去和照片用途,记要求,找演员,配服装,照相,做旧,最后钱货两清,各不相干。客人们彼此也不交流,即便是互相认识,也当作陌路,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因为孤独,所以冷漠。每个人心底似乎都想要参与他人的人生,但是真正面对时,却又只是冷眼旁观。余生已经习惯了什么事都不去问,以前看不过眼的事情,现在也不过是淡漠地一眼掠过。赵铭甚至在余生受伤住院的时候也没有出口问到底是什么原因。王苏辛笔下的世界并非是生活的常态,但却是生活的浓缩版、偏执版。咖啡馆、酒吧都没有名字,每条街道都有医院,人们通过伪造照片来欺骗他人和自己……里面的人和事看似荒诞,但似乎又不是无稽之谈。王苏辛用想象的方式来表达对现实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孤独。
  人们藏在自己孤独的茧中,冷漠地面对世界,无法倾诉自己,也无法了解他人,因为孤独而冷漠,因为冷漠所以人与人相处的方式沦为想象。就是这种想象他人的方式营造了作品中的神秘感。我们对身边人和事的了解往往仅限于开头和结尾,因为没有参与其中而少了过程,这为想象留下了很大的空间。现实中感觉不可能的结局所带来的神秘感,其实只是省略了无数过程的无知所造成的。王苏辛用想象填补了其中的空白,也因为想象为作品留白。余生、赵铭究竟是如何谋杀了师傅,李挪三人死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余生最后到底去了哪里,赵铭的火车究竟驶向何方,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这是一篇让读者很劳心的小说,不是因为它的情节复杂难懂,而是读过之后需要想的太多。
  看完小说,心里缭绕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就像南方水乡的绵绵细雨,不足以令人掩面悲泣,却也让人烦闷不已。在找到自己的“故乡”之前,或许每个人都是生命之路上孤独的行者。生活在“驿城”的移民把“驿城”当作自己“新的故乡”,然而“驿城”终究是“驿”不是“家”,只能暂住,而非久居,漂泊者只能通过这个中转站去寻找下一个“故乡”。在王苏辛的小说世界里,生活就好像有着方形轮子的车,虽然艰难,但却也跌跌撞撞地往前赶,什么时候车轮磨圆了,似乎就能走得远一些。若是依然倔强地不肯妥协,或者像李挪、刘一鹤那样以付出生命的方式宣告自己是命运的主人,或者像余生、赵铭一样与过去决裂,创造崭新的“历史”,他们孤独地前行却又无时无刻不想摆脱孤独。所以,与其在死水一般“将死未死”的生活中苟且,不如在火焰的洗礼之后重生,等待他们的是“新的故乡”。
  (作者简介:任雨菲,女,硕士研究生在读,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落子  雨水还在敲打窗棂  我拈起一枚棋子  却久久不能落下  这深思熟虑的假动作  江山锈死其中  这棋子的棋子  有谁见过你真正的面目  也许  只需“啪”的一声  “啪”的一声,我已是十恶不赦的  刽子手  但从未有过一局  在我抽身后,能如此长久地  长久地摆放  死棋  从清醒中清醒。除了歇斯底里,  请再为我放把椅子。  剩下的日子,我要用一局棋去完成。棋子慢慢移动,慢慢死去。  天空
期刊
我用一生穿过一座城市  我是一个地道的乡下人  血统并不高贵  在十八岁的时候为某个城市砌过砖盖过楼  现在叫农民工  也曾经被人喊过盲流  乡下人一生都在仰望一座城市  我也正穿行其中  驮着候鸟一生的疲惫  乡下人在城里的一生  不是城里人的一生  他只是穿城而过  就像穿城而过的蝲蛄河  我用一生穿过一座城市  终将回到原点  回到大麦疯长的故乡  力图还原  在曾经的土地上失落的真相  想
期刊
1.每次想起故乡,就会想起那口老井和老井里清冽甘甜的井水。小时候,大人们用扁担挑着两个水桶,用井上辘轳带着麻绳吊着桶,吱吱呀呀地绞到井底,再吱吱呀呀把汲满水的桶绞上来,水桶随着轻盈步伐而轻轻晃动,留下一串串调皮的水花……等的工夫,男人们抽锅旱烟袋,说说一年庄稼的收成;女人们凑在一起,聊聊收音机里听来的新闻趣事;小孩子们嬉戏打闹,快乐奔跑。即使一些不挑水的人,也会来老井旁聚聚,隔几天不来,心里就会觉
期刊
春的感怀  悄悄的,你还是来了。  你来到公园里,来到小河旁,  树木盛开了鲜艳的花朵,  绿草吐露着醉人的芬芳;  你来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爱美的女孩子们换上了初夏的衣裳,  成为了一道道靓丽的“风光”;  你来到旅游景点,  游人们纷纷拿起手机,  记录下依偎在你怀里的时光。  春暖、夏华、秋实、冬藏,  四季轮回,无法阻挡。  让我们珍惜生活的每一天,  去感受、去倾听,更要去书写人生
期刊
童年的歌  唱起童年那首难忘的歌  歌声 飘过我家门前那条小河  河水 轻轻地泛着微波  像一件件往事 流进我的心窝  童年 永远是最难忘的歌  风儿 轻轻地唱  我们 慢慢地和  时光像云彩一样悄悄划过  歌声 已缓缓摇过岁月的河  秋天里的童话  站在深黄色的秋风里 期待  最初 有些疑惑  踩在黑黝黝的土地上 沉思  慢慢地 开始明白  醉在不曾醒来的梦中 神往  终于 释然开朗  那远处连
期刊
村庄通往县城的路上,老磨头儿走来了。他精明,小巧,两手反剪在背后。弓腰,碎步,走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自从两个月前他把自家的那头“懒驴”卖给张屠夫那会儿起,就开始盘算着再买一头勤快而且省料的好驴。从此逢集必到,可一直没能如愿。村人打笑他说:“怪不得人们都叫你老磨头儿,你还真是够磨叽的,集市到你家成了一盘磨,莫非还要转到大秋收完再买不成?”老磨头儿默不作答。心想,要是到秋后,那可就亏大发了,等于
期刊
我经常听老人讲高家坳的故事,高家坳有个老猎,老猎有一个儿子叫小栓。老猎凭借着一支百发百中的猎枪,维持两个人的生计。  这一天,老猎又背上猎枪,冲着高家坳老山凹大雪窝子扎了进去。  老山凹里,一溜新踩过的脚印吸引了老猎,这脚印就像一串寒冬里孤独而饱含生命韧力的梅花,寂静地开在白雪里,漫长地刺破雪窝深处,一只母狼舔着小狼,出现在“梅花”尽头。  老猎举起的黑通通的枪口,吞没整个母狼的全部身形。老猎扣动
期刊
“70后”出生的农村孩子,都有着那段被烙印在脑海里的记忆——青葱岁月,都会感触过这样或那样的忧伤,说不定会被哪一架藤蔓缠绕于心,或在哪一簇荆棘上感受到了疼痛。时光荏苒,总以为自己还年少轻狂,不经意间,数十年过去,于我是有很多难以磨灭的记忆潜居我的大脑沟回里,无法抹去,那一段段五味杂陈的往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风终于吹到了东北。全村老百姓齐聚生产队大院里,生产队老队长主持着分家大会。这个“老
期刊
诗是一种表达。  其实歌也是一种表达,舞也是一种表达,建筑也可以说是一种表达,人的一颦一笑和肢体动作都可以成为一种表达。  但诗歌是一种运用语言表达完成文学性的艺术。  以语言为基本媒介,以语言方式存在的文学样式不只有诗,还有小说、广义散文等。但诗之于小说、广义散文等,在语言表达上,除了讲究韵律节奏和分行排列的形式外,还有其独特的艺术性: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突出运用语言变异、扭曲及其形式的遮
期刊
摘要:多元化价值的世界催生出多元化的审美,多元化的审美致使“以丑为美”的审美价值观大行其道。本文在“化丑为美”的论辩与剖析其形成原因中,定义与确证“以丑为美”,并在分析《第二人》中揭示“以丑为美”背后的隐秘心理。  关键词:以丑为美 审美观 《第二人》  “以丑为美”作为多元审美价值观中的一种,有其独特的定义体系;同时作为一种大肆流行的审美价值观,“以丑为美”亦有其产生的独特原因。因此,对于“以丑
期刊